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VCT对直喷汽油机燃烧和微粒排放的影响*

2022-06-08解方喜孟祥龙李晓娜张玉林冯海洲

汽车工程 2022年5期
关键词:缸内微粒排气

解方喜,孟祥龙,刘 宇,李晓娜,张玉林,冯海洲

(1. 吉林大学,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春 130022;2. 一汽铸造有限公司规划与市场部,长春 130062)

前言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现代内燃机必须朝着更加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 众所周知,与进气道喷射方式(PFI)相比,缸内直喷(GDI)发动机以其更高的压缩比、更高的进气效率和更低的油耗逐渐占领市场。缸内直喷技术被认为是未来汽油发动机的主流技术。不过,缸内直喷技术虽然可以取得良好的节能效果,但仍然无法满足日益严峻的油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法规,急需进一步发展。同时,缸内直喷技术还面临其他挑战,油气混合时间变短并且燃油喷射在缸壁等位置造成燃烧不充分,大多数GDI发动机产生的微粒排放量是PFI的一倍或两倍。因此,降低缸内直喷汽油机的微粒排放,进一步提高燃油消耗率(BSFC),成为未来发展高效、清洁的GDI汽油机必须攻克的技术难题。

为优化汽油机的性能,增压技术、燃油喷射方式、可变气门正时(VVT)等技术被广泛应用。可变气门正时(VVT)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可以改变发动机运行过程中进排气门的开启或关闭正时。Cao 等表明进气门开启(IVO)和进气门关闭(IVC)正时对换气过程和混合过程有很大影响,进而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和排放。Li 等研究了米勒循环对直喷汽油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低负荷运行时,进气门晚关(LIVC)和进气门早关(EIVC)可分别提高燃油经济性6.8%和7.4%。Michael等研究了进气门开启时刻对GDI发动机微粒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气门重叠角度在20-25°CA 变化时,微粒数量增加了近200%。Nora 表示更长排气门开启持续时间增加了大负荷和高转速下的转矩,进气效率与排气门开启持续时间有很大的关系。研究证明,随着排气门关闭时刻延迟,气门正重叠角增加,缸内残留废气也会增加。排气可变气门正时与进气可变气门正时相比,可能会在缸内引入更高温度的残余废气,从而使燃烧性能和排放性能更好。Xie 等发现与冷EGR 相比,使用热EGR 可以实现更好的BSFC、NO排放和微粒排放。

综上所述,排气可变气门技术有望实现更好的节能减排,但关于排气可变正时对GDI 发动机性能和排放的改善,尤其是微粒排放改进方面的独立研究较少。因此,本文旨在研究排气可变正时结合点火正时策略对GDI 发动机微粒排放及性能的改善潜力。

1 试验台架和试验方法

1.1 试验平台

试验在具有独立排气门正时机构的汽油GDI发动机上进行,进气门和排气门的开启持续时间分别为230和220°CA。试验中使用的发动机的参数如表1 所示。该发动机采用开放式电子控制单元INCA(ECU),因此IT 和可变气门正时等控制参数可以手动调整。发动机配备了转速精度为±0.2%的测功机,它可以维持恒定转速以测量发动机输出转矩。AVL 电荷放大器对电压信号进行处理和放大,最后将信号送到数据采集卡。安装精度范围为±0.1%的宽范围lambda 传感器,并且在INCA 上可以实现调节。燃油喷射系统由电子控制单元控制。使用ZF42压力传感器、DF-2420油耗仪、LF-72BM-C05E角标仪、AVL ZF42燃烧分析仪。发动机冷却液由闭环控制系统控制在80±5 ℃。排放测量采用MEXA-7100D EGR 气体分析仪。DMS500 快速气溶胶电迁移粒径谱仪分析微粒浓度和微粒尺寸分布,DMS500提供4.87—1 000 nm微粒的尺寸谱。发动机试验台架如图1所示。

表1 发动机技术参数

图1 发动机台架示意图

1.2 运行工况

在城市驾驶工况中,汽车发动机大部分都在中小负荷区域运行,因此,本文研究工况选择中小负荷。本文研究发动机预热后在不同工况下,不同排气门关闭正时和点火提前角对发动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如表2 所示。试验中,所有工况均保持过量空气系数(Lambda)为1。试验燃料为商用汽油,辛烷值为95。在不同的工况下,压缩上止点后363.25°CA为原始排气门关闭正时,每隔5°CA 延后排气门关闭时刻到403.25°CA,以研究排气门关闭时刻的影响。点火提前角以压缩上止点前15°CA 为基准,间隔3°CA 提前至36°CA。当在各工况下改变排气门关闭正时或点火正时时,进气门开启正时保持不变。运行工况见表2。

