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未来,从我的指尖开始
2022-06-09
01#在梧桐雨中,邂逅华中大
五月,正值梧桐樹开花之际,你来到武汉,参观华中科技大学。
听人说,华中科技大学是一所不会让你失望的“宝藏”学校。“好吧,”你抬脚迈进校园,“那就来看看华中大有哪些惊喜吧!”
南一门广场
迎着明媚的阳光,你走到华中大的南一门前。南一门上“华中科技大学”六个字遒劲有力。两侧的正门庄严、气派,纵向延开十余米。远远望去,满山苍翠簇拥着毛主席的雕像。
你站在此处,被南一门的广阔所震撼,但你不知道的是,华中科技大学校园占地超过7000亩。如果要从校园的东边去西边,得乘5站地铁才能抵达。如此广阔的华中大,有无数的美景在等着你去探寻。
青年园
你走在青年园的树林中,看着高大的树木、遮天的绿荫,以及偶尔从树叶中穿过的缕缕阳光,此刻唯有“绿树阴浓夏日长”能形容眼前的景色。穿过林子,曲径通幽,能看到不少中式建筑。青蔓趴在古朴的门墙上,那是残留的春意;树叶拂在石桌石椅上,那是初夏的温柔。
你走进园子的更深处,看见建校纪念碑。纪念碑四足鼎立,代表着华中大建校的历史:2000年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成立华中科技大学。纪念碑不算高,但它满是历史的气息。2022年,正值华中科技大学建校70周年。校园里的美景映衬的或许正是华中大的文化:既有勃勃之生机,也有历史之厚重。
喻家山
从青年园离开,你乘车前往东校区。此行的目的地是喻家湖。华中大坐落在武汉市中心的最高峰——喻家山上,与喻家湖相依。你早就听说过喻家湖的秀丽,但真正见到,还是不由感叹“闻名不如见面”。
“水光潋滟晴方好”,此句写的虽是西湖美景,但你觉得用它形容明媚阳光中的喻家湖也恰如其分。垂柳依依,像在湖边洗头的害羞姑娘;阳光微微,投射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面积广阔的喻家湖,郁郁葱葱的喻家山,此情此景让你生出仿佛进入了5A级景区的感觉。
食堂
美景令人心醉,美食惹人垂涎。华中科技大学可以说是干饭人的“梦中情校”。在华中大校园里,足足有36个食堂,囊括了川菜、湘菜、浙菜、鄂菜等菜系。
时间有限,无法一日尝尽所有美食,你趁着饭点,选择前往西一食堂的西华园餐厅。原木打造的内部装饰、温馨的灯光、充满氛围感的音乐、墙边的一面面书墙……西华园餐厅的每一处都彰显着“品质”。除了传统餐点,这里还有比萨、烤鸡、牛排、蛋糕等西式美食。只要是你爱吃的,就都能在华中大食堂找到。
体育馆
吃完饭,你来到了光谷体育馆。光谷体育馆造型独特,设施完备,宽敞明亮,供学生活动的面积达到22770m,其中包括主馆、壁球馆、台球馆、乒乓球室、舞蹈健美室、健身房、散打和跆拳道训练室等练习馆。除了光谷体育馆,华中大还有西体育馆、韵苑体育馆、同济体育馆、西边健身房等室内运动场所和多处户外操场。
走在操场上消食,你一边回味着美味的牛排,一边看着学长学姐挥洒汗水的身影。在郁郁葱葱的“森林大学”,华中大的学子亦如树木般,勃勃地生长着。
图书馆
在学姐的带领下,你走进了华中大的东区图书馆。
学姐说,华中大的图书馆分为三个区域,主校区主馆、医学分馆和东区分馆。三个馆总面积达64581平方米,共有近1200万件图书,数据库总量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
随处找了个位置,你翻开书,开始阅读。浓厚的学习氛围,让你不知不觉沉醉在了知识里。阅读了快一小时,你有些疲惫,便将目光投向了窗外,窗外是湖光山色好风景。
楼里有书香,楼外有蒹葭,没有比这里更美好的地方了。
VR教室
华中科技大学不负名字中的“科技”二字,校园里有101间智慧教室,每间都配备了“黑科技”。
你在学长的带领下,走进了VR教室。好奇、困惑、兴奋,这些都是你在VR教室的感受。你迫不及待地戴上VR眼镜,像看3D电影、玩VR游戏一样,开始了学习:剖析立体几何的形态,探索机械设备的内涵,寻找宇宙星空的谜底,解码人体组织的奥秘……来吧,一切复杂的理工科知识,在这里都能变得简单而有趣。
工程实训中心3D打印课程
听说在华中大可以免费领取手办?好吧,免费是不可能的。想要手办,必须通过自己的劳动。华中大的工程实践创新中心,面向全校学生开课,让所有人都能体验到工科课程的乐趣。
你跟着学长学姐,一路直奔3D打印课程教室。在这里,有人做可爱的胡巴模型,有人直接将校园里的醉晚亭复刻了下来,还有人发挥奇思妙想打印出了粉红色的大白。你苦思冥想,在学长的指导下,终于做出了一个冰墩墩。买不到冰墩墩,用工程实践中心的3D打印技术,自己做一个也不错!
