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致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

2022-06-07赵国红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医院广东珠海519000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2年2期
关键词:椎体骨质腰椎

赵国红(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医院,广东 珠海 519000)

骨质疏松是临床常见疾病,可导致患者骨含量降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害,骨架支撑力下降,并且增加胸腰椎骨折风险,其中以脊柱部位骨最易发生骨折,使患者丧失自理能力,降低生活质量[1]。 骨质疏松致胸腰椎骨折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治疗该病的两种术式,且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两种术式在临床的应用逐渐广泛[2]。 大量临床研究显示,PKP 与PVP 具有良好微创手术特点,且均可增强椎体强度,缓解患者胸腰背部疼痛,促进患者恢复,但两种术式孰优孰劣尚无统一定论[3-4]。 基于此,本研究探讨PKP 治疗骨质疏松致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20 年9 月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所致的腰椎骨折患者86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 例。对照组中男23 例、女20 例;年龄54~76(65.37±5.24)岁;椎体骨折部位:T116 例(13.95%)、T1214 例(32.56%)、L117 例(39.53%)、L26 例(13.95%)。 观察组中男25 例、女18 例;年龄54~75(65.26±5.19)岁;椎体骨折部位:T115 例 (11.63%)、T1215 例 (34.88%)、L118 例(41.86%)、L25 例(11.63%)。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椎体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经胸腰椎CT、X 线摄片等临床检查确诊;(2)术前神经系统正常无病变;(3)临床表现为胸腰背部疼痛、平卧疼痛减轻;(4)经MRI 检查确诊为椎体新鲜骨折;(5)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6)经骨密度测定,骨密度T 值<-2.5 者。 排除标准:(1)其他因素导致的胸腰椎骨折者;(2)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或严重心血管疾病者;(3)合并脊髓或神经根损伤者;(4)合并椎弓根骨折者;(5)合并恶性肿瘤者;(6)椎体后壁有破坏者。

1.3 方法 两组均行局部麻醉,取俯卧位,C 臂机BV 4461(国械注进20163300098,飞利浦医疗系统有限公司)监视下确认伤椎椎弓根位置,并标记伤椎,穿刺位置选取正位椎弓根外侧上方,经椎弓根穿刺至椎体前约1/3 处。

1.3.1 对照组 行经皮PVP 治疗:撤出针芯后于C臂机监视下于伤椎内注入骨水泥,并根据患者骨折压缩程度确定骨水泥的使用量,并结合骨水泥的扩散情况及时调整穿刺针方向,待其凝固硬化后撤出穿刺针。

1.3.2 观察组 行PKP 治疗:穿刺成功后置入工作套管,并沿工作通道插入球囊,扩张球囊加压(压力在14~16 大气压)。 将伤椎椎体高度恢复至满意,而后调制骨水泥,于透视下借助穿刺针在患者伤椎内缓慢注入对应数量的骨水泥,并于注入过程中通过C臂透视避免骨水泥外溢进入椎管、椎间隙,待骨水泥弥散硬化之后拔除穿刺针。最后缝合手术切口,采用无菌敷料覆盖。 两组术后均随访3 个月。

1.4 临床观察指标 (1)手术指标:记录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及术后住院时间。 (2)伤椎椎体情况:测量并记录患者术前、术后3 个月Cobb 角、椎体前缘高度以及椎体中间高度。 (3)疼痛程度: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5]评估患者疼痛程度,让患者在标有10 个刻度指标的游动标尺上标出自身疼痛相应的位置,两端分别为0 和10分端,满分为10 分,分数越高则疼痛程度越重。 (4)腰椎功能:使用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6]对患者伤椎功能障碍程度进行评定,包含社会活动、疼痛程度等10 个条目,每个条目计0~5 分,总分50 分,ODI=得分/总分×100%,ODI越高则伤椎功能障碍程度越重。(5)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如骨水泥渗漏。

1.5 统计学处理 采数据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 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 P<0.05 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骨水泥注入量较对照组多,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s)

术后住院时间(d)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手术时间(min)骨水泥注入量(ml)43 43 t P 32.12±3.24 40.43±3.86 9.962 0.000 5.67±0.71 6.72±0.87 5.664 0.000 3.40±0.57 2.64±0.33 6.567 0.000

2.3 两组术前、术后伤椎椎体情况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Cobb 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间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Cobb 角小于术前,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间高度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Cobb 角较小于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间高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术前、术后伤椎椎体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术前、术后伤椎椎体情况比较(±s)

