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论述
2022-06-08刘才禄
刘才禄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有效地提升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能和使用质量,应该加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提升建筑结构的抗震等级和抗震设计标准,同时加大对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进行科学合理的创新,力求达到最佳的抗震效果。一旦发生地震灾害,科学合理的抗震设计能够保障建筑物的安全,能够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建筑企业一定要加大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的重视程度,并采用相应的措施积极提升建筑结构的抗震等级。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问题分析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建筑物的安全性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然而影响建筑安全性的因素主要是结构抗震设计。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时,应遵循结构破坏过程以及破坏机理,着眼結构总体的地质反应,灵活的应用抗震设计的准则,全面合理的解决结构抗震设计的问题。
1 建筑结构在地震中受到的影响分析
目前的建筑防撞规范分为有利的、不利的和危险的区域,并要求根据工程需要对地震活动、工程地质学和地震地质学、有利的、不利的和危险的地点进行全面评估。在不利地区应避免提出要求;在无法避免的情况下,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只能在1-2个单独的单层建筑中分开,最大限度地整合成一个基座,而不使用单独的柱子来加强建筑顶部的完整性;甲、乙、丙类建筑不应该在危险地区建造。描述如何在危险地段地形描述规则,可能会发生地震时,可能会发生山崩、滑坡、坍塌、泥石流、土壤裂缝等等汶川大地震前和地震震害会议调查表明这些危险地段建筑、设施和其他人工建造物,不论采用什么结构形式地震发生后,绝大部分会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其震害远远要重于其它地段上建筑物、构筑物的震害。
2 抗震设计的主要内容
抗震设计的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分别是场地选择、施工设计以及现场布置。这其中,场地选择是确保抗震效果得以发挥的重要前提。在进行场地选择的时候,尽可能选择可以提高抗震效果的地段,确保场地的土质能够满足施工的基本需求。而对于施工设计和布置方面,首先需要确保设计方式足够简单,提升可操作性,以此将对于造成建筑结构稳定性下降的因素予以去除。其次确保建筑结构的整体性,从而使得地震过程中产生的巨大能量得以合理传导,进而起到缓解的作用。再者,在进行抗震设计的时候,还要对建筑物自身所能够承受的作用力予以分析,分析其承受能力,从而对地震灾害产生的整个过程进行模拟,进而提升建筑结构的合理性、安全性以及科学性。
3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工作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3.1 关注建筑抗震场地的选择
不只是建筑结构会对地震危害产生影响,排除一些不可控因素,在同样的建筑结构条件下,把这个建筑结构放到不同地质的环境中,受到相同等级地震影响,产生的结果也是不同的。所以,想要促进建筑结构设计工作能够取得更好的结果,就需要选择一个能够很好减轻地震影响的建设场地。能够减轻地震影响的场地环境就必然是地基相对坚固、不易被地震的震动破坏地基的。相对不稳定的地质环境包括液化地区、靠近河岸的地区、土坡等,这些都是很容易受到地震破坏的地方。相对的比较坚固的地质区域有未被侵蚀或轻微侵蚀的基层岩石、质地密集的砂土层等,这些都是对减轻地震影响很有用的场地。
3.2 未能合理选择结构体系
对于建筑物本身的结构设计而言,其内部体系的选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对建筑物整体结构的安全性价值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为了能够做到合理选择,通常主要从两个层面入手进行处理。其一,在施工正式开始之前,提前进行图纸的绘制工作,并对其相关数据资料进行计算。同时在进行建筑结构体系展开设计的时候,尽可能将其内部主梁作为整个房屋的受力点,从而使得垂直方向产生的重力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传递到受力位置。不仅如此,针对建筑物的房屋结构,还要对其合理布置,这时候便可以采取竖向构件内部机构布置的方案,从而保证施工具有足够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但是,在实际作业的时候,还需要将构件竖向的压力因素考虑进来。其二,保证整个结构体系本身具有足够的强度。一般而言,建筑物自身体系结构是否能够达到规定要求,主要参考其自身的强度。所以,设计工作者在对于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方面展开设计的时候,理应将注意力更多放在一些相对较为薄弱的部位,以此促使整个建筑物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
3.3 根据功能进行抗震设防分类
根据建筑遭遇地震破坏后,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程度及其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等因素,对建筑物抗震等级分为四个等级,甲类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最高,这类建筑一般是对人们十分关键的建筑,例如三级医院中的相关建筑,对这些建筑进行设计时,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乙类建筑是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而我们日常居住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属于丙类。除了上述结构形式之外的建筑都是称为丁类建筑,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最低,一般是附属建筑或者临时搭建的建筑,例如工地的工棚等形式。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防分类,能有效利用较小的经济手段达到较优的社会经济效果。
4 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思路
4.1 认清建筑布局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重要性
建筑物并不是将多个正方体进行位置重叠,其内部有复杂的划分,而充当划分界限的墙面其承重的能力相对较弱,在面对地震来袭,整个建筑物所承受的压力不均衡的情况下,它的弱点就会暴露,严重威胁建筑物内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进行科学合理的建筑物布局是减少地震破坏的有效方式,也是缩短地震传播路径的重要手段,建筑物承重能力比较强的部位处在同一平面的是承重墙和柱,所以根据“强墙弱梁”的建筑经验,要尽可能的将地震路径引入这些部位,这样才有可能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强度,起到抗震的实际作用,认清建筑布局的重要性,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实质上就是优化建筑体系的表现。
4.2 加强建筑物的强度
地震对建筑物的威胁主要是对建筑物强度的考验,所以加强建筑物强度是进行抗震最直接有效的办法,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主要使用钢筋混凝土的混合材料,所以根据所要抵抗的地震等级,采用合理的办法加强钢筋混凝土的建筑强度是切实可行的办法,通常采用添加化学试剂使部分材料成分发生化学变化的方式,使之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除此之外,节点作为建筑强度的弱点所在,对其进行强度及硬度的强化也是十分必要的。
4.3 将抗震防线复杂化、实现效果的累加
建筑结构抗震的实现是十分复杂的,他不能完全凭借某一种抗震防线,不然会使建筑长久的抗震效果得不到维持,应该根据地震不同等级对建筑的影响特点和破坏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结构设计,使设计的建筑结构能够在地震来袭的情况下,总体更加具有灵活性,多重抗震保护,可以更好的实现抗震目的。
结语
现阶段,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问题是人们较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了人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因此,建筑设计人员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需要对于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进行全面的充分的考虑,并且使用有效的抗震措施,尽可能减轻地震对于建筑的破坏,保障人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想.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探讨[J].江西建材,2017(2):38~39.
[2]魏琏,王森.中国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发展及若干问题分析[J].建筑结构,2017(1):1~9.
[3]车申.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8(2):224~225.70C52C8D-C4D9-4E02-BF51-318A176D9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