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2022-06-07李秀林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教学研究

李秀林

【摘要】小学数学具有基础性和广泛性特征,主要研究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几何问题,对培养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和推理分析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义务教育新课标规定小学高段年级的学生应该具备数学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掌握数据收集与处理、数字运算、几何计算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体悟更深层次的数学思想和原理.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指出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途径是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能力,要求学生应该具备自主性和科学精神,能够形成独特的学习方法和勇于质疑的批判思想.在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引导小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教学研究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能思考、会创造的人”.独立思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发展成为具备独立精神的人.而在传统的数学教育中,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直接讲解重难点知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被教师占据,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小学是奠定学生数学基础的阶段,但是部分教师将打基础片面地理解为让学生背诵记忆数学知识点,导致数学课堂呈现僵化、形式化的倾向.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在这一阶段,数学教师必须帮助小学生摆脱对家长、同伴、教师的过度依赖,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促进学生跨学科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将生活教育贯穿数学教学之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引入生活话题

生活教育理念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與核心.他认为教育与生活是同一的,实际生活向我们供给无穷的问题,要求我们不断解决.任何数学问题都是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数学教师要将数学知识以生活化的形式呈现出来,还原数学本来的面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行积极的数学思考,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带着知识走进课堂,进行积极的数学体系构建.将课堂所教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建立联系能够帮助学生主动进行新知识的构建,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进一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将新的知识与学生所熟悉的知识建立联系,能够减轻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压力,主动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建立同化新知识的联系点,巧妙地将新的知识与自己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比如,在课堂中引入各种生活化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巧妙地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建立联系,进而提高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让学生养成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一课时,教师引入春节时商场打折的生活话题,让学生列举自己曾经买过的打折商品,比如羽绒服打九折、鞋子打七折等,让学生对打折时的商品价格变化产生疑惑,这时教师再用数学语言解释生活中打折的实际含义,使学生认识到打七折在数学中表示为商品按照原价的70%出售.在此基础上,教师举出生活中打折的实例,让学生进行百分数乘法计算,这样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能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进行积极的思考.又如在学习几何体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几何现象,让学生了解几何体的特点,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空间抽象思维方式,帮助学生提高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保证学生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创设生活情境

情境是学生进行知识构建的文化背景,构建数学情境课堂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在生活情境下,小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迅速内化为解决问题的技能,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提升独立思考的能力.情境化教学能够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学习,在学习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帮助学生不断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具体的学习情境有助于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够帮助学生产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热爱数学学习,进而提高个人数学学习的效率.

以“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给学生分发数学模具,将教室布置成郊游野餐场地,构建生活化的数学情境.在数学情境中,学生可以将比萨平均切成9份、将一瓶水平均分成5杯,当有2个学生各拿走2块、3块比萨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思考两人共吃了多少比萨.学生直观认识到数学中“1”这个概念与分数的关系,自觉列出29+39=59的式子.小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能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然后有目的地进行独立的思考和计算.这种课堂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能够寓学于乐,让学生在实践探究活动中进行学习.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控制好度,防止学生沉迷于游戏活动,忽略了对数学问题的思考,从而不利于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分析学习,阻碍了学生思维的进步和发展,使得教学产生本末倒置的后果,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开展生活游戏

陶行知曾提出著名的“六大解放”理论,即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嘴、眼睛、空间、时间,使学生在自由的天地中进行高效的学习探索.教师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游戏内容,把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变成自由的生活游戏课堂,可使小学生在本能的驱使下积极参与数学思考,产生愉悦的学习和思考体验.小学生在游戏中的独立思考能够快速转化为对数学知识的思考.活动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能够保证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且在活动中让学生发挥个人的主动性,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在动手操作实践中验证自己以往所学的数学知识原理,在学习过程中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从而提高数学成绩.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对学生的拘束,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因数与倍数”一课时,教师可以设置“数字回家”小游戏,给学生分发写着“60的因数”“40的因数”“5的倍数”“7的倍数”等字样的卡片,然后每隔2分钟通过PPT呈现顺序打乱的随机数字,学生要在规定时间内尽最大可能将这些数字填写到对应的卡片中,同桌之间互相检查对错,比较“谁让更多的数字成功回家”.在数学游戏竞争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进行快速的数学计算,从而对倍数和因数的理解更加透彻.课堂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学习中来,帮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数学知识原理的思考,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质量的提升.

