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背景下 学生“健康力”一体化培育的实践探索

2022-06-08童海军

体育教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教会一体化双减

童海军

摘  要:本文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培育学生的“健康力”,以“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培育模式为基础,通过课堂教学“学技术”,大课间、社团、兴趣小组等“练技术”,体育比赛“展技术”,有效发展学生“健康力”,让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

关键词:双减;健康力;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2)05-0035-03

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背景下,为了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能更好地得到发展,教育部体卫艺司王登峰司长对全面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教会”,要上好体育课就必须立足于教会学生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第二,“勤练”,每一个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要有1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第三,“常赛”,要组织全员参与的竞赛,从班级内部的竞赛开始到班级联赛、校级联赛到全国联赛到参加综合性的全国运动会。

基于此,为全面贯彻“双减”政策,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华山小学决定以“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模式来发展学生“健康力”。本文的“健康力”是指通过“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模式,培育学生会运动、懂运动、爱运动,掌握健康知识,提高运动能力,锤炼体育品格,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传递健康正能量,使身体、精神和交往上都呈现出良好状态。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教会”学生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丰富体育课、大课间、课余时间、校外联动等,促进学生“勤练”成为常态。积极开展校赛和参加上级比赛,为学生提供“常赛”平台。

一、“教会”关键在课堂

(一)夯实体育课主阵地

1.教会健康知识

体育基础知识是进行科学锻炼和实现终身体育的依据,这就要求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与运用运动技能的知识、锻炼知识、保健知识等。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水平段学生特点将健康知识和运动知识等渗透到其中。以小篮球《高低运球》教学为例,教师根据低段学生年龄特征,采用“游戏化教学”引导学生学练。教师在标志盘背面贴上健康保健知识、本课重难点、动作要领、篮球规则等知识点,学生在进行高低运球时做到“眼睛不盯球”的同时,翻转标志盘阅览标志盘背面文字,比较谁掌握的知识多。

在该课的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及水平现状,采取趣味化、游戏化的练习方法和手段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练兴趣,而且还能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体育的锻炼方法,知道运动的游戏规则,为今后的自我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会运动技能

身体练习是指一系列具体的动作或动作组合,学生在从事运动技术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运动技能。对于小学生,运动技能的练习是最基本的身体运动能力,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爱好并在学练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体育运动技能,为体育专项化技能奠定基础。例如在《跪跳起》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要想做出优美的动作必须要做到脚背压垫,再以“摆-压-提”协调配合完成跪跳起动作。在动作方法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相互讨论并总结出本节课的动作要领,利用“摆-压-提”口诀进行技术动作的学练,再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挑战跪跳上一层垫、二层垫、跪跳上一层垫跪跳下二层垫、跪跳上二层垫跪跳下一层垫。在学练中,帮助者在踩住垫子的同時要提醒学生注意技术动作的准确性,最后同伴之间进行相互评价并推荐上台展示。

以这样的形式,不仅让学生有效地掌握了技术动作,为后续学练埋下伏笔,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帮助等形式发展了学生的审美力、评判力,提升了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能力,为形成健康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奠定了基础。

3.培养体育品德

体育品德是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培养学生体育品德必然成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追求。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运动技能为主要学习内容的体育教学中,理解和掌握健康知识、运动技能固然重要,但良好的体育品德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要发挥体育教学的主渠道,让学生在学练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体育品格。以技巧《肩肘倒立》为例,教师在教授帮助与保护环节中,教师采用2人一组合作练习。帮助者站在练习者一侧,当练习者翻臀后倒夹肘撑腰屈腿上举时,帮助者快速将膝盖顶住臀部,同时双手握住脚腕轻提,以保持身体平衡,完成后交换练习。

通过上述的帮助保护练习,让学生体验叉腰夹肘挺髋立腰动作,保持身体平衡的重要性,充分感受到了完成动作的成就感。同时,让帮助者也懂得帮助他人是一种美德。以这样的形式渗透体育品德,有效地提升了学生之间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团队的合作意识。

二、“勤练”落实在日常

(一)课间活动,合理安排促“勤练”

学校充分利用大课间活动时间,根据体育课程学习进度,创新性地探索“1+X”大课间组织形式。“1”为规定内容“七彩阳光+摔跤操+跑操”,“X”为自选内容,结合本班最近体育课所学的运动技能项目,由体育教师统筹安排设计,由班主任、体育委员组织进行“技术+体能”式组合练习,从而对应到体育课所学的运动技能中去,成为体育课上技能“教会、勤练”的重要一环。