02#华中大快讯
除了美丽的校园,华中科技大学的实力也相当强劲。作为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华中大是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高校,入选了“强基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等多个项目。这里人才济济,每天华中大人都用自己的力量来推动世界科技的进步。
华中大荣获国际比赛第一名!
在2021年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国际会议上,计算机学院的吕志鹏教授带领团队获得了布局布线算法竞赛的第一名。令人惊叹的是,这支团队的成员平均年龄仅24岁!这群年轻人首次参赛,就从全球百余支顶尖团队中脱颖而出,勇夺第一。
EDA(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是指包括电路系统设计、系统仿真、设计综合等的一整套自动化流程,是电子设计的基石产业,被誉为“芯片之母”。这项技术也是我国“卡脖子”关键技术之一。华中大团队所设计的算法在所有测试算例上均达到了竞赛中的最优结果,获得了碾压式的胜利。
945个奖项,全国第三!
华中大在大学生竞赛上表现出色!
2022年2月,中國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工作组发布2021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华中科技大学以945项获奖总数、总成绩94.8分,位居全国第三!
创新一直都是华中大的理念。华中大充分发挥研究型大学一流教学、科研、产业、校友等资源优势,推动本科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求是创新,逐梦一流,这就是华中大。
华中大又一学科入选“双一流”名单
2021年2月,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华中大又一学科入选“双一流”名单——临床医学。截至目前,华中大共有9个“双一流”学科,它们分别是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3年,华中大为华为培养6位“天才少年”!
2021年,华中大毕业生廖明辉、武敏颜入选华为公司“天才少年计划”。三年,华中大共有6位毕业生拿下了华为公司的“天才少年”计划名额,获得百万年薪。
不仅如此,从孟晚舟到“微信之父”张小龙,再到“中国最‘牛’天使投资人”龚虹嘉,都是华中大的校友。华中大英才校友辈出,堪称传奇。每年毕业季,华中大学子都会怀揣着“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精神走出校园,走向各行各业。
03#与“高精尖”面对面
作为一所以“科技”为名的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的科研实力不言而喻。让我们来华中大的高精尖实验室一探究竟吧!
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
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是科技部于2017年批准组建的6个国家研究中心之一,是光电领域唯一的国家研究中心,科研水平位列全球光电领域基础研究第一方阵。看重创新的华中大投入4亿多元建立了12个科学研究平台以及1个光电公共测试平台,开展立足光电前沿的基础研究和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高技术研究。
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
华中大拥有世界上最好的脉冲强磁场设施——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它是教育部直属高校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强磁场科学、技术及应用研究的国家级大科学平台,是物理、化学、材料和生物医学等多学科领域科学研究的“国之重器”。作为国家级大科学平台,该中心日常工作以前沿科研为主,同时也关心着学生的培养。
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
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面向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航空航天飞行器、航天火箭等多个国家战略和支柱行业,聚焦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分析、数字化制造等方面关键共性技术,建设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能力平台。该中心被誉为智能制造“创新之核”,目前已攻关了多个我国“卡脖子”技术难题。
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
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目前已有不少实验成果在探索宇宙上发挥了重要作用。2018年,万有引力常数G测量在此达到了国际最高精度,此项研究成果入选了“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在教育部、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不仅成为我国目前唯一的引力实验研究基地,也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04#华中科技大学:遇见自己,“喻”见未来
