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教理念下对送教学生开展康复教育的实践研究

2022-06-06陆顺芳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30期
关键词:残疾儿童

陆顺芳

【摘要】在康复教育的实践中,我们采用行动研究法,通过对三名送教对象进行教育康复训练,探讨“医教结合”与“送教上门”两者结合模式的可行性。根据学生实际,研究适合个别化的教育康复训练方式,制订适合的康复训练计划,让不能到学校学习的中、重度残疾学生接受教育,使残疾学生、家庭都受益。

【关键词】医教结合;送教;残疾儿童

一、研究背景

1.概念拟定

医教结合作为一种特殊教育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借用医学知识补充教育实践,二是教学方法、医疗康复手段相结合,三是在尊重个体差异、个体需求基础上开展教育活动。教学中,我们取“医”的理论和方法,取“教”的形式和内容,两者相结合,根据儿童的医疗背景制定个别化计划,遵循医学原则开展康复训练。

中、重度残疾适龄学生因自身和家庭因素,不能走进课堂,送教上门能提高入学率,使他们接学受正常的教育。

2.已有的研究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送教”的定义不同,实践模式也不一样。比如,台湾地区的在家教育、日本的访问教育、美国的Homebound In-struction 等。送教作为特殊儿童教育安置的形式,台湾的送教内容有特殊教育服务、医疗复健服务、有关福利、家庭支援服务等。

在学习障碍、肢体机能、听觉障碍方面,医教结合已取得较成熟的干预模式和较好的实践效果。而直接针对送教上门的观察和干预方法不多。众所周知,残疾程度较高的重度残疾学生需“送教”,表现于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及多重残疾,其能力在特点发展方式和方法的使用上有较多共性,这对送教儿童康复教育的实践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作用。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

1.研究目的

本研究着重对在家长参与下的送教儿童康复训练模式进行探讨,将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方法的设计与其家庭环境紧密结合,强调在自然环境下送教儿童康复过程中由家长主导干预,增强送教儿童的康复效果,达到较大程度的康复。

2.研究内容

首先,访谈个案的家长和相关人员,观察和评估个案现有能力水平;其次,制定科学的康复训练方案,做到专业康复训练和家庭日常生活相结合,传统与现代、医学与教育、专业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三是认真分析、积极反思,总结康复训练的经验和不足,扩展送教上门内涵。

三、研究方法

1.访谈法

访谈个案的照顾者,了解其出生史、疾病史、生长发育史及实际能力;了解康复训练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个案基本情况表一

2.观察法

观察、记录每次训练情况,如,训练的计划、项目、时间安排和效果等。

学生康复训练计划表二

3.实验法

一是针对个案然能力状况和家长的期望,为其设定的长期目标为增强头部和躯体姿势的控制能力。康复训练分成四个阶段,其中1个月界定为1阶段。每阶段的第一次康复训练前对个案短期目标“头直立3秒、坐直立3秒和手抓握”能力作评测,记录其在30分钟活动中个案出现上述行为的次数。表3为个案短期目标能力在各个阶段的评定。

二是针对个案芬能力状况和家长的期望,为其设定的长期目标为增进社会适应能力。康复训练分成四个阶段,其中1个月界定为1阶段。每阶段的第一次康复训练前对个案短期目标“抬头挺胸3秒、踮脚行走和手面部表情”能力作评测,记录其在30分钟活动中个案出现上述行为的次数。表4为个案短期目标能力在各个阶段的评定。

三是针对个案闲能力状况和家长的期望,为其设定的长期目标为增强头部和躯体姿势的控制能力。康复训练分成四个阶段,其中1个月界定为1阶段。每阶段的第一次康复训练前对个案短期目标“头直立3秒、中线平衡3秒和交替持物”能力作评测,记录其在30分钟活动中个案出现上述行为的次数。表5为个案短期目标能力在各个阶段的评定。

四、研究效果

一是在4个阶段的康复训练结束后,个案然“头直立、坐直立和手抓握”能力均有提升。在训练过程中个案的流口水、剪刀脚的次数也同时减少,头部、躯干的近端控制能力加强也带动了端能力的控制。

二是在4个阶段的康复训练结束后,个案然“抬头挺胸和手面部表情”行为出现均有提升,“踮脚行走”出现频率逐渐减少。在训练过程中个案的流口水次数也减少了,与人互动的次数也增多了,对自身能力的控制加强了,增进了个案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是在4个阶段的康复训练结束后,个案然“头直立、中线平衡和交替持物”能力均有提升。在训练过程中个案的流口水的次数同时减少,四肢稳定度增加,个案活动能力由此增强。头部、躯干的近端控制能力加强也带动了端能力的控制。

四是个案然和个案闲都有“手抓握”的训练目标,但是个案然着重于其双手向中线靠拢时,能自發地把身体平衡到中线的位置上,从身体平衡反射中增加个案对身体躯干的控制。而个案闲则着重于双手对物件的操弄,增加双手的灵活性,同时,双手绑上负重袋,维持了双手的稳定性。目标的达成,增强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为其回归学校学习作铺垫。

总之,在实践中,我们探究“医教结合”与“送教上门”结合的模式,根据教学实际,制订适合个别化的教育康复训练计划,让不能到学校学习的中、重度残疾孩子接受良好教育,使残疾学生、家庭都受益。

参考文献:

[1]中国发展门户.2013年度中国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监测报告(全文)[EB/OL].http://cn.chinagate.cn/reports/2014-08/20/content_33291104.htm.

[2]董玮倩,昝飞.台湾地区在家教育特殊教育服务概况及启示[J].基础教育,2011(4):113-118.

[3]袁建.关于开展对残障儿童“送教上门”工作的几点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5(8):100-102.

[4].高宇翔.北京郊区县学龄残疾儿童少年不在学及送教上门需求情况调查[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12(1):14-18.

[5].史恩胜,吴岚.送教上门:特教学校功能的创新实践[J].现代特殊教育,2015(3):46-47.

[6]王力多.试谈如何有效开展送教上门工作[J].现代特殊教育,2012(1):76.

猜你喜欢

残疾儿童
如何与残疾儿童做活动
政策
残疾儿童心理健康成因及对策
残疾儿童招生入学要“全覆盖、零拒绝”
教育部、国家残联:残疾少儿入学全覆盖、零拒绝
教育部、中国残联: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
保障残疾儿童随班就读
河南:实施“一人一案”确保适龄残疾儿童入学
山东万余名残疾儿童全部纳入抢救性康复范围
风之彩 墨西哥残疾儿童绘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