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连接,完美过渡

2022-06-06王娟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2年12期
关键词:适应能力幼小幼儿园

王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要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孩子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后,学习活动由自主性活动转为集体性活动,从游戏为主转为学习为主,作息时间与行为管理也都发生明显变化。因此,幼小衔接对于孩子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一、科学有效的幼小衔接对孩子的影响

(一)有利于孩子培养健全的人格

当今社会,很多家庭为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大多从小在全家人的呵护中成长,以至于这些孩子多数都以自我为中心。家庭给予的宠爱甚至溺爱让孩子成为温室中的花朵,内心十分脆弱。進入小学之后,集体活动是小学学习活动开展的主要方式。如果孩子在步入小学之前没有做好准备,那么在小学就很容易出现与其他同学相处不恰、难以完成集体活动等问题。而这些情况的出现很容易使他们对小学产生畏惧、抵触的心理。而幼小衔接则是转变孩子心理认知的重要手段。教师能够通过幼小衔接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使孩子拥有健全的人格。

(二)有利于提升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

幼小衔接是以有效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就提前了解和初步适应小学生活。进入小学后,孩子首先需要适应全新的环境。社会交往能力以及环境适应能力的好坏,将直接决定孩子能否正确面对和解决学习、生活以及交友问题。若此时孩子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则会出现排斥小学生活或精神不佳、食欲缺乏等情况。而有效的幼小衔接能够帮助孩子提前了解和适应小学的学习方式及生活节奏,从而提升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

二、现阶段幼小衔接主要存在的问题

幼小衔接呈现出趋同化。为了让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方式、生活方式更为贴近,很多幼儿园会在幼小衔接教育阶段“小学化”。在培养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以及作息时间上都向小学一年级标准靠拢。由于提前学习了小学的知识,孩子在真正进入小学一年级后会减少对学习的热情甚至骄傲和厌学,产生不良的学习习惯。事实证明,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幼小衔接呈现出表面化。就目前调查发现,很多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并不规范,更多工作流于表面。例如中午停止孩子午睡、每天安排随堂作业等。忽视了对于孩子认知上以及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上的培养。这种流于表面化的幼小衔接,便缺乏了其本身存在的真正意义。

幼小衔接缺乏整体性。教师对于幼小衔接教学成果的检查是对数学、拼音、汉字硬性知识的考察。而教师对于孩子学习兴趣的激发、良好学习能力的养成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关注极少,许多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的重心都放在知识传授上,完全忽视对于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也缺乏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由此可见,目前幼小衔接缺乏整体性。

三、幼小衔接的有效开展

(一)做好行为能力的衔接准备

幼儿园教育是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教育。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使孩子身心健康,为未来社会所需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幼小衔接工作不能完全依附原有的教学方式。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好行为能力的衔接准备。例如目前小学实行的“双减”政策,作为幼小衔接教师就应该在原本的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造创新,真正落实“双减”政策。教师也应当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在课程内容安排上追求多样性与实践性,以培养孩子的实践应用能力为重点。

(二)做好入学知识的衔接准备

注重知识点的衔接。幼儿园与小学知识点的有效衔接,需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要确保幼小衔接教材的系统性和连续性。这需要对教师以往的教学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对使用的教材各个模块逐一进行分析,取长补短,选择最为合适的教材。第二,教师要把握好对小学知识传授的“尺度”。例如在语言活动中和孩子们玩一些口语化的、感受声调的语言游戏;数学活动中渗透和初步了解基本的数学运算等。这种幼儿园活动中的渗透性知识会存留在他们的大脑,进入小学后再进行整合学习,使孩子产生探究欲望,从而有深入学习的想法。

注重思维水平的衔接。学习过程其实就是一种思维过程,从孩子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能力上能够观察出孩子的思维水平。因此在幼小衔接阶段,要多注重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各类教学活动,让孩子感知、记忆深入思考。为了更好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安排归纳类、推理类、概括类等思维活动,引导和带动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小学与家庭间形成无缝对接。以往关系中,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分离的,两者之间缺少或不存在沟通,导致幼小衔接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应该“打通”幼儿园与小学教师之间的关系,让幼儿园教师与小学一年级教师之间有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上的交流,互通有无,互相提升。幼儿园教师只有在了解小学一年级教学情况的基础上(如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形式以及对孩子日常行为的要求等)才能正确且顺利地完成幼小衔接工作。其中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责任人也应该以参与者和监督者的身份出现,积极地配合学校相关工作的开展,并且对工作开展的情况进行反馈,这样三方合作的幼小衔接才能更具有实效性。

幼小衔接阶段是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过渡阶段。目前幼小衔接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作为幼小衔接教师,应该从孩子身心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结合新时代人才培养战略,制定系统、全面且实施性较强的幼小衔接教学体系,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以及适应能力,使孩子在小学阶段能有更为出色的表现。

猜你喜欢

适应能力幼小幼儿园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爱“上”幼儿园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初中生拖延行为与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研究
高职生社会适应能力调查
天候地理与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