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报道的新方位与新作为

2022-06-08李斌

中国记者 2022年5期
关键词:发展

李斌

内容提要 本文试图结合中国发展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就“中国特色城市报道”的内涵和重要性、存在的瓶颈和问题、以及突破路径等进行探讨,并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城市报道,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发展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的学习;要加强城市发展历史的学习,在大历史观下观察、研究、把握城市发展规律,把脉城市发展未来;要融合优先,内外并重,全面、立体、客观讲好迈向下一个百年的中国城市故事;要提高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聚焦城市,以中国特色城市报道为研究对象,积极建设媒体型智库。

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化发端于技术革命,自工业革命以来,历次技术革命都极大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发展、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资源要素更快地向城市集聚,进而使各国,乃至于全球城市化水平得到不断提升。近代以来,伴随城市化进程加速,中国城镇化率逐步提高,传统的乡村社会正加速向现代的城市社会转变,“乡村中国”日益变身“城市中国”。

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城市是我国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地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这个“火车头”,把握发展规律,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挥这一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有效化解各种“城市病”。

加快实现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这个“火车头”。新闻报道上,是否也需要进一步“抓好城市这个‘火车头’”,通过更多、更全面地讲述城市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本文试图结合中国发展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就作为报道新领域的中国特色城市报道的内涵和重要性,以及突破路径等问题进行探讨。

一、新方位、新时代:重新认识城市报道

2022年1月12日起,新华社推出“2022开年城市一线观察”系列融媒报道,以在区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未来之城”雄安、“双奥之城”北京、“人民城市”上海、“创新之城”深圳、“智慧之城”杭州、“开放之城”广州、“振兴之城”沈阳、“英雄之城”武汉、“魅力之城”重庆、“活力之城”成都、“科创之城”合肥、“高原之城”西宁、“奋进之城”南昌等13座城市为观察样本,展现中国城市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气象。专栏共播发13城26篇文字和融媒体报道,文字稿单篇最高采用490多家,微信篇篇10万+、单篇最高阅读近100万,客户端每篇阅读量超过130万。稿件话题词#2022开年城市一线观察#在新华社微博阅读量超过3000万。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2022开年城市一线观察”堪称是深刻把握新闻规律,从政治高度重视城市新闻、加强经济报道。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发展波澜壮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市发展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得益于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城镇化率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不足20%,跃升至2021年末的64.72%。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认识到城市的作用。2015年10月党中央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为城市工作举旗定向,进一步明确了城市的战略地位和发展方向——“城市是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要深刻认识城市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中的重要作用”。

伴随我国经济发展空间结构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作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理念尤其值得关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出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城市群、都市圈,比如在京津冀建设以北京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都要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建设城市群,符合世界城市发展的规律。放眼欧美,在历经郊区化浪潮之后,上世纪“80年代初期,‘新城市主义’兴起了,其要旨是回归汽车社会以前城市设计的原则。比如,注重创造步行空间,以公共交通特别是轮轨通勤设施为核心来设计城市,强调密集型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汽车的运用等”。哈佛大学经济学家爱德华·格莱泽2011年底出版了《城市的胜利》一书,引起强烈反响。

伴随不可阻挡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无论从人口占比,还是从城市占GDP比重等方面看,都是如此。新时代、新方位,必须“深刻认识城市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中的重要作用”,也必须深刻认识城市新闻或城市报道的重要作用,重视城市问题研究——城市报道或城市问题研究不再仅仅是传统理念上的“城市新闻”,其外延、内涵都得到极大拓展,涉及中心城市、城市群、都市圈等一系列新理念,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

近年来,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既关注直辖市、省会城市这样的中心城市,推出《上海奋楫高质量发展》《成都重塑产业经济地理》《“全科优秀生”的杭州魅力》《成都东进》《西宁:青藏高原“新花城”》《“网红长沙”探路高质量发展》《石家庄“蝶变”》等报道,也关注地级市甚至县级市,推出《高质量发展春潮起潮州》《城乡融合发展的南海密码》《高质量发展宝鸡探“宝”》《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嘉善样本”》《安庆觉醒》等报道。《瞭望》新闻周刊还围绕不同城市群、不同区域发展战略、海外城市群进行剖析,持续跟踪报道。为增加报道厚度、深度,还主动邀请权威专家、权威官员“发声”,释放重要政策信号,增强传播的影响力、公信力。

