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场里小众的消暑食材
2022-06-07杜梦熹
杜梦熹
药食两用,实在有太多的奥妙可寻,它于平淡处见神奇,看似普通,却能在关键时刻显出它的不凡。它们通常并不名贵,甚至道边山野信手拈来,但这并不影响它治病救人的疗效。这些来自菜市场的小众食材既装点了你的食谱,又呵护了你的身体,让你有精力和体力去实现诸多的人生梦想。
消暑化湿扁豆花
白扁豆花是豆科植物扁豆的花朵,多于夏、秋二季花未完全开放时采收。采摘后,晒干或阴干即可。花扁平似虾形,黄白色。花瓣5片,其中两瓣合抱,弯曲呈镰刀型。以身干、整朵、洁净,无杂质、未完全开放者为佳。中医认为,白扁豆花性平,味甘,能健脾和胃,消暑化湿,是治疗痢疾、泄泻、赤白带下的常用药材。与扁豆相比,偏于解暑。
家常菜谱
荷叶扁豆花粥
用料:鲜荷叶1张、白扁豆花15克、粳米50~100克。
制作:上述食材洗净;将粳米煮粥,待粥煮成后,加入白扁豆花,续煮5分钟。关火,趁热将荷叶盖在粥上,待粥呈淡绿色,即可食用。注意:不可将荷叶与粥同煮,否则汤呈红褐色,清热解暑之力大减。此粥清暑化湿,适合外感暑湿后发热身重、胃脘胀满者食疗。
扁豆花馄饨
用料:白扁豆花100克、瘦猪肉100克、白面150克,醬油、味精、食盐适量,胡椒数粒。
制作:白扁豆花选取盛开者,以沸水焯过;猪肉剁成肉泥;胡椒油炸碾末,加酱油、味精、食盐共拌作馅。用焯扁豆花的沸水待凉和面,压成面皮切作三角形,包小馄饨,煮熟食之。每日1次。此品健中益脾,利湿化浊。适用于脾虚湿盛所致的水肿、尿少及暑湿症。
扁豆花煎鸡蛋
用料:白扁豆花30克、鸡蛋2个,芝麻油适量,盐少许。
制作:将扁豆花洗净,同鸡蛋打入碗中,加食盐少许搅匀,入油锅内用麻油适量煎炒至熟服食。每日1剂,连服2~3天。此品健脾利湿止泻,适用于暑湿下痢,腹痛腹泻,头重身重,肢软乏力等。
凉血清热槐花
槐花为豆科植物槐树的花朵或花蕾。每当夏季槐花尚未开放时采收的花蕾,称作“槐米”,当花初开时采收的花朵称“槐花”。槐米以花蕾饱满,花萼绿色而厚,无枝梗者为佳;槐花则以色黄白、整齐、无杂质者为优。槐花被历代医家视为“凉血要药”,其性味苦,微寒,归肝、大肠经,具有清热泻火,凉血止血的作用。除单用外,槐花常与地榆配合使用。如与侧柏叶、枳壳共同研成粉末使用,即为有名的槐花散。
除药用、食用外,槐花还可作染料。将槐花浸入水中,水会被染成鲜黄色,我们的祖先也把槐花作为黄色染料使用。
家常菜谱
马齿苋槐花粥
用料:鲜马齿苋100克、槐花30克、粳米100克,红糖20克。
制作:将鲜马齿苋拣杂,洗净,入沸水锅中焯软,捞出切成碎末,备用;将槐花拣杂,洗净,晾干或晒干,研成极细末,待用。粳米淘洗干净,放入砂锅,加水适量,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熬煮成稀粥,粥将成时,兑入槐花细末,并加入马齿苋碎末及红糖,再用小火续煮至沸,即成。早晚2次分服。
此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适用于大肠癌患者引起的便血,血色鲜红者。
槐花藕节粥
用料:粳米60克、槐花20克、藕节12克、栀子12克、生石膏20克,白砂糖适量。
