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因“质疑”而精彩
2022-06-08耿英杰
耿英杰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需要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尤其强烈。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善于引导,而且要主动放手让学生大胆质疑、善于质疑,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探索欲望和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下面笔者就数学课堂上如何激起学生“质疑”的兴趣,如何学会质疑,以及质疑的方式方法做些浅显的阐述。
一、激发兴趣,唤起学生质疑动机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给学生设置提问质疑的诱因,从而唤起学生探索新知、敢于质疑的内在动机。如在教学“圆的认识”的知识时,笔者在教学之前先向学生出示从古到今的车辆,让学生观察这些车辆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学生不难发现车轮都是圆形的,进而追问“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引发学生的思考、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笔者在教学“重叠问题”时,在导入环节设计了层层递进的3个质疑游戏“装苹果”,游戏一:打破思维定势——体验集合元素的完全重叠,把1个苹果装进两个圈,每个圈里有1个,应该怎么放呢?游戏二:打破思维定势——体验集合元素的部分重叠,把3个苹果装进2个圈,每个圈里有2个,又应该怎么放呢?游戏第三关:在每个圈里装了3个苹果,2个圈一共装了多少个?游戏结束笔者再次追问:“2个圈,每个圈里都有3个,为什么苹果的总数却不一样呢?”让学生层层质疑,3关游戏把学生的思维彻底打开,为后面新知的探究做好了铺垫。
二、引领思路,指明学生质疑方向
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总是伴随着问题产生的。要培养学生养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师就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通過研究知识结构,在关键之处对学生进行点拨示范,教导学生质疑的方法。把问题埋入学生的操作中,用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方法渗透,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在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质疑方向之后,笔者就让学生进行质疑的尝试。由于学生本身能力有差异,质疑水平自然也各不相同,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那些能力水平较高的学生开展质疑,对于一般程度的学生的尝试质疑给予及时的肯定,加以引导。如在教学“三位数乘一位数”时,笔者指导学生对照“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质疑方法,让学生在类比迁移中进行知识拓展,并通过讨论和教师的筛选归纳,使学生学会自己质疑、解疑的本领。
四、角逐赛疑,优化学生质疑思维
小学生好胜心强,喜欢表现自己,因此当学生在质疑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生成自我体验之后,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及时的引导,从而促使学生升华更有价值的认知,比如:他的方法正确吗?你还有什么更好的意见?或许你的方法更优秀!”通过这样的话语激发学生去讨论,或者展开辩论,让学生在辩论中深化对概念的理解,进而揭示规律,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小学生破除那种循规蹈矩、一板一眼的程式化思维,营造起课堂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氛围。
五、联系实际,拓展学生质疑舞台
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师要给学生放飞思想的舞台,让他们养成发现的慧眼,在生活中去发现,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展开质疑,多提一些为什么。
如在复习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时,笔者特别整理出来一部分资料,系统地让学生从“切、拼、削、变”几个方面深入地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相关知识。要解决数学抽象性和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靠具体的操作与观察。因此要创造各种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学生通过利用橡皮泥、圆柱形小木棒等操作实践,同时也利用图片、课件展示等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明晰物体形状发生变化时各部分间的数量关系,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如此一来,不仅培养了学生善于质疑的习惯,更让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产生疑问并解决疑问的过程。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有探索性的问题,以问题为学习动力的“载体”,“催化”出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和主动探究的情感,激励学生挑战数学,从而进行有效的“数学再创造”。
(作者单位:莘县实验小学)C0D923FD-AB56-4B64-BFF3-35C5A78E6AC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