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感染腹泻成人患者采用强化护理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2022-06-07吴蓓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感染疾病科天津300381
吴蓓(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感染疾病科,天津 300381)
感染性腹泻作为临床常见多发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饮食不当、消化不良、受凉等都会致使体内产生病毒、细菌、真菌、感染病原虫等多种病原体,进而引发病症[1-2]。 此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等特点,临床上多以腹泻腹痛、食欲不振、大便增多、性状改变及身体自觉严重不适等作主要表现, 不仅会影响胃肠功能,长时间腹泻还会降低机体代谢水平,造成营养不良、胃肠紊乱症状,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3]。与此同时,临床表明针对患者发病机制分析,强调除采取对症处理解除病理反应外,还需配合有效护理措施来提高患者对病症的自我防控能力,并强化医院环境、生活习惯、饮食、手卫生等方面的感染防护工作,对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和提高治疗效果有显著辅助效果[4-5]。 本研究将2018 年5 月至2020 年5 月于本院收治的急性感染腹泻成人患者200 例作观察对象,分析强化护理的临床效果和患者护理满意度。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5 月至2020 年5 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感染腹泻成人患者200 例作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 例。 观察组中男52 例、女48 例;年龄20~58(40.58±3.77)岁;病程1~10(5.12±1.32)d。对照组中男55 例、女45 例;年龄21~60(41.24±4.15)岁;病程2~11(5.64±1.44)d。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具体包括:(1)入院指导:患者入院后,临床及时予以纠正酸碱失衡、退热、营养支持、补液、抗感染等手段,在症状有所缓解后做好用药指导,注意事项讲解等工作。 (2)病情观察:记录患者呼吸、血压、脉率、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做好监测工作。(3)输液护理:护理人员遵循医嘱调制好混合药液予以静脉输注,调整好输液滴速和输液量,检查是否有避光液体,指导患者明确正确用药情况。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强化其护理模式,步骤如下:(1)关注病情变化:加大对患者病情的监测力度,尤其是中老年群体,自身免疫力水平普遍较低,加上病情发展较快,腹泻症状易减少患者血容量并出现不足问题,从而引发休克。 因此,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脱水迹象出现,并关注其精神、肌肉和肠鸣音是否异常,呕吐、腹泻严重者需在休息时将头部偏向一侧,避免引发窒息。 此外,护理人员还需对患者及其家属落实健康宣教工作,特别是体质较弱者,需明确告知其日常相关注意事项,并做好压疮防控措施。(2)心理护理:患者因病症急性发作加上机体不适症状明显,治疗期间易存在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需重视患者心理护理工作,明确维持其心理镇静能有效抑制肠蠕动速率,减少肠黏膜分泌。 因此在与患者日常沟通时,需注意应用语言技巧,并多次强调病症可治愈,同时积极帮助患者解惑,改善护患关系和提高其治疗护理的配合度。 (3)用药护理:告知患者治疗期间出现任何不适都需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包括口干、心动过速或视力模糊,及时采取对症处理措施,避免影响治疗效果。与此同时,大部分患者会因为呕吐而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需在4~6 h 内完成补液,避免影响后续治疗流程的及时展开。 (4)饮食护理:叮嘱患者注意饮食清淡,选择少油少渣、易吸收的流食或半流食为主,禁食辛辣刺激类食物,蔬菜瓜果尽量少吃,若患者呕吐严重,短期内可禁止饮食,应用静脉输注营养液体来维持机体营养供需,病症稍有缓解且进入恢复阶段后,即可进食流质食物,并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5)肛周皮肤护理:患者肛周皮肤会受反复排泄刺激影响而出现潮红甚至糜烂问题,因此护理人员需告知患者排便完后,纸巾需选择质地柔软度较高的来擦拭肛周,或用温水冲洗皮肤后再擦拭,严重者可选择消毒防溃软管或红霉素软膏外涂患处,缓解临床症状。(6)加强消毒隔离:①建立隔离制度:设置隔离区域, 原则上在疫情防控背景下住院部需将患者进行单间隔离,但医疗资源限制下,无法实现单间隔离的患者即进行床边隔离,同时对探访人员做好限制,医护人员及陪同患者需注意穿戴隔离衣,避免患者出现院内感染。②落实消毒措施:每日定期2 次,取2 000 mg/L 含有效氯的消毒液对病房内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尤其是水龙头、水池、马桶、门把手、呼叫器等接触频率高的地方, 床单尽可能选择一次性用品,做好室内环境紫外线消毒工作,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性。③重点强化手卫生:因为部分致病菌对醇类不敏感,所以需准备洁芙柔免洗手消毒凝胶放置于患者病房门口及床旁固定位置,鼓励患者家属积极使用,做好消毒工作,医护人员同样使用此类消毒凝胶来完成相关医疗、护理工作;加强患者及其家属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观念意识,强制采取流动水洗手方法,并使用皂液和流动水,严格遵循正确洗手七步法,杜绝所有因手卫生问题造成的感染传播风险。
