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麻醉联合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2-06-07庞欣杰卢锦容李雪瑜罗斌黄天安怀集县人民医院麻醉科广东怀集526400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2年2期
关键词:筋膜置换术髋关节

庞欣杰,卢锦容,李雪瑜,罗斌,黄天安(怀集县人民医院麻醉科,广东 怀集 526400)

髋关节置换术,又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用人工假体替代病变关节,重建患者髋关节的正常功能。在临床实践中是一种成熟可靠的治疗方法。 其目的是清除病变,消除患者的疼痛,恢复关节的正常运动和原有功能。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能满足患者麻醉需要,具有肌松完全、迅速,成功率高等优点,但是该麻醉方法时间较短,再加上部分患者伴有诸多基础疾病,常会引起麻醉平面不足[1]。而髂筋膜间隙阻滞麻醉具有安全性高、操作成功率高,借助超声能开阔医生的视野,提高麻醉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但是,临床上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麻醉联合腰硬联合麻醉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激反应和功能锻炼耐受性影响研究较少[2]。 因此,本研究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对象,探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麻醉联合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4 月至2021 年5 月于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26 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 例。 对照组中男36 例、女27 例;年龄57~81(67.85±6.71)岁;体重指数(BMI)18~29 (23.51±3.49)kg/m2;ASA 分级:I 级21 例、II 级30 例、III 级12 例;合并症:高血压3 例、糖尿病5 例、高脂血症4 例。 观察组中男34 例、女29 例;年龄56~82(68.11±6.76)岁;BMI17~30(23.63±3.51)kg/m2;ASA 分级:I 级19 例、II 级31 例、III 级13 例;合并症:高血压4 例、糖尿病4 例、高脂血症5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ASA 分级、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适应症[3],且患者均可耐受;(2)均无腰硬联合麻醉、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麻醉禁忌症,均无药物过敏史。排除标准:(1)精神异常、认知功能异常或器质性疾病者;(2)严重肝肾功能异常、伴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3)血液系统疾病、凝血功能异常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腰硬联合麻醉。 术前完善有关检查,评估患者身体状态,选择L2~L3间隙并将其作为进针点,硬膜经25 G 腰穿刺并到达蛛网膜下腔,在流出脑脊液后注入盐酸罗哌卡因8~12 mg,硬膜外腔置入硬膜外导管端头,麻醉平面低于胸8,硬膜外导管注入3 ml 浓度为2%利多卡因,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脊麻现象,对于血压较低者,则分次静滴麻黄素10 mg;对于心动过缓者静滴阿托品0.3 mg;对于血红蛋白<10 g/L 者输注红细胞;术前5~10 min 给予右美托咪定0.5 μg/kg,术中维持量为0.1~0.2 μg/(kg·h),并于术前20~30 min 停止使用麻醉药物,并于术后常规给予硬膜外自控镇痛。

1.3.2 观察组 采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麻醉联合腰硬联合麻醉。 超声仪器GE LOGIQ C3 选择线阵平面探头12 HMz 肌肉骨髂模式,采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并将探头放置在腹股沟韧带,常规完成患者股动脉扫描,进一步确认髂筋膜、股神经、髂腰肌等组织后,选择神经阻滞,穿刺针并呈30°角刺入皮肤,借助超声观察穿刺针是否到达髂筋膜腔隙,到达后先注入0.25%罗哌卡因2~5 ml, 确认穿刺成功后再注入0.25%罗哌卡因30 ml,20 min 后进行腰硬联合麻醉,与对照组相同,术后5 d 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并完成1 个月随访。

1.4 临床观察指标 (1)两组麻醉情况。 记录两组最早起效时间、镇痛连续时间以及局部麻药使用剂量进行统计并对比分析。(2)应激反应。两组术前、术后5 d 取外周空腹血3 ml,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患者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隐性氧化蛋白产物(AOPP)、过氧化物酶(SOD)水平[4];(3)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 评分)。 两组术前、术后12 h、24 h、3 d、5 d 采用VAS(总分10 分,得分越高,疼痛越重)、Harris 量表(总分100 分,分值越高,髋关节功能越佳)对患者疼痛及关节功能进行评估[5];(4)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术后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胃肠道症状、谵妄及心血管意外发生率。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s 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 P<0.05 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最早起效时间、镇痛连续时间短于对照组,以局部麻药使用剂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麻醉情况比较(±s)

局部麻药使用剂量(ml)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最早起效时间(min)镇痛连续时间(min)63 63 t P 9.50±0.73 15.48±2.36 6.485 0.003 15.03±1.96 20.73±2.24 6.763 0.009 448.4±184.23 524.2±157.43 7.967 0.001