表2 运行工况

2 结果和讨论

2.1 点火正时和EVCT对燃烧的影响

点火正时是影响发动机性能、燃烧过程和排放特性的重要参数。调整点火提前角可以改善发动机的燃烧过程。图2 为在工况2 下排气门关闭时刻为383.25°CA ATDC 对应的缸内压力和放热率曲线,随着点火正时从上止点前24°延后到15°,缸压和放热率都有很明显的下降,缸压峰值相位也随之推迟,因此,点火正时的推迟导致了燃烧的滞后。当喷油时刻固定时,随着点火正时的推迟,会增加混合气混合的时间,可能导致混合气过浓,不利于燃烧,致使缸内压力和放热率下降。点火提前角为24°CA BTDC时,气缸压力峰值达到3.420 6 MPa,对应的相位角为10°CA BTDC,比15°CA BTDC 点火正时的缸压峰值高0.875 94 MPa,相位角提前了10°CA。峰值放热率比15°CA BTDC 点火正时高11.790 8 kJ·m·(°CA),相位提前11°CA。

图2 工况2排气正时383.25°CA缸压和放热率随点火正时的变化规律

定义CA5、CA50、CA90 分别为放热量达到总放热量5%、50%、90%时的曲轴转角。图3 为在工况2下排气关闭时刻383.25°CA ATDC 时,不同点火正时下的燃烧相位,随着点火正时的提前,CA50 也随之提前,CA50-CA5 和CA90-CA50 都在减小,说明随着点火正时的提前,火焰传播变快。随着点火正时的延后,燃烧持续期(CA90-CA5)变长,过小的点火提前角,使得大部分燃料在膨胀冲程燃烧,所以CA5-CA90 增加。在排气门关闭时刻为383.25°CA ATDC 时,点火正时从上止点前15°CA 提前到24°CA,CA50相应提前11.65°CA。

图3 工况2排气正时383.25°CA时不同点火提前角的燃烧相位

如图4 所示,当EVCT 从上止点后363.25°CA 延迟到403.25°CA ATDC 时,峰值气缸压力和峰值放热 率 分 别降低了0.584 55 MPa 和29.586 2 kJ·m·(°CA),峰值相位分别延迟了7 和10°CA。这是因为随着EVCT的延迟,内部残余废气增加。残余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惰性分子,当残余废气系数增加时,着火界限缩小,导致了缸压峰值和放热率的降低,峰值相位的滞后。

图4 工况2点火正时24°CA缸压和放热率变化规律

如图5 所示,随着排气门关闭时刻的推迟,在相同的点火正时下,燃烧持续期变长,CA5出现时刻滞后,主要是缸内废气变多,废气中的CO和HO 热容较大,废气的稀释作用和热容作用逐渐显著,减缓了燃烧过程,延长了燃烧持续期。在相同的排气门关闭时刻下,随着点火正时的提前,燃烧持续期缩短,在EVCT 为363.25°CA ATDC,点火提前角为9°CA时,CA5和燃烧持续期分别减少了8.44和2.71°CA。在相同的点火正时下,CA50随着排气门关闭时刻延后同时延后。在点火提前角为21°CA 时,排气门关闭时刻从363.25 延迟到403.25°CA ATDC,CA50 大约延后9.1°CA。

图5 工况2点火提前角24°CA时,不同排气正时的燃烧相位

图6 显示了EVCT 和IT 对最大压力升高率(PRR)的影响。可以看出,在给定IT 下延迟EVCT使得最大压力升高率下降,当EVCT 延迟40°CA,IT为24°CA BTDC 时,PRR降低0.024 MPa/(°)CA。PRR的降低主要是由热容作用造成的。因为随着排气相位滞后,缸内废气量变多,废气中的CO和HO 都具有很大的热容,并且随着排气门相位滞后,缸内可供燃烧的氧减少,减弱了火焰传播,使CA50-CA5 阶段变长,减弱了爆震倾向,对应的PRR降低。随着点火正时的提前,在相同的EVCT 下,PRR增加。当EVCT 在363.25°CA ATDC 时IT 提前9°CA,PRR增加0.01 MPa/(°)CA。可以看出IT的提前会增加缸内燃烧噪声和爆震倾向,但EVCT延迟有利于降低缸内燃烧噪声和爆震倾向。

