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

2022-06-09秦丽梅

海风 2022年5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发展

秦丽梅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最大共识。而实现民族复兴的含义、如何实现属于重大现实问题,值得全方位分析与解读。于此,本文分析了坚持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景,同时,从坚实保障、必由之路、领导力量、重大任务以及基本底线这五方面入手,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开了全局性解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坚持战略定力、以“中国之治”应对各项风险挑战、依靠团结奋斗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出全体公民的力量、辩证把握“两个大局”等一系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要点内容,旨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速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华民族开始由强盛走向了衰落,近代中华民族遭受列强入侵,又遭本国封建统治者和官僚资本压榨和剥削。在这样的国情下,中华民族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就是希望能够改变这种悲惨的命运,重新成为世界上最伟大、最强大的民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代表了全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代表了全中国各族人民的热切期盼与热切向往。当前时代下,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进行深入解读具有极高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一、坚持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景分析

(一)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

1.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及相应的霸凌行径对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构成了严峻挑战。从近一年来美国屡屡“退群”的行为来看,其正在对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进行破坏与扼杀,以多种手段强迫其他国家“站队”,对小国家造成了极大威胁。例如,由于特朗普政府违反世贸规则,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陷入瘫痪状态等等;同时,大量国家落实了不同程度的出口限制措施,对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提供了间接性支持;国际范围内部分极端政治势力意图重新拾起“冷战思维”,发动一切力量挑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对立,意欲把世界推向分裂和对抗的危险境地[1]。相对应地,大多数国家对于多边主义的关注与支持程度更高,对于全球治理体系,特别是国际公共卫生以及多边贸易体系的优化变革更为需求,实现对国际公平正义的保护。

2.全球面临的安全挑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复杂。近几年,不仅传统安全形势依旧处于较为严峻的境地,气候变化、恐怖主义、流行病变等多种非传统安全挑战也逐步上升,特别是在当前互联网与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水平下,数据安全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2]。同时,新型战争形式的形成、军事科技的发展升级,促使各个国家在人工智能、网络、外空等领域的安全防范与竞争激烈程度大幅增加。

3.世界经济的发展,呼唤新的动能。就当前情况看,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跌等高科技手段迅速发展,且逐步得到广泛应用;这样的背景下,新一轮的产业革命拉开序幕,推动着世界范围内主要经济体实力的重新洗牌。此时,谁能够在这样的形势下抢占先机,谁就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占据领先地位[3]。以华为5G技术为例进行说明,该技术在国内得到积极相应以及深入应用推行,但在国际市场的推广中却遭受较大的阻力。从这一现象能够看出,在国际范围内,主要经济体在产业升级、科技创新、产业链的供应等方面的竞争极为激烈。

(二)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

1.世界格局

目前,世界范围内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形势复杂多变。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改革发展、治国、治党、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等方面所承担的工作量更大,所面对的风险挑战也更加严峻[4]。这些风险挑战部分来自国内、部分来自国外、部分来自自然界、部分来自经济社会领域。此时,为了持续推动国内稳定发展,需要在把握世界格局的基础上主动应对风险挑战。同时,当前全球治理体系也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主导的强权政治与霸权主义正逐步走向衰落,相对应地,更多的新兴市场国家、发展中国家迅速发展。于此,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加速是大势所趨,也面对着较好的机遇。

2.国内形势

站在国内的角度看,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此时,中国的经济已经从以往的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历史任务也已然从原有的“有没有”问题的解决转变为“好不好”问题的解决。在这样的背景下,要牢牢把握“保质量发展”的根本性需求,依托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促使国内市场中攻击与需求之间形成动态平衡、良性互动。

综合看在当前的国内外形势以及时代背景下,国内改革发展的任务量与难度增大,也面对着大量的矛盾风险,且多元文化思想交流的深度、频繁程度增高。此时,需要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凝聚共识,整合所有力量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现代化国家建设。面对国内外的挑战,坚持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化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必然选择。