1.4 临床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2)比较两组并发症:包括电解质紊乱、脱水、心率失常等症状。(3)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选择临床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估,表格包括机体自觉舒适度、不良反应、护理措施等,分值0~100 分,大于90 分表示满意,80~90 分表示一般满意, 低于80 分表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4)比较两组症状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关于腹泻干预后的症状情况进行评分,借此评估患者护理后症状改善情况。评分根据患者症状情况纳入便次、腹痛、呕吐三项指标,各项评分0~3 分。便次:<2 次视为正常、计0 分,3~4 次计1 分,5~6 次计2 分,>6 次计3 分;腹痛评估:未见症状计0 分,轻微隐痛计1 分,腹痛明显但在可忍受范围内计2 分,疼痛剧烈计3 分;呕吐评估:未见症状计0 分,每天呕吐1 次计1 分,每天呕吐2~3次计2 分,超过3 次计3 分。分值越低表明患者健康恢复进度越快。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2.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 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0%,较对照组的82.00%高(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低于对照组的18.00%(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症状积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便次、腹痛、体温、呕吐等症状积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各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3。
表3 两组症状积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症状积分比较(±s,分)
组别 n 便次 腹痛 体温 呕吐观察组100护理前护理后t P对照组100护理前护理后t P t 与对照组护理前相比P 与对照组护理前相比t 与对照组护理后相比P 与对照组护理后相比2.48±0.49 0.53±0.29 6.48<0.05 2.53±0.55 1.18±0.37 3.24<0.05 1.02>0.05 5.22<0.05 2.40±0.39 0.60±0.23 6.88<0.05 2.37±0.32 1.30±0.25 3.44<0.05 0.93>0.05 4.88<0.05 2.42±0.32 0.44±0.31 7.13<0.05 2.31±0.43 1.25±0.26 3.55<0.05 1.41>0.05 4.67<0.05 2.52±0.20 0.41±0.111 7.27<0.05 2.48±0.37 1.19±0.44 3.67<0.05 1.13>0.05 4.72<0.05
2.4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症状消失及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3.89±1.05)d、(5.44±1.23)d,对照组分别为(5.83±1.44)d、(8.01±1.88)d,观察组症状消失和住院所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腹泻作为现今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中又以感染性腹泻病造成的危害性和负面影响最严重,且近年来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趋势。 报道指出,感染性腹泻多见于夏秋季,超过75%腹泻是受细菌感染所致,并多以大肠埃希菌、痢疾志贺菌和轮状病毒为主要病原菌[7-8]。 从细菌来源途径分析发现,与患者不良饮食习惯和饮食变化有明显相关性, 如喜好生食或食用加热时间、食物灭菌不彻底、手卫生不注意等,都会滋生细菌而对机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腹泻会打破患者肠道菌群的平衡性,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腹泻症状,避免机体形成恶性循环,避免病情加剧而提高肠易激综合征发生风险[9-10]。 此外,感染性腹泻症状多以急性发作为机体病理表现,在临床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感染性强等特点,考虑到患者病发机制特殊性,所以临床强调除去及时予以患者有效对症治疗措施来解除病理反应,还需重视其治疗期间的健康宣教,并予以针对性护理措施来纠正其不良生活习惯,提高疾病防控意识的同时对提高治疗效果和加快康复进度有积极影响[11]。
本研究针对急性感染腹泻患者主张采取强化护理模式进行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症状消失时间、症状积分、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证实此方法具有较高可行性。 强化护理模式较常规护理而言能更全面且具有针对性去强化患者干预效果,充分体现了临床所要求的以人为本的医护理念[12-13]。 其中,加强患者病情变化观察力度和采取用药护理能降低意外情况发生风险,提高治疗护理安全性;饮食护理不仅能帮助患者控制病情,还能保持其体力,避免机体免疫力下降,为加快机体康复奠定基础;肛周皮肤护理能避免肛周皮肤刺激过度,缓解不适症状;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增加治疗配合度,同时落实相关健康宣教工作来提高患者对感染性腹泻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提高其自我防控意识[1];加强消毒隔离能最大化控制患者环境卫生问题引发的感染风险,通过强调手卫生重要性和做好隔离及消毒工作,降低患者院内交叉感染和其他致病菌感染风险,提高治疗安全性,加大症状消除效果。
综上所述,强化护理模式用于急性感染腹泻成人患者干预中,既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又能加快患者症状消失速度,改善机体不适,患者护理满意度高,护患紧张关系得以改善,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