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阳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分析

2022-06-06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2年5期
关键词:线状图斑外业

程 博

(当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湖北 当阳 444100)

国土资源的地毯式调查可以完善我国国土资源登记体系,加强社会信息交流,促进不动产在国土调查领域的跨行业登记业务开展,优化资源利用方式,规范土地登记制度。开展当阳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理清调查流程及其关键技术,对于健全土地管理制度,规范城市布局,促进美丽城市建设,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针对国土调查流程及关键技术,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叶基云对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关键技术进行分类,综合分析各方法的适用范围;邹志鸿等基于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研究了无人机在国土调查中的实用性,发现无人机在提高调研精度和外业工作效率方面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赵海滨通过对比常用的国土调查方法,分析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质量控制要点;陈森借助ArcGIS 软件,研究了空间分析技术在国土调查数据成果检查方面的应用,证明了空间分析技术在成果检查中的实用性。目前,国土调查方法众多,成果检查方法各异,有必要构建一套适用于当阳市的国土调查流程,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区域国土调查。本文以高效开展当阳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为切入点,构建一套科学的国土调查流程,并对内外业中关键技术进行分析,以保障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在当阳市有效推进。

1 调查范围

当阳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范围为庙前镇、淯溪镇、两河镇、河溶镇、半月镇、王店镇、草埠湖镇、玉阳街道、玉泉街道和坝陵街道,共计10个镇(街道),整个当阳市国土面积为2 150.05 km。

2 调查流程及技术

当阳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采用内外业一体化的调查方式,参考遥感影像、城镇地籍、地理国情等数据,对城镇范围及农村范围的土地利用数据分别开展细化和勾绘工作。按照重新勾绘的城镇范围,参考城镇地籍、地理国情等数据,开展城镇内部细化工作;农村范围则采取先勾绘框架数据再逐地块勾绘的方式,形成农村范围地类图斑数据。同时,以行政区界线、土地权属等为控制基准,依据影像数据并参考收集的数据对地类进行认定,形成本底地类图斑数据。在影像判读的基础上,通过比对变更调查数据和本底地类图斑数据,提取不一致图斑数据。

在本底地类图斑数据的基础上,套合遥感监测影像数据,并叠加不一致图斑、土地权属、基本农田等数据,形成外业调查底图数据;和传统外业调查方式不同,当阳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试点全部采用移动端电子设备开展外业调查,可实现外业调查数据的实时编辑、采集和标注。最后对外业调查成果资料进行上图,对数据边界、地类、专项属性等内业进行上图调整,最终形成当阳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详细技术流程如图1 所示。

图1 技术流程

2.1 数据预处理

地方收集的基础数据坐标系统不一致,如北京54 坐标系、西安80 坐标系,需要进行地理坐标系的统一。地方坐标转换的思路为首先将数据转换为西安80 坐标系,然后由西安80 坐标系转换为国家2000坐标系。

根据已知的同名控制点坐标对,选择合适的转换模型和转换方法,通过转换模型进行转换,评定同名点精度,将超限的同名点剔除后,确定参与转换的同名点,进而计算转换参数及评定转换精度。最后,根据计算好的坐标转换参数,对原坐标系数据进行转换,输出2000 坐标系成果。

2.2 线状地物批量自动构面辅助快速勾绘

根据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要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取消线状地物图层,需要对线状地物进行面化,形成线状地类图斑数据。按照传统的作业方式,人工对照遥感监测影像进行矢量化,工作量大,同时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时间紧、任务重,传统的作业方式已无法满足实际应用要求。宜以变更调查线状地物为基础,采用快速的自动构面方式形成面状图斑。

因为统计需要,变更调查数据库的线状地物按面状图斑进行打断。因此,首先对基础线状地物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得出需要的统计资料,再对数据资料进行整合,调整线状地物的位置。合并后,检查线状地物,套合遥感影像,观察线状地物的地理标识和在遥感影像中的位置特征,按数据统计需要合并遥感信息,并根据线状地物数据的顺序选择需分析影像,再确认其是否存在,即删减已经不具备客观存在性质的线状地物,同时新增线状地物予以补充。

结合ArcGIS 空间分析技术,根据线状地物的宽度,采用缓冲区方式形成面状图斑,最后进行构面后数据检查核实,全面依据影像,逐图斑进行人机交互核实,对于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的,调整图斑界线及相关属性信息。

2.3 地物勾绘

地物对象的提取采用人机交互方式,按建设用地、农用地、未利用地的顺序进行勾绘。实际操作时,先对城镇范围进行划定,该范围划定后需要单独导出,作为一项专题数据;再对道路进行勾绘,道路按铁路、公路、大型农村道路的顺序进行勾绘;最后,水系按大型沟渠、大型坑塘、河流、湖泊等顺序依次勾绘。数据勾绘分为城镇范围和农村范围两种情况。

