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乡村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效果的策略

2022-06-08韦世勤

广西教育·A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评改乡村小学习作教学

【摘要】本文针对乡村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状,提出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在活动中增强情感体验、在阅读中增强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给予必要的写作方法指导、在评改中提升写作能力等增强习作教学效果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乡村小学 习作教学 生活化 习作方法 评改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13-0087-03

语言文字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文字的运用,存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语文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水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习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而乡村学生的习作能力普遍偏低,乡村教师有必要深入剖析乡村学校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探寻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乡村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

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部分乡村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模式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表现为: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忽略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教师缺乏习作方法指导,只是让学生套用一些现成的模式或结构。这就导致学生的习作言之无物、空洞乏味,空话、套话连篇;或“走腔跑调”,甚至“无病呻吟”;或文不对题,写不具体,缺乏生机与活力;或口语化严重、错漏百出。习作教学的现状严重影响了语文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

之所以造成上述习作教学的不理想状况,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根本的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教师忽视了习作教学的育人基本功能。教师过于注重习作结构和“好词佳句”的使用,对学生习作是否写真话重视不够,致使习作中的情感流露“走腔跑调”“无病呻吟”。深究其因在于教师忽视了“以我手写我心”的习作教学基本原则,忽视了习作教学的育人基本功能。二是教师忽略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文积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思维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但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优于理性认识,这些都是他们习作构思时的“先天不足”。另外,语文知识、语感的积累不足,同样制约了学生书面语言的流畅表达。

二、增强乡村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效果的策略

(一)在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

习作源于生活,生活实践丰富才能写出好的习作。如果教师把学生限于教室,大讲习作方法和技巧,让学生“闭门造车”,而不是引导学生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观察、体验,积累素材,那么就容易摧毁本来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敏感的童心。

人自学会说话之日起便与语文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日常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知识,时时有语文实践。小学生习作的实质,就是把自己的经历、见闻、感受、想象,特别是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事有选择地、流畅地表达出来,与人分享、交流。要做到这一点,教师的引导、指导不可或缺。小学生每天都耳闻目睹或多或少的事情,这些事情都可能成为习作的素材。然而,很多学生由于不及时记录这些事情并进行思考,因此并不能为习作所用。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比如让学生准备一个记录本,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经历、见闻、感受、想象,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写具体。刚开始,记录本上的记录要注意与低年级写话相衔接,让学生用几个结构简单的句子把事物(事情)基本完整地描述出来即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语文知识积累的增多,教师便可引导学生详细、准确地描述事情的发展经过、事物的变化过程或者特点,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基于深度观察加深对事物的认识,进而在习作时信手拈来。

此外,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话题,通过看电视、报刊等方式,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感人事迹,对社会热点进行交流、讨论,学习辨别是非、善恶、美丑,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对好奇的事物进行探究,并有目的地搜集资料。

在课外广泛阅读也是学生积累习作素材的重要方式。毕竟小学生的活动范围有限,经历的事、接触的人不多,习作素材不够丰富,所以推荐学生阅读适合他們认知水平的读物是开阔学生视野的有效途径。向学生推荐阅读文本,教师必须注意两点:一是所推荐的读物应具有较强的趣味性,避免理论性过强的阅读内容。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容易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沉浸其中,深入理解。二是所推荐的阅读内容应蕴含一定的寓意,促使学生在阅读后能产生联想与想象。

(二)在活动中增强情感体验

乡村学生的习作之所以“走腔跑调”“无病呻吟”,都是因为他们缺乏真实的情感体验。要使学生的习作回归本质,就要让习作生活化,让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去观察自然、接触社会,让学生在自然和社会中释放活泼的天性,收获知识与感悟。这些活动可以由学生自行开展,也可以由教师组织。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活动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迎合童心、呈现童趣。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乡村的独特资源,引导学生留意鸡鸭争食、狗猫同睡、牛犊寻母等现象,体味其中的乐趣;组织学生开展跑步、拔河等比赛,从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组织学生观看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直播视频、观看国家重大科技创新成就的视频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思想和自豪感。在学生有了这些情感体验之后,再引导学生运用书面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

(三)在阅读中增强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分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要变口头语言为书面语言,对乡村学生来说是难上加难。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值得每位乡村语文教师深思。要想让乡村学生形成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教师应从如下两方面着手。

一是在阅读教学中注重语感的训练。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是包含感知、理解、情感在内的感性和理性体验的心理活动。它有助于学生深度把握语言文字的内涵,实现学生、文本、作者从表层到深层的融合。朗读是感悟书面语言的方式与过程,教师应通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潜心阅读、反复诵读,步步深入作者情感的变化和语言的音韵变化,从中感悟文本的内涵。在教学中,教师还应重视通过句子比较让学生了解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表达的差异,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作者精准的词语运用和有新鲜感的词句,从中汲取丰富的书面语言表达养分,初步掌握书面语言表达的规则。D2357F07-1EC1-47E7-916D-2212900B0125

二是用心辅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小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训练、实践、积累的过程,需要教师把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教师应有针对性地从繁杂的图书中遴选出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适合他们阅读水平的图书,避免盲目性。建议教师每上完一篇或一组课文后优先推荐同一作者或同一主题的课外读物,以实现课堂阅读的自然延续,达到让学生持续阅读、激发兴趣、增强语感的目的。

