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00后风暴摄影师:父母的爱伴我勇闯风雨

2022-06-07俞佳铖

现代家长 2022年5期
关键词:风暴气象科普

俞佳铖

00后刘屹靖是一位风暴摄影师。过去一年,他跨越中国11个省(自治区),行程2.7万公里,亲历上百个风暴,累计拍摄照片6万余张,作品还登上了《大气科学进展》专刊封面。

“日晕三更雨,到底是为啥?日晕的出现,说明高层大气湿度较大,这意味着,大气中存在一定的水汽输送……”2022年3月16日深夜11点多,刘屹靖又在自己的短视频平台上科普气象知识。

当一名风暴摄影师,注定要行遍千山万水,历经风风雨雨。爸妈知道其中的危险,但更明白这是儿子从小的梦想,他们能做的,就是默默地给儿子准备好行囊

今年22岁的刘屹靖是江西南昌人,他妈妈从事绿色农业工作,很关注天气情况,便常常给他讲一些有意思的气象现象。刘屹靖稍微大一点时,妈妈给他买了很多科普绘本,其中一本叫《风力歌》的,用简单易懂的儿歌描绘了很多大自然现象。刘屹靖特别喜欢这个绘本,读了一遍又一遍,对天文地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对云是怎么形成的、雨为什么会降落等风云变幻特别好奇。

上幼儿园时,刘屹靖痴迷上了《天气预报》,每天看《新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预报》,成了他雷打不动的必修课。虽然那时的他根本听不懂很多天气名词,但看到“雨夹雪”的图标却会傻笑个不停。

每次天气突变,电闪雷鸣,刘屹靖都会第一时间冲到窗口观望。好几回因为着急,他磕碰到墙壁或桌角。妈妈让他不要着急,小心一点儿,他总是一本正经地回答:“雷电一闪而过,慢点儿就看不到了。”

可毕竟当时年龄太小,刘屹靖难免会被强烈的雷暴天气吓到。让爸妈哭笑不得的是,他边哭边扒着窗沿,怎么也要“欣赏”个十几二十分钟才罢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中学后,刘屹靖开始深入探索“天空的秘密”。2013年,他学会上网,有了QQ号,第一件事就是一口气加入3个气象爱好者群。

那时的刘屹靖一心要做一名气象预报员,看了《天气学原理》《强对流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方法》等专业书籍,阅读了几百篇气象学论文,和当地不少气象专业人士成了忘年交,有时还会受邀参加研讨会。

然而,2018年,面临高考的刘屹靖患上严重的慢性肠炎,没能考上理想的大气科学专业。他感觉自己离梦想越来越远了,非常难过。每逢刮风下雨,他都会站在窗口,长时间看着外面的天空发呆。看着儿子落寞而单薄的背影,爸妈很担心,但他们相信,儿子终会走出阴影。

一天,在家休养的刘屹靖突然看到窗外大约三公里的地方每隔几秒就会冒出一条锃亮的闪电,便下意识地从柜子里翻出几年前买的老式单反相机,对着雷暴一通乱拍。没想到,不懂摄影的他,居然拍到了十几幅效果很好的闪电照片。他把照片发到网上,不仅获得百万阅读量,还被本地媒体和中国天气网转发了。

颓废的刘屹靖一下子找回了信心,在一个网络短视频平台注册了账号,看到特殊的云彩或雷暴,就用手机拍下来,和网友分享。2019年下半年,在南昌大学读大二的刘屹靖开始自学摄影,拍日出日落、高山云海、星空夜景。

在我国,风景摄影师很多,也有摄影师会拍一些很有“艺术感”的风暴景观,但把风暴作为一个系列项目专门进行拍摄的摄影师,国内几乎没有;对风暴的观测、记录、科研、科普等更是鲜有人尝试。而在国外,这早已不是新鲜的职业。在美国,职业风暴摄影师、兼职风暴摄影师、业余风暴摄影爱好者、风暴追逐者,外加龙卷风目击志愿者的人数已超过40万。

2020年夏天,刘屹靖决定填补我国这方面的空白,成为一名风暴摄影师。

风暴摄影是风光摄影中极为特殊的一个领域,风暴内部云层结构变化丰富且复杂,要成为一名风暴摄影师,除了要有全面的气象学知识、摄影技术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户外生存能力。

当一名风暴摄影师,注定要行遍千山万水,历经风风雨雨。爸妈知道其中的危险,但更明白这是儿子从小的梦想,他们能做的,就是默默地给儿子准备好行囊。

得知他要去人生地不熟的草原上拍风暴,妈妈担心得好几晚睡不着觉。可面对他时,妈妈还是笑着鼓励:“加油,我们等你的好消息!”

2020年3月27日,刘屹靖在江西省会昌县桐头乡拍下摄影生涯中第一幅风暴作品。此后,他一发而不可收,开始利用课余时间追逐自己的梦想。

一般情况下,刘屹靖会通过气象预报和各种数据,划定一块风暴可能出现的区域,然后联系当地司机。到达目的地后,他准备好干粮、水和一些应急物資,就在车上随时观测电脑上的卫星云图和雷达资料以调整行车路线。有时分析不够精确,风暴可能会出现在距离他两三百公里之外的地方,也可能会让他处于风暴眼中,无处可逃。

有一次,因地势特殊,车子无法开上去,刘屹靖便冒险骑着共享单车登上一个观景台。可那个地方距离雷电太近了,为了躲避雷击,他只好扔掉所有金属物品,蹲在地上观察,结果他和所有设备都被淋得透湿。

2020年7月中旬,刘屹靖了解到内蒙古会有连续好几天的强对流天气,便打算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追风旅程”。得知儿子要一个人到人生地不熟的大草原拍风暴,爸爸妈妈很担心,尤其是妈妈,好几晚都睡不着觉。可面对儿子时,她还是笑着鼓励:“加油,我们等你的好消息!”

