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高产塘套养细鳞斜颌鲴生态技术试验
2022-06-08付鹏
付 鹏
(尚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 尚志 150600)
笔者以往指导高产塘生态养殖,多以套养鲢鳙作为调水鱼,现开始尝试引进细鳞斜颌鲴与鲢鳙一同在名特优品种主养塘进行套养,发挥生态调水的最佳作用,探索形成高产塘生态混养的最优模式。2021 年,笔者指导科技示范户进行方正银鲫主养塘套养细鳞斜颌鲴试验,亩产1 004千克、亩利润9 373元,养殖效果良好。现将技术经验介绍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11 亩,长方形,东西走向,光照充足;池深2.5米,底质为壤土,池底平坦,保水性能好;水源为河水,水量充沛,水质清新无污染,符合渔业水质标准;有独立的注排水系统,排注方便。4 月15 日清除过多淤泥,仅保留20 厘米,用75 千克/亩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清塘消毒;之后注水1 米,注水口用60 目密眼网罩牢;配备3千瓦叶轮式增氧机1台、自动投饵机1台。
2.鱼种放养
4月30日进行鱼种放养。主养品种为底层杂食性名优方正银鲫,套养品种为能够摄食大多数经济鱼类不能利用的底生藻类、残饵、腐屑的中下层鱼细鳞斜颌鲴,以及摄食浮游生物的中上层鱼鲢鳙。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及饵料生物资源,在实现物质高效利用的同时,达到生态调水、生态净水的多重目的。
放养的鱼种皆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鱼种入池前用2%的食盐水浸洗鱼体5分钟进行消毒。具体放养情况见表1。
表1 鱼种放养情况
3.饲料投喂
投饵对象以鲫鱼为主,套养品种不投饵。鲫鱼种入池第二天即开始进行驯化投喂,投喂达到“八分饱”即可,每次投喂时间控制在30分钟。投饵根据鲫鱼摄食、活动、天气、水温等情况灵活调整,阴雨、闷热、气压偏低、台风等极端天气不喂或少喂。饲料系数1.5。饵料详细投喂情况详见表2。饲料粒径、粗蛋白质水平在鲫鱼体重150~250 克时分别为1.5 毫米、32%,251~350 克时分别为2.0 毫米、30%,351~450 克时分别为2.5毫米、30%。
表2 饲料投喂情况
4.水质调控
定期注水,逐渐提高水位,到8月初达到最高水位2米。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新,春、秋季每15 天注换1 次新水,排注量约为池水总量的30%;夏季每7天注换1次新水,排注量约为池水总量的20%。保持水质“肥、活、嫩、爽”,透明度30 厘米左右,水体溶氧全天4毫克/升以上。
晴天中午开动增氧机两小时,其他时间根据天气、水质、鱼的活动情况及“三开两不开”原则适时开动增氧机。
使用光合细菌调节水质,春、秋季每月施用1次,夏季每月施用两次。
5.鱼病预防
方正银鲫和细鳞斜颌鲴都属于抗病力较强的品种,养殖过程中重点加强鱼病预防工作,除做好放养前的清塘消毒和鱼体消毒工作以及微生态制剂调水外,还应注意饲料贮存条件,保证饲料新鲜、适口,无腐败变质。定期抽样检查鱼体有无病症,做好综合防病措施。整个养殖过程未发生鱼病。
6.日常管理
勤巡塘,早晨巡塘观察池鱼有无浮头;中午巡塘观察鱼的摄食及活动情况;晚上巡塘检查饵料台下有无残饵,观察水质有无变化,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定期检查注排水口网罩有无破损,便于及时修补。雨天做好防溢、防逃工作,及时捞出杂草、杂物,保证池塘环境卫生。做好养殖生产日志。
二、养殖结果
1.产量与产值
经过155天的养殖,于10月1日出池。产量与产值情况详见表3。
表3 产量与产值情况
2.成本与利润
鱼种成本51 458 元、饲料成本37 026 元、水电成本5 500 元、人工成本5 000 元、清塘成本371 元,总成本99 355 元,每千克鱼生产成本9.0 元。总利润103 103 元,平均亩利润9 373 元,每千克鱼利润9.3元。投入与产出比为1∶2.04。
三、小结与体会
随着消费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养殖理念的不断更新,“生态安全、节本增效”的养殖模式已逐渐成为发展趋势。细鳞斜颌鲴作为特色养殖品种在增创经济效益的同时,其生态效益和环保功能也较为显著,是高产塘理想的套养品种。本试验通过在方正银鲫主养塘套养细鳞斜颌鲴和鲢鳙鱼、使用光合细菌等生态调水措施,营造了良好的养殖环境,实现了高密度养鲫水质良好、未发生病害和主养品种出池规格大、产量高、利润好的预期效果。
细鳞斜颌鲴宜放养大规格鱼种,鱼种规格越大,适应能力越强,成活率越高,摄食能力越强,净化水体的作用也就越大。本试验放养的细鳞斜颌鲴规格为40克/尾,在未专门投饵的情况下出池规格达到175 克/尾,增重3.4 倍,亩增产92千克,亩增产值1 288元,套养效果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