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地
2022-06-09熊君红
熊君红
南泥湾有一条河,叫延河。袁明二十五岁那年,趟过延河,到外面去闯世界。一年没到,就接到麦花的电话,说爷爷住院了,是脑溢血。
麦花是袁明的妻子。结婚不到一年的小两口商量好,一个外出打工挣钱,一个在家里照顾爷爷。不承想,爷爷却得了这么严重的病。
想到这,袁明立马辞职回家。好在治疗及时,爷爷人倒是清醒了,只是出院后与轮椅分不开。
一天夜里,袁明坐在堂屋抽闷烟,一根接一根,待摸出烟盒掏出最后一根烟时,啪的一声,一朵燃烧的火焰跳到跟前,火焰照亮一张满是皱纹的脸,爷爷来了。坐在轮椅上的爷爷说,孩子,都怪爷爷不好,病得不合时宜,其实,现在农村也很不错,你回来种地,也不会差的。咱南泥湾土地肥沃水源又好,种庄稼一定丰收。
爷爷让袁明推着他来到延河边。爷爷指着河边那块开阔荒地说,那年啊,你爷爷我才十四岁,是部队的小八路。有一天部队集合开会,练兵场盘腿坐满了一排战友。你看,就在前方那个土墩上,王震旅长站在上面。他左手叉腰,右手一挥,声音洪亮地喊,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排长带头鼓掌,战友们也使劲鼓掌,我也跟着拍红了巴掌。动员会过后,一场生产大运动在南泥湾开展起来。妇女们手摇纺线机绕线织布,男人肩扛锄头铁锹开荒种地。漫上遍野喊号子,还唱歌。爷爷瘪着没牙的嘴巴唱了起来:
又战斗来又生产
三五九旅是模范
咱们走向前呀
鲜花送模范
……
我那时才这么点高,也跟着开荒种地。爷爷比划着,两只手一前一后做握锄挖地的模样,咱八路军种上了小麦、大南瓜、红辣椒、小米。说着说着,爷爷用鼻子嗅了嗅,嘿,我倒真想再闻闻南瓜饭的香味儿。
爷爷又弯下腰,抓起一把泥土捧在手上,送到鼻尖闻了闻,说,孩子你看,咱南泥湾多好的土地啊!
那天,袁明很认真地听爷爷讲他们当年开荒种粮的事,他说,王震旅长比战士们还厉害。回到家,爷爷让袁明拿出他那个不许人动的木箱。爷爷从裤腰带解下一根细绳,绳的一头有个铜钥匙,爷爷把钥匙放在袁明手中,示意开锁。木头箱开了,袁明一惊,爷爷的宝贝疙瘩原来是一件灰色棉袄。爷爷说,你看,这是排长特意请妇女队长给我做的小棉袄。爷爷拿过棉袄,一双青筋凸起的手在棉袄上摩挲,眼泪溢满眼眶,一眨眼,几十年了,我排长、我排长在反扫荡时牺牲了。
爷孙俩伤感了好一会兒。爷爷又告诉袁明,1950年,他从大城市回到南泥湾,带着大家继续耕种。不幸的是,在袁明读高中时,袁明的父母在一场车祸中遇难。改革开放后,村里年轻人都外出打工,那些地就成了荒地。
最后,爷爷说,人勤地不懒,你如果不想外出打工,爷爷与你一起种地。
爷孙俩说做就做,修理好家中农具。袁明和麦花每天推着坐在轮椅上的爷爷去河边那块地。爷爷指着地边地角告诉袁明,这地都得利用起来,种上大南瓜、红辣椒。
袁明唱着《南泥湾》,干起活来很有劲儿。爷爷又建议袁明把周围的四五十亩土地都流转来,利用机械耕作。袁明笑了,说,那咱家就要迈向小康生活了。
经过几年的努力,袁明在爷爷的指导下,成为南泥湾的种粮大户。
爷爷病重那年,有几个人找到袁明,提出高价买河边那块地,袁明坚决不卖。来人沉吟了好一会儿,又说,现在的学校学习环境不好,经过考察,这里是延河边,环境优美,也安静,适合学生读书。
袁明沉默了,但想到爷爷,他还是摇摇头。
爷爷从麦花嘴里知道了这件事,叫来袁明。爷爷说,孩子,那是建学校,是让孩子们有安静的学习环境,我们要无偿出让。
袁明哽咽了,说,那可是爷爷耕种的土地,那可是王震将军耕种的土地。
爷爷让袁明扶他半卧在床上。爷爷裂开嘴笑了。
他说,你这孩子,我也好,将军也好,都会同意你这么做的。我们革命大半辈子,不都是为了孩子?
爷爷又让袁明拿来小棉袄。爷爷双手托着小棉袄说,孩子,你一定要记住,等爷爷去世后,你要把它交给新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