图6 工况2最大压力升高率随点火正时和排气正时的变化规律

IMEP 的循环变动(COV)与发动机输出功率密切相关,是发动机燃烧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图7 显示了各排气门正时下,点火正时对COV的影响,只有在排气正时373.25°CA ATDC 时,COV是随着点火提前角的提前而增大,其它排气门时刻下,COV都是随着点火提前角增大先减小后增大,点火提前角过早或者过晚都会加剧燃烧的不稳定性,增大COV。

图7 工况2 COVIMEP随点火正时和排气正时的变化规律

2.2 EVCT和点火正时对BSFC和排放的影响

图8(a)显示了EVCT 和IT 对工况2 下有效燃油消耗率(BSFC)的影响。从图8(a)可以看出,在相同EVCT 下,随着IT 的提前,BSFC 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因此存在一个最佳点火提前角,称为最佳转矩最小点火提前角(MBT),和MBT 对应的BSFC称 为MBSFC。 以363.25°CA ATDC 的EVCT 的MBSFC 为基线的比较表明,随着EVCT 从363.25 延迟到398.25°CA,MBT 从18 到27°CA BTDC,MBSFC下降了4.23%。也就是说,EVCT 增加时需要增加点火提前角,改善燃烧以获得更好的BSFC。当然,EVCT 的延迟不是无限的。当EVCT 延迟到403.25°CA 时,MBSFC 甚 至 高 于363.25°CA 时 的EVCT,因为在固定的排气门持续期下,EVCT的延迟降低了进气损失并改善了空燃混合物,但同时也增加了排气冲程的排气损失。当EVCT 推迟到403.25°CA 时,推出功损失的增加导致泵气损失增大并大于对混合气的改善效果。

如图8(a)和图5 所示,BSFC 可能和CA50 存在微妙关系,随着排气门相位滞后,EGR 率增大,为了维持更好的BSFC,需要更提前的点火正时来维持CA50 没有过大的偏差。几乎每个排气相位下,CA50随着点火正时的提前都更趋近一个范围,大致在6-9°CA。在同一个点火正时下,排气门关闭时刻延迟时,因为更多的缸内废气,使得更稀薄的混合物导致了更低的BSFC,但是当排气门关闭时刻推迟到403.25°CA 时,MBSFC 对比393.25°CA 时的MBSFC显著增大,可能因为此时排气门关闭时刻延后过多,需要的最佳点火提前角过于提前,导致更多的燃烧在压缩行程中进行,气体膨胀阻碍活塞上行,气体所做负功增加,使得BSFC改善程度下降。

图8 BSFC和MBSFC的变化规律

图8(b)给出了MBSFC 不同工况的趋势。比较图8(b)中的工况1、工况2 和工况3,可以看出它们具有相同的趋势,即MBSFC 先减少后增加。工况1、工况2 和工况3 的MBSFC 分别最多提高了4.66%、4.24%和2.11%,对应的MBT分别为35、35和30°CA BTDC。比较是基于EVCT 处于363.25°CA ATDC 时对应的MBSFC。也就是说,随着负荷的增加,EVCT和IT 对MBSFC 的改善效果会降低。这是因为小负荷的缸内燃烧条件比大负荷的要差。通过EVCT 的延迟,更容易引入高温高热容废气,改善混合燃烧过程,提高BSFC。此外,在100 N·m 的大负荷下,较大的EVCT 对排气冲程中增加的活塞推出功的负面影响更加明显,这就是为获得最低的BSFC 而延迟EVCT 的原因。通过比较工况2、工况4 和工况5可以发现,在50 N·m 的负荷下,当转速从1 500增加到2 000 r·min时,MBSFC 分 别 下 降 了4.24%和2.43%。当发动机转速达到3 000 r·min时,最小的MBSFC出现在排气正时为363.25和25°CA BTDC的点火正时下。这一现象说明发动机在小负荷或低转速时对EVCT 的延迟容忍度更好,即在小负荷时对增加的残余废气耐受性更强。

直喷汽油机微粒按粒径大小,一般分为两种不同形式的微粒:核态微粒(nucleation mode),粒径小于50 nm;集聚态微粒(accumulation mode),粒径大于50 nm。如图9所示,分布特征主要表现为双峰形式,即核态和集聚态各占一峰。核态微粒主要来源于碳氢化合物冷凝形成的液滴,集聚态微粒主要来源于富燃料区域形成的碳质集聚体。

图9(a)显示了EVCT 为403.25°CA ATDC 时点火正时对粒径分布-微粒数量浓度的影响,图9(b)显示了不同点火正时对微粒数量浓度的影响。从图9 可以看出,点火时间、粒子总数、核态粒子数和集聚态粒子数均呈增加趋势。这是因为随着点火提前角的增加,气缸内燃烧温度升高会导致微粒成核率增加。另外,点火正时的提前减少了燃料和气体的混合时间,导致微粒生成变多,提前点火正时会增加气体峰值温度并提高阿列纽斯成核率。提前点火正时也会降低膨胀和排气冲程中的缸内温度,导致燃烧产生的微粒在排气阶段的氧化速度减慢。以上因素共同导致了更多的微粒排放。

