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无反顾18
2022-06-07薛昀
薛昀
最打动人心的恰恰就是那句:我只是个普通人,做了该做的事。在波澜不惊的生活轨迹中,他人有难,他们挺身而出,中华民族扶危济困、救死扶伤、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在这些伟大的普通人身上绽放。
“从未见过面,没有任何伦理关系,却有血缘联系。”这句话真实地发生在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和受捐者的身上。从福建省首例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刘忠坚开始,一场又一场“生命的联系”接踵上演,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接连缔造。
第三百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亲爱的有缘人:人生就像一只帆船,因梦起航,为爱前行。总有大浪,总有风雨。无有风雨,何见彩虹?生活百味,多姿多彩,彩虹虽美,人生更美。莫问何时,莫论何地,一生伴你,息息相惜。愿你勇敢,坚强如铁,家庭和睦,美满幸福!”这是福建省第3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彭春苗于完成捐献当夜写给受捐者的话。
2021年6月25日上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彭春苗的血液经由两只手臂循环流向分离机,将“生命的种子”一点一滴聚集起来,为远方的患者送去勃勃生机。
彭春苗是在第三次捐献全血时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库的,从“救人一命”升级到“为有缘人点亮前程”,他等待了17年。2004年,他加入造血干细胞库时,福建省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还是零,就在他入库一周后,福州人刘忠坚成功捐献,成为福建省首例成功捐献者。这项伟大的征程就此在福建省迈出了第一步。
二次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陈芳是一名二次造血干细胞捐献者。2009年5月的一天,一则新闻引起了她的注意:两名白血病患者在福州迎来了台湾的救命造血干细胞,为他们带去生的希望。这一下燃起了陈芳心中的热血。翌日,她果断来到福建省血液中心登记,正式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配型成功的话,就仿佛自己多了一个兄弟姐妹。”陈芳说,这冥冥之中代表着一种缘分,好像找到了和自己有着相同基因的人,这是求之不得的。
2017年9月,一名远在北京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生命告急,在“中华骨髓库”中,唯有陈芳与他初步配型成功。
得知这一消息,陈芳激动不已,她认为自己很幸运,终于找到了“兄弟”,当即答应捐献造血干细胞。经过体检、配型等程序,336毫升“救命血”顺利将这名千里之外的“兄弟”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但出乎意料的是,她与这名患者的缘分并不止于此。
一年后,陈芳再次接到了“求救电话”——“兄弟”病情反复,急需她二次捐献淋巴细胞以抑制病情。“救人救到底,这是为了延续他人的生命。”热心肠的陈芳选择继续捐。
为了让自己的体重和患者更加接近,从而提高匹配成功率,原本瘦弱的陈芳私下里花了不少功夫。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她变身“吃货”,主动增加自己的食量,增重20多斤。
不仅如此,陈芳还坚持慢跑、跳操等运动,通过锻炼增强体质。“再苦再累都得坚持下来,要以最佳的身体状态迎接捐献。”这是她心中惟一的念头。
2019年5月20日,福州协和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随着医疗仪器缓缓运行,68毫升淋巴细胞一点一滴地从陈芳体内分离出来。看着装有“生命之火”的容器,陈芳很欣慰,感觉自己终于完成了使命。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第二次捐献的她多了一份平静和笃定。她表示自己和第一次一样,只是做了本分事而已,她感到很快乐。
献血、环保、助学、关爱孤寡老人……热心的陈芳将自己的业余时间几乎完全奉献给了志愿服务,她认为这是自己的使命。
如今,陈芳不仅是社区群众口中亲切的“小陈”,也是贫困家庭孩子心中敬爱的“陈妈妈”。谈起这些,陈芳淡然一笑:“我并不觉得自己有多好多辛苦,志愿服务让我乐在其中,能够找到自己的价值。”同时,她呼吁更多人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行列中,让更多绝症患者重获新生。
红十字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郑明华是福建省红十字现场急救培训中心外联部主任,也是位资深的现场急救培训老师,2009年至今,他已经进行了300场现场急救培训。学化工的郑明华早些年是南平纸厂的技术工,人生轨迹发生这么大转变,回想起来他自己也唏嘘不已,一切要从2006年的冬天说起。
在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之前,郑明华对于造血干细胞捐献和移植的认识和多数人一样,停留在“钻骨抽髓”的阶段。但好心的他依然认为“痛一下能救一命很值”。经过多方打听,他于2004年在南平市中心血站进行了入库登记,留下两小管血样,成为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
时隔两年,郑明华接到通知,得知自己与一位19岁的北京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但不巧的是,2005年10月起他就休假在家接受系统的腰部治疗,已经安排了手术。家人担心捐献对他健康不利,母亲起初坚决反对。坚定的郑明华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家人的思想工作,他的决心和爱心终于感动了家人。接着,他毅然中断治疗,在福建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飞赴北京捐献。
通过捐献,郑明华对红十字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尤其是他从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那里、从互联网上了解了更多跟红十字事业有关的事后,加入这项伟大事业的念头在他心中开始生根发芽。
郑明华了解到,配型成功却未实施移植的原因之一是捐獻志愿者中途反悔。他希望拉起一支团队,给即将捐献的志愿者一个交流的空间,帮助他们排除疑虑从而顺利捐献。终于,在他的努力下,南平市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协会成立了。
郑明华到福州工作,环境变了,但他的公益之心依旧,工作之余不忘向身边人宣传造血干细胞的知识。
2008年,福建省红十字会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服务队成立,郑明华义不容辞地担任了队长,到社区、大学做造血干细胞讲座,给初配成功的志愿者进行动员工作。省红十字现场急救培训中心成立,已有急救功底的他积极参加首期急救师资培训班,慢慢转型成为专职现场急救讲师。
“或许是心宽体胖,腰部手术一直没做,这几年学了急救知识,更注意保养,所以腰也没有过去那么严重了,身体状况还不错,这是志愿服务带给我的福报吧!”郑明华笑着说。
作为一名专业救护培训老师,郑明华已培训数万人。一样内容的讲座,一年要办一两百场,年过五旬的他丝毫没有厌倦,已经坚持了11年,因为他上的是“救命课”。他是这么看待救护培训的:“讲座的内容虽然差不多,但听的人不同,多一个人懂得急救知识,就有可能多挽救一个生命。”
救在身边 爱心相髓
福建省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始于2003年,2004年4月9日实现首例捐献,2006年5月正式成立福建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截至2021年6月,已实现入库8.68万人份,为境内外患者提供配型检索初筛3.06万人次。其中,向境外输送8例,向德国和泰国输送的造血干细胞更是我国首次向两国提供造血干细胞。福建省红十字会在捐献服务过程中坚持“以供者为本,为患者服务”的双向服务理念,打造“救在身边——爱心相髓”品牌,完成在库人员回访86797人,占库容比100%;同意人数46898,同意率为54.03%,为群众健康造福。
“没有天生的好人,只有被需要时挺身而出的平凡人。”第258例朱光胜捐献时如是说。
是这样的,在无数动人事迹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普通人和他平凡的生活。最打动人心的恰恰就是那句:我只是个普通人,做了该做的事。在波澜不惊的生活轨迹中,他人有难,他们挺身而出,中华民族扶危济困、救死扶伤、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在这些伟大的普通人身上绽放。无私奉献的捐献者仿佛波涛上的珍珠,而我们红十字人有幸将“八闽髓缘”汇聚一堂,将博爱的光芒播洒,盼望能为挽救更多生命、传递社会正能量贡献绵薄之力。
方红瑛摘自《博爱》6C1B9860-F87C-47C1-9D1C-B029D991BC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