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冠军齐广璞:奋斗在一朝一夕,孝顺在一粥一饭

2022-06-07孙展

新天地 2022年5期
关键词:金牌滑雪男子

孙展

在今年的北京冬奥会上,江苏徐州籍运动员齐广璞作为四战冬奥会的老将,斩获了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金牌以及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混合团体银牌。4月8日,齐广璞参加了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并获得了“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个人”奖章。会后,齐广璞表示:“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获得了‘突出贡献个人称号的荣誉,对我而言无上光荣。”冬奥精神将激励他时刻铭记自己中共党员的身份,继续严于律己、艰苦训练、勤于钻研、挑战极限、勇攀高峰,在赛场上发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为国家赢得更多的荣誉、为推动中国冰雪运动发展贡献更强力量。

近日,齐广璞接受光明日报《新天地》的采访,谈谈他对孝道的认识和理解。

幼学之年,奔赴冰雪之约

近几届的冬季项目的赛会上,人们更关注冰上项目。但在雪上项目上,中国队也屡获突破,1997年郭丹丹成为中国雪上项目第一个世界冠军,2006年韩晓鹏实现冬奥会雪上项目金牌零的突破,他们都来自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

2月16日,2022年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决赛中,31岁老将齐广璞出色地完成了难度系数5.0的动作,以总分129分获得金牌,实现奥运会金牌、世界杯总冠军、世锦赛金牌大满贯。

齐广璞的体育启蒙简单又朴素。1990年10月20日,他出生在江苏省沛县沛城镇的一户普通家庭,父亲齐俊涛、母亲杨运玲都是沛县老商业局下属单位县糖烟酒公司的职工,2002年左右双双下岗,后来,父亲跑起了运输。4岁那年,他被父亲送到徐州技巧队进行训练。每天5点多起床,训练到7点再去上学;下午4点放学后接着训练,晚上七八点钟才能回家……这份日程表,是齐广璞的日常。

相比“训练”这样严肃的描述,齐广璞关于技巧队的回忆更是一种建立在玩耍之上的运动启蒙,在他眼中技巧队就是一个业余体校,放学之后过去,好动的他在那里尽情地翻跟头,发泄一下多余的精力。

家人回忆,齐广璞小时候性格内向,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他在各个运动队排队都站第一个,是教练普遍认可的模范生,每天内务收拾得干干净净、被子衣物叠得整整齐齐。不过在启蒙教练的眼里,齐广璞虽然年龄还小,但是灵气十足,形象清秀、身材适宜、接受能力很强,特别是能咬牙克服训练给身体带来的高负荷压力,还从心底喜欢这个项目,是一个好苗子。

3年后,齐广璞初露锋芒,1998年江苏第十四届省运会上,他和队友一同获得技巧男子双人赛冠军。同年,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技巧锦标赛上,齐广璞获得少年组技巧男子双人第5名,才8岁就获得了全国名次,接连摘金夺银,更让他充满自信。

1995年,沈阳冬季项目的教练来江苏采买器材时看中了韩晓鹏,把他带到沈阳改练滑雪。由于韩晓鹏在滑雪项目上越来越成功(2006年都灵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夺冠,也是中国第一个冬奥会雪上项目的金牌得主),2000年,长春滑雪教练也来到江苏选材,挑中了齐广璞。

转项的决定是父亲在和启蒙教练沟通后帮他做出的。那个时候蹦床还不是奥运项目,转项滑雪意味着齐广璞将正式进入和奥运相关的专业体育训练,也代表着离开父母和家乡,开始另一种生活。对于在徐州长大的小齐广璞来说,虽然不能理解转行意味着什么,但是对冰雪的向往吸引了他。齐广璞回忆说,第一次看到下雪的时候,他和其他来自“南方”的小伙伴在雪地里玩了整整一天。

儿子远走他乡,对于齐俊涛夫妇是个巨大的煎熬,自从齐广璞离家去长春,他再没有回家过过一个春节。每年,母亲楊运玲都要多次往返于徐州到长春的长途火车,她回忆,“从最早的99元、硬座、26个小时,到如今的高铁,我记不清往返过多少次了。”

2006年,16岁的齐广璞进入了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青年队,很快取得了2008年第11届全国冬运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男子团体冠军和男子规定动作冠军。

让父母很心疼的是,齐广璞从来是报喜不报忧,受伤从不告诉家人,2009年在莫斯科参加比赛时,齐广璞曾在比赛落地时头部先着地,一度被诊断为轻微脑震荡,结果假期回家时,他只说了句:“一点事都没有。”

“难度王”与奥运冠军三次擦肩而过

2013年自由式滑雪世锦赛男子空中技巧比赛,齐广璞以138分夺冠,成为世界上首个完成向后翻腾三周转体1800度的运动员。他的名字,开始被更多人所知。2014-15赛季,国际雪联曾这样评价齐广璞:“如果之前还质疑谁是当下空中技巧之王,那么齐广璞可以让这个问题终结了。”对于齐广璞来说,这个评价并不夸张。从2009年齐广璞第一次参加自由式滑雪世界杯以来,包括团体赛在内,他取得的金牌不胜枚举。齐广璞以技术动作难度高著称,被誉为“难度王”,比赛中,这是他战胜强敌的法宝。

