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混龄户外区域运动环境创设原则

2022-06-06李芳尹丹丹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2年12期
关键词:创设幼儿园区域

李芳 尹丹丹

幼儿园混龄户外区域运动是幼儿园混龄活动与幼儿园户外区域运动的结合,是幼儿园户外运动的创新形式,能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在实践中,因其具备混龄活动和区域运动的双重性质,因此幼儿园应重视环境的创设,为活动开展提供保障。

一、理论基础

近年来,教育界掀起了“儿童视角”的研究热潮,研究者们意识到儿童应作为学前教育的主体,儿童应该是积极的社会行动者、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自身生活世界的专家……20世纪90年代,丽莲凯茨提出学前教育质量评价应该突破传统,从“自上而下的管理者视角”来对待,转向以“自下而上的儿童视角”来进行,即将幼儿作为评价主体,关注他们在幼儿园的感受、体验以及对幼儿园生活质量的满意度。我国于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教育评价部分也提出幼儿应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王海英也认为一个基于儿童本位、由儿童参与且经过精心设计的幼儿园环境,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对儿童的尊重、信任和接纳,即环境创设中既有教师的预设,也充分尊重儿童的呼声,且教师应更多地以儿童的需要为需要,真正做到以儿童为本。

二、幼儿园混龄户外区域运动的价值

幼儿园混龄户外区域运动对幼儿发展的价值是多方面的。首先,户外区域运动能够促进幼儿的身体与动作技能发展。区域运动的功能性较强,能够促进幼儿走、跑、跳、钻爬、投掷等基本动作的发展,提升幼儿身体的耐力、爆发力、平衡感等,增进幼儿的身体素质,促进幼儿身体发展。其次,混龄运动能增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幼儿在混龄活动中增加了不同年龄、不同班级幼儿的沟通交流,低龄幼儿在活动中会以大龄幼儿为模仿对象,大龄幼儿则会增强大带小的责任感,促进幼儿同理心的发展,此外同伴关系与合作交流的能力也得到提升。再次,混龄户外区域运动能够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幼儿在混龄活动中的交流合作能够促进幼儿的言语、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发展。最后,混龄户外区域运动能够促进幼儿意志的发展。异龄幼儿之间的交往以及运动本身的要求会对幼儿的自信心、主动性、坚持性、自制力、果断性等方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基于儿童视角的混龄户外区域运动环境的创设原则

(一)趣味性与挑战性结合,提升区域的吸引力

1.从幼儿兴趣点入手

创设趣味情境的方式有很多,但首先要考虑的是,什么对于幼儿来说是有趣的?因此可以從幼儿喜欢的动物和卡通形象、游戏情节、故事情节入手,或者采用竞赛的形式提升区域运动的趣味性。例如,根据大班幼儿喜欢竞赛的特点,在球类区可以设置小型足球比赛情境,通过竞赛激发幼儿运动热情;在投掷区可以采用幼儿喜欢的游戏“愤怒的小鸟”情节,将投掷的工具变成“小鸟”,投掷的对象变成“建筑”,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与参与度。一般来说,趣味的情境需要物质环境的烘托,因此教师在制作情境化材料时也要尽可能地生动、逼真、有趣。

2.灵活可调控的难度

幼儿园活动中大都会把安全因素放在所有活动的第一位,但也不能放弃有挑战性的活动,也许这在有些教师的眼里有一点点“冒险”,但却能培养幼儿勇敢、自信的品质。因此,户外区域运动环境在创设之前要充分了解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然后在区域中设置各种难度等级的运动,以符合儿童的科学发展。一般来说,可以改变活动中一些可调控的高度或距离元素等,也可以针对某些特定运动提供辅助工具来调整难易层次,这与我们常说的支架式教学理论是一致的。如在幼儿喜欢的“跳水小达人”运动中,跳高的高度设置应是灵活的,对运动能力较弱的幼儿来说,可以适当降低高度;而运动能力强的幼儿则可以不断挑战自己,调高高度。又如在攀爬区中,幼儿可以“翻山越岭”,教师在调整难易程度时可以采用提供或者撤销安全绳索的方式,这样对他们来说既安全又富有挑战性。

(二)幼儿自主与教师指导结合,发挥混龄运动的功能性

在混龄户外区域运动开展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幼儿是否获得愉快的运动体验,还要关注运动的功能是否得到充分发挥,也就是在促进幼儿身体健康、机能的协调发展、同伴交往等方面是否起到实际的促进作用。

1.全过程、全方位的幼儿参与

为了发挥运动所体现的发展功能,在创设区域运动环境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自主性,关注幼儿在运动中的感受与体验,确保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运动。在创设运动主题环境和制定规则、选择活动区域及运动内容、运动器材的选择与摆放、选择活动的同伴等方面应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在幼儿开展区域运动时要“管住嘴、管住手”,不要包办环境创设、区域选择以及器械材料的摆放位置,更不要代替幼儿练习或探索,并且不宜设置过于复杂的运动游戏规则,以减少对幼儿的束缚。

2.前置化、间接化的教师指导

教师的“管住嘴、管住手”并不是不作为,而是要全程发挥好指导功能,在运动之前要通过环境的创设激发幼儿的自主性,调动幼儿参与区域运动的积极性,用间接的方式加强对幼儿运动的指导。如可以与幼儿共同探讨创设运动环境与主题,提高幼儿的参与度;鼓励幼儿自主选择区域进行活动,营造轻松的心理氛围;提供丰富可供选择的器械与材料,保障幼儿自主选择的物质基础;此外,在保持区域之间相对独立性的同时,更有加强区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等。

(三)层次性与动态性结合,满足年龄、性别差异对材料的需求

1.层次性的材料组合

为保证运动的正常开展,要努力确保器械和材料数量及种类的齐全,以满足材料的层次性需求。通常来说,在混龄户外区域运动中,材料常常有多方面的供需不平衡问题,主要体现在高结构材料与低结构材料、主材料与辅助材料、购置材料与自制材料的供需不平衡以及同一器材在幼儿不同发展水平之间的需求方面无法满足等。比如幼儿在球类区运动时,我们常常发现“球”是“剩下”的主材料,而教师无意投放的一些龟背壳、障碍物等反而成为“抢手货”。因此,在投放材料前,要尽可能依据运动内容本身和幼儿不同发展水平的需求,预设幼儿可能需要的材料,合理搭配高结构与低结构材料,在保证充足的主材料的同时,增加额外辅助材料的投放,不仅要有购置材料,也要投放灵活的自制材料,形成材料投放的层次性,确保幼儿的选择需求。

2.动态性的环境布局

器械与材料的动态性也需要我们加以关注,要经常性地调整区域内的材料,及时补充和更新幼儿所需材料,引发幼儿更丰富的运动活动形式。例如:教师应每天对幼儿运动中使用器械的频次进行记录,及时了解哪些材料是幼儿感兴趣、使用多的,也可以通过运动后的谈话了解幼儿还需要哪些器械与材料,设置一个区域公共材料架,集中放置一些区域中可能需要的器械和材料,当幼儿有活动需求时可以去自主取放。此外,还可鼓励幼儿和教师自制所需材料,甚至可以在运动现场自制简单的材料。

基于儿童视角的混龄户外区域运动环境创设不仅是一种教育实践,更是一种教育视角,要经常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看儿童所看、想儿童所想,跳出单一的视角,真正倾听儿童的心声,让儿童获得童年的决策权。

猜你喜欢

创设幼儿园区域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爱“上”幼儿园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