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主要特点与教学建议

2022-06-07喻伯军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2年5期
关键词:义务教育教学建议课程标准

喻伯军

【摘   要】《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以往的课程标准相比,该版本有了许多新的变化。它指向核心素养,强化了整体设计,强调核心概念,具有更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将对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应开展素养导向的教学,促进学思结合,着力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关键词】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特点;教学建议

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其中《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发布,引起了许多科学教育工作者的重点关注,相关的介绍文章陆续发表。《课程标准(2022年版)》继承了我国科学教育的历史经验,借鉴了世界各国的研究成果,顺应了国内外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针对我国现阶段科学教育的客观条件和实际需求,提出了有价值的解决方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2017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相比,《课程标准(2022年版)》有哪些新的變化?主要体现出哪些特点?对教学将产生怎样的影响?……研究这些内容将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帮助一线教师更好地实施科学教学。

一、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

《课程标准(2022年版)》主要由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和附录七个部分组成。对比《课程标准(2017年版)》,它们的主要区别具体如表1所示。

此外,《课程标准(2022年版)》还新增了以下内容:核心素养的描述及学段目标;学科核心概念与跨学科概念;学科核心概念的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学业质量标准;教学研究与培训建议等。

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主要特点

从《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整体出发,对其进行研读,可以发现不少新的特点,体现了新时代对科学教育的新要求。

(一)一至九年级整体设计

国家的课程方案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内容进行了整体设计,打通了一至九年级的课程要求,科学课程也不例外。这虽然有利于科学课程的整体规划和实施,但也对教材编写者和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教师的眼光不能只放在自己所任教的年级上,需要瞻前顾后,注重前后联系,关注学段衔接,从整体和大局的视角出发看待问题。

《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设计逻辑非常严密。从学段上看,《课程标准(2022年版)》分设一至二年级、三至四年级、五至六年级、七至九年级四个学段,体现了进阶要求;从课程目标的达成来看,《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核心素养为纲,由核心素养、学段目标、学习内容、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组成了一个严密的体系,各要素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要求

核心素养是《课程标准(2022年版)》修订的基石,也是课程培养的目标。科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科学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方面。

科学观念是基础,也是实现其他核心素养的载体。它既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一些具体观念,也包括对科学本质的认识,还包括用科学观念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作为素养的科学观念既包含对科学知识的认识,又包含对科学知识的应用。《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特别是在新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主要包括模型建构、推理论证、创新思维等。《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一次明确地把科学思维作为科学核心素养之一,是一个重大突破。义务教育阶段的大多数学科都非常重视思维培养,因为这是关键能力的核心。《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思维方法,如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联想与想象、重组、发散、突破定式等基本的思维方法及其在科学领域的具体应用,还要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即模型理解和模型建构、推理与论证、创新等科学思维方法。

探究实践指的是科学探究和工程实践,是关键能力之一,主要在于了解和探索自然、获得科学知识、解决科学问题,以及开展技术与工程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其中,自主学习能力是所有学科都应培养的共通能力,它能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提供必要的能力支撑。探究实践也是培养其他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通过探究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概念的理解和建构,培养其刻苦坚韧的精神和毅力,提高其多方面的能力。

态度责任指的是在认识科学本质及规律,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学生所有的核心素养最终将影响价值观的形成。因此,正确的价值观是核心素养的灵魂。

课程标准是围绕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设计的,体现出了教育与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相适应的特点。只有掌握核心的知识,拥有学以致用的能力,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所以,由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组成的核心素养,成为了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方向。

(三)更加体现综合性和实践性

综合性和实践性是本次所有课程标准修订的亮点,也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重要特点。课程方案提出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学科的实践性要求。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为适应未来社会打下基础。《课程标准(2022年版)》淡化了四大领域的名称,隐去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凸显的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宇宙科学和技术与工程四大领域,强化了十三个学科核心概念,旨在通过这些概念的学习,逐步形成与之相关的四个跨学科概念。

强调综合性,就要加强课程内容、社会生活与学生经验间的联系,整合学科知识,统筹设计综合性课程和跨学科主题活动。学生的生活情境是综合的,而科学课程研究的是学生周围的世界,所以科学课程的内容也是综合的。这是科学课程与其他课程的重要区别。

强调实践性,是为了变革育人方式。过去,教育过度注重书本学习和纸笔考试,导致学生掌握了很多知识,却缺乏应有的能力。如今,加强实践性成了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成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科学的基本要求。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它也是课程内容本身的要求。其中,技术与工程的实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抓手,其地位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得到了强化。

学生必做的探究实践活动是《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的内容,它针对实验教学的现实情况设置了最低要求,目的是促进我国实验教学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和创新能力。

(四)以核心概念为主体建构内容结构

《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炼了十三个核心概念来组织课程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核心概念的学习形成核心素养,这继承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思想。聚焦核心概念的学习有利于通过集中精力学习最少的知识,达到最大的效果。《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核心概念与跨学科概念建构了内容结构,如图1。

