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对幼儿开展感恩教育的实践
2022-06-06丛元莉
丛元莉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一些家长因育儿观念的陈旧,认为爱孩子就是给予物质上的需要,有的家长甚至达到了有求必应的程度。众所周知,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轻易得到的东西反而不懂得珍惜。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孩子长大后不孝顺父母,把父母赶出家门,不给年迈的父母治病等,又如有些人在祖国的培养下被公派出国留学后,却被花花世界迷了眼,失了心,做出了有损国家的事情,这是一群不懂感恩的人。
中国自古是一个礼仪之邦,感恩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从小孩子们就应接受感恩教育。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那些不懂得感恩父母养育之恩,那些为了个人利益抛弃祖国的人应该被人所唾弃。幼儿阶段作为培养人生观、价值观的良好时期,教师应从小就对幼儿开展感恩教育,让幼儿从小懂得感恩,懂得回馈,懂得珍惜,懂得责任与义务。
一、利用文学作品,渗透感恩思想
幼儿由于其年龄特点,对外界发生的事情缺乏相应的判断能力,他们的一切道德认知都来源于对周围人言行的观察模仿,因此,教师与家长应做好孩子的榜样,别人帮助了自己,自己要心存感激,必要时也要主动伸手帮助他人。久而久之,让幼儿在耳濡目染中逐渐懂得感恩的重要性,提高幼儿的道德认知水平。
绘本由于图画与符号文字并存的特点,易于被幼儿理解与接受,教师可以借助绘本阅读,让幼儿在阅读中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激发幼儿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比如在《亨利爷爷找幸运》中,亨利爷爷把苹果馅饼给了流浪汉,流浪汉感到了幸运;小朋友得到了假期,感到了幸运;年轻的妈妈有可爱的孩子,感到很幸运;亨利爷爷回家没看红绿灯,没被车子撞到,感到很幸运……感恩家人的付出,感恩大自然的赐予,珍惜美好生活,在生活中感知美好的小细节,会发现幸福与满足就藏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之中。又如在绘本故事《萝卜回来了》中,小兔子将萝卜送给了小猴,小猴将花生送给了小鹿,小鹿将青菜送给了小熊,小熊最后又把萝卜送给了小兔,萝卜转了一大圈,又回到了小兔的家中。故事情节曲折有趣,生动反映了小动物们由于心怀感恩,总是将好吃的送给自己的好朋友,最终使得送出去的萝卜又回到了小兔的手中。教师可以请孩子们带上头饰,通过扮演故事中出现的每个小动物角色,在表演游戏中体验小动物处处想着别人,懂得感恩的真挚情感。
由此可见,绘本能给人回味无穷的启发,让孩子们在一步步的阅读中逐渐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而懂得珍惜现有生活,懂得感恩家人的付出,激发幼儿用实际行动回馈家人的良好情感。
二、利用音乐作品,宣传感恩思想
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是人们情感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教师可以借助音乐作品,宣传感恩思想,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感恩思想的熏陶。
比如在大班歌曲《可爱的小乌鸦》中,“小乌鸦不吵闹不玩耍,急急忙忙跑回家,衔来虫子喂媽妈,因为妈妈把它养育大。”幼儿边学习歌曲,边理解性的记忆歌词,在理解歌词的过程中,幼儿的思想被影响,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他们会认识到人们应该懂得感恩,对于帮助过自己的人应心怀感恩,并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加以回馈。还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感恩的心》,一度在街头巷尾引得人们争相传唱,《感恩的心》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都要有一颗勇敢的心,面对困境,不认输,做自己内心想做的事情,感谢陪伴自己的人,珍惜生活中的小美好,用感恩的心迎接新生活。感恩思想随着歌曲的传唱快速向社会传播,使更多的人知感恩、懂感恩、学感恩,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勇敢迎接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三、利用游戏活动,培养感恩意识
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教师可以将感恩教育有效融入游戏之中,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比如在建构游戏 “为小鸟造房子”活动中,教师启发性的话语“天渐渐冷了,没有窝,小鸟会被冻死的,谁愿意帮小鸟搭建一个温暖的窝?”教师用求助式的话语一下子就激起了孩子们的搭建欲望,孩子们渴望被需要,独立自主的意识逐渐增强,教师巧妙结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创造了求助的语言环境,让孩子们体会帮助别人后的快乐心情。扮演“小鸟”的孩子为搭建的“工人们”送来“糖果”,感谢“工人们”的付出。在这样的游戏中有情节、有材料、彼此沟通互动,孩子们既能通过帮助他人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动手动脑能力得到增强,也能使感恩教育能够在游戏中得以实现,逐步培养幼儿感恩意识。
四、家园形成合力,营造感恩氛围
幼儿的感恩教育不仅仅是在幼儿园完成,家庭教育也至关重要。有的家长对父母很是孝顺,吃住时时关心,很好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示范作用。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孩子通过观察模仿,潜移默化地懂得了做子女的应感恩父母。良好的家庭教育配合幼儿园教育,只有双方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共同促进幼儿的感恩教育。
(一)礼貌用语的使用
无论在家中还是幼儿园,每当他人帮助了自己,教师和父母都应真心诚意表示感谢,为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样,一声“谢谢”,这既是礼仪教育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除了开展正常的感恩教育活动以外,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还应对幼儿加强文明礼貌用语的使用,让“你好”“谢谢”“不用谢”“请”“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语成为孩子们维系良好友情的纽带,即使是父母帮助了自己,也应该说声“谢谢”,使感恩教育落到实处。
(二)为他人做事情
幼儿父母在家关心照顾长辈,用实际行动诠释感恩,给孩子们做出了良好榜样。对于家务劳动,家长可以适当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让孩子帮自己拿笤帚,让孩子自己收拾玩具,吃饭的时候为大家放好椅子,不舒服的时候让孩子端杯水等,培养孩子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对于比自己年纪小的弟弟妹妹更是要让他们懂得爱护,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爱心和责任心,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感受到爱,从而用感恩的心态努力去关心他人,共建和谐家庭。
(三)利用节日契机,诱发感恩行为
在三八妇女节、重阳节、教师节等节日中,教师要有效抓住教育契机,结合实际案例,讲感恩故事,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为妈妈、老人、老师,用绘画、手工、歌唱、朗诵、舞蹈等方式回馈表达对父母、老师的感谢之情,诱发幼儿的感恩行为。同时,教师也要注意日常生活中讲述幼儿的感恩小故事,肯定幼儿的感恩行为,使之成为感恩教育的催化剂。
总之,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幼儿的德育教育要紧抓、严抓,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感恩教育思想,将其融入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幼儿知感恩、懂感恩,从而主动承担起对父母、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心与义务感,使幼儿通过劳动实践,积极动手动脑,用实际行动回馈他人,回馈社会,在活动中逐渐提高幼儿的责任意识,勇做一个有担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