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产业中性别与发展研究

2022-06-07何环珠肖秀春徐淑媚

中国市场 2022年14期
关键词:传习所非物质文化遗产

何环珠 肖秀春 徐淑媚

摘 要: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茶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中的瑰宝。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女性积极投入到茶行业当中,对茶文化的推广起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农村妇女也是农业生产劳动中的主力,她们成为乡村产业振兴中的主要实践者、推动者和受益者。文章重点探讨了女性在茶叶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作为全国非遗茶文化领域第一家以女茶师为主体的传习平台的实践探索和取得的成效,对于依托女茶师人才平台更好地服务茶产业振兴,促进全产业链发展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茶产业振兴;女茶师人才;传习所

中图分類号:F32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2)14-0121-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2.14.121

安溪县以产铁观音、乌龙茶而闻名全球,有着“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中国茶都”“闽南侨乡”等美誉。正是因为安溪县有着群山环绕、峰峦叠翠、甘泉潺流、草木繁茂等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理条件,早在唐末时期安溪就开始生产茶叶,宋元时期安溪铁观音开始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

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篇章,融合了佛家、道家、儒家等诸派思想[1]。茶文化也承载着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茶文化不仅需要有效保护和传承,还需要更好地与时代接轨,并赋予茶文化以新的形式和内容[2]。2008年“乌龙茶制作技艺代表性项目(铁观音)制作技艺”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非遗传承人的培养便成为茶产业发展中一个紧要的工作。虽然纵观茶产业发展历史,茶叶的制作、销售以及消费群里主要以男性为主,但也可以发现女性对茶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3]。由于女性的特质,细腻、坚韧、敏锐的优势,在整个茶产业链上和茶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从茶叶栽培管理环节,茶叶采摘环节,茶叶晒青、凉青、摊青、摇青、复火、包揉、烘焙等初制环节,茶叶包装、拣剔、拼配等精制环节,感官审评、茶叶营销、茶文化研学教育等领域处处都有女性的身影,推动着茶产业的发展。本文依托以女性为主体非遗传习所发展模式,研究如何依托女性人才平台更好地推进安溪茶产业振兴。

1 女性在中国茶叶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众所周知,中国是茶的故乡,起源于距今五、六千年前中国母系氏族社会的神农时期,中草药学的经典之作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故事,在人类与茶的最初的亲密接触中,茶的发现和利用始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女性便参与其中,并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4]。在男耕女织的中国社会,女性由于其自身身心的特点,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了男强女弱的社会观念,解放后,随着男女平等的理念深入人心,很多原本约定俗成的男女分工角色变得模糊,也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茶产业中诞生了很多杰出女性,例如茶种植行业中的黄瑞华被授予全国劳模称号,茶叶百强企业掌门人中的王秀兰、孙丹威等,以及茶文化教育工作者王旭烽获得茅盾文学奖……诸多女性茶从业者都在努力传播弘扬茶文化,佳人如茶、茶如佳人,她们的勤劳与智慧与茶之美、茶之德相得益彰。

安溪作为全国最大的产茶县,茶产业既是民生产业又是支柱产业,更是处处都有女性的身影,有数十万女茶师长期从事茶产业工作,女性的细致、执着与坚韧,形成了一支“技术富民”的重要队伍、一道“文化兴茶”的美丽风景线、一支“乡村振兴”不可忽视的主力军,让安溪铁观音及茶文化远扬世界。

2 新时期背景下女性在茶产业发展中的机遇

在茶叶经济持续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现代社会,女性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耶鲁大学Nancy Qian曾研究指出,茶叶价格越高,产茶区的女性人口比例就越高,产茶区的女性地位也越高[5]。研究表明,家庭平均每多种植一亩茶树,茶叶产区男性的比例会下降1.2%;每当该地区多种植一亩果树,产区男性比例会上升0.5%,在总体上对种植经济作物男女比例没有影响;统计分析种植茶叶会使得女性和男性平均受教育水平分别上升0.25和0.15年,经研究种植茶树有助于缩小男性和女性教育程度间的差距,而种植果树会扩大这一差距。角色的分工使女性获得了比以往较高的报酬,有的甚至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从而使她们在家庭中扮演了相随之前更重要的角色。总体而言,种植茶叶能够为女性带来福祉,也能为茶产业带来正效应,茶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女性的特殊作用。

