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体系研究

2022-06-08李四高胡生君肖俊波裴承敏

中国水土保持 2022年6期
关键词:结合部水土保持流域

李四高,胡生君,肖俊波,裴承敏

(1.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科学研究院,广西 南宁 530023;2.广西水工程材料与结构重点实验室,广西 南宁 530023; 3.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青海 西宁 810000)

进入21世纪以来,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成为广西水土保持生态治理的主要方式,为广西近年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顺利推进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全区水土流失状况逐年好转,广西水土保持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新时期对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正确认识流域出现的新问题,及时采取治理和修复措施,提高生态清洁程度[1]。生态清洁小流域作为一种在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基础上,涉及多行业、多部门,建设内容多且标准高[2]的新型综合治理模式,是以水系、村庄和城镇周边治理为重点,以山青、水净、村美、民富为目标[3],将水土资源保护、面源污染防治、农村垃圾及污水处理等相结合的小流域治理模式。据统计,“十三五”以来,广西共建成生态清洁小流域74条,治理面积4 814.39 km2。通过项目的实施,流域内实现了水体清洁、村容美观、行洪安全、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1 概 况

广西地跨西南岩溶区与南方红壤区,区域水土保持各项因子差异较大。2012年全区水利普查结果显示,全区水土流失面积达到5.05万km2,占全区总面积的21.27%[4]。各区域水土流失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西部为岩溶山区,土壤贫瘠,主要以水力侵蚀为主;东南部崩岗水土流失较为突出,被当地群众视为维护生态安全的“拦路虎”;北部多为喀斯特地貌,一经雨水冲刷就会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南部邻海,人类活动较为频繁,人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经过多年治理,2020年全区水土流失面积下降到3.85万km2,占到国土面积的16.21%,相比2012年数据,水土流失面积减少23.76%。随着水土流失状况的逐渐好转,全区大范围集中连片裸地、荒地已成为“稀有品”,单纯地种植水保经济树种不再适宜当前的水土保持形势。因此,广西水利部门决定向先进地区学习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的经验。这是广西水土保持事业向纵深发展的一种尝试,是山区生态建设与保护的一大创举[5]。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必将成为广西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引领水土流失治理的排头兵。

2 主要治理措施体系

广西地理跨度大,各地所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不同,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措施也不尽相同。根据“十三五”以来各地治理实践,按照治理措施、后期维护、实施效果等,把广西生态清洁小流域划分为山区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与城乡结合部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

2.1 治理模式

(1)山区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以建设生态河道为轴心,连接河流两边的生态预防治理区和坡面治理修复区,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生态措施,打造村庄生态防治体系。其特点是山区流域汇流量大,防洪要求高,河道周边生态缓冲带用地协调困难,且受山区交通、经济、人口等因素制约,施工材料需简便易得且易于后期维护。广西山区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措施体系见图1。

图1 广西山区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措施体系

(2)城乡结合部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以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小流域为核心,通过构建河滨生态植被带、生态边坡、植被过滤带等措施,充分发挥流域内自然条件,净化自然水体,打造河滨带生态景观。其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河道岸坡缓冲地,景观性要求高,且由于城乡结合部人类活动较为频繁,各治理措施需与周边景观规划、黑臭水体整治相结合,以保证后期维护能够正常运行。广西城乡结合部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措施体系见图2。

图2 广西城乡结合部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措施体系

2.2 具体措施

根据治理区域地理位置和生态需求的不同,广西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措施大致可分为坡面治理措施、水域生态治理措施、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措施三类。坡面治理措施包括封育保护、拦护设施、梯田整修、水保造林、水保种草、节水灌溉等;水域生态治理措施包括生态护岸、生态护坡、生态拦沙坝、河(库)滨带治理、湿地恢复、面源污染植被带等;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措施包括砌筑树盘、整治土地、修建排水沟、村庄美化、生活垃圾处置、污水处理、田间生产道路建设、沟道清理等。

3 主要做法与经验

3.1 勇于创新,积极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各级水利部门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不断更新建设理念,完善治理体系,逐渐将流域内坡面侵蚀强度控制在轻度以下,建成多条景观美观、行洪安全、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生态清洁小流域。

3.2 走出“壁垒”,引入“外力”

“十三五”以来,广西水利厅组织各市县水利部门到水土保持治理先进地区取经,先后参观学习了南京石塘生态清洁小流域与泰安市桃花源生态清洁小流域,让各级水土保持管理者对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理念得到提升。在坚持“走出去”的同时,广西水利部门也积极着手“引进来”,每年借助组织培训的机会,邀请周边地区拥有多年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经验的专业人员授课,提升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

3.3 认真总结,规范体系

2021年,广西水利厅认真总结历年来各市县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在《广西“十四五”水土保持实施方案》中将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分为山区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与城乡结合部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并总结出两种治理模式的治理措施体系。同时,在2022年项目的前期申报中首次引入水土保持前期工作打分表,将生态清洁小流域的设计要点列为重要的得分点,并对得分高的项目优先进行安排,保证了来年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前期工作质量。

4 生态清洁小流域主要成效

4.1 改善生态环境,助力乡村振兴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高了村庄或农田周边的防洪能力,构筑了水源或村庄周边的生态防护带,有效减轻了村庄农业、生活带来的面源污染,为“清水下山、净水入库”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整治了村容村貌,提升了乡村人居环境舒适度,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振兴乡村提供了有力支撑。

4.2 促进水利科技发展,将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需要强有力的水利科技支撑。广西各市县积极与外省发达地区以及科技部门对接,在小流域治理中积极引入生态砖、植草喷播、景观生态苗木等,对新型材料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刺激了各地对新型生态材料的研发和生产,促进了水利科技的发展。

4.3 尊重民俗,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多元文化融合与经济发展

广西地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辖区内居住着11个少数民族,各民族之间都有其独特的生活习惯与民族文化。“十三五”以来,广西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每年安排水土保持治理项目时重点向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特别是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倾斜。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提升了村容村貌,一些地方借着生态清洁小流域带来的“生态红利”发展民俗旅游,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与外界融合交流创造了有条件。一些地方建立的生态护岸、生态小广场,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弘扬民族文化提供了便利条件。

4.4 加强宣传,树牢生态“金不换”的理念

通过项目前期工作调查时的宣传,实施过程中宣传碑的建立,实施后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带来的生态、经济、社会等效益的体现,向全社会宣传着广西生态“金不换”的理念,让群众特别是生态环境相对较差地区的群众了解到生态环境改善、村容村貌提升带来的好处,极大地激发了项目实施地区及周边区域群众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的积极性。

5 问题与建议

2020年广西水土流失面积仍有3.85万km2,水土流失仍然是广西的主要生态问题。广西作为经济欠发达省份,水土流失治理投入不足。同时,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涉及面广、任务重、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建设成本高,需要加大投资和科研投入力度。

当前,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政策倾斜,激发当地群众参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积极性,促进乡村振兴。“十四五”期间,要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渠道资金用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充分发挥目标责任考核的政策指挥棒作用,兼顾国家、企业和农民利益,走产-学-研、科-工-贸之路, 创新“政府+公司+农户”模式[6],拓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投资渠道。另外,中央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应加大对水土保持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激励科研创新,提高科研水平,探索具有广西特色的生态治理措施,促进广西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结合部水土保持流域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章程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滇池流域水生态环境演变趋势、治理历程及成效
昌江流域9次致洪大暴雨的空间分布与天气系统分析
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育的策略
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城乡结合部学校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