二、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性解析

(一)坚实保障:各个民族不懈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中指出:“我们要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局面,就必须冷静审视深刻复杂变化的国际形势,全面把握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进行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什么时候都不要想象可以敲锣打鼓、顺顺当当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实践中,只有展开坚持不懈的奋斗,才能够达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最终促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现实。之所以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称之为“伟大的任务”,并不是因为其是正确的、正义的,而是因为民族复兴事业是艰苦的,在达成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必然会遭遇多重困难险阻。但是,再大的困难也阻止不了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华民族前进的步伐,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各个民族团结奋斗,持续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向奋勇前行。总体而言,依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各个民族团结协作、共同奋斗拼搏是达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保障。

(二)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想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要坚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前行,这是我党在长期的探索实践所获取的重要成果,促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转变[5]。历史与现实的实践结果充分表明,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坚持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够促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现实。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所有实践均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开,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党与人民付出无数代价所取得的宝贵成就。十九大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我国社会发展步入新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想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的任务在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以及文化自信。坚定不移地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人民共同奋斗,而对于我们这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来说,要在新时期背景下不断奋斗、深化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理论特色与实践特色进行丰富,持续推进党与国家的各项事业。

(三)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将实现共产主义设定为党的最高理想以及最终目标。在各项工作实践中,体现出在达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方面所承担起的责任,团结各族人民展开奋斗。经过近百年的奋斗,我国处在最接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时间点,而获取这样成效的核心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可以说,若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那么民族复兴就是纸上谈兵,是空想,无法切实落实于实际。从这一角度来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复兴的领导力量为中国共产党。

实践中,要始终坚持党中央的集中性、权威性、统一性领导,不论在任何时期,这条“铁则”均不能动摇、不能含糊。此过程中,要求各级党组织、所有党员干部均积极增强政治意识、核心意识、大局意识,确保在思想、行动等各个方面均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强化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能力,提升党组织的纯洁性以及先进性。在此基础上,应当全面推进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纪律建设、作风建设,促使中国共产党始终作为具有蓬勃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四)重大任务:制度建设

制度与党及国家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想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持续强化制度建设是必然选择。历史实践表明,在社会发生较为激烈的变革之后,必须要依托制度建设促使国家政权、社会发展逐步趋于稳定。实践中,一套完善的制度建设需要消耗的时间相对较长,当前我党需要解决的问题(即需要完成的重大历史任务)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向着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要求持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以及能力的现代化,这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分析了中国现阶段所面临的国际国内机遇与挑战,制定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六大主要新目标: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制定“新”字当头,体现了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的充分肯定与发展总体方向的坚持,也表明了“十四五”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更高的要求,同时,在会议中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排在首位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修改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6]。这标志着中国将在“十四五”期间,不畏艰险,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总而言之,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目标基本达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将更加完善,其优越性得到充分显示。

(五)基本底线:防范风险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必须要提升对风险的警惕程度,全面落实对各项风险的防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充滿困难与荆棘,而且越是接近“胜利的终点”(民族复兴),所面对的风险、困难、挑战也就越为强烈,换言之,若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就必须要展开伟大斗争,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中国共产党人带领群众更加坚定不移地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决反对一切歪曲、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言论;坚决维护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反对一切破坏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以及分裂祖国的言论及行为。

现阶段,国际局势复杂,中国必须要在大变局中谋划民族复兴。需要中国共产党人强化底线思维以及忧患意识,实现对风险的有效防范。在此过程中,要展开对各项风险的预防,未雨绸缪,提前制定出高度可行的化解与应对危机的方案。实践中,应当着重防范可能促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速度下降、甚至中断整个民族复兴进程的风险因素,包括危害中国主权、安全以及发展利益的风险;危害中国重大原则以及核心利益的风险;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风险;危害我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风险等等。一旦发现,必须展开坚决斗争并获取最终胜利。

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要点内容分析

(一)必须要坚持战略定力:“十四五”规划与2035远景

现阶段,我国已然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步入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不仅要防止来之不易的成效付诸东流,也要避免多样、复杂、难以预测的风险出现。基于这样的情况,必须具备战略定力以及革命斗志。