在城镇范围内,利用城镇规划、地籍调查和正射影像等数据,采用转换、抽取或数字化等方法,调绘城镇道路用地范围(规划红线)、水域(规划蓝线,河流水面等)、绿地(规划绿线,公园与绿地)、空闲地等,形成城镇土地利用框架。

在农村范围内,根据线状地物地类编码、宽度、权属性质合并线状地物,再根据影像对线状地物进行调整;删除已灭失线状地物图斑,新增线状地物依据影像进行补充,与影像走势不符的线状地物图斑依据影像进行调整;结合影像无法确定的线状地物图斑,标注核查状态,以便外业实地核查。

2.4 不一致图斑数据制作

在内业依据影像进行判读,并参考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初始库数据、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等进行地类认定。无法通过内业影像及参考数据准确认定的,标注核查状态,外业调查时进行实地核查、标注、拍照,完成属性数据录入。

在属性数据录入的基础上,检查相邻位置地类是否一致,道路、河流是否贯通,矢量数据节点位置是否捕捉一致等,完成数据接边,进而与初始库数据进行比对,查找二者地类不一致数据,再根据影像采用逐图斑认定的方式,删除图斑界线偏移、线状地物面化导致的或根据影像明确认定的地类不一致数据,形成分图层的不一致图斑数据。

2.5 数据库构建

国土调查数据库应遵守国家要求的质量标准,按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进行建设,对数据质量进行严格把控。建库系统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标准及要求,对已完成的矢量数据进行属性维护,主要维护地类图斑的耕地坡度等级、耕地类型、田坎系数、扣除地类编码和标识码等字段属性。将整理好的地类图斑数据、行政区数据、基本农田数据和专项数据等通过建库系统拓扑,属性和共点检查无误后,将其通过数据入库功能导入标准数据库中,全面获取覆盖作业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信息,形成一整套国土调查成果资料,包括外业调查成果、数据库成果、图件成果、过程资料和文档成果。

2.6 质量审查及保障

质量是项目的生命,质量控制管理是项目成败的关键。质量控制的核心在于系统的管理。在国土调查过程中,严格按照技术标准规范作业,严格实行作业小组、质检组、项目组三级检查制度,以保证成果真实、准确。

在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及时对作业质量进行100%的自检。每个村外业调查全部完成后,各小组对工作成果进行作业组自检。外业调查组安排人员对调查的界线进行全面核实,主要核实调查界线是否准确,并进行内业核实,核实图斑边界是否与外业调查图一致、土地用途是否与实地拍照一致。发现问题时,及时修改和处理,自检无误后,方可提交。

质检人员对作业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控,及时对关键工序进行检查,对于不合格的成果,督促及时改正或返工,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上工序成果须经质检组质检员检查,合格后方可交下工序使用。质检员对作业小组自检合格后提交的成果资料进行全面检查,把检查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作业人员,以便修改。质检员检查涉及诸多工作阶段,如外业调查完成、内业建库完成、最终全部数据库成果完成等。根据数据库标准对图层拓扑的要求,检查所有权宗地层、地类图斑层、行政区层、永久基本农田层等单层间拓扑关系是否正确以及各图形要素层的层际拓扑关系是否正确。根据数据库标准对属性结构的定义及要求,检查所有权宗地层、地类图斑层、行政区层等数据结构是否正确,各图层属性值是否正确。

对于质检组检查合格后提交的数据成果,项目经理及技术负责人进行质量检查,主要检查成果资料是否齐全,表格填写是否清楚,数据库内容、属性项是否符合国家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要求,并形成最终检查记录。

3 调查结果

基于上述流程及关键技术,得到当阳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总体数据。当阳市国土面积约为2 150.05 km,其中,耕地821.12 km,约占土地总面积的38.20%;林地767.90 km,约占土地总面积的35.71%;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52.38 km,约占土地总面积的11.74%;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38.33 km,约占土地总面积的6.43%;种植园地96.30 km,约占土地总面积的4.48%;交通运输用地40.36 km,约占土地总面积的1.88%;其他土地21.05 km,约占土地总面积的0.98%;草地6.50 km,约占土地总面积的0.30%;湿地6.11 km,约占土地总面积的0.28%。

4 结语

当阳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是一项耗时长、精度要求高的工作。本次工作验证了全市国土调查技术路线,掌握了国土调查中碰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实现了试点以点带面的目标,发挥出试点工作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

猜你喜欢

线状图斑外业
地理国情监测中异形图斑的处理方法
新安县有序开展卫星遥感监测图斑核查工作
基于C#编程的按位置及属性值自动合并图斑方法探究
基于移动 GIS 的公路工程外业调查系统研究
基于无人机和全景技术的“空-地”联合公路设计外业调查方法
土地利用图斑自动检测算法研究
风电场集电线路终勘纪实
关于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几点思考
线状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