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化、融通性

2022-06-07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实验班法庭竞赛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应国家法治建设的需要而诞生,应中国法学教育的发展而成长。三十多年来,学院坚持不懈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通晓国际法律规则、深入融入国际法律体系、积极参加国际法治实践、善于处理涉外法律事务、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涉外法治人才。

2016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提高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着力增强规则制定能力、议程设置能力、舆论宣传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参与全球治理需要培养一大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多年来,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对标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切实需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提升人才培养层次,实现本硕博贯通培养,统筹规划培养体系

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应具有完整性,对各层次、各类型的法治人才应分层分类培养,并突破传统的学制学位限制,建立统一和有效衔接的中长期培养规划,潜心培养高素质、高层次涉外人才。

十年来,学校在涉外法治人才招生模式和学制教育创新方面积极争取各种资源和政策倾斜,为学院的具体人才培养工作带来诸多利好。从2012年承接本科层次“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实验班” 的培养到202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层次的“国际法涉外法治人才实验班”以及2022年即将入学的直博生,实现本硕博教学过程的贯通;从2021年起,招收“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实验班”,实现本硕学制教育的贯通,人才培养层次逐级跨越。

打破学科和校际壁垒,培养对象来源多样,着力塑造复合型人才

面对高度综合复杂国际环境的新挑战、新矛盾,需要培养具有扎实的法律理论基础和突出的外语能力,既谙熟我国法律,又通晓国际规则,并适应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需要,能够参与国际法律事务和全球治理的复合型人才。

学院在涉外实验班教学培养过程中,逐步完善培养内容,如开设联合国官方语言之一的法语课程为必修课,对标国际组织实际需求提升学生技能;通过“外语+法学”的研究生层次涉外实验班,打破学科界限,选拔和培养本科为英语专业的优秀学生深造国际法专业硕士学位。2021年,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英语”联合学士学位培养项目班(简称“联培班”)落户学院。该项目创造性地统合两校优势资源,跨越校际和专业壁垒,力争七年的本硕贯通培养出语言和法律均精通的优秀涉外法治人才。

学院具体承接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项目多点齐发,全面开花。既培养在校生作为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的储备人才,也回应现实迫切需求,为一线实务部门提升涉外法治水平提供培训,服务于国家的外交和国际政治需要。

拓宽国际交流渠道,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国际实习就业

在国际交流方面,学校和学院多年的资源积累提供了有力助益。学院自2001年起与美国、法国、荷兰、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多个知名大学逐步建立合作,为承接学生继续深造、提供国际交流机会拓宽了路径。2006年开始的国际法专业外国留学生(全英文授课)硕博项目,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借助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法治與全球治理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暑期国际小学期教学等,为学生提供稀缺的优质国外教育资源。

学院具体实施的与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1+1+1”双硕士学位中外合作项目培养通晓国内法律和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高端人才,直接实现国内外法学教育的联通。

学院承接的“中国政法大学与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国际组织法学后备人才培养项目”,选派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和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赴世界一流院校、机构或在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优势的院校学习,并在学习期间前往相应国际组织实习,为国家培养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增强中国在国际组织和全球舞台上的话语权。学院与国际交流合作处共同承办联合国难民署、国际移民组织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代表来学校的“联合国机构宣讲”活动,与就业中心共同组织“国际组织青年人才培训班”提升中国大学生,特别是学院学生对国际组织的了解,拓宽实习和就业领域,对学生申请国际组织实习和任职机会提供助力。

以国际模拟法庭竞赛为载体,融通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提升国际司法执法效能

国际模拟法庭竞赛是国际司法和审判环境的真实展现,遵照国际司法机构的程序,对有价值的典型案件模拟审理,可以让学生深度融入国际法律体系、有效提升涉外司法能力。

自2003年起,学院教师就带领全校各个学院本硕学生组队参加各种国际模拟法庭竞赛,开启了学生口中的“模法(魔法)”进程。每年代表学校参加的国际模拟法庭竞赛最多时达二十多项。在各种国际级赛事上获得过世界冠军、取得过非英语母语国家最好成绩等出色表现,更是开创了中国高校参加全球竞赛的多个“第一次”和“唯一代表队”纪录;在几乎所有类型国内赛上均名列前茅,甚至多年蝉联冠军、包揽各种单项奖。2012年,与国际刑事法院模拟法庭共同主办“国际刑事法院审判竞赛”,成为学校唯一一项与国际组织共同举办的常规性模拟法庭竞赛,也成功实现了从模拟法庭竞赛的参与高校到主办高校的角色转变和定位提升。学院形成了具有中国政法大学独特优势、其他兄弟高校较难复制的“一赛事、一导师、一课堂、一团队”的“四个一”的国际法模拟法庭指导、训练和管理的模式,国际法知识教学内容在实践中得到了融通运用。在国际模拟法庭竞赛领域,从参与度到覆盖面拥有绝对实力,书写了学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华彩篇章。

学院在践行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实际工作中,依托学校深厚的教育积淀和资源,在整体规划、培养层次、培养对象、实践教学、教学资源、国际合作等方面不断探索、勇于尝试,推出了具有学院特色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举措,得益于国家和学校对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视和推进,学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正乘着时代东风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实验班法庭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行知实验班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法庭不需要煽情的辩护词
上法庭必须戴假发?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法庭争孙究竟为哪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