早早将世界杯总冠军和世锦赛冠军收入囊中后,距离大满贯,齐广璞只差一枚冬奥会金牌。这枚金牌,让齐广璞等待了十余年。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20岁的齐广璞第一次参加冬奥会,收获了第7名。4年后的索契冬奥会,齐广璞来到第4名,距奖牌一步之遥。2018年平昌冬奥会,齐广璞再次获得第7名。三次奥运会都与领奖台擦肩而过,对于这样的结果,齐广璞心有不甘。平昌冬奥会后,齐广璞暂时退出国家队,回到校园继续学业。“之前我的生活轨道里只有训练,这次有机会让我短暂地看到了学生轨道上的风景,这也是一种自我调整。”他曾这样形容校园生活。

厚积薄发,迎难而上终得冠

但心底的那份热爱,让齐广璞回到了心爱的队伍中,继续战斗。 作为尝试“世界第一难度”的探路者,因为缺少前人经验,只能靠自己一点点摸索。齐广璞反复观看对手和自己的比赛录像,取长补短,精益求精。

直到北京冬奥会,齐广璞在最后一跳中出色完成了全场最高的5.0难度动作。齐广璞说:“这十几年我几乎拿遍了这个项目除了奥运会以外的全部冠军,这次能够在家门口圆梦是非常幸福的,因为并不是每一个运动员都有机会在奥运会主场在那么多国人的见证下,夺金牌升国旗唱国歌。有压力也有动力,在家门口比赛,有全国人民做我后盾,我必然放手一搏。我相信自己,无论从实力上还是心态上我都达到了最佳状态,这也造就了我本次奥运会零失误,获得一金一银两枚奖牌。我很少流泪,但是这次冬奥会我哭了好几次,因为看到现场观众为我欢呼,团队为我流泪,也为自己这么多年不放弃,我们团队对我的付出,家人对我的理解,还有现场和屏幕前那么多国人对我的加油而感动,升国旗唱国歌每一个瞬间我都终生难忘。”5340E90A-50DB-4104-B30B-093496BD9935

很多人赞叹:“齐广璞真稳啊!”殊不知,他的稳来自日复一日自律的训练和一次次挑战极限的勇气。

孝顺,就是陪父母吃饭

《舌尖上的中国》里有一段话:中国人总喜欢将苦涩藏在心里,把幸福变成美食,呈现在餐桌之上,同儿女分享。齐广璞认为比起给父母送礼物送钱,不如给父母一个有烟火气的厨房,一个有家有爱的餐桌。他孝敬父母最简单最有意义的方法,就是尽量陪他们在家吃顿饭。因为比起物质上的充裕,父母更需要的是心灵上的温暖。而最让父母感到温暖的时刻,就是与子女一起吃饭的瞬间,在父母眼里,老了以后,能和儿女一起吃顿饭,便是最踏实的幸福。陪父母吃饭,是一种孝顺,更是在人生有限的时光里,同父母做的一件浪漫无比的事。

齐广璞回归国家队后,一心投入事业,甚至一年回家的机会只有一次。每次回家,他都会发现父母的白发多了,皱纹又增加了,而远在他乡的儿子并不能第一时间帮父母分担生活的压力。所以回家的时候,他非常珍惜与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时光。无论外面有什么应酬,他都会回家吃晚饭,或者吃完饭才出门。从小独立生活的齐广璞也争取亲自下厨,好好为父母做顿饭,弥补这些年来对父母缺失的孝敬。当他把饭菜端到父母面前时,一家人都感到久违的温馨和自在,想起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的场景。齐广璞说,回家吃饭成了他的必修课。虽然在家时间很短,但吃饭时,他总会陪父母聊很多,有时关于学习,有时关于事业。这样一来,尽管离家很久,父母也从未觉得孤独。

厨房是一個家的心脏,它生机勃勃,是联系父母与子女的精神纽带。而餐桌是一个时光机,它记录过往,把家人间的浓厚情感刻成光盘。曾国藩说:在“孝悌”两字上用功,勿使祖父母,父母,叔父母无一时不安乐,无一日不顺适。如果说孝敬父母是人生必修课,陪伴父母是课堂习题,而和父母一起吃饭,则是孝敬父母最美的答案。在齐广璞眼里,事业越成功,越应该多陪伴父母,于是,尽量陪父母吃饭,成了他坚持多年的“规矩”。一起吃饭的时光是在父母渐渐老去时,子女能够陪伴父母的最有效时间。

4月初,齐广璞被授予“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个人”称号。接下来,他将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进修力学博士,他希望通过学习更深刻地理解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这项运动,从而帮助到他未来的训练和比赛,也希望能用知识的力量帮助到更多的运动员。

但他对于奥运的梦想还没结束。在夺得金牌后,齐广璞说,他在北京冬奥会还有一个小愿望没有实现,那就是超越职业生涯最高分。他想把实现这个目标留给下一次,也许是在四年后的意大利。他始终为一跳定输赢的规则着迷着,“必须全力以赴、毫无保留”。

舍小家,是为了国家。齐广璞努力拼搏,是为自己的梦想拼,是为家人拼,更是为祖国拼。像齐广璞一样的运动员,他们在拼搏中回应社会的关心,回报国家的期待,充分展现了中国运动健儿的家国情怀。

责编 杨鸣旭  摄影 宋思翰 李航5340E90A-50DB-4104-B30B-093496BD9935

猜你喜欢

金牌滑雪男子
冬来啦,滑雪去
嘿,一起去滑雪吧!
2019年下半年男子棋手等级分
滑雪,冬天的正确打开方式
从男子力保卫战开始
滑雪
男子买执照骗47万拆迁款
有惊无险的金牌
满脸通红
金牌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