2.2 两组手术前、 术后5 d 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应激反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两组均伴有不同程度应激反应,且观察组术后5 d MDA、AOP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SOD、GSH-Px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术后5 d 应激反应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手术前、术后5 d 应激反应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

组别 n MDA(nmol/L) AOPP(umol/ml) SOD(ng/ml) GSH-Px(U/L)术前 术后5 d 术前 术后5 d 术前 术后5 d 术前 术后5 d观察组对照组89.48±6.81*74.38±3.61*15.550 0.000 63 63 tP 6.46±0.89 6.47±0.91 0.062 0.950 7.84±0.94*8.91±0.99*6.221 0.000 59.59±5.43 59.60±5.44 0.010 0.992 67.84±5.71*73.23±5.71*5.298 0.000 58.38±5.72 58.27±3.53 0.130 0.897 50.82±4.7*43.23±3.51*10.270 0.000 102.95±8.93 101.31±3.62 1.351 0.181

2.3 两组术前及术后12 h、24 h、3 d、5 d 时VAS、Harris 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VAS、Harri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术后12 h、24 h、3 d、5 d,两组VAS、Harris 评分均得到改善, 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Harris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术前及术后12 h、24 h、3 d、5 d 时VAS 与Harris 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术前及术后12 h、24 h、3 d、5 d 时VAS 与Harris 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VAS 评分 Harris 评分术前 术后12 h 24 h 3 d 5 d 术前 术后12 h 24 h 3 d 5 d观察组对照组63 63 tP 1.49±0.41 1.50±0.43 0.134 0.894 3.41±0.32 4.67±0.53 16.154 0.000 3.02±0.28 4.24±0.43 18.871 0.000 3.67±0.37 4.11±0.39 6.496 0.000 3.26±0.34 3.69±0.37 6.792 0.000 67.84±7.83 68.11±7.91 0.193 0.848 74.59±8.65 69.89±8.32 3.108 0.000 78.56±9.14 73.41±6.89 3.571 0.000 82.13±9.98 77.41±8.41 2.871 0.005 89.56±10.53 80.49±8.92 5.217 0.000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术后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胃肠道症状、谵妄及心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人工关节置换术具有关节活动性好、愈合时间短、减少老年患者长期卧床休息并发症等优点。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日益成熟,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髋关节疾病、髋关节骨坏死等疾病。由于大量老年人患有此类疾病,再加上老年人自身所患的各种慢性综合征,身体各系统功能降低,耐受能力差,增加了手术的风险因素。 因此,在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时,要慎重选择合适、安全的麻醉方法,减少患者的疼痛,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为手术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条件。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麻醉联合腰硬是一种新型的区域麻醉技术。 在超声引导下,发现穿刺针的准确位置,阻断腰丛和骶丛神经,达到麻醉效果。 近年来,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本研究中,术后5 d观察组MDA、AOP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SOD、GSHPx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从本研究结果看出,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麻醉联合腰硬联合麻醉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激反应较小,利于患者恢复。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麻醉是髋关节置换术常用的麻醉方法, 借助超声引导能提高阻滞技术的安全性,提高操作成功率,且局部麻醉药中毒和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减少了手术出血,能提高局部组织氧供应,且不会对患者腹腔、盆腔内神经产生阻滞作用,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6]。 髋关节置换术前,必须选择适合患者体质的麻醉方法。必须充分考虑患者的耐受性和安全性以及麻醉剂的不良反应。 选择正确的麻醉方法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确保患者生命安全,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操作条件[7]。本研究中,术后12 h、24 h、3 d、5 d,观察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Harris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从本研究结果看出,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麻醉联合腰硬联合麻醉能减轻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疼痛,有助于提高患者关节功能。临床上,气管插管最常见的全身麻醉是全身麻醉。 因为全身麻醉需要更高水平的麻醉,所以使用的麻醉剂剂量更多,麻醉剂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发挥作用,完全阻滞的需要时间较长,术后清醒时间也较长,不利于术后恢复。 另一方面,气管插管的全身麻醉可能会刺激患者的气管和喉咙,从而导致呼吸系统受损,也可能导致血流动力学变化,导致不良反应,如低血压、恶心、呕吐和食欲不振。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麻醉联合腰硬联合麻醉具有药物用量少、对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小、麻醉起效时间短、神经阻滞完成时间短、术后苏醒时间短等优点。 此外患者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不会对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缩短患者身体恢复时间[8]。 本研究中,两组术后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胃肠道症状、谵妄及心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学计意义(P>0.05),从本研究结果看出,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麻醉联合腰硬联合麻醉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麻醉联合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能降低应激反应,提高患者功能锻炼耐受性,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筋膜置换术髋关节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有髋关节手术史的全髋置换术与单纯全髋置换术比较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筋膜枪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筋膜枪,真的那么神奇吗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