(四)给予必要的写作方法指导

习作是一种综合性较高的思维过程,从观察、体验到构思、行文,学生都要积极思考,不能套用任何现成模式。在学生积累了丰富的习作素材和体验、想法后,教师需要指导他们把庞杂的经历、想象梳理成具体、清晰的习作思路,进行有序表达。

首先,要指导学生准确审题。抓住关键词,把准题眼,准确理解题目,弄清习作的中心是习作成功的前提。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捷径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出题眼。可以让学生自己拟一些题目来找题眼。通过多次练习,学生一般能迅速而准确地找出题眼,确定习作的中心。

其次,要引导学生围绕中心选择习作素材。在学生确定写作中心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选择能体现习作中心的素材。小学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尚待提高,因此,教师应巧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打开记忆的闸门,找到与写作中心相匹配的素材,使学生写作时不再懵懵懂懂、无从着笔。例如,在教学以“心跳时刻”为话题的习作时,学生感到茫然,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如图1)的方式让学生发散思维。这样,大量与“心跳”有关的素材便可出现在学生的眼前。针对个别学生因选材问题导致习作平淡无奇甚至文不对题的情况,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会紧紧围绕中心精准选择素材,使素材既能够体现习作中心,又具有一定的新意。

再次,指导学生学会谋篇布局。选好材料之后,学生需要对文章进行构思,确定习作的顺序,如事情发展的顺序、时间先后顺序、参观地点变化的顺序等。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最忌讳空洞说教,应该与平时的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开展。例如:指导学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写作时,可以与温习《军神》一课联系起来;运用倒叙展开写作时,则引导学生再次浏览课文《梅花魂》。这样,学生的习作思路将会清晰明了。构思后、行文前,要引导学生将习作结构、每个部分的大意、过渡段(句)简明罗列出来。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习作构思要别出心裁,才能达到“鹤立鸡群”的效果。

最后,要指导学生凸显习作的中心。若想让习作凸显中心,必须把能够体现习作中心的内容写得生动且具体。如:抓住事情的发展经过或事物的变化过程,对事物的外形、特点或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进行详细描写,并尝试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便可使这些内容“活”起来,进而凸显中心。对于非重点内容,可在确保内容完整的前提下寥寥数笔带过。

(五)在评改中提升写作能力

《语文课标》指出:“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学生即使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体验,并得到教师习作方法的指导,写出来的作文依然会存在各种各样、不同程度的问题。习作评改将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

首先是学生自改。在学生自改之前,教师有必要示范批改习作的方法,使学生避免修改的盲目性、随意性。教师可以选取一篇学生习作对学生进行指导,将该篇示范评改的习作投影到屏幕上,伴随语音讲评,让学生自行修改习作。比如,用规范的修改符号批改习作中的字、词、句,用波浪线标出精彩语句,用双波浪线画出使人眼前一亮、富有创意的语句,眉批总批则着重点评立意、选材、篇章布局等。

其次是同学互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对于自己的习作,学生要找出其中的缺陷比较困难,同学间的互评互改就很有必要。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根据学生好为人师的天性,营造互评互助的氛围,引导学生从三个维度评价他人的习作:一是寻找习作中的亮点。如新颖的题目,精准的选材,精彩的开头、结尾,巧妙的过渡,生动的语言,整洁美观的书写等。二是发现习作中的不足。评改时,要求圈出習作中的错别字、遗漏字、病句,并试着指出在题目、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由于结对互评的学生水平相近,存在的问题往往较为相似,这时学生以局外人的眼光审视习作,更容易发现问题。这样“由此及彼”,大家都能获得提高。三是指明对这篇习作的看法和见解,拓展提升的空间,引发思考。看法和见解可以是文中让你欣赏的地方、值得商榷的地方等。在评改同学习作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欣赏别人习作的优点,也能针对别人的不足提出宝贵意见。互评互助的过程,不仅是能力展示的过程,也是人格培养的过程。当然,在互评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评价的语气,尽量用“建议……”“如果……就更好了”“我觉得你只要……就会……”等比较委婉的句式对同伴习作进行评价,留足空间给对方思考和改进。

最后是指教师批改。在学生间互评互助之后,学生上交修改后的习作,往往会对教师的评价充满期待。教师的评价是学生认识自己习作能力的“一面镜子”。这就需要教师在批改作文时从习作育人的角度出发,着重考查学生是否“以我手写我心”,习作中是否体现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大方向上引导学生爱上写作。

总而言之,要增强乡村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效果,就必须根据本学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语文素养,引导学生在阅读和生活中积累素材,并给予必要的方法指导和评改帮助,有效提升乡村学生的习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跃江.作文即做人:小学作文教学育人功能述要[J].语文教学通讯,2018(33):21-24.

[2]魏小娜,裴海安.关于小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J].语文教学通讯,2018(27):12-15.

[3]吉玉.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J].江苏教育,2018(89):62-63.

[4]吴中豪.寻找课文语言与学生语言的差异[J].小学教学(语文版),2018(12):4-6.

[5]韦世勤.农村小学生习作难点探析及解决对策[J].广西教育,2018(25):118-119.

作者简介:韦世勤(1972— ),广西罗城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育。

(责编 黎雪娟)D2357F07-1EC1-47E7-916D-2212900B0125

猜你喜欢

评改乡村小学习作教学
作文要厚积薄发
培养小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
试论作文教学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初探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 办有气质的乡村小学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