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策略研究

2022-06-08王洪英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2年6期
关键词:中华教学活动幼儿园

王洪英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自《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发布以来,全国教育系统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但是调查研究发现,幼儿园的课程往往是“传统节日”“民间游戏”等单个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没有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关键

一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体系庞大,但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幼儿了解和学习。我们必须结合时代要求、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体系。例如,封建、迷信、鬼神之类的内容就不适合纳入幼儿课程。

二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我们要从幼儿家乡的民俗和文化内容着手进行文化教育和传承。同时,我们不仅要根据儿童的能力进行课程的设置和实施,还要根据所实施课程的深度、广度,进行不同层次的设置,不同形式的创新,从而科学有效地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三是广为传承、潜移默化。关于幼儿阶段只适合传统节日和民间游戏的认知,显然是不科学的。我们应当根据课程内容、儿童特点和活动环境,巧妙设置课程内容和形式,让幼儿在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里受到熏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基础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成人是孩子的真实模仿对象。优秀的家长展示出的文化内涵,无疑是幼儿最好的学习课程。成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文化内涵和兴趣,才能够更好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生活、融入课程。

家园合作是实施文化课程的有力保障。家庭可以为实施文化教育提供更好的环境。我们通过家访、家长会、家委会,常态化地与家长保持沟通,指导家长进行丰富的亲子活动,共同为文化课程的实施出谋划策。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广泛开展文化课程。我们尽可能多地为孩子提供走近社会、了解生活、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例如,我们利用家长资源走进博物馆,请家长来园给孩子们展示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制作方法和流程,带领孩子到开封汴绣厂参观汴绣的制作工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课程融合的一些具体方法

与节日活动的融合。结合开封市一年一度的“元宵节花灯制作展出评比活动”,每年的12月我们都组织家长和孩子开展花灯制作评比活动,各式各样的花灯不仅装饰了冬日的校园,也让孩子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气氛。清明节,我们开展“学英雄、讲英雄”、扫墓等主题活动,进行感恩教育。幼儿在节日气氛的烘托中,体验参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乐趣。

与区域活动的融合。在近20年的蒙氏混龄教育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可以将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和本土文化元素渗透到各种区域活动中。例如,我们将本土的饮食文化融入“食育坊”的教学活动,进行月饼、小笼包等传统食物的制作。我们在建构区进行开封名胜古迹主题建构活动,建造了开封的铁塔、相国寺、延庆观等名胜。一些班级还设有茶艺区、经典故事表演区、剪纸、书法等区域活动。

与主题活动的融合。幼儿园不仅要组织专门性的传统文化主题活动,还要在其他内容的主题教学中将传统文化的内容渗透其中。例如,在端午节主题活动中,我们将活动分成各年段的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亲子制作端午美食的活动、端午节文艺节目表演活动、端午节民俗体验活动四个板块,幼儿既是民俗的表演宣传者,又是活动的体验参与者。

与常规教学活动的融合。要将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幼儿园的常规教学活动。例如,我们在幼儿园园本课程的框架上,将故事、古诗、童谣等文学作品融入语言教学活动,将扎染、版画、戏曲、陶艺等融入艺术活动,将传统节日和民俗融入社会科学活动,将民间游戏融入体智能教学活动。

与升旗活动的融合。每周一,幼兒园都要进行升旗活动,并邀请进行升旗活动班级的幼儿家长来幼儿园观礼。我们设置了3月互助月、4月经典诵读月、5月劳动月、6月分享月、9月礼貌月、10月爱国月、11月环保月、12月感恩月。根据每月主题,每个班级进行中华传统美德和文化内容的不同展示。

与亲子参访活动的融合。呵护儿童的成长是全社会的义务和责任。我们组织了文化馆、博物馆、艺术馆、名胜古迹等社会参访活动,相继开展了“朱仙镇木版年画”、开封市灯笼制作传人“灯笼张”、汴绣厂、养殖场、消防大队、农场采摘等多个主题参访活动。

在六月的“经典点亮幸福童年”主题活动中,我们还通过公众号推送“老师每日送你一个经典故事”“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读经典”,充分体现了父母、老师和家庭成员的共同参与。

与游戏活动的融合。游戏是幼儿的基础活动,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幼儿喜欢的各类游戏相结合,可使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获得中国传统文化经验。例如,在区域自主性游戏中,教师带领幼儿利用废旧牛奶箱制作巨龙,开展舞龙游戏;在表演游戏中,几个幼儿利用手中的皮影或木偶表演《西游记》;在“手工坊”开展剪纸、印染、刺绣、制作脸谱等手工活动;在户外活动和体育活动中,组织“老鹰捉小鸡”“打陀螺”“抬花轿”“踩高跷”等丰富的民间游戏。

与环境创设的融合。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园教师应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环境的创设,发挥环境对幼儿情感和认知上的熏陶作用。例如,根据不同的季节,我们展示幼儿创作的“菊花”作品,展示“二十四节气”人们的各种活动。我们还根据幼儿的不同需要,在不同的楼层和空间创设不同的区域活动环境。

在一日生活及转衔环节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的各个环节都可以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例如,晨间活动和幼儿分享民间童玩,午饭前和孩子们一起玩词语接龙、手指游戏……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课堂。幼儿阶段的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我们应该科学安排、有效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将其融入幼儿的每一个生活空间、每一处成长环境,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心中生根、发芽。

(责编 韩玉兵 侯心雨)

猜你喜欢

中华教学活动幼儿园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爱“上”幼儿园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