制作:将槐花、藕节、栀子、生石膏放入砂锅里,加适量清水,煎煮后取汁留用。将淘洗净的粳米加入药汁中,加适量水煮至成粥,加少许白糖调味即可。
此粥具有清热泻火、消肿止痛之功效,适用于牙龈红肿疼痛、出血、烦渴多饮者。
滋阴补血桑椹
桑椹又名桑果、桑枣、桑实、桑子等,为桑科落叶乔木桑树的成熟果穗。我国传统医学认为桑椹味酸甘,性微寒,是一味十分理想的养肝益肾,滋阴补血的药食兼用之品。桑椹具有补血滋阴、生津止渴、润肠燥等功效,主治阴血不足而致的头晕目眩、耳鸣心悸、烦躁失眠、腰膝酸软、须发早白、消渴口干、大便干结等症。
在民间,桑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而且吃法颇多。天然果实桑椹中含有丰富的锰,锰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由此可见,患有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常食桑椹颇宜。
家常菜谱
桑椹柠檬茶
用料:冷开水500毫升、桑椹罐头适量、柠檬1片。
制作:将柠檬片放入杯中,注入冷开水(冰水更佳),放入数颗桑椹粒,再舀入几汤匙桑椹汁调匀即可饮用,桑椹粒为精华部分,一定要嚼碎吃掉。
此茶具有消暑解热之功,每天1杯,坚持饮用,可美肤、淡斑、祛粉刺。
生津止渴乌梅
梅原产中国。每逢正月,梅先叶而开,香飘十里。到了初夏,树上就结满了青黄色的梅子。采收将成熟的绿色果实,洗净鲜用,称青梅;以盐腌制、晒干用,称白梅;以小火炕至干燥均匀,色黄褐、起皱,再焖至色黑,就是中药乌梅。因其钾含量较一般水果高,故对于常服利尿药者,可吃一些乌梅来补充钾。
乌梅除作药用外,还可制成爽口开胃的零食。在清朝,宫廷御膳房将乌梅泡发,加入冰糖、桂花、蜂蜜和水一起煮,冰镇后制成酸梅汤,生津止渴,除烦安神,既可治暑热口渴,又可治高温失水过多以及久泄久痢,肺虚久咳。酸梅汤至今依然是人们消夏最喜食的饮料之一。
家常菜谱
乌梅麦冬糖水
用料:乌梅30克、麦冬15克,冰糖适量。
制作:乌梅、麦冬共入砂锅中,水煎两次,去渣合汁,加入冰糖稍炖即成。徐徐饮服。
本方取乌梅涩肠止痢,生津止渴之力,麦冬养阴生津之效,冰糖清热生津之能,三味相合,齐奏涩肠,清热,生津之功。对湿热型细菌痢疾尤宜。
疏风散热薄荷
在旅途中感到头晕,在严寒季节中感到头痛、鼻塞,在酷热季节头昏或轻微中暑时,用上一点儿仁丹、十滴水、清凉油、薄荷片,就能减轻病痛。在这些药物中,主要成分都是薄荷的提取物。F0C3FF2E-AF10-4176-B2EA-13349B00E34F
薄荷是唇形科芳香性多年生草本植物薄荷的全草或叶。因其性凉,味甘辛,具有疏风、散热、利咽喉、清头目、透疹解郁的功效,被中医归入发散风热的解表药材之列。薄荷作蔬食,其味之奇令人难忘。凉拌、炒食或与糖、面掺和蒸食,有清香凉爽之味,风味独特。薄荷也是很多西方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味配菜。无论是牛排、羊排等肉食,還是各种风味浓郁的汤品和各色茶点,都能见到纤小鲜嫩薄荷叶的身影。
家常菜谱
薄荷蛋花汤
用料:鲜薄荷50~100克、鸡蛋1个,植物油、食盐适量。
制作:(1)将薄荷洗净,折成小段。(2)待锅中水烧开后放适量油,将薄荷下入,煮沸。(3)将打匀的鸡蛋缓缓倒入锅中,加入食盐调味,盛出,即可食用。
