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在农作物栽培中的应用探究
2022-06-07魏红新
魏红新
关键词: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农作物栽培
0 引言
将栽培技术应用于农业种植领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农作物质量和产量,以相应提升其市场竞争力,为农作物获取更高的市场占有率奠定基础。而应用无公害栽培技术进行栽种则可以高效达成上述目标,以充分适应人们的绿色食品需求。然而,我国目前在农作物无公害栽培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若无法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便可能直接影响农作物栽培效果,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为此,要求积极落实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作业,以促进栽培管理技术水平提升,进而推动我国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 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概述
应用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时,要求严格遵循绿色环保理念,针对化学肥料及药物使用方式进行严格管控,应用合理的生态管理模式,以便高质量达成食品安全目标。现阶段,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持续提升,也越发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在此背景下,发展绿色农业已经逐渐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让社会得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开始致力于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研发,新技术和新设备层出不穷,也相应推动了我国绿色农业的发展。然而,由于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发展时间尚短,仍然留有很大的上升空间,需要以精准掌握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及周期为前提,充分优化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同时,充分关注气候及技术条件、市场环境等因素,并展开综合考量。开展农作物种植,其初衷是为了打开市场、为农民创收,然而,若仅有产量并无销量,则往往难以实现这一目的,也不利于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是一项较为系统的技术,其中涵盖了培育管理技术、耕作技术、选种技术等内容,所采取的栽培技术不同,则相应的作物产量和质量也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异。除此之外,农作物田间杂草数量、光照条件、昼夜温差情况等因素也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水平,需要充分关注此类因素[1]。
2 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现存问题
将无公害栽培技术应用农业生产中,需要针对农作物中的有害物质进行严格管控,使其得以保持在安全范围以内,以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应用此类栽培技术可以切实推动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同时,有利于提升食品安全性,需要予以全面推广。我国目前所采用的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2.1 农药残留
针对农作物开展无公害栽培,为切实规避病虫害因素的干扰,让农作物得以获得更为良好的生长状态,要求在农作物上喷洒一定量的农药,以实现良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若无法在此过程中开展严格监管,便难以达到良好的农药喷洒量控制效果,可能导致作物产品中的农药残留物超出规定值。若遇到此类问题,则可能在一定程度损伤农作物中的营养成分,甚至有可能影响食品安全性,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除此之外,也会相应阻碍我国农业的发展速度,不利于创造更多的农业经济效益。
2.2 化肥使用过度
如果管理人员缺乏对于农作物的全面了解,未能精准掌握农作物的实际特点,或是农业理论知识有所欠缺,都可能相应影响其农作物栽培的效果,可能导致管理人员在农作物施肥过程中出现严重的跟风施肥问题,化肥使用过度的问题严峻,进而影响了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此外,也可能导致其中的营养物质大规模流失,难以达到无公害栽培的要求[2]。
2.3 土地污染严重
近年来,我国积极开展城镇化建设,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难以避免地带来了许多土地污染问题。在此背景下,一旦土壤环境遭到了严重污染便可能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种植质量,进而损坏农作物的内部结构,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不利于达成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的最终目标。
2.4 栽培管理不到位
我国无公害栽培技术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有关技术水平仍然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相关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在此背景下,我国无公害栽培管理工作的发展水平仍然存在严重限制,导致无公害农作物产量普遍相对较低,也因此影响了农作物的经济效益[3]。
3 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为实现高质量的无公害农作物栽培,需要积极优化完善技术应用环境,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应用无公害栽培技术,以促进其应用。同时,需要针对农作物种植的各个环节进行高效管控,其主要管理技术要点如下:
3.1 完善作物栽培管理机制
应用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可以有效推动我国农业发展,为了提升该技术的应用效果,要求积极开展基层队伍建设工作,让基层种植人员可以建立对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深刻把握。事实上,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主要实施主体仍然是农民,只有让他们从根本上意识到无公害栽培技术的重要价值,才能让农民自觉履行相关规范要求,开展高质量的无公害栽培管理。
首先,要求定期開展无公害栽培知识培训工作,通过知识进村到户活动,开展无公害栽培技术讲座,以强化基层农民对无公害栽培技术的认知,使其得以深刻把握其中的知识内容;其次,要求相关农业管理人员积极开展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以促进人才专业技能水平提升。栽培管理技术普遍具有良好的实践性优势,要求积极把握理念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促进无公害栽培技术的渗透,以达到良好的栽培管理技术应用效果;再次,要求积极开展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一般而言,无公害栽培管理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积极做好高素质人才引进工作,鼓励人员进行技术和管理创新,同时,鼓励人才与农业生产基地和高校展开深度合作,才能快速补齐人才库,进而推动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持续发展;最后,要求积极建立完善的农作物栽培管理机制,在实际技术应用阶段进行充分的人员行为约束,以促进管理人员工作开展水平提升。此外,要求针对各管理部门职责及权限进行清晰界定,以充分提升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合理性,保障其管理效率[4]。
