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 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2-06-08刘霞
刘霞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背景下,教师要找到传统文化与学科的结合点,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以德育人的独特功能,引导学生在感悟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培养文化素养,提升心理品质,开发智能,激发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课题研究实施步骤及具体执行情况
在研究准备阶段,我们确定课题,建立科研小组,培训实验教师;讨论研究方法,制订实验方案;以课标为指导,分部分、分单元、分框题,利用网络和其他方式收集各种传统文化资料,为课题研究做好前期工作。
在初步实践阶段,我们将收集到的传统文化资料分年级汇编成册;实施课题教学实验,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或阶段交流会,根据反馈情况及时调整研究方法,并根据教师的研究实验,撰写阶段性实验报告。
接着,举行开题报告会,这意味着课题研究全面开始。课题组邀请濮阳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管仲杰、河南省特级教师王金明、濮阳市教育局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曹洪彪参加开题报告会,本课题成员全部参加。会议肯定了课题的方案有效性与研究意义,研讨了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发展途径,并再一次强调了课题研究的注意事项。
在全面开展阶段,课题组首先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现状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道德与法治教师缺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关系的正确认知,传统文化素养及教学技能有待提升等。以此为问题依据和现实基础,我们提出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文化溯源,通过教师修养的文化感染、课堂教学的文化熏陶、教学评价的文化启迪、课外活动的文化引航、网络平台的文化传播等多种途径,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之后,我们举行了课题中期报告总结会。专家们听了课题组这一阶段进行的各项工作的报告,对课题组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如下建议:1.继续创新传统文化教育方式,努力探索立体有效的文化渗透教育模式。2.充分发挥学科组优势,及时总结、整理阶段性研究成果。3.加强资料的收集,把课题申报评审表、课题实验方案、分阶段实施计划及阶段性实践工作小结认真整理、归档。4.课题组成员可以采取录课的形式了解课堂的各种细节,以便下一次的优化完善。
最后是研究总结阶段。我们完善研究工作,整理、分析实验材料,总结特色经验,撰写科研论文和结题报告,进行课题研究成果展示和结题评估;对本课题研究过程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形成课题总结报告,并将专题论文、调查报告、研究个案、传统文化教育读本、传统文化视频资料汇编成集,接受省市专家的评估验收,为开展成果推广工作和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课题组建立了严格的课题运行管理制度,每月至少开展1次集中研讨交流活动,从而保证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
课题成果概述
第一,我们提出“道德教育需要文化溯源,道德与法治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高度的价值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道德与法治教育都具有人格塑造和价值引领的作用。
第二,我们论证和揭示了道德与法治教育具有丰富的文化属性。道德与法治教育置于丰富的文化环境中,教育目的、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各个要素都烙有文化印记,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
第三,我们明确提出了道德与法治的价值追求。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旨在弘扬中华文化基本精神,打造充满人文关怀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和道德修养,实现立德树人、文化育人。
第四,我们梳理了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遵循《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核心内容要求,体现《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内容要求,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的契合点,讲述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
第五,我们构建了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元教育途径,营造多元立体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文化环境。
学术影响和社会效益
首先,学生通过课堂渗透、文化活动、传统文化教育读本等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到文化对于民族的重要性和“文化異化”,把“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代代相传的大事”记在心里。学生增强了学习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进了对社会现象的文化审视与深度思考,增强了文化自信与道德自觉。学生自觉践行传统文化,了解“仁义礼智信”等传统文化的理念和知识,这也成为我们课题组德育工作的创新点。
其次,课题组通过撰写课题论文、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活动方案等方式,自觉肩负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在师生共同研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改变了教学方式和方法,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促进者。我们还自觉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实践者,在校内教研组、校内大教研、学科教研联盟中不断传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文化担当与渗透模式。这不仅提升了教研组成员的专业素质,还在全体教师队伍中传播了“以文化人、以史育人、以德树人”的育人思想。
再次,课题组研究成果在成员所在学校的学科教学、德育工作、教师培养等多方面渗透,推动了学校的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做好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建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储备人才资源。同时,它也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位。
最后,发挥传承传统文化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课题组教师撰写的相关论文有8篇在CN刊物发表,依托课题研究成果的教学设计和公开课、优质课、示范课在省市参评,获得好评、引起反响,在传统文化浸润下的课题组成员获得诸多荣誉,围绕传统文化开展的各种文化实践活动也收获了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的部分成果。课题编号:2019-JKGHYB-1103)
(责编 韩玉兵 侯心雨)
猜你喜欢
——以夹江县“插花式”精准扶贫为例
——以乐山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