《半月谈》也在城市新闻领域做出积极尝试。从2017年第14期即7月底至2022年3月初,开设“解码城市”专栏,“解码”110多座城市,诞生了《合肥,何肥》《南宁,不再难宁》《武汉,行者无憾》《北京,念真经》《长沙,啥“长”》《西安,何以“长安”》等一批城市报道佳作,持续时间之长,解剖城市之众,为近年城市报道所罕见。

其他新闻单位也将城市和城市化作为报道对象,推出系列报道。比如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2010年9月27日起连续播出5集特别节目《城市化 新动力》,从“城市化:中国出路”“农民如何进城”“拉美城市化启示”“城市化:打破樊篱”“城市,还是城市圈”等层面,反映各地开拓思路帮助农民进城,布局都市经济圈战略,以及采取措施解决城市化过程中难题等。2020年,全国万亿GDP城市达到23个。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频道《对话》栏目播出特别节目《万亿城市新征程》,节目组走进合肥、无锡、苏州、济南等万亿GDP城市,围绕产业集群、实体经济、创新驱动、人才招引、营商环境等话题,解读这些万亿城市崛起的创新密码。

二、新领域、新平台:城市报道存在的瓶颈和问题

首先,作为一个报道领域、报道门类,“城市新闻”还没有引起足够的广泛重视,亟待从足够高的政治站位重视和加强城市报道。

既然城市是“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就应该匹配和地位相称的报道力量、报道资源。目前在一些新闻单位,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等部门都是不同的记者分兵跑口、分开联系,缺乏整体设计、系统思维,更遑论以城市为报道对象、研究对象,设立常设的城市报道采编部门,或者开设城市类或区域协调发展类常设栏目,拿出专门的频道、版面、时段来加强对城市问题的报道。一些媒体可以尝试以项目制方式设立“城市工作室”,专人专岗专责,围绕城市工作尤其是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一系列论述,加强城市报道的策划、设计和落地。

其次,缺乏高层次、专门性、系列化、多维度的策划和报道,亟须将“城市”作为专门课题甚至系列课题加以研究、破解。

在“城市”这块“土壤”里,可以报道和挖掘的内容、维度、角度太多太多:国家中心城市、学习型城市、休闲城市、儿童友好城市、世界城市、无废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网红城市、书香之城、博物馆之城、设计之都、移民城市、创意城市……和城市有关的理念、概念层出不穷,和城市密切相关、急需进行研究的课题也日渐增多。

第三,需要跳出城市看城市,从更高层面“俯瞰”城市、观察城市。

伴随改革开放和城市发展兴起的晚报、都市报,往往更聚焦城市、都市进行报道,提供资讯服务,“都市报纸为人们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城市实用指南”,“编辑们把他们的报纸打造成了一个能让读者更好地体验城市的通道”,但是这类晚报、都市报往往局限于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跳出城市看城市”的报道相对比较少。

新华社北京分社结合重大主题、重要节点,深入城市的角角落落,积极寻找能折射太阳的一滴“水”。这“水”,也许是一盏华灯——《为祖国掌灯展华夏之光——五代华灯人见证时代巨变记事》、一条大街——《十里变百里,“神州第一街”见证历史昭示未来》、一所学校——《北大120载蕴藏怎样的“民族密码”》、一所医院——《一所62岁中医院:蕴藏着怎样的民族自信?》,也许是一种大家耳熟能详的水果,比如大兴西瓜——《一只西瓜里的时代印记——“老宋瓜王”三代种瓜记》、平谷大桃——《“世界最大桃园”蕴藏的乡村振兴“密码”》……

这些报道往往聚焦一个“点”,在历史和现实的观照间,在昨天、今天的对比中,在各种特定人物的娓娓道来里,让受众自然而然地收获启示,起到润物细无声甚至推动工作的作用。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北京,一条街巷储存的民族复兴“密码”》播发后,就启发、推动北京西城区委先后推出“红色游戏棋”和“三公里红色体验线”。

三、新视野、新空间:构建中国特色城市报道理念

□ 图为《北大120载蕴藏怎样的“民族密码”》一文报道的北大校园即景。

□ 图为《十里变百里,“神州第一街”见证历史昭示未来》一文报道的长安街一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描绘的2035年远景目标之一是“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在迈向基本现代化的历史新征程中,党的新闻舆论战线亟待进一步深刻认识城市的重要作用,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创新城市报道,加强城市问题研究,积极构建中国特色城市报道理念。从新视野、新角度审视“城市新闻”这一报道领域,不仅应该更有作为,而且确实是大有可为。