此汤发汗解表,利咽解毒。
薄荷芦根花茶
用料:薄荷6克、花茶3克、鲜芦根100克。
制作:将鲜芦根洗净切段;薄荷用纱布包裹;再将芦根段、花茶和装有薄荷的纱布包一起放入锅中,加1000毫升的清水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煎5分钟,滤去药渣即成,可代茶饮用。
此茶甘淡清凉,具有生津止渴、提神醒脑的功效,对因伤暑而出现的口干口渴、心胸烦闷、咽喉痛痒、声音嘶哑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治暑首药香薷
香薷,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海州香薷的全草,因叶子散发香气,故又名香茸、香菜、蜜蜂草。它性味辛、微温,入肺、胃、肾经,有发汗解表、祛暑化湿、利水消肿之功。香薷外能发散风寒而解表,内能祛暑化湿而和中,性温而不燥烈,发汗而不峻猛,故暑天恶寒发热,头重头痛,无汗,胸闷腹痛,吐泻尤多适用。
《红楼梦》有这样一段描写:黛玉中了暑,宝玉去探望她,谁知两人发生误会,拌起嘴来。宝玉赌气从脖子上摘下通灵玉来,咬咬牙,狠命往地下一摔。黛玉伤心大哭起来,心里一急,方才吃的香薷汤,便承受不住,“哇”的一声,都吐出来了。黛玉体质虚弱,易犯感冒,不耐暑热,服香薷饮正是对症下药。
药理研究表明,香薷所含挥发油有发汗解热作用,并可刺激消化腺分泌及胃肠蠕动,对肾血管能产生刺激作用而使肾小管充血,滤过压增高,呈现利尿作用。香薷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亚洲甲型流感病毒等也有抑制作用。
新鲜的香薷可作为时令蔬菜食用,陶弘景的《名医别录》中记载:“家家有此,惟供生食。”用香薷烧汤、凉拌,味道也很鲜美,夏日用香薷煮粥服食或泡茶饮用,既可预防中暑,又能增进食欲。此外,香薷也可作为调味品食用。
家常菜谱
扁豆香薷粥
用料:扁豆花15克、香薷9克、荷叶12克、银花6克、粳米50克。
制作:将扁豆花、香薷、荷叶、银花,加水煎5分钟,取汁;粳米煮粥,粥熟时加入药汁同煮3~5分钟,即可食用。
此粥适宜于夏季感受暑热,见有心烦发热、头昏、呕吐腹泻、小便不利等症者。
香薷饮
用料:香薷10克、白扁豆5克、厚朴5克,白砂糖适量。
制作:将香薷、厚朴剪碎,白扁豆炒黄捣碎,放入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严温浸1小时。代茶频饮。
此饮具有解表清暑,健脾利湿的功效。适用于防治暑湿感冒、空调病。
药食兼宜淡豆豉
淡豆豉,最早人们把它称之为“幽菽”。因为,古代把大豆称作“菽”,“幽菽”就是把大豆煮熟后幽闭发酵的意思。秦代改称“豆豉”,并沿用至今。
豆豉是豆科植物大豆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取桑叶、青蒿各70~100克,加水煎煮,滤过,煎液拌入净大豆1000克,待吸尽后,蒸透,取出,稍凉,再置容器内,用煎过的桑叶、青蒿渣覆盖,使发酵至黄衣上遍时,取出,略蒸,干燥,即得。豆豉按风味分有淡、咸、辣、香和臭等不同类型。
