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看新时期劳动模范的价值和内涵研究
2022-06-07余自强
余自强
摘 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涉及内容较为宽泛。劳动模范作为社会劳动者的标准形象,应在新时代社会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本文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劳动关系及对劳动模范培养的影响作出分析,可以更好地明确新时期劳动模范核心价值与内涵的体现,便于围绕新时代建设发展,加深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劳动模范基础价值、核心内涵方面的渗透。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新时期;劳动模范;内涵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2)06-00-03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发展普及,使马克思的社会生产劳动关系研究进入百花齐放的新阶段。基于劳动模范的价值与内涵研究,也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发展的重要延伸。通过对当前社会发展形势、经济环境等要素的评估,了解劳动模范核心价值及内涵的构成,并深化其实际影响,有利于更好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视角,提升劳动模范的社会影响力。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劳动生产的关系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囊括了历史唯物主义及辩证唯物主义等相关内容。不同于传统意义生产劳动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劳动生产之间是具有结构排斥性的关系。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既包含了对劳动生产的定义,同时,也明确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的二重属性,使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具有极强的内容指向性。但近年来,部分学者研究认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环境适用性存在一定的问题。基于传统资本主义商品交易模式及社会主义初期的社会生产劳动关系,本质上是满足某一阶段社会发展需求,为某一阶段社会劳动体系的构建提供支持。新时期互联网的发展,对部分行业生产劳动关系进行了改变。因此,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应基于新时代发展,针对部分生产劳动的内容进行延伸。不可否认的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确对劳动生产进行了定义,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具有一定的泛化性,其内容并非指定为某一概念或定义内容。例如,基于互联网软件工程的劳动模式,是以脑力劳动为基本载体。脑力劳动创造的价值与体力劳动可以形成正相关的关系。但体力劳动是构成脑力劳动的基础。换言之,互联网设备生产、互联网平台的搭建等,均涉及部分体力劳动的内容,仅有在基于体力劳动进行劳动资源开发的基础上,方能为脑力劳动的实现提供支持。所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部分具象内容,虽然无法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环境,但其核心框架及基本结构,仍然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因此,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劳动生产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并未发生主体结构上的变化,仅仅是其框架内部分内容发生改变。正因如此,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劳动生产之间既形成结构上关联,也具有内容上排斥性[1]。
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针对劳动模范培养的影响
早期阶段,针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解读,更多基于劳动成果的产出及生产劳动创造的价值,对劳动模范的概念及标准进行定义。新时期发展中社会环境的转变及社会劳动生产形态的变化,使传统的劳动模范定义标准及概念相对模糊,难以满足对新时期劳动模范的培养需求。例如,2020年西安某国有企业下属单位党委书记兼总经理,在企业连续18个月亏损的情况下,仍然在无薪水、无补贴的岗位上持续坚守,即便在企业最困难时期,该名党委书记依然拒绝升职调令。虽然,在其积极努力之下,该企业最终与另一国有企业下属单位合并,但其敢于牺牲、奋勇向前的精神,则成为当代党员干部学习的重要榜样。2020年末,该名同志被评为企业劳动模范与先进个人。在这一事例中,劳动模范的劳动成果产出与其获得劳动报酬并不相等。但其所发挥的作用,却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因此,新时期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针对劳动模范的培养,需要将对社会形成的积极影响及劳动成果产出等,同时纳入劳动模范的评价体系,确保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能成为新时期劳动模范培养的重要指引。另外,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虽然未能对劳动模范所体现的价值进行具体明确,但从劳动发展与社会生产的关系来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仍然具有极强的劳动模范培养的参考价值,对于明确未来劳动模范培养方向具有深远影响[2]。
三、新时期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视角下劳动模范价值的体现
(一)社会价值