首先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发展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的学习。

——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不能简单要求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达到同一水平,而是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要形成几个能够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特别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地区,以及一些重要城市群;

——“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是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拓展的发展新空间,要有力有序推进。在此前三十多年的发展中,我国逐步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成为带动全国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

——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以城市群为主要形态的增长动力源,进而带动经济总体效率提升,这是经济规律……当然,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要根据资源条件和功能定位合理管控人口规模;

……

□ 北京站站前即景。

□ 北京北海公园即景。

全国高质量发展三大新动力源、迁移人口稳定落户、城市特色风貌塑造、城市发展“三轮驱动”……咬文嚼字见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既高屋建瓴,有宏观视野,又重点突出,抓住了要害,为城市报道、城市问题调研指出了方向,甚至直接出了题。主流媒体必须站在新的历史站位,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问题为导向,将这些“选题”落到实处。

其次,要加强城市发展历史的学习,在大历史观下观察、研究、把握城市发展规律,把脉城市发展未来,大胆尝试,积极构建中国特色城市报道。

中国特色城市报道的一个基本原则应该是坚持以人为本,新闻媒体的镜头要更多地聚焦城市规划者、建设者、管理者和生活在城市、为城市发展默默作出贡献的各行各业的人们,聚焦在“人民城市”上。新华社上海分社近年来推出了一系列以“人民城市”为主题的新华社通稿,如《一座城和一个国的命运交响——“党的诞生地”上海建设人民城市纪实》《从“初心之地”到“人民城市”——建党百年之际回看上海解放》等,反映上海这座超大城市在建设“人民城市”方面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富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治理体系,应该成为新闻工作者关注和研究的对象。比如北京,为了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正在努力建设和和谐宜居相适应的工作生活环境、营商环境,建设森林城市、海绵城市、山水城市,努力建设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城市,加强背街小巷治理,构建15分钟生活圈,同时老城不再拆了,加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努力擦亮中华文明金名片……这些都应该成为城市报道的对象。

第三,融合优先,内外并重,全面、立体、客观讲好迈向下一个百年的中国城市故事。

新闻工作者要善于挖掘事实,也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为国际社会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要把握“融通中外”这个关键。

城市是世界性话题,“大城市病”是世界性难题。聚焦“城市”,讲好城市故事,阐述中华五千年文明和其所承载的核心价值理念、中华民族精神追求,更容易为人所接受。

北京、南京、杭州、苏州、西安、扬州、绍兴、泉州、洛阳、开封、长沙、广州、长沙、成都、桂林、大理……城市分很多类,其中尤其值得重视和研究的一类,就是上百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分为历史古都型、传统风貌型、一般史迹型、风景名胜型、地域特色型、近代史迹型、特殊职能型等7种类型。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下,类型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就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佳载体之一,亟需引起媒体重视,进行深入挖掘。

名城之所以成为名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名人众多。以北京为例,古代不说,帝王将相、名人层出不穷,留下无数历史和故事,就说近现代更是灿若群星,康有为、谭嗣同、蔡元培、鲁迅、郭沫若、齐白石、梅兰芳……从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到艺术家、军事家等,名人比比皆是,这些都可以成为媒体关注乃至报道的对象。

一些城市现象、理念,亟待进一步加强研究和报道。有的理念也许早就有,但是可以“老油田挖新油”,有的新的城市理念,则需要加以研究。

以“友好城市”为例,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就有待进一步进行系统、深入的挖掘。新华社《参考消息》立足对外开放,曾经零星报道过一些友好城市,通过《全球“鹏友圈”彰显深圳蓬勃生机》《厦门:全球视野构建开放新格局》等文章反映深圳、厦门等城市加快友好城市建设、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步伐取得的进展;2019年11月刊登《40年,北京的友城“朋友圈”遍布全球》一文,反映40年来北京的全球“朋友圈”不断扩容,已与50个国家和地区的55个城市建立市级友城关系,区级友城及友好交流城市多达173个;《成都与蒙彼利埃:中法“姐妹花”绽放丝路新魅力》《广州与蒙巴萨:中非明珠共谱丝路新传奇》等报道则反映了两座友好城市之间的友好交往、共同发展。这些新闻报道,都从“友好城市”这个窗口反映了中国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对外开放,中外携手共建“城市命运共同体”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步伐和进程。但是这些报道仍然不够系统,缺乏总体设计,“友好城市”的故事值得进一步挖掘和提升,全面、客观、立体地予以反映。