豆豉在我国自古入药,历代医书均有记载,处方名淡豆豉、香豆豉、炒豆豉。中医认为,豆豉性味辛、甘、微苦、寒,入肺、胃经,有解表除烦,宣郁解毒之功效。《本草纲目》言“黑豆性平,作豉则温,能升能散。得葱则发汗,得盐则能吐,得酒则治风,得薤则治痢,得蒜则止血,炒熟则又能止汗”。我国豆豉主产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俗语云:“南人嗜豉,北人嗜酱。”豆豉尤以江西、湖南、四川所产称著。江西是盛产黑豆的省份,那里的黑豆颗粒大而饱满,蛋白质含量高,种植面积广。因此,自古以来,江西民间每逢六月早豆收获之后,几乎家家户户都要酿造豆豉。至今南昌还有一条“豆豉厂街”,因汉代商人樊少翁曾在这里开办过豆豉厂而得名。
豆豉具有醇香、味美、可口的特点,是许多人爱吃的调味食品之一。宋代苏颂说:“古今方书用豉治病最多。江南人善作豉,凡得时气,即先用葱豉汤服之取汗,往往便瘥矣。”陶弘景说:“豉,食中之常用。春夏天气不和,蒸炒以酒渍服之,至佳。”《随息居饮食谱》也认为:“豉,和胃,解鱼腥毒,不仅为素肴佳味也。”豆豉不仅能配制蔬菜,红烧鱼肉,也可单独炒食或蒸食,还可用开水泡出汁液代替酱油用。以豆豉配制的豆豉蒸软排、豉椒炒鳝片、豆豉拌鲜茄、豆豉炝腰花等菜肴都是大众喜爱的菜品。将豆豉煮粥服食,对风寒、风热表证颇有效验;以豆豉配伍中药栀子煎汤代茶饮,常用来治疗暑热烦闷。
家常菜谱
淡豆豉炒苦瓜
用料:淡豆豉50克、苦瓜400克、红辣椒1个,香油、花生油、清汤、食盐、味精各适量。
制作:(1)苦瓜去蒂去籽,切成长4厘米、宽2厘米的块,用盐腌约10分钟,入沸水锅中略烫,捞出,控干水分。(2)淡豆豉洗净,沥干水分;红辣椒去蒂和籽,切碎。(3)花生油入锅中,中火烧热,放入辣椒、淡豆豉,炒出香味后,下入苦瓜块,略煸炒,淋入清汤,待炒至汤汁将干时加入味精,淋上香油炒匀即可装盘。此菜清热解毒,具有降血压、降血糖、瘦身减肥之功效。
去腥增鲜紫苏
紫苏的入药部分是夏秋采收的叶片及梗,因芳香异常,又有香苏之别称。在营养价值方面,新鲜的紫苏叶营养成分比一些蔬菜还高,有丰富的铁质、各种人体成长所需的维生素与多种氨基酸,有机化学物质则包括紫苏醛等成分。此外,紫苏叶片中的粗蛋白超过22%,粗纤维含量也很丰富。
民间常用紫苏去腥、增鲜、提味,用它腌制小菜佐餐,风味独特,明代就有“紫苏嫩时采叶和盐及梅卤做菹(酸菜)”的吃法。用紫苏腌制的“紫苏梅子”,既酸咸,又香脆。腌制的“紫苏姜”,其味辣、香、脆,也是民间美食。烹制汤品时,放入适量紫苏嫩叶,会更加鲜香。由于紫苏汁液是紫红色的,可作为梅酱、腐乳等食品的染色剂。
家常菜谱
紫苏生姜红糖饮
用料:鲜紫苏叶3克、生姜3克、红糖15克。
制作:紫苏洗净,姜切丝,一同放入茶杯中,冲沸水200~300毫升,加盖浸泡5分钟,加入红糖即成。趁热顿服。此饮适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心呕吐。
药物与食物的共同点是都可以用来防治疾病。但不可忽视的是,药物虽然作用强,但一般不会经常吃;食物虽然作用弱,却天天都离不了。如果您能粗略地掌握它们的功能,并加以运用,相信这些原本有着药食两用之品,会像润物的春雨一样给人的身心无穷的能量和营养,滋养我们的身体。
责编 义山F0C3FF2E-AF10-4176-B2EA-13349B00E34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