劳动模范具有较强的社会感召力,能在新时期社会环境下,对社会发展及社会建设构成影响。其中,劳动模范的个人事迹及劳动行为等,一定程度对参与社会生产劳动标准定义形成影响。例如,社会生产劳动中对劳动成果高与低的评价,可以参考劳动模范的劳动成果进行研究。因此,通过学习劳动模范的劳动精神及思想,加强劳动模范的社会感召力及社会影响力,对构建和谐的社會发展环境及提升社会生产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另外,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从社会发展视角对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及唯物主义历史观等进行阐述。劳动模范的劳动行为及劳动成果的判断,同样是围绕推动社会劳动生产的再循环开展分析的。所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进一步明确了劳动模范的社会价值,使劳动模范在社会发展环境中发挥积极作用,并得到充分强化[3]。
(二)商业价值
社会生产力的提升促进了商品交易形成的开展。商品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则对市场经济的形成产生影响。因此,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视角下的劳动模范商业价值体现,主要通过行为激励、思想认知强化及树立榜样等形式,提升商业发展视角下,企业员工参与企业生产的积极性,使企业员工能朝着企业规划方向不断为企业发展创造价值。譬如,给予劳动模范物质奖励、提升劳动模范薪资待遇、提高劳动模范所处职位等,均是围绕激励作用的发展,突出劳动模范在商业发展中的商业价值。除此之外,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也针对商品交易与社会生产的关系进行定义。所以,劳动模范商业价值的体现,不是一种投机行为,而是运用劳动模范的行为塑造及精神塑造,使企业员工在创造商业价值方面能投入更多精力。以此,提升社会生产力水平,使企业员工能在现有社会发展环境下充分获益。
(三)政治价值
基于劳动模范奉献精神、牺牲精神的学习,建立良好政治生态发展环境,提升党员干部及公务人员的思想觉悟,加强公务人员及党员干部的政治奉献,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视角下劳动模范政治价值的重要体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未能对政府公务人员社会劳动价值进行定义,但基于我国政治发展形势及政治文化特点来看,运用对劳动模范工作事迹的学习,能提升党员干部、公务人员思想觉悟,避免党员干部与公务人员陷入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的陷阱,强化其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及业务水平等,是劳动模范政治价值的核心构成。因此,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我党政治文化建设形成深远影响,使劳动模范在构建良好政治生态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党员干部及公务人员的自我提升明确新的方向[4]。
(四)教育价值
提升新一代青年大学生思想境界、政治理想,坚定新时代大学生政治信仰,提升新时期大学生对外来文化入侵的抵御能力,帮助大学生群体构筑良好的思想安全防线,这是我国目前高等人才教育培养的关键。劳动模范的教育价值体现,对强化新时期我国高等人才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起到关键性助推作用。譬如,从职业规划及劳动教育视角,加强高等人才对劳动模范个人事迹的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对劳动模范优良品格进行传承,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专业素质、文化素养及道德品质,使新时代我国高素质人才教育培养能在劳动模范教育指引下朝着正确方向不断迈进。另外,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同样对教育的意义赋予了定义,明确教育在劳动生产及提升社会生产力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所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劳动模范的教育价值体现方面也具有指导作用。
四、新时期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视角下劳动模范内涵的呈现
(一)思想内涵
劳动模范的思想内涵,实际上是一种相对较为笼统的概念。为此,需要从思想认识及思想共鸣两个方面进行探究。思想认识,是指劳动模范能先于所处群体,优先在劳动生产方面起到表率作用。所以,劳动模范通常在思想认识方面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与前瞻性。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从社会实践、社会活动的角度,针对劳动思想进行阐述。因此,在实践行为中提升思想认识、加强行为表现的优先级,这是劳动模范形成良好思想认识的重要基础,也是劳动模范思想内涵的重要构成要素。思想共鸣,是指基于劳动模范思想认识及思想行为的学习,使受众群体能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并能对部分劳动先进经验及思想内容进行吸纳,更好运用于自身的劳动生产实践。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更多的是针对劳动思想与劳动环境的影响进行明确,而不同环境下劳动思想的概念也会对劳动思想内涵的呈现产生影响。正因如此,劳动模范的思想内涵,具有极强的学习、借鉴意义。通过学习劳动模范的精神思想,提升自身思想水平的先进性,则是劳动模范思想内涵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劳动模范思想内涵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要传承[5]。