新时期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要拥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高度自觉,将“人民”作为主要服务对象,在思想、行为方面体现出“人民至上论”“人民伟大论”“人民幸福论”等理论内容。对于中国来说,若是无法从根本对出现的颠覆性错误进行解决与纠正,则极容易引发难以挽回、无法弥补的后果。基于这样的情况,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就必须要注重提防可能发生的风险,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当前,国际局势动荡,中国共产党人要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该办的事”。从治国理政的角度看,必须要坚持使用中长期规划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指导。十九届五中全会论述了“十四五”规划与2035远景,并向全体中国共产党人、人民群众发起动员。在“十四五”规划与2035远景中强调,2020年至2035年,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依托十五年的持续奋斗,推动中国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035年至本世纪中叶,要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上,依托十五年的持续奋斗,促使中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7]。

(二)以“中国之治”应对各项风险挑战

想要切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要再次创造“中国之治”的奇迹。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长时间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高的制度优势。可以说,我国具有极高的竞争力。目前,国际社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综合国力发展之快、世界影响之大同样百年未有。综合来看,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且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间点。结合前文的分析能够了解到,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必然存在着困难与风险,而为了保证顺利完成民族复兴的任务,必须要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上,持续推进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进程,促使中国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对于中国来说,拥有极为先进的制度,而将制度优势与比较优势转变为国家治理效能,是多次创造“中国奇迹”的关键。在长时间的发展与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从未发生变化,且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取得新的发展成就,获取了中国人民的坚定拥护以及信任,推动着“中国之治”新局面的形成。站在人类制度文明史的角度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造具有极高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属于伟大创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復兴的道路上,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持续推动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三)依靠团结奋斗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对于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来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并在此基础上达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根本性的奋斗目标。在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最科学合理的做法是各个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团结协作、共同奋斗。十九届五中全会中指出,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已经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要团结群众,继续带领各族人民群众不断奋斗,实现“十四五”规划与2035远景目标,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条件下达成民族复兴[8]。同时,要坚定不移地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设定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在“四个伟大”的全过程中融入奋斗精神,自动自觉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最终创造出新的历史伟业。

(四)着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为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需要所有中国共产党员、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各个行业、事业息息相关。以党校工作来说,应当着重强化区域内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与深入解读,并自发在本职工作岗位中发挥出党员带头作用,促使更多群众积极参与到国家建设与发展工作中,为民族复兴伟业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党校可联合区域内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区域范围内深化宣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特别是“十四五”规划与2035远景目标,强化社会舆论引导,吸引更多群众自觉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谋划本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达到切实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效果。

例如,党校可以联合市委,以党员干部为引领,引导区域内人民群众贯彻落实结合党中央决策部署所形成的发展擘画的蓝图,积极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促进城市排名在国家、世界范围内不断提升,使得区域内的人民群众均过上全面小康、幸福的生活。同时,要牢牢把握当前的重大战略机遇,加速基于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建设,以及承载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未来之城”建设,促使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城市品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

(五)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我国人口数量较多,有着极大的内需市场,在发展区域经济过程中,应当牢牢把握国内市场,并在此基础上拓展海外市场。RCEP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签订推动了以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建立,这会带动外贸企业的发展,外贸企业如何扶持需要当地政府建立新型制度,新型制度建设就要考虑各个行业的对接与融合,形成大局观。总体而言,需要构建起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与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新格局。

党校的工作实践应当牢牢把握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基础,对新的经济发展格局展开深入分析,并联合区域内的政府部门,明确“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推动区域内的产业链与供应链进一步完善;借鉴其他地区工作实践的先进经验,协同区域政府部门共同制定出对外开放的范围、领域以及层次,为区域内更加开放的经济新体制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9]。

(六)在辩证把握“两个大局”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中国

面对世界中国需要更加开放、包容、自信、平和的心态。数据显示,从1978年一直到现在,国际社会关注中国有四个时间节点:1978、2001、2008、2017年。2022年是新数据的高峰期。近年来,中国的国家形象整体上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在今年疫情形势冲击下,国家形象越来越复杂多元。国际大背景下,中国需要回答好两个问题:一是如何看待世界的中国观,世界如何看中国、中国怎么看回去;二是如何与世界相处,处理好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放在历史坐标当中看更有意义,借助过去可以理解现在、理解现在可以眺望未来,相比2008年,现在面临的形势和方位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世界互动的机会越来越多,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需要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胸怀与世界接触。同时也要有自信心和平常心看待各种不同的声音,不被噪音所扰。