本科特优生,国家级“大创”项目负责人,年级学生会主席,出版了两部文学著作,还获得了各种奖学金和比赛奖项……不管从哪个方面看,屈诗雨都是“人生赢家”。
除开自己的努力,更离不开的是华中科技大学的培养。她说:“感谢华中科技大学,让我能遇见更好的自己,创造更好的未来。”
好的大学会让你成为“时间管理大师”
作为国际商务和英语双专业的学生,屈诗雨常常这样调侃自己:“我的大学生活更像是多读了几年高三。”
屈诗雨的大学生活几乎没有什么娱乐,两个专业的课程让她每天的课表都很满。不过,这不是她独有的待遇,华中大很多学生都这样。有学生调侃:“交一个人的学费,上两个人的课,写三个人的作业。我‘赚’了,学校‘亏’了!”繁重的学习生活让屈诗雨逐渐变成了“时间管理大师”,她的时间观念和自律能力越来越强。
学习之外,屈诗雨也很喜欢参加社团、学生活动。“学校有很多平台,只要你想参加,那绝对不会没有机会。”华中大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有近百个学生社团,初入大学的新生能在这些社团里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并全方位锻炼自己,给自己的大学生活增添一些色彩。拥有众多爱好的屈诗雨在这里,就像久处沙漠的鱼儿回到了水里。除了社团活动,她利用起了一切课余时间,担任了班级文艺委员、年级学生会主席等职务,还抽空写下了一部30万字的小说《就这样走过高考》。
每一天的忙碌,都会给屈诗雨带来满满的成就感。用她的话来说:“在华中大,心底会自然滋生出一股‘奋进,奋进,再奋进’的力量,让你不自觉地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珍惜时间和刻苦学习。”
文理融合,全面发展
现在的屈诗雨,无疑是优秀且自信的。但刚入学时,她也和所有刚上大学的“菜鸟”一样,充满了迷茫。更甚者,作为一个文科生,她刚踏进理工科氛围浓厚的华中大时,是有些畏惧的。
然而,这份畏惧被华中大的包容逐渐消除了。屈诗雨发现,哪怕是文科生,也能借力学校理工科的“东风”。
华中大为鼓励学科交叉融合,跨领域创新创造,促进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发展,设立了本科特优生计划,在全校选拔成绩拔尖的学生,配备专属导师与政策支持,纳入启明学院特色培养,因材施教。屈诗雨在大二上学期就入选了这一计划,从此走上了文理融合、全面发展的道路。在启明学院的学习,让作为文科生的她也有了勇气去挑战美国大学生数模竞赛。
在老师的支持下,屈诗雨和几位理工科专业的同学组成了队伍,报名了美国大学生数模竞赛。但不走运的是,由于疫情,他们只能各自居家,分工自学,在线上协作完成比赛。居家学习是一件相当考验自制力的事情,而相隔千里也让队员之间无法高效互助。但在队员们的通力合作和几个通宵的持续鏖战下,他们克服了这些困难。屈诗雨回忆备赛的那段日子:“当时大家通宵了好几个晚上,但每个人都强打精神,没有一个叫苦叫累。”
此后,屈诗雨变得更加大胆,她还参加了2020年学校的招生宣传云直播,负责校工程实训中心的宣传介绍。在校工程实训中心,屈诗雨探索陌生的工科领域,和同学们在实验室里动手创造。
以往,屈诗雨的目光总是局限在自己擅长的文科领域里,不肯向陌生的领域发起探索。但华中大却用多元的平台和平等的机会,邀请每一个学生融合发展,探索自己的更多可能性。
在华中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机会
除了学业上的教导和自我素质的锻造,屈诗雨更感谢华中大对她精神的滋养。
2020年,武汉封城前夕,作为武汉市民的她突然接到居家隔离的通知。一夕之间,车水马龙的街道变得空无人烟。刚开始隔离时,屈诗雨是恐慌的。不断新增的病例,让打开窗户都变成了一种危险动作。随着时间的推移,物资的紧缺也变成了一个大问题。
好在,全国人民的关心与帮助,以及武汉人民的众志成城、互帮互助,让疫情期间的一切困难都迎刃而解。屈诗雨所住的小区开始自助团购和物资配送,并自发组建了清毒、管控的志愿服务工作队。每当小区居民家里需要物资时,志愿者们都会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出现在门口。
在隔离的日子里,志愿者的帮助让屈诗雨感到温暖,华中大的种种举措也让她感到自豪。华中大11所附属医院共计约3.3万医护人员投入战“疫”,是全国疫情中投入床位和医护人员最多的高校。屈诗雨的同学们也自发组建了581人的志愿者队伍。
在学校、同学的鼓舞下,屈诗雨也加入了社区的志愿者队伍。成为志愿者是辛苦的,除了防护服、手套,她还得戴三层的口罩,每天在小区大门一站便是一上午,四个多小时里不能喝水,也无法上洗手间。由于口罩戴得太多,耳朵上还留下了永久的痕迹。但屈诗雨的内心是满足的,作为华中大人、作为武汉人,在疫情这样的灾难面前,她也曾勇敢地战斗过。
70年风雨,华中大秉持着“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的精神,不仅在学术上精益求精,培养学生的创新和钻研精神,还以身作则,不断激励着学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于屈诗雨而言, 华中大是培养能力、增长学识的“校”,也是滋养心灵的“母”。从迷茫忐忑的“菜鸟”,到如今展翅高飞的雄鹰,屈诗雨感谢母校的培养,在这里,她遇见了更好的自己,拥有了更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