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影响因素分析

2022-06-06贾磊华李国珍吕志坤赵传清刘强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脑室血肿出血量

贾磊华,李国珍,吕志坤,赵传清,刘强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神经科常见病,在我国的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研究显示,ICH患者发病后30 d内病死率为30%~50%,多数幸存者伴有神经功能缺损[1-2]。轻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的生活基本不受影响,而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的自理能力明显减弱甚至完全丧失,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还会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3]。因此,越来越多的医护工作者开始关注ICH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目前,关于ICH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因素尚未达成统一共识,且多数相关研究纳入的因素较少,对临床指导意义不大。为此,本研究对ICH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旨在为ICH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以期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3月至2021年8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184例ICH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4]中ICH的诊断标准;(2)年龄为45~80岁,既往无脑血管病史;(3)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5分;(4)发病至入院时间为0.5~72.0 h;(5)具有明确的手术指征(如基底核区/脑叶出血量≥30 ml,小脑出血量≥10 ml,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患者家属签署手术同意书。排除标准:(1)非高血压原因如头部创伤、血液病等引起的ICH者;(2)急性脑干出血者;(3)合并颅内肿瘤等其他神经科疾病者;(4)合并严重脏器疾病者;(5)凝血功能异常者。本研究经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审批号:201607162)。

1.2 研究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于出血量小、血肿规则、不需要去骨瓣减压(脑水肿不明显)且身体素质较差的患者行微创穿刺清除术:通过CT扫描准确定位血肿最大层面,局麻后通过电钻穿透颅骨和硬膜,将血肿碎吸针置于血肿腔内进行血肿抽吸,抽吸量达到50%后向血肿腔内注入2万~5万U尿激酶,夹管4 h后开放引流,2次/d,待血肿彻底清除后停止引流。对于血肿分散、脑水肿明显的患者行小骨窗开颅手术:通过CT扫描定位血肿位置,局部浸润麻醉成功后做5 cm左右的直线切口;用颅骨钻在颅骨打孔,用铣刀切开3 cm×3 cm的骨瓣,以十字法将硬膜剪开,在避开大脑功能区的情况下剪开皮质,在显微镜下清理血肿,妥善止血后将骨瓣复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留置引流管。

1.2.2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 分别于入院时、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modified Edinburgh Scandinavia Stroke Scale,MESSS)[5]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MESSS总分为45分,评分≤15分判定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16~30分判定为中度神经功能缺损,>30分判定为重度神经功能缺损。将术后3个月MESSS评分≤15分患者纳入轻度组,>15分患者纳入中重度组。

1.2.3 资料收集 参考既往相关研究[6]确定收集资料内容:(1)患者入院时一般资料:性别、年龄;(2)病情信息:入院时GCS评分〔GCS评分评定标准[7]:GCS包括睁眼(1~4分)、语言(1~5分)、运动(1~6分)3个项目,总分15分。GCS评分≥12分表示轻度昏迷,9~11分表示中度昏迷,≤8分表示重度昏迷〕、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量测量及分级:采用多田公式测定颅内出血量,出血量=〔血肿最大层面长度(cm)×血肿最大层面宽度(cm)×层距×层数〕/2。将出血量划分为大量出血、中等出血、少量出血3个级别,其中大量出血为基底核区/脑叶出血量≥50 ml,小脑出血量≥15 ml;中等出血为基底核区/脑叶出血量≥30 ml且<50 ml,小脑出血量≥10 ml且<15 ml;少量出血:基底核区/脑叶出血量<30 ml,小脑出血量<10 ml}、出血是否破入脑室;(3)治疗情况:手术时机(发病至入院手术时间<6 h评定为超早期,6~24 h评定为早期,>24 h评定为延期)、手术方式、有无二次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是否接受早期康复治疗;(4)生化指标:入院时白细胞计数、血糖、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

1.3 统计学方法 将收集的数据录入EpiData 3.1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ICH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术后3个月184例患者中,轻度神经功能缺损103例(56.0%),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81例(44.0%)。

2.2 ICH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两组性别、年龄、出血部位、手术方式、二次手术者占比、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者占比、入院时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院时GCS评分、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出血量、出血破入脑室者占比、手术时机、术后并发脑梗死者占比、术后并发肺部感染者占比、术后接受早期康复治疗者占比、入院时白细胞计数、入院时血清hs-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ICH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Table 1 Univariate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egree of neurological deficit in ICH patients after surgery