女性在从事茶产业工作的过程中,女性更加善于沟通与表达,在职场上比男性更有亲和力,能够很好地建立人际关系。还比如,女性特有的敏感能够比男性更加关注感受和情绪,善于换位思考。女性通常被美丽、温柔、善良、富有爱心、通情达理等词语进行描述,而茶通常被定义为:沉静、精美、禅意、谦和、细腻等。女性与茶有着一定的共性,能够更好地诠释茶文化[6]。因此,新时期茶产业振兴的发展过程中绝对缺少不了女性。

基于以上背景,身为铁观音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的笔者认为,作为女茶师的社会责任和历史担当,于2019年3月在中国茶乡安溪率先建立一个以女性为主体的传习平台——“安溪铁观音女茶师非遗传习所”,不断培养和输送一批批能参与建设“人与茶”的生命共同体,全周期传承铁观音非遗文化的女茶师,以便更好地促进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工作[7]。

3 以女茶师为主体的非遗传习所发展模式及特点

在成立之初安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便授予安溪铁观音女茶师非遗传习所“乡村振兴妇女创业人才孵化基地”,成为了全国茶叶领域唯一一个以女性为主体的非遗技艺传习和乡村创新创业平台。作为全国非遗茶文化领域第一家以女性为主体的传习平台,笔者坚持以传播安溪铁观音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特色,通过“师带徒”机制,自成立以来,重点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3.1 筛选和培育女性非遗技艺传承人

女茶师非遗传习所自成立以来,便以壮大女性非遗技艺传承人为己任。一是在全县茶区中进行广泛筛选,把茶区的生态振兴、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把女性从业人员吸引到女茶师非遗传习所来,在第一批加入的95人当中,筛选了50名懂技术、有文化、会管理、能发展的优先培养;二是以传承安溪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为重点,制订传承人培养方案,邀请茶界大师和名匠共同进行指导和培养;三是引入国内外茶学专家,共开展了156期非遗专题报告学习班,并把内容延伸至茶叶生产与绿色发展技术传习、茶叶传统制作技艺传习、茶叶感官审评技术传习、茶食品制作技艺传习、茶配套制作技艺传习、茶文化与旅游创业传习等,系统性地对女茶师进行了培训提升。

3.2 培养茶产业振兴复合型人才

女茶师只有响应地域需求,并在产业振兴中投入努力,方能与茶融合为一个“生命共同体”。培养涉茶人才是茶产业振兴的基础和根本,一项来自世界银行的研究数据表明,如果男女平等教育,农业产量将提高7%~22%[8]。为此,笔者多方集成资源,以人才建设为主线,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研”,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一方面,面向女大学生,通过“铁观音文化比赛”,激发她们对铁观音茶产业和茶文化的深入了解,助其进入茶叶生产一线[9]。另一方面,面向广大的女性茶叶从业人员,联合了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福建省茶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安溪县茶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安溪县总工会、安溪县妇女联合会、安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安溪县农业农村局、安溪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安溪县茶业发展促进会等多家单位,以安溪铁观音女茶师非遗传习所为依托,开展“铁观音非遗制作技艺竞赛”以茶叶审评、茶叶拼配、茶叶烘焙、茶叶初制、茶叶拣剔5类竞赛项目,通过铁观音制作技术各环节的系列竞赛,大力培养能服务茶产业振兴的复合型人才。报名参加竞赛的对象均是安溪县内从事茶产业的女性从业人员,参赛人员通过安溪县各乡镇妇联、乡村振兴服务队、茶业发展促进会等单位严格审核并推荐产生,目前已开展了两期,在全县兴起了学习和研究铁观音制作技艺的热潮。

3.3 积极促进茶叶经济模式与茶文化的传播

茶文化无国界,笔者一直在为促进茶文化传播走向国际化而不懈奋斗。2017年10月24日,作者代表福建农林大学带队前往台湾台北参加第十六届国际无我茶会,通过激烈竞争和投票表决,最终成功获得第17届国际无我茶会安溪举办权。鉴于安溪铁观音女茶师非遗传习的独特性和影响力,2019年6月4日,主办单位福建农林大学、中共安溪县委、安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邀请安溪铁观音女茶师非遗传习所为协办单位,同时聘任笔者为第十七届国际无我茶会组委会副主任。笔者以此为契机,通过传习所的阵地,全力投入到为“第十七届国际无我茶会”在安溪成功举办筛选“精英女性排头兵”的工作中,通过邀请国际专家学者和开展无我茶会培训,成功促进安溪铁观音茶文化走向国际化传播;成立至今已开展156多期培训会,前后共有来自于意大利、俄罗斯、韩国、英国等50余个国家的国际生接受安溪铁观音女茶师非遗传习所的培训,并积极参与茶文化的传播,促进了“和”文化的认同和发展[10]。此外,为在安溪传播和延续“国际无我茶会”文化精神,笔者调查研究、多方沟通和学习,把性别发展与非遗文化融入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并推向“一带一路”,让人耳目一新;国际茶友Betsy Meyer和Dewey Meyer等人牵头在美国硅谷成立了“北美安溪铁观音女茶师非遗传习基地”。

