APP下载

浅谈东亚艺术与城市文明

2022-06-09孙羽

海风 2022年5期
关键词:东亚文明韩国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中日韩为核心的东亚五国,实现了在经济、文化、产业各个维度的密切交流。以推动各国发展为出发点的交流方式,不可避免地对各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和城市文明产生影响。总体来看,当前东亚地区的城市发展与传统文化,并没有像西欧各国的城市那样,实现古今文化的交融混合,而是泾渭分明地展现出日趋明显的分离趋势,即东亚艺术多样化、复古化、东亚城市文明现代化、单一化。本文以全球化为主要背景,从历史文化传播、城市建筑艺术等角度,分别介绍东亚艺术特色和东亚城市文明的典型代表。

近代工业革命推动了人类城市文明的勃兴。在以电气革命为起点的百年发展过程中,人类社会最主要的变化就是实现了从农业文明向城市文明的快速过渡。作为地理概念的东亚地区,在1900年到2000年的时间范围内,也完成了从农业文明向城市工业文明的迈进。以文化状态论,东亚五国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存在鲜明的区别;但从文化源流的角度看,东亚地区均以汉字文明为各自的文化根基。

一、东亚汉字文化圈发展概述

在漫长的古代发展历程中,中国传统文化曾广泛辐射东亚、东南亚一带,并为周边国家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汉字文化圈以汉字应用为外在形式,以对汉文化传统的广泛认可为深层内涵。外在形式方面,除蒙古外,东亚其他各国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以古汉语为主要应用语言。这种影响延续到现在,导致了日韩书写文字近60%均源自汉语文字的局面。汉文化传统对东亚地区的影响,重点体现为儒家文化与华夏本土化佛教在东亚地区的传播方面。自汉朝至明朝,朝韩两国逐渐完成了对儒家文化的全面推广;汉字文化圈对蒙古地区的影响,主要以藏传佛教为核心;对日本的影响,则儒家文化、佛教文化兼而有之。

各国在广泛吸收汉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历史沿革,逐渐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民族文化,进而又形成了与欧洲城市文明截然不同的文化性格[1]。随着蒸汽革命的爆发,西方文明实现了对东亚文明的全面领先,沉浸于汉文化的东亚五国,在近现代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城市文明建设方面,深受西方城市建设思维影响。清末时期,日本实行了脱亚入欧国策,在基本保留汉字書写习惯的同时,从思想层面完成了与西方文明的全面对接;与此同时,蒙古地区也逐渐摆脱清王朝掌控,并深受沙俄帝国影响,正是在后者的影响下,蒙古书面语实现了由回鹘文向拉丁化字母的转变。朝鲜半岛在日本影响下,也被迫开始了西化改革。这种古今文化沿袭的标准差异,是造成东亚艺术与城市文明呈现分离倾向的深层原因。

时间来到现代,随着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交通运输网络的全面覆盖,跨国经济交流与文化交流将世界各国高度整合为一个发展主体。这种全方位的全球一体化趋势,一度促使东亚城市整体面貌与民众生活方式日益趋近,可供区分的传统文化痕迹日益消亡,东亚城市空间艺术高度单调化。但随着物质文明的饱和式发展,东方传统思想文化也逐步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由西方定义的“现代文明”在东亚独特的政治地缘差异和汉文化根基影响下,生成了别具特色的东亚现代性理念[2]。

二、东亚城市文明发展典型

(一)东京

狭义的东京指的是由江户城发展而来的东京都;而广泛意义上的“东京”,通常指的是由东京、神奈川、千叶、琦玉共同构成的东京都市圈,简称“东京圈”。本文主要以后者展开论述。自二战结束后,东京由中央区、千代田区向外辐射式发展,先后建设了新宿、池袋、涩谷等七个副中心,进而形成了今天的一都三县格局。多个城市中心的规划建设,使东京整体呈现出更明显的现代都市风貌。以东京湾沿岸为例:历经几十年的填海造陆工程,规划于该地区的临海副中心,累计拓展面积2.6亿平方米,成功打造出集优质住宅区、高级工业区以及三广场八公园于一体的生态型首都副中心,使东京湾沿岸成为了日本最重要的发展核心区。

其中的六本木新城区,建筑面积为80万平米,包含朝日电视台、森大厦、榉木坂六本木综合楼等著名地标性建筑,构成了东京都市圈第三个高楼集中群。总高度270米的森大厦,充分体现了现代城市建筑的设计理念,通过原有坡地和建筑主体的有机结合,森大厦成功打造出集工作、休闲、餐饮、观光、交通等多个功能于一身的综合型建筑,为现代集成型建筑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方向。六本木综合楼的设计则充分展现了日本庭园山水民居一体化的设计理念。各个综合楼的顶端及分层空闲地带,均设有山石花卉、水池雕塑等。通过现代化高楼与天然绿地的融合,既丰富了城市民众的生活内容,又美化了城市空间,打造出了富有日本特色的立体城市艺术。