刘屹靖租了一辆越野车,穿梭在大草原上。2020年8月1日,内蒙古呼伦贝尔巴尔虎旗的天空突然出现弧状积雨云,刘屹靖知道,这是大风来临的征兆。为了拍到风暴扑过来的画面,他在草原上坚守到了最后一刻——这也是他距离风暴最近的一次。

10级大风来袭,远方的黑云加速翻滚,扬起一道几十米高的沙墙。刘屹靖用来拍摄的无人机被瞬间掀翻,两部相机也被撂倒。紧急关头,他死死抓住越野车顶的行李架,双腿被吹得离开地面,飘了起来。

疯狂的拍摄经历,让刘屹靖记忆深刻,他至今说起来还很兴奋:“虽然生命安全面临威胁,可当你亲历超级风暴,见证它短暂而极为辉煌的过程时,便只剩下忘我了。”

根据拍摄经验,刘屹靖知道,过程越惊险、风暴越剧烈,通常就意味着照片越惊艳。只要看到天空突然“变脸”,他就有一种莫名的兴奋。然而,一次特殊的偶遇,让这种“兴奋”蒙上了一层内疚的色彩。D4A04934-F2F3-4284-BC26-4C2B89165F92

通过震撼的画面植入气象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极端天气及避险方式——刘屹靖逐渐找到了拍摄风暴的另一种意义

2020年8月9日傍晚,刘屹靖在内蒙古乌兰察布拍风暴时,一个牧民走了过来:“你们这些摄影师要过来多拍一下我们,你知道今天下午的风暴有多严重吗?我们种了一年的庄稼眼看要收了,结果全被冰雹打坏了。还有我的三轮车,挡风玻璃都被打烂了。”

刘屹靖的脑子顿时一片空白,不知该怎么回应与安慰。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牧民的话不时在他耳边回响。他只是单纯地去拍风暴,从没想过自己喜欢的东西对于一些人来说却是灭顶之灾,他感觉自己将创作的快乐建立在了别人的痛苦之上,内心很愧疚。

妈妈看儿子闷闷不乐,便帮他调整思路,既然气象会影响很多行业,那他可以利用拍摄的照片做一些科普,让更多人学会“看天”,从而避免因天气而受到损害。

刘屹靖觉得妈妈的话很有道理,感觉内心有一股力量被点燃。是呀,自己不能再为了单纯的拍摄而拍摄,不能只展现大自然的美,还应该通过照片回归现实、传递知识,至少让人们看到某种天气现象时能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从而有所防御。于是,他通过网络平台,结合气象新闻,开始向网友科普:拉尼娜到底是什么,龙卷风是如何形成的,该如何防御……

2021年5月的一天傍晚,正在福建漳州拍摄的刘屹靖发现,天空突然呈现出一种不常见的蓝绿色,当即判断:冰雹就要来了!

他一边拍摄,一边在网上提醒当地朋友注意。有網友说,曾经见过蓝绿云,可不知道这预示着冰雹灾害即将到来。还有网友晒出自己拍到过的这类云,说后来的确下了大冰雹。

在和网友的互动中,刘屹靖进一步意识到,人们虽然每天都和天气打交道,但对气象知识的了解并不多,做气象科普非常有必要。

通过震撼的画面植入气象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极端天气及避险方式——刘屹靖逐渐找到了拍摄风暴的另一种意义。

让刘屹靖想不到的是,网友们对他的科普方式很感兴趣,纷纷和他互动。如今,他已经有了11万粉丝。

为了追逐风暴,刘屹靖辗转江西、内蒙古、江苏、河北、黑龙江等11个省(自治区),行程2.7万公里,亲历上百个风暴,累计拍摄照片6万余张。这个过程虽惊险不断,但他乐在其中,感觉更多的是享受。刘屹靖说,追一回风暴,看一场风起云涌,“看老天爷的脸色”是他最快乐的事。

2021年8月22日,刘屹靖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扎鲁特旗拍下了中国迄今为止最完整、典型的超级单体雷暴照片,被气象界誉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风暴作品。2022年5月,这张照片被《大气科学进展》用为专刊封面。

除了摄影,刘屹靖还喜欢弹钢琴。在悠扬的琴声中,爸爸煮一壶好茶,妈妈备一些清淡的点心,一家人安安静静地享受美好的“慢时光”。刘屹靖说,每当处在这样的氛围中,他的身心都能得到极大滋养。也正是因为这种滋养,他才有了更大的勇气去追逐风暴。

如今,刘屹靖一举成名,不仅成了央视记录频道的特约摄影师、中国天气和佛山市龙卷风研究中心的合作摄影师,还多次应邀前往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作气象学术报告。

【编辑:潘金瑞】D4A04934-F2F3-4284-BC26-4C2B89165F92

猜你喜欢

风暴气象科普
走进气象 探索科学——山西省运城市钱学森科技小学开展气象实践活动
气象树
脑风暴大挑战
泽西风暴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文章有象
头脑风暴
2015A/W暗黑风暴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