4 依托女性人才平台更好地推进茶产业振兴的若干思考

4.1 高标准培养选拔女性非遗传承人,全周期传承铁观音传统制作技艺

为了有效传承铁观音传统制作技艺,就必须高标准选拔和培养女性非遗传承人。有能力的技艺传承人,应当在遗产保护中做出文化选择与文化创新工作,作为优秀的女茶师不仅能够延续文化遗产重要价值,更重要的是培养新一代接班人推动产业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活态文化,它的传承和保护是通过人们的代际传承。因此,安溪茶叶女性非遗传承人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实践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养,在不断的学习和工作实践中反复磨砺、淬炼成钢。在未来的发展中,传习所还将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的实践活动加强对女性非遗传承人的培养与选拔。

安溪铁观音是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要达到铁观音半发酵茶的标准,必须遵循严格的标准。全程不用空调制作,从采青到成型烘干,都不使用机械。由于天气湿度、茶青来源等因素的变化,要求制茶师有多年的积累和严谨苛求的态度,有效调整摇青的力度、间隔时长、转数、摊青的厚度等,对制茶师有着极高的要求。要制作出优质的铁观音茶必须同时具备三方面要求:一是纯种的铁观音茶树与优质的土壤;二是良好的气候环境;三是严格的采摘和精湛的制茶技术。因此,制茶师的水平直接影响着茶叶的成品。所以,对于女性非遗传承人必须要全周期传承铁观音制作技艺。

传习所成立以来,笔者便把焦点集聚在高校教师、茶农、茶师、茶商、茶学专业学生、茶科技工作者、茶科研工作者等通过“产教融合”和服务社会,坚持建设“人与茶”的生命共同体,全周期传承铁观音非遗文化,为铁观音非遗技艺和文化走向世界尽己所能,高起点定位,勇于承担责任,初步形成了具有鲜明主题和特色的人才平台。

4.2 用心构建女性人才平台“师带徒”机制,培养产业人才

性别意识正在逐渐成为国际上的一种主流意识,近年来国际组织特别是非政府组织,特别关注妇女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用。用许多无偿的国际合作项目通常都是以消除妇女贫困、推动妇女发展、促进妇女进入主流社会为目的[11]。笔者在传习所建设过程中,总结了重要经验便是积极推行“师带徒”模式,“师带徒”机制在文明传承上有着极大的优势,在实践的过程中传授的操作技能最直接最有效,还能够将师傅多年积累的经验进行有效的传承和延续。为更好传承非遗文化,特别邀请来了26位国内外女专家来担任传习所的导師,除了国内茶界的知名女专家和女茶师,还有一批国外的女专家,她们分别来自美国、德国、斯里兰卡、韩国、马来西亚、日本等;2019年,传习所通过扎实的“师带徒”工作,还成功获批成为福建省(何环珠)技能大师工作室,依托福建农林大学与安溪“校地”共生合作机制,通过师傅技艺展示、授徒传艺、培训讲习等形式,以及阶段性的考评和激励机制使得铁观音茶叶传统制作工艺获得有效传承,并发扬光大。传习所正努力建成茶界中的特色人才平台,并通过“师带徒”机制,弘扬匠心精神,再造原乡品牌。

4.3 充分发挥女性自身的独特优势,促进全产业链发展

在茶园建设管理、茶叶采制加工、茶汤茶道以及茶叶营销等茶产业流程中,约有80%的女性在台前或幕后工作[12]。笔者设立传习所的初心就是要集合安溪铁观音茶产业的原乡品牌和福建农林大学的学科优势,支撑公益性女性人才培养平台的发展,吸引国内外有志于茶叶爱好者、茶科技研究者、茶文化传播者等优秀女性人才到安溪合作交流;用易懂、易通、易受的传习手段,面向女性大学生、女性创新创业者、女性致富带头人、女性茶文化传播者,充分发挥女性的独特优势,讲好茶故事、讲透茶文化、讲活茶技艺,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深化发展传播体系、品牌体系、产品体系、市场体系,实现全产业链发展。例如,当前已属于移动客户端时代,不仅要在移动端展示茶叶平台信息、最新资讯、用户注册、订单转化等,还需要考虑到消费者的需求和使用便捷性。积极加入安溪铁观音数字地标监管平台,实现“一品一码”,积极推进茶叶智慧园。当前能够通过茶园环境数据采集气象站、物联网灭虫灯、智能高清监控系统等,实时拍摄画面,智能监测基站收集茶园的温度、湿度、风向、降雨量等基本数据,实现高效管理茶园。消费者仅仅通过手机浏览“看得见”的好茶。与此同时,我们还积极依托天猫、京东、苏宁、微信小程序等网上平台,大力推进安溪铁观音茶的宣传,让消费者能够享受到高品质的铁观音茶。