图9 粒径分布和数量浓度变化规律

从图10 可以看出,EVCT 的延迟显著减少了微粒排放。EVCT 从363.25 推迟到403.25°CA ATDC,微粒总数、核态微粒和集聚态微粒数量明显减少。一方面,EVCT延迟带来的高热容废气降低了燃烧温度,导致燃油蒸汽热裂解脱氢反应形成的初级碳颗粒可能减少。另一方面,它改善了发动机的燃油消耗,这意味着对于给定的发动机负荷,与基线条件相比,气缸需要的燃料更少,从而很大程度的减少微粒的形成。

由图10(b)可以看出,排气门正时由363.25 延迟到383.25°CA,微粒的浓度显著降低约82.45%,核态和集聚态微粒也显著下降。当排气门关闭时刻延迟时,缸内EGR 量变多,缸内废气含有热容较高的CO和HO,使得燃烧温度降低,抑制了燃烧过程中高温反应的脱氢过程,减少碳质聚集微粒的形成。并且在相同的点火正时下,随着EGR 的增加,燃烧持续期变长,为微粒的氧化提供了更多的时间。所以,热EGR可以降低混合物的微粒浓度。

图10 微粒数量浓度和直径随排气正时变化规律

图11 显示了不同工况下总微粒数、核态微粒和集聚态微粒的改善率。以EVCT 为363.25 °CA 的MBT 为参考点,比较该工况下获得最小油耗点的微粒排放。从图11 可以看出,随着转矩的增加,相同转速(1 500 r·min)下,总微粒数改善程度有先增后减的趋势,分别为87%、95%和16.6%。当负荷增加到100 N·m 时,气缸内燃烧温度升高,EVCT 延迟导致气缸内氧浓度下降,这两者都有利于燃油热裂解和碳烟前驱物(多环芳香烃PAHs)的产生。比较工况2、工况4和工况5可以发现,在固定负荷(50 N)下,随着转速的增加,微粒总数的变化率分别下降了95%、84%和0%。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随着发动机转速的增加,燃料和气体混合的时间变短,EVCT 延迟引入的高温废气进一步加剧了部分混合气浓度不均匀。通过对工况2和工况3的比较可以发现,随着负荷的进一步增加,排气过程中核态微粒生成变多,碰撞概率的增加也导致集聚态微粒数量的增加。一般来说,EVCT的延迟结合适当的点火提前角可以实现低转矩低转速下BSFC、微粒排放的最佳改善。但当发动机转矩或转速增加时,BSFC、微粒排放的改善程度减弱。

图11 各工况下微粒改善程度

3 结论

本文研究了EVCT 和点火提前角对火花点火GDI 发动机在5 种工况下的排放和性能的影响。通过对5 种工况的燃烧、油耗和排放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以下结论。

(1)EVCT 的延迟降低了峰值气缸压力和放热率,延后了CA50、燃烧持续期,导致燃烧滞后。然而,结合提前点火正时的方法可以改善由EVCT 延迟引起的燃烧滞后。

(2)BSFC 随EVCT 的延迟先降低后升高,BSFC随点火正时提前的趋势与之相似。在工况1 条件下,BSFC可提高4.66%,在工况2条件下,BSFC提高4.21%,在工况3 条件下,BSFC 提高2.5%,所以EVCT 结合点火正时调整对改善发动机油耗有显著效果,尤其是在小负荷低转速工况。

(3)EVCT 的延迟对微粒总数的减少有显著影响。在最佳油耗条件下,EVCT 延迟对工况2 微粒排放的影响最大,微粒总数减少95%,核态微粒减少91%,集聚态微粒减少96%。

(4)在5 种工况下,EVCT 结合点火提前角对中小负荷下BSFC 和微粒排放都有较好的改善效果。随着发动机转速或负荷的增加,EVCT结合点火正时对BSFC、微粒排放的改善程度逐渐减弱。

猜你喜欢

缸内微粒排气
发动机原理教材中四冲程柴油机换气过程的讨论
某车型排气消声器冰堵问题的分析及优化
熊敏
中低转速下不同EGR率对氢燃料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改装的奥义,拨开云雾见真章之进排气改装(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懒人鱼缸
高考中微粒间作用力大小与物质性质的考查
How fast does a fart travel?
用锯末制作鸡饲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