21世纪以来,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的影响,科学教育的目标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不再提倡让学生获得许多具体的科学知识,而是提倡让学生掌握核心概念。这是因为核心概念是可以迁移的,这样做有助于学生理解周围的生活现象和事件,并利用知识解决问题。利用核心概念进行教学,有利于达到“学得少效果好”的目的。

《课程标准(2022年版)》还提出了科学课程的四个跨学科概念。跨学科概念的形成依赖于核心概念的学习。《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核心概念为主线,旨在让核心概念、跨学科概念、技术与工程实践三者实现有机整合。

(五)以核心概念和学习进阶建构课程内容体系

学习进阶是近年来国际教育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它刻画的是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是“对学生在一个时间跨度内学习和探究某一主题时,依次进阶、逐级深化的思维方式的描述”。在较大时间跨度内(六至八年),学生在学习和研究某一概念或主题的过程中,思维是依次进阶的。“进”描述的是学生的认知发展方向,“阶”指出了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点,并提供了对应的解决方案。

《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核心概念的进阶和学段为经线,以学科核心概念、学习内容和内容要求为纬线,构成了一个纵横交汇的内容框架,建构了完整的课程内容体系。同时,每一个核心概念的学习,都有相应的学业要求、相关的教学提示和活动设计与之匹配,这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以“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这一知识点为例,进阶内容体系如表2。

学生的学习进阶过程就像爬楼梯的过程,起点是学生在未接受教育之前的原有经验,目标是接受教育后所要达到的水平,中间过程类似于逐级上升的台阶,各个台阶象征着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能达到的不同水平。当前,通过学习进阶促进学生对核心概念的深度理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实现学以致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科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

(六)新增学业质量标准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课程核心素养的要求。它以课程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进行整体刻画。

《课程标准(2022年版)》规定了学生应该学习什么内容、学到什么程度。其中的学业质量标准规定了学生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了学生的掌握程度,也反映了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按四个学段对学业质量标准进行描述,呈现每个学段结束时学生的学业质量表现特征,并从学习结果的角度描述各学段学业成就的典型表现,以该学段大多数学生的典型表现特征为依据进行整体性描述,反映不同学段素养表现特征的质性差异,为有效实施教学、评价、考试命题等提供了指导。

三、基于《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教学建议

《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把握学科特点,以素养为导向,改变传统的以知识导向为目标的教学方法。

(一)开展素养导向的教学

首先,教师要确定指向素养的教学目标。教学中,教学目标的确定非常关键。根据《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要从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进行描述。以其中的案例为例,具体如下:科学观念目标——不但要确定所学习的科学知识,还要关注它的应用,如通过分类对典型现象的分析,能简单描述一年四季的典型现象与主要特点,初步了解季节变化会对植物生长、动物迁徙和人类生活产生影响;科学思维目标——要写明运用哪些科学思维方法做什么,如观察季节礼盒中的物品,通过交流、分析、归纳,概括出季节的特点以及制作季节礼盒的方法;探究实践目标——要写出具体的探究实践活动及其要求,如对教师提供的礼盒清单进行交流、辨析,能完成夏季礼盒的制作;态度责任目标——要写出通过什么培养什么态度责任,如通过观察、交流、制作等活动,培养进一步探究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影响的兴趣。

其次,教师要根据素养目标设计教学活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素养导向,以探究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注重迁移应用,及时检测学习效果和素养培养效果。

最后,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科学课程提倡通过探究性实践活动进行教学,但也不排斥其他的教学方法。《課程标准(2022年版)》还介绍了很多其他的教学方法,教师可选择适合学生、学情的方法进行教学。

(二)强化动手实践,促进学思结合

动手实践是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手动脑相配合,教学效果更佳。浙江省监测结果表明,动手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因为这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方式。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使思维过程外显,使交流得以顺畅进行。观察思考、动手实践、推理论证为科学学习提供了有效支撑。

(三)着力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把握好学段的内容标准和学业质量标准十分重要。教师要学会阅读《课程标准(2022年版)》,把其中的内容与学业质量标准关联起来进行考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好课程内容的进阶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的要求,将其用于指导自己的教学,不超过标准也不低于标准的要求。

评价要体现素养导向,教师要加大形成性评价的分量,体现评价的全面性、发展性和多元性,同时要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其中,日常教学中的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终结性评价则要综合平时与期末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

教师要把学业质量标准作为检测的依据。如在命题时,要把握好学业质量标准的要求,以此确定题目的难度系数,多采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的题目,体现导向性。考试可以采用纸笔测试与实践考查相结合的方式。实践考查不仅要考查学生使用工具的技能,更要考查他们迁移应用和在新情境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考试的素养导向,做到“教—学—评”一致。

《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给人们传递了很多前沿的信息。教师要学会以此来指导日常教学,把用教材教和用课程标准教结合起来,把先进的理论转化为教学行为,内化为教学策略和方法,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提高科学教学的质量。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310012)

猜你喜欢

义务教育教学建议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高校课程标准编制质量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浅析泛义动词“打”及其对外汉语教学
“沉淀溶解平衡”认知结构测查及其学习困难分析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