(二)文化内涵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并未对劳动生产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但从现代社会发展来看,劳动模范的社会影响力较强,其个人事迹有着一定文化传播能力,可以从文化视角对社会各个不同群体产生影响。所以,劳动模范的文化内涵更多是从社会化、文化思想角度对其进行阐述。另外,需要明确的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明确了劳动生产的重要基础,文化发展是社会劳动生产的重要延伸,也是脑力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文化的传播发展必须依托于劳动生产。劳动生产与文化发展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从这一点来看,劳动模范的文化内涵直接与劳动生产形成内在关联性,使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再次成为构建劳动发展体系的重要指引,对劳动模范文化内涵的形成产生间接影响。
(三)精神内涵
主观精神的形成,是劳动模范自主行为的一种延伸。劳动模范的个人行为,并非受先天性因素的影响。个人经历、教育因素等,均对劳动模范自主行为的产生构成影响。应该说,劳动模范之所以能在社会生产劳动中突出,是其在精神因素的驱动与影响下所产生。例如,雷锋精神的形成,并非其个人在出生前在思想上形成积极劳动的概念。而是在接受共产主义学习及社会劳动学习之后,使其具有不畏牺牲、不畏艰险及勇往直前的精神。因此,劳动模范精神内涵的呈现,决定劳动模范行为要素的产生。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也对主观精神与劳动价值在精神上的表现进行肯定。所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也可以看作是劳动模范精神内涵的重要延伸,对劳动模范形成其优良精神品质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
五、新时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劳动模范价值、内涵方面的渗透
(一)优化新时期劳动模范的评价标准
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视角来看,现阶段劳动模式评价标准主要是评价标准尚不完善,部分内容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问题。标准不完善是指劳动模范评价标准的确立,未能基于劳动模范劳动生产特点,对其个人事迹及劳动成果的产出进行深层次研究。单方面基于个人对事业发展作出贡献作为评价标准,不利于更好地构建良好的劳动模范竞争环境。例如,从西方价值体系来看,农场主与企业老板,为员工提供了企业岗位的工作,并为政府机构缴纳税金,带动社会生产的发展,提升公众社会生产及劳动发展水平。所以,农场主与企业老板应是劳动模范的主要获选对象。這一点俨然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建设的基本需求,与社会主义发展理想相悖,不符合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相关内容。所以,优化劳动模式评价标准,实际上是基于提升基层群众社会生产及参与社会劳动积极性,强化劳动模范内在价值。
(二)提升劳动模范社会影响力及政治影响力
目前,我国劳动模范的社会评价及社会影响力严重不足,基层人民群众对于部分劳动模范个人事迹的了解知之甚少,使劳动模范的价值与内涵无法在社会发展及构建和谐发展社会方面得到充分体现。为此,未来阶段,各地区应基于自媒体环境的发展,开通针对劳动模范的政治宣传渠道,加强社会各阶层及各个不同群体,对劳动模范个人事迹、优良品质及精神思想的了解,并围绕深化对劳动模范精神思想及优良品质的学习,提升社会各个群体对劳动模范的关注度,持续强化劳动模范的社会影响力。在政治影响力方面,政府机构可为劳动模范提供部分参与政治决策的机会,使劳动模范能在净化政治生态环境及加强政治教育影响方面发挥作用。以此,劳动模范能在社会发展及政治生态构建的多个方面,基于突出劳动模范价值及内涵,更好地发挥积极的思想、精神及文化等引领作用。
(三)拓展劳动模范评价、选择范围
成为劳动模范是基层从业者及基层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之一,也是新时期劳动模范对社会发展构成的重要影响。然而,现阶段我国部分地区劳动模范的评价范围及评选内容较为单一,甚至于出现仅限于在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范围之内进行劳动模范竞选的问题,使基层群体参与社会生产的积极性下降,无法更好地发挥劳动模范的带头作用。在今后的发展中,各地区要围绕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学习,拓展劳动模范评价及选择范围,加强基层从业者及基层群体在劳动模范评选方面的参与度,使社会不同个体能基于成为劳动模范的迫切需求,更好地投身于社会发展建设与劳动生产。进而深化劳动模范对其核心价值与内涵的体现,使劳动模范的价值、内涵体现可以成为社会发展建设的重要引导。
六、结语
综上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针对劳动生产与劳动发展进行了明确定义。劳动模范作为社会劳动者的重要榜样,应在构建良好社会劳动发展环境及提升社会生产力水平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加强劳动模范核心价值及内涵的影响,能使劳动模范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朝着新时代社会劳动者的方向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付洪安,刘建涛.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主体思想及其彰显的时代价值[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2):4-7.
[2]郑金凤.浅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渊源、内涵与现代价值[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3(5):18-19.
[3]王刚.从思想和实际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与时俱进的生命力[J].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0-12.
[4]陈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视域下金融资本的再审视[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37(3):34-38.
[5]易文彬.以发展的眼光看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26-29.
(责任编辑:张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