面对国际竞合要树立“共同参与、互学互建”的理念。以团结、和平、进步作为目标推进中外和平合作,实践证明中国与其他国家可以通过解决彼此关切发展竞合关系。当前中国和世界的合作空间和需求非常大,我们要向世界表明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也需要中国。同时,当前全球面临很多共同的挑战和问题,中国要秉持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解决问题,为世界难题贡献中国智慧。

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东升西降”的势头在持续,中国变量成为影响国际格局演变的最重要的、建设性的积极因素,世界政治经济中心转向了太平洋,这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含义之一。中国外交也迎来了新的时代。中国外交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的历史,现在正在走向强起来。我们的外交不仅仅要服务于“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同时也强化着为人类作出更重大贡献的理念。一个大的变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定局,需要不断沟通、不断融合才能逐渐形成。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必须要肩负起大国担当的示范作用,引领国际社会在今后借助各种渠道、各种场合,多沟通、多了解,积累共识、求同存异。就当前的国际形式来看,大国关系非常复杂尖锐,充满不确定性。一些国家采取反全球化、逆全球化的做法,大搞贸易保护主义等等,都对国际形势、国际合作态势造成一定的冲击。这样的背景也使我国未来面临一些困难。

如果说以往中国的战略机遇是靠等待,那么现在的战略机遇就需要主动争取、谋划。此时,中国要加大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力度,将国际间交流活动设定为中国公共外交发展、中国公共外交实践重要的平台,依托文化、经济等多方面、多形式交流活动的展开,要充分展现出中国继续对外开放的决心和意志,讲好中国故事。这个过程中,要强调共同理念、强调人类合作,传递“人类命运共同體”的概念[10]。过去四十多年,中国人的勤劳智慧使得中国发展走上了快车道。同时,这个发展的过程也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吸取了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过程,强调人类除一些传统的价值理念以外,也存在更多大家可以达成高度共识的理念,包括绿色、开放、和谐、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应当引导更多人民群众参与进来,讲好中国故事。

2.认识变局,把握全局,赢取主动

变革虽然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但也催生出了更多的新机遇。对于中国来说,由于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比任何时期更加接近民族复兴目标的实现。实践中,为了达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认识变局的同时实现全局性把握,以此获取更多的主动权。此时,要坚持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以及理论自信,以明确而坚定的态度处理重大原则问题,消除、规避全局性风险。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要充分发挥其在世界范围内的积极性作用,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统一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促使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间形成紧密的联系,并将中国人民的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利益有机结合,为“世界命运共同体”的搭建贡献国家力量,推动中国成为国际秩序维护者、世界和平建设者以及全球发展贡献者。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国内外形势以及时代背景下,国内改革发展的任务量与难度增大,也面对着大量的矛盾风险。面对国内外的挑战,坚持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化国家治理水平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必然选择。实践中,要以各个民族不懈奋斗为坚实保障,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必由之路,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力量,以制度建设为重大任务,以防范风险为基本底线,依托坚持战略定力、以“中国之治”应对各项风险挑战、依靠团结奋斗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出全体公民的力量,并在辩证把握“两个大局”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带来机遇的牢牢把握,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速。

参考文献:

[1]龚云.《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教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10):20-25.

[2]韩庆祥,张艳涛.全方位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0(10):12-17.

[3]孙蚌珠.在辩证把握“两个大局”中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0(10):36-40.

[4]靳诺.学深悟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深刻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J].学习月刊,2020(9):14-16.

[5]靳诺.深刻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N]. 抚州日报,2020-09-11(B03).

[6]靳诺.学深悟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 深刻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N]. 学习时报,2020-08-24(001).

[7]欧庭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内在联系探究[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20(4):6-11.

[8]邹震.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工运时代主题:摘自《忠诚党的事业 竭诚服务职工》[J].工会博览,2020(21):23-26.

[9]刘建飞.从两个大局看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与世界坐标[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0(3):38-41.

[10]曾璐,刘桂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海外传播中应对价值冲突的策略[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20,21(3):172-176.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发展
“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国画作品展
广东各地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做人美德
季札挂剑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