(二)上海

相比北京、广州等城市,上海市的发展更能体现现代化发展趋势对地区发展的重要影响。上海市的前身是隶属于华亭县的松江府。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上海地区的开发进度,均中规中矩,既不明显落后,也不突出。近代以来,由西方国家掀起的海洋贸易风潮为上海的发展带来了契机。清朝后期,上海一带打造出了我国最早的西方专属开放口岸。历经几十年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上海已经建设成为东亚地区最繁华的城市之一。传统文化影响的薄弱,使上海市的整体风貌,更倾向于西方城市。无论是中山环路内部的老城区,还是近几十年建设成型的浦东新区,均呈现出鲜明的西方特色[3]。进入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进入快速推进阶段,为充分发挥上海市的经济发展职能,上海市先后投入200亿元,在已有城市设施的基础上,修建了一批富有现代特色的新型地标建筑,其中最著名的有东方明珠塔、上海博物馆、科技馆等。在兴建文化设施的同时,上海积极实践开放、包容的全球化发展理念,在后续几十年间,多次承办国际文化艺术节、牵头多个文化交流项目,为世界展现了上海市在文化艺术方面的勃勃生机,树立了中国现代化城市的文化品牌,进而有力带动了我国东南沿海地带的发展。

(三)首尔

近代,首尔(汉城)的城区建设,主要受日本影响,同时又带有一定的西方痕迹。在日本影响下,清末的首尔城区,有针对性地清除了一批带有汉化特点的文化建筑,如迎恩门、弘礼门、资善堂等。取而代之的,是具有西方建筑特色的独立门、朝鲜总督府以及有着鲜明日本建筑风格的朝鲜神宫。二战后,韩国发展脚步迟缓,城区规划建设趋于停滞,除对战争破坏的建筑修复工作外,鲜有建树。随着汉江奇迹带来的快速工业化,韩国在城市建设以及文化形象塑造方面,也走出了极具民族特色的发展之路。进入21世纪,韩国精准布局半导体产业,并一举晋升为IT产业强国。基于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的“柔性韩流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现代韩国文化的主体面貌。实现经济腾飞后,韩国有计划地展开了韩流文化推广项目。以电视剧影视作品为依托的韩流文化产业,为韩国社会带来了上百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效益,由此而产生的制造业、服务业附加值以及就业贡献更是难以衡量。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韩国在主推韩流文化的同时,十分注重传统文化的追溯复原工作。在文化方面,韩国于2006年启动了“寻找民族文化遗传因子”的计划。通过对近三千名韩国各专业代表人士的调查采访,韩国文化部圈定了“韩民族百大文化象征”,“象征”名单中涵盖了历史、疆域、信仰、语言、艺术等多个领域的朝鲜半岛文化遗产,进一步明确了韩流文化宣传的主要方向,充分彰显了韩国作为与中日不同的独立文明所具有的文化魅力。在城市建筑方面,韩国也启动了多个古建筑设施修复工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清溪川修复工程。清溪川位于首尔城区,总长11公里。在首尔城建史中,主要发挥泄洪、排污等功能。随着工业化建设的推进,清溪川卫生状况极度恶化,于20世纪70年代的工程改造中,彻底暗渠化,从市民视野中消失。以2002年举办世界杯为契机,韩国全面启动了清溪川复兴工程。该工程前后歷时3年,在挖掘拓宽原有河道的基础上,沿岸建设多个复古气息的景观带,打造出多层次、融古朴自然与现代时尚于一体的自然河道景观。

(四)台北

众多华人文化城市中,我国台北的城市文化魅力更加侧重于传承。台北城区建设总体以中华文化特色为底板,在此基础上,兼有日本文化痕迹和现代化城市文明的建筑气息。随着发展脚步的放缓,台北基础城建进展极度缓慢,除101大厦外,大多数建筑依然维持在20世纪初的风貌,给人以别样的年代感。位于台北士林区的中山博物馆,是仅次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第二个中国文物展览中心。它的存在充分彰显了我国台北地区的文化底蕴。与大陆一线城市磅礴宏大的建设风格相比,台北的城区规划,体现出中华文化特有的柔性风格。士林夜市、诚品书店以及颇具弄巷风格的永康街,润物细无声地感染着来访者的心灵,表现出我国台湾民众特有的精致化审美观念。

三、总结

由城市建设规划理念的变迁可以看到,发展水平对城市文明风格的呈现发挥着最根本的影响。随着东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以及东亚各国经济、文化沟通的日益密切,东亚艺术的本土化特征将进一步展现。如何在城市文明建设中更深层次地糅合汉字文化圈的文化理念,是东亚地区城市规划学者今后要面临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1]严明.东亚艺术与城市文明[J].甘肃社会科学,2007(2):49-52.

[2]石磊.东亚当代艺术的共相与异变:评“东方气质:龙美术馆藏中日韩当代艺术展”[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7(11):20-27.

[3]许正龙.因和至合:东亚艺术“物语”[J].雕塑,2017(3):70-71.

作者简介:孙羽(1984.4—),女,汉族,昆明艺术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艺术学。

猜你喜欢

东亚文明韩国
韩国“第一步”
以泉会友,共享东亚文化盛世
聚焦韩国大选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学霸“三小只”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揭秘韩国流
揭秘韩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