1.合理安排运动时间,促锻炼

经过讨论和实践论证,学校大课间活动安排在上午第一节课后进行,用时40分钟左右。在活动进行时,校队学生自行到相应场地进行专项训练,其余各班由相应管理教师带好器材到达固定场地参加运动,这样使学生的锻炼及活动时间能得到有效安排。下午课外活动安排在第三节课后,各班组分场地进行,用时30分钟左右,校队学生适当延长训练时间,这样既能保证普通学生的锻炼,又能保证特长生的训练时间。55C6C8A6-BE09-4639-B1D1-919CABAE7DD8

2.有效规划运动场地,便指导

学校除田径场之外,还配备室内球馆、摔跤馆、乒乓球室、棋室等体育场地。田径场中设有篮、排、足、羽毛球等场地作为班级活动场地,室内馆作为校队训练专用场地。这样的安排,既为校队训练开展提供了保障,又为普通学生锻炼提供了场地,更有利于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管理。

(二) 社团课程,丰富内容激“勤练”

为了使“双减”政策措施落实得更到位,保证学生每天2小时的锻炼时间,学校把社团课程也列入教学计划中,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使其身体素质和技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根据需求,学校安排了项目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社团课程,如篮球、足球、田径、乒乓球、摔跤、围棋、羽毛球等。学练中,教师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学生则可按自己的需求和爱好,选择自己长期的学练项目,熟练掌握该项技能,为学以致用打下基础。

(三) 体育作业,课后跟踪固“勤练”

王登峰司长曾提出“要让体育教师担任班主任成为一种时髦”。因此,学校体育教师主动参与副班主任管理工作,其目的在于有效跟踪、随访学生锻炼情况,并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及技能掌握程度布置个性化的校内作业(班主任、体育教师、体育骨干共同监督),教师则根据完成情况给予评价记录;同时,在放学后布置家庭作业(班主任、体育教师、家长共同监督),完成后在班级群“打卡”(包括运动数据、练习照片或短视频等)。以这样的方式不仅让学生在校能“动起来”,在家也能够“练起来”,做到家校双联动、双监督机制,真正实现校内、校外锻炼2小时的目标。

三、“常赛”核心在组织

体育比赛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它不仅能激发身体的潜在动力,还能增加个人的自信心。将学练内容以比赛的形式进行,使学生能看到进步,也能找到不足和努力方向。

(一)保证课堂比赛,达成“学、练、赛”一致性

课堂是学生参与学练的主阵地,学校教师根据“学练三个一”教学策略,并于每堂课留出一定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实战应用为主的情境比赛,从赛中让学生体悟技术的重要性,进而在“学”和“练”的环节更加具有针对性,最终达成“学、练、赛”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正向引导作用。以小足球《脚内侧踢球》教学为例,执教者在游戏比赛环节安排3v3轮流攻防比赛。将学生根据训练服颜色分组,利用标志线将场地分成8块。进攻方通过运球、传球,最后以脚内侧踢球完成射门,防守方在场上不能进行推拉等危险动作。1分钟后攻防转换,看哪一组进球多,3局2胜。

以模拟比赛情境,将各种足球技术动作得到了实践运用,有效促进了学生“会踢球、会比赛”,激发了学生的学练兴趣。

(二)建立赛事体系,促进竞赛常态化

除了教学比赛外,学校还建立了健全的赛事体系,并把竞赛纳入到学校工作计划中,每学期举办面向全体学生的各类比赛(校园“大力士摔跤”、跳绳比赛、迎面接力、足球嘉年华、篮球、乒乓球等)。在比赛中要求每名学生必须参加2次以上的不同赛事。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对于每个项目都能得到充分的认识与接触,同时也能从中挖掘出好“苗子”。更重要的是在比赛中培养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的合作意识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品质,也帮助他们积累了更多的竞赛经验。

四、运用技能,强体魄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通过“健康力”的实践培育,学校学生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性、柔韧性及平衡能力等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学生在体质健康測试中,各项指标均呈良好发展状态。以2018年至2020年的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为例,及格率由98.47%提高到99.23%,优秀率由17.28%提高到42.25%。在“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模式的开展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逐年好转(表1)。

在“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的开展中,学校也选拔出了一批优秀的体育人才,其中30余人进入到市队和省队成为专业运动员,为国家体育人才储备打下了基础。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通过“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的实施,在“学练三个一”的教学策略下,优化了原有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锻炼的强度得到保证,对于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达到多项终身体育运动技能具有一定的意义。同时,在今后的实践中,学校将继续深入巩固已有成果,充分挖掘并拓展已有条件和资源,更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学技术”,大课间、社团、兴趣小组等“练技术”,体育比赛“展技术”。通过“教会、勤练、常赛”有效培育学生“健康力”,让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助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民体育。55C6C8A6-BE09-4639-B1D1-919CABAE7DD8

猜你喜欢

教会一体化双减
奥本大学:一个教会你热爱生活的地方
画与理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What I've Learned So F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