3.2 规范栽培管理办法
要求将精细化操作管理方法融入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的全过程中,一旦栽培操作出现了失误,便可能直接影响作物栽培结果的有效性,使其发生偏差,进而影响了整体作物栽培质量。为此,要求严格依据有关操作规范要求执行作业,同时,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唯有如此,方可切实达到栽培质量目标,种植出高质量的农作物。此外,为充分确保农作物栽培的有效性,也相应提高了对农作物的要求,需要开展积极的农作物状态管理,以构建系统完善的管理标准,让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开展农作物无害化栽培监督管理,需要积极构建标准完善的监管制度,如果出现了农作物生长问题,则要求立即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以争取良好的风险管控效果。最后,需要积极构建完善的监测规范机制,落实技术指导工作,以提供完善的无公害种植条件。
3.3 强化无公害栽培基地建设
无公害栽培技术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农作物栽培技术手段,相比于传统的栽培技术,这一技术对应用条件的要求更高,需要针对各个管理环节进行充分规范,如若其中的某个环节发生问题,都可能直接影响最终的栽培效果。为此,为实现更高质量的农作物无公害栽培,以达到更佳的技术标准,要求积极开展技术管控作业,以免出现不同程度的栽培问题。同时,要求积极强化无公害栽培基地建设,为开展无公害栽培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优化土质条件,提供充足的水肥供应。为更好适应上述要求,需要积极开展农作物无公害栽培基地建设,让农作物得以实现健康生长。无公害栽培基地中所使用的农作物均采取集中种植的形式,如果其中发生了严重病虫害问题,便可能严重影响作物规模,带来十分严重的作物损失,甚至可能直接危害下一季的农作物种植。为此,要求积极探索更为先进的管理技术手段,将其融入无公害栽培基地种植过程中,采取合理的灭菌技术手段,以全面清除环境中所存在的病菌类物质。如果农作物中出现了严重的病虫害问题,则可以通过深埋或焚烧的方式予以处理。此外,要求为农作物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让农作物得以在无公害栽培基地中实现健康生长,以免由于难以达到无公害栽培基地的种植要求而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不良影响[5]。
3.4 做好农作物肥水管理
肥水管理对于农作物无公害栽培而言非常关键,为充分确保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供水量,要求积极做好灌溉用水质量管控工作,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水量供应,以免对灌溉用水的质量造成严重污染。唯有如此,方可切实保障农作物的生长质量,使其得以维持健康生长。此外,要求开展严格的农作物施肥次数管控工作,针对农作物的数量予以严格管控,一旦所施加的肥量不足,便难以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也因此影响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若所施加的肥量过多,则可能导致农作物养分过剩,进而增加了植株被烧死烧坏的风险。基于此,为实现高质量的农作物水肥管理,要求充分关注农作物的种类,结合其实际生长特点确定与之相适应的水肥管理措施,以促进水肥管理的合理性提升,让农作物得以实现健康可持续生长。除此之外,为充分确保无公害栽培的质量,要求在化肥材料种类选择时作出调整,以免由于化肥材料选择不当而出现过多的有毒有害物质,同时,要求高度关注农作物及化肥用量检测工作。通常而言,需要充分关注农作物应用实际,并据此确定最为适宜的化肥材料,要求以满足农作物的生长和使用需求为前提,降低材料对农作物的影响[6]。
3.5 优化病虫害防治措施
针对无公害栽培处理的农作物开展病虫害防治,其最佳时机便是在农作物种子发芽后,要求在此阶段采取合理的预防管控措施,以实现高质量的栽培管理。如果发现了严重的农作物病虫害问题,则可以利用释放寄生性天敌的方式开展病虫害治理,同时,应尽量避免采用农药喷洒的方式。如若只能喷洒农药,则应注意所喷洒农药的类型和性质,严禁使用具有较高毒性或残留较多的农药物质。为达到最为理想的病虫害防治效果,要求积极利用具有高溶解性的农药物质,以确保可以在病虫害治理的基础上降低土壤二次污染的风险。此外,要求开展积极的农作物药量管控,以免由于农药用量过度而影响农作物的整体生长质量。
3.6 选择优质的农作物品种
农作物品种对于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工作而言十分关键,其品种选择的合理性是决定无公害栽培技术应用效果的最主要因素。要求积极选用高质量的农作物品种,方能顺利达成无公害栽培的种植目标。通常而言,如果农作物的品种较为优质,则相应的病虫害抵御能力也就更为突出,同时,农作物产量优势也更显著。为此,要求在关注种植地气候特点及土壤条件的基础上,确定最佳的农作物种植方案,挑选出与气候特点相适应的优质农作物,并在栽培管理过程中实现高质量管理,以充分确保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水平[7]。
4 结语
作为一种全新的栽培技术手段,无公害栽培技术有其独特的优势,需要积极探索更为合理的无公害栽培技术应用方法,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性,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此,要求积极优化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开展高质量的栽培管理工作,方可切实提升农作物的无公害栽培水平。要求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积极落实栽培环境优化措施,制定完善的管理技术优化方案,同时,结合无公害栽培技术的实际特点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以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参考文献
[1] 李秀娟.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在农作物栽培中的应用探究[J].南方農业,2020,14(32):13-14.
[2] 林彦振.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在农作物种植中的应用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7):105,107.
[3] 刘亚丽,柴丽娜.信阳市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现状及改进措施分析[J].河北农机,2020(7):18.
[4] 张荣亮.浅谈农作物优质栽培中的问题及田间管理技术[J].种子科技,2021,39(10):50-51.
[5] 赵兴武.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在农作物种植中的应用分析[J].新农业,2021(19):5-6.
[6] 刘娜.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在农作物种植中的应用实践[J].农业与技术,2021,41(22):71-73.
[7] 陆开峰.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现状及改进措施浅析[J].南方农业,2021,15(29):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