(续表1)

2.3 ICH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ICH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为因变量(赋值:轻度=0,中重度=1),以入院时GCS评分(赋值:≥12分=1,9~11分=2,≤8分=3)、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赋值:轻度=1,中重度=2)、出血量(赋值:少量/中等出血=1,大量出血=2)、出血破入脑室(赋值:否=1,是=2)、手术时机(赋值:超早期=1,早期=2,延期=3)、术后并发脑梗死(赋值:否=1,是=2)、术后并发肺部感染(赋值:否=1,是=2)、术后接受早期康复治疗(赋值:是=1,否=2)、入院时白细胞计数(实测值)、入院时血清hs-CRP(实测值)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GCS评分、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出血量、出血破入脑室、手术时机、术后并发脑梗死、术后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入院时白细胞计数、入院时血清hs-CRP为ICH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2。

表2 ICH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able 2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egree of neurological deficit in ICH patients after surgery

3 讨论

ICH为一种具有起病急促、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差等特点的脑血管病,可危害中老年人群的生命健康。此病的治疗策略为清除血肿、减低颅内压、控制病情进展。研究表明,及时开展外科手术可降低ICH患者死亡率,但仍有相当高比例的患者远期出现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后遗症,从而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重创[8]。本研究对184例ICH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调查发现,44%患者有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提示部分ICH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不理想。故有必要探讨ICH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因素,以便采取针对性策略进行防治。

本研究结果显示,入院时GCS评分、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出血量、出血破入脑室、手术时机、术后并发脑梗死、术后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入院时白细胞计数、入院时血清hs-CRP为ICH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因素。入院时GCS评分越低的患者,其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分析原因是GCS评分为评定颅脑创伤患者意识状态及病情的一项重要指标,当其较低时,提示病情较重甚至脑组织遭受不可逆损伤,故术后神经功能较难恢复[9-10]。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亦较困难。出血量大意味着脑损伤范围广,且血肿分解生成的氯化血红素等物质对神经元的毒害作用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重[11]。出血破入脑室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重,这是由于出血破入脑室在对血肿起到内减压的同时,可造成脑室循环通路阻塞,导致颅内压进一步升高,使病情加重,故未及时处理可明显影响神经功能恢复[12]。手术时机对ICH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存在影响,段吉强等[13]研究表明,ICH发生早期给予有效的手术治疗,可减轻血肿占位效应、炎症反应等对脑组织的损伤,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故医院应优化ICH绿色通道,完善ICH救治流程,缩短ICH患者从入院至诊治的时间,以免因延误最佳治疗时机而致患者遗留严重功能障碍[14]。脑梗死是ICH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多由术中牵拉或灼烧等操作刺激脑血管痉挛所引起[15-16],可导致ICH患者神经功能恶化。故应预防术后脑梗死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包括:术中谨慎操作,避免过度牵拉脑组织以及损伤正常血管,术后使用抗血管痉挛药物,如静脉泵入2.0 ml/h尼莫地平等[17]。早期康复治疗对ICH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极为有利,分析其原因与早期康复治疗措施如功能锻炼、高压氧等可实现脑功能重组有关[18-19]。故ICH患者术后早期应鼓励其积极开展上述康复治疗,以改善神经功能。当ICH发生后,人体对脑损伤的应激反应可致交感神经亢进,儿茶酚胺等活性物质分泌量增多,从而造成白细胞计数增高。白细胞计数过高可阻碍脑组织血供,升高脑灌注压,并促使各种炎症因子释放,从而加重脑损伤程度。高水平hs-CRP可诱导单核细胞产生组织因子而影响凝血过程,从而加重脑损伤程度。

综上所述,ICH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因素包括入院时GCS评分、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出血量、出血破入脑室、手术时机、术后并发脑梗死、术后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入院时白细胞计数、入院时血清hs-CRP,故应针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干预,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但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小,统计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倚,故后续将扩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结论。

作者贡献:贾磊华、李国珍进行文章的构思与设计、统计学处理;贾磊华、赵传清、刘强进行研究的实施与可行性分析、资料整理、论文修订;赵传清、刘强进行资料收集;贾磊华撰写论文,对文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贾磊华、刘强负责文章的质量控制及审校。

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脑室血肿出血量
成人幕上脑胶质瘤切除术中进入脑室相关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脑室镜清除脓苔及术后脑室灌洗、引流在脑室感染中的应用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灌注关节腔以减少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