注:与本组术前相比,*:P<0.05。

组别 n Cobb 角(°) 椎体前缘高度(mm) 椎体中间高度(mm)术前 术后3 个月 术前 术后3 个月 术前 术后3 个月对照组观察组18.20±2.52*20.78±3.71*3.310 0.002 43 43 tP 24.20±3.62 23.74±3.13 0.564 0.575 21.12±3.27*18.64±2.36*3.766 0.000 14.78±1.32 15.12±1.41 1.053 0.296 16.04±1.83*18.36±2.35*4.738 0.000 16.13±2.03 16.74±2.11 0.654 0.512

2.3 两组术前、术后3 个月疼痛程度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VAS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 个月VAS 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术前、术后3 个月疼痛程度比较(±s,分)

表3 两组术前、术后3 个月疼痛程度比较(±s,分)

组别 n 术前 术后3 个月 t P对照组观察组43 43 38.548 32.985 0.000 0.000 tP 6.72±0.75 6.54±0.65 1.064 0.291 2.82±0.33 2.14±0.24 8.699 0.000

2.4 两组术前、术后伤椎功能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ODI 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 个月ODI 指数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术前、术后伤椎功能比较(±s,%)

表4 两组术前、术后伤椎功能比较(±s,%)

组别 n 术前 术后3 个月 t P对照组观察组43 43 22.067 18.615 0.000 0.000 t P 35.52±3.74 34.94±3.16 0.694 0.490 23.42±3.29 20.85±2.61 3.658 0.001

2.5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出现8 例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18.60%;观察组出现2 例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4.65%。 观察组骨水泥渗漏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骨质疏松是临床常见骨科疾病,好发于老年人群,可增加患者骨脆性,降低骨承受能力,并且随着疾病进展,骨质疏松患者骨结构逐渐被破坏,一旦遭受外力作用其椎体结构易发生严重变形,引发胸腰椎骨折,降低患者生活质量[7]。 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暂无特效方案,多采取抗骨质疏松、手法复位、支具保护等保守治疗措施,虽可于一定程度上控制疾病进展,但患者治疗时间较久,且难以达到理想预期[8]。

目前,骨质疏松所致的脊柱压缩性骨折主要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有PVP、PKP、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体强化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合椎体强化术等,PVP、PKP 是临床常用手术术式,均可恢复患者脊柱高度,控制患者临床症状。其中PVP可在X 线或CT 引导下进行体位复位, 同时于受伤椎体注入骨水泥,使伤椎恢复至满意高度[9]。 但常规PVP 骨水泥渗透风险较高,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因此,临床仍需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研究对比PKP 与PVP 两种术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较短(P<0.05),伤椎椎体情况恢复较好、Cobb 角较小、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间高度较高(P<0.05),VAS 评分较低,ODI 指数较低(P<0.05)。说明与PVP 相比,PKP 更利于骨质疏松致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伤椎功能的恢复。 究其原因在于,相较于经皮PVP,PKP 可通过扩张球囊在椎体内建立空白区注入骨水泥,恢复伤椎高度[10]。骨水泥可支撑固定伤椎,同时还可破坏椎管内部分感觉神经末梢,缓解患者疼痛[11]。 此外,观察组骨水泥渗透率较对照组低,说明PKP 更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安全性较高,这与罗狄鑫等[12]研究报道一致。 分析原因在于,PKP 是在PVP 改进而来,其通过液态加压膨胀,在球囊周围形成相对致密的松质骨壳,从而起到预防骨水泥渗漏的作用,安全性较高[13]。本研究将该术式治疗优势总结如下:(1)其可利用球囊扩张椎体,固定支撑效果佳,且其手术可控性较好,可提升患者术后椎体恢复高度。(2)其可纠正伤椎的后凸畸形,更接近生理角度。 (3)其在注入骨水泥前可在伤椎内形成足够空间低压注入骨水泥,因而可有效减少骨水泥渗漏。 但PKP 术式骨水泥用量多及手术时间较长,因而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需综合考虑患者自身情况进行术式的选择。

综上所述,PKP 与PVP 均可促进骨质疏松致胸腰椎骨折患者伤椎功能恢复,但PKP 治疗骨质疏松致胸腰椎骨折,在恢复椎体高度、纠正脊柱侧突方面有较大优势,更利于患者伤椎功能的恢复,且患者疼痛较轻,住院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较少。

猜你喜欢

椎体骨质腰椎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特立帕肽与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关注健康 远离骨质疏松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CT及MRI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应用
腰椎滑脱可以靠按摩恢复吗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专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