4.4 与高校融合发展,培养内外兼修的女茶师,实现茶叶可持续提升

在安溪县委人才办和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的支持下,传习所设在高校内,与茶学院融合发展,是一条重要的成功经验。茶不仅是一种饮品,它还浸润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展现出中国人所特有的恬淡、雅逸、自然的东方哲学气息[13]。因此女茶师不仅要注重内在的技能、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外在气质的锻炼,才能更好地展现出茶文化,给人以美的感染和熏陶。

2020年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福建农林大学等单位,指导福建省茶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依托福建省海峡茶文化与旅游研究院和安溪铁观音女茶师非遗传习在安溪县龙门镇洋坑村设立“生态小院”,通过依托高校的科学、专业、师资等资源,遴选全国6大茶类15位茶文化“排头兵”担任“茶文化导师”,设立“百堂公益讲座”按照生态小院“5个一”(一个庭院、一套技术、一组产品、一种文化、一味生活)理念,使传习所具有坚实稳固的支撑,在联系理论与实践,深化学以致用机制方面,搭建起了开放共享的人才培养平台。在与高校融合的过程中,可以在传习所平台上实现系统、专业、规范的技能培训,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充分发挥人才培养、技能竞赛、科学研究、研学教育、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功能,把高校女性学生和茶乡广大农村妇女组织起来,协同推进创新创业,为乡村振兴持续输送更多“一懂两爱”的专门人才,并实现可持续提升。

5 总结

女性逐渐成为茶产业发展的主力军,越来越多的女性投身于茶产业链中。依托女茶师为主体传习平台能够促进传统铁观音制作技艺的有效传承,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内外兼修的女茶师,有效推进安溪茶产业振兴,拓展面向中国茶产业人才培养,乘“一带一路”倡议的浩荡东风开展茶文化国际化传播。

参考文献:

[1]李萍.中华茶文化与当代中国人的生命意义建构[J].湖南社会科学,2021,4(2):137-142.

[2]方金华.论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5):23-28.

[3]易水霞,花传国.从茶诗词看宋代茶文化中的女性角色[J].农业考古,2011,4(2):139-143.

[4]王旭烽.女性与茶:初探女性在茶叶文明中的地位与作用[J].农业考古,2009(5):121-128.

[5]NANCY QIAN. Missing women and the price of tea in China: the effect of sex-specific earnings on sex imbalance[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8,123(3):1251-1285.

[6]钟斐.女性与茶:适合自己的茶才是最好的茶[J].农业考古,2009,4(5):169-171,175.

[7]陈林森,魏欣欣.安溪成立铁观音女茶师非遗传习所[DB/OL].(2019-03-10).http://www.qzwb.com/gb/content/2019-03/10/content_5959128.htm.

[8]范水生,朱朝枝.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福建省农业女性化问题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28-33.

[9]林毅芳,许信泉.安溪铁观音初制技术:首届大学生茶农组合安溪铁观音初制赛技术小结[J].茶叶科学技术,2014,4(2):18-21.

[10]蔡荣章.无我茶会的形式与精神是这样产生的[J].茶道,2019,4(6):89.

[11]陆鸣,苏峰,王丽云.妇女与茶业可持续发展探讨[J].中国茶叶,2004(4):25-27.

[12]包小慧.女性与各类茶的茶艺[J].农业考古,2009,4(5):138-144,156.

[13]贺海霞.新媒体在中國茶文化的传播和对外翻译中发挥的作用[J].福建茶叶,2017,39(2):318-319.

[作者简介]何环珠,女,福建农林大学,农业管理硕士生,制茶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农业生态管理、农业文化遗产;肖秀春,女,安溪铁观音女茶师非遗传习所,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非遗制作技艺;通讯作者:徐淑媚(1968—),女,中国台湾人,博士,福建农林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国际企业策略管理、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传习所非物质文化遗产
苏州昆剧传习所之创办及若干问题考辨
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论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的必要性
加强哈尔滨市双城区非遗工作的几点建议
长春师范传习所
长春府“师范传习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