二、实现教、学、做合一,使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思考

(一)设置动手操作任务

实践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陶行知先生曾说,“只知学而不知做,就不是真的教育”.学生亲身参与数学实践,能在动手操作时调动整体的感官和神经,每一个动作都能够给学生带来新的数学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能够探索本真的数学世界,对数学知识形成独特的个性感知.教学要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发挥个人的想象力,从而投入课堂学习中去.教学要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敢于进行动手操作实践,主动进行问题探究学习.这一过程能不断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让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流连忘返,进行深入沉浸式的学习,保证课堂学习的质量.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一课时,教师要先带领学生了解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概念,与学生一起用卡纸制作图形,使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图形的边长、角度、形状等.在探究梯形的面积公式时,教师可让学生自由裁剪梯形,有的学生沿着对角线剪出两个三角形,有的学生则从底边剪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还有的学生发现两个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接成平行四边形.通过动手实践,学生加深了对梯形的了解,从自己的实践出发独立得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在剪裁图形的过程中也进一步加深了对图形特点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在进行公式的运用中能够更加熟练.

(二)亲自调查收集数据

小学生对印在书本上的数据不感兴趣,在解决问题时只会套用公式,缺乏积极的数学思考,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是机械的、浅显的.脱离实践的教育和知识是虚的、不实用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让学生亲自进行数据统计和调查,使学生通过实践和思考建立起清晰的数学模型,逐渐形成独立的数学学习态度.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力,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运用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数学中的问题,并且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教学“统计图”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通过问卷的方式调查一至六年级学生喜爱阅读文学经典的人数,再根据调查结果独立列出统计表格.学生根据之前所学的统计图知识,有选择性地绘制出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或扇形统计图.学生在对比中发现,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晰、直观地呈现每个班级喜爱文学经典的具体人数,折线统计图则可以表示随年龄增长学生对文学经典喜爱度的变化趋势.学生经过科学分析后,将两个图结合起来考虑,获得数据统计新方法.

三、着眼于社会与教育,增强数学教学的先进性

(一)以分层教学为基础的因材施教

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状况的有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因素.有学者认为培育学生如同种花草,要根据其不同的特点和情况进行分类教育.数学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根据学生天生的气质类型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究.学生受到充分的尊重后,会增强对数学的情感,数学思维也得到提升.分层教学能够体现教学的差异性,并且能够让教师认识到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同时帮助学生认识到个人学习的优缺点,进一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接受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发展.

以“简易方程”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让数学能力稍差的学生思考“用字母表示数”的基本方法,鼓励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简易方程的表达式,并且出示基本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则可以让其根据较为复杂的应用题列出方程式并进行求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写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使学生了解列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思路,还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易错点设计作业分层,使学生在适宜的环境中进行独立思考.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

陶行知先生的“社会即学校”理念认为教育应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学生不仅要具有严谨的数学思维,还要通过小组合作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团体中进行独立思考和观点交流,激发自身的潜能.教师要设置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让学生在小组中展开合作探究,每个学生在集体学习中出谋划策,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独立的数学思想.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从不同的角度和方位进行观察,并将正方体的面、棱、侧面图等记录在草纸上,然后与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有的学生提议展开几何体进行观察,有的学生用小正方体摆出长方体.在小组合作中,每个学生都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吸取他人的建议,增强自己的数学推理探究能力.

(三)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培养能够为社会发展而服务的人,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运用数学知识和思维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陶行知先生曾说,“书是一种生活的工具,一种做的工具”.学生不仅要了解数学公式,还要具备知识应用能力.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他们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积累进行独立思考,最终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水平.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探究“植树问题”的知识时,可以设置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境进行分类分析.教师让学生思考“学校要在100米的小路旁栽树,每隔5米栽1棵,你认为需要购入多少棵树”的问题,有的学生不假思索地说出20棵,不少学生也跟着附和.这时,教师可以让有不同意见的学生讲述自己的思路,学生通过绘图說明两端都栽树、一端栽树、小路两旁都栽树等不同情况.教师要肯定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使学生形成用综合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四、结 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数学能力和思维的发展必须与社会实际需求相对接.教师要具备开放的教学视野,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融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通过数学学习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不只是学习数学的基本要求,更是学生作为社会个体的思维品格.只有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才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和实践,积极面对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数学教师还要实现由“教”向“导”的转变,在课堂教学中留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使学生先思考再交流,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使学生能够自觉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观察社会生活中的现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闫秀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9(9):116.

[2]郭东林.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8(20):109.

[3]占理杰.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江西教育:综合版(C),2017(5):60-61.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教学研究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谈独立思考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谈独立思考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