数字经济标杆城市、韧性城市、收缩型城市……有关城市的话题或者问题太多,值得新闻战线投入更多的力量加以报道和研究。

第四,提高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聚焦城市,以城市报道为研究对象,积极发挥媒体型智库的功能。

2022年3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发布复函,正式同意《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使都市圈再次进入公众视野。此前的2019年2月19日,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不到两年,国家发改委已经批复包括南京、福州、成都、长株潭、西安在内的5个国家级都市圈。

城市竞争力、城市品牌、城市战略、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和城市有关的问题,从城市的内涵、外延到特质、品质,从超大城市的治理、大城市病到世界级城市群、都市圈建设等,都值得以问题为导向深入挖掘,进行媒体型智库研究,同时形成“智库加论坛”的模式,比如,围绕城市发展,可以尝试召开由中央有关部委指导、中央新闻单位具体举办的以城市化为主题的高层次论坛等活动。

上海第一财经旗下数据研究项目“新一线城市研究所”成立已有多年,致力于集结城市商业数据,用新鲜视角分析、探究城市未来,为城市管理者、城市开拓者、城市人提供丰富有趣的、有价值的数据内容和数据服务,比如根据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未来可塑性等五大一级维度指标,衡量337座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商业魅力,发布“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还发布“中国城市创新力排行榜”等榜单。

媒体甚至可以参与城市品牌、城市形象的塑造,“报纸上那些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的图片含蓄地将这个城市定位为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这种城市品牌的多样性为城市社区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它通过强调和颂扬城市的独特品质,加强了读者与城市之间的联系。有些报纸经过对城市的巧妙包装和报道之后,将城市文化从进步主义者的热切参与和改善城市社区转移到了观察城市、享受城市和自我满足的城市文化”。

城市不仅有“进步”,也有弊端。郑州特大水灾,为城市建设敲响警钟,成为重大突发事件,也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重大舆情事件,引发公众、传媒和决策层对城市高风险问题的重视和研究。

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一个城市,也有一个城市的精神和气质。城市精神、城市文化,都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报道对象。正如《城市文化论》一书所说,“城市精神是城市的灵魂和城市文化的核心,是市民群体的精神支柱和价值依归,是推动一个城市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如纽约的多元文化精神,伦敦的自由理性精神,巴黎的批判创新精神等”。

“城市不只是建筑物的群集,它更是各种密切相关并经常相互影响的各种功能的复合体——它不单是权力的集中,更是文化的归极。”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一书中指出:“城市的主要功能就是化力为形,化权能为文化,化朽物为活灵灵的艺术造型,化生物繁衍为社会创新。”

□ 图为《“世界最大桃园”蕴藏的乡村振兴“密码”》一文报道的平谷大桃。

如深圳,这座伴随改革开放诞生的特区城市,就有其鲜明的城市文化、城市品格,“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敢为天下先”“来了,就是深圳人”等耳熟能详的话语,就是深圳精神的鲜明写照。

一座城市乃至大都市中的流行文化、消费文化,都应该成为新闻关注、研究乃至加以引导的对象,以传播、弘扬、塑造积极向上的城市文化精神。

城市,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只要人类社会不停止发展,城市化进程不停歇,中国特色的城市报道也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研究课题,更是实践命题。

[1]新华社通稿,2015年12月22日.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6.

[3]爱德华·格莱泽.城市的胜利:城市如何让我们变得更加富有、智慧、绿色、健康和幸福[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3.

[4]茱莉亚·瓜而内里.大转折时代:报纸覆盖下的美国五十年[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9:57.

[5]茱莉亚·瓜而内里.大转折时代:报纸覆盖下的美国五十年[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9:121.

[6]茱莉亚·瓜而内里.大转折时代:报纸覆盖下的美国五十年[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9:144.

[7]茱莉亚·瓜而内里.大转折时代:报纸覆盖下的美国五十年[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9:147.

[8]吴忠、王为理等.城市文化论[M].北京:海天出版社,2019:49.

猜你喜欢

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产前超声发展及展望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脱贫发展要算“大账”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身担重任 更谋长远发展
推进医改向纵深发展
谈发展
它会带来并购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