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构建“五位一体”巩固脱贫成效路径

2022-06-06钟剑龙

安徽农业科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五位一体乡村振兴机制

摘要 在党和政府的指导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与帮扶镇村协同努力,现行标准下9 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脱贫摘帽不是终点,帮扶单位根据广东省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方案,积极承担乡村振兴任务,结合自身优势特色,科学构建“五位一体”乡村振兴机制,在脱贫基础上推进乡村振兴,确保防返贫、防致贫措施落地做实,有效开展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持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关键词 乡村振兴;“五位一体”;脱贫成果;机制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10-0250-06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10.058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ive in one” Approach to Consolidate Poverty Allevi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A Case Study of Huangta Village in Guangdong Province

ZHONG Jian-long

(Guangzhou Railwa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430)

Abstrac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organs,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and supporting towns and villages have made concerted efforts. Under the current standards, 98.99 million rural poor people have been lifted out of poverty, 832 poverty-stricken counties have been lifted out of the hat, and 128 000 poverty-stricken villages have been listed out. The arduous task of eliminating absolute poverty has been completed.Getting rid of poverty is not the end,in accordance with the work pla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 the assistance unit has carried out.We should actively undertake the task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cientifically build a “five in one” Rural Revitalization mechanism in combination with our own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on the basi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we should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ensu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anti return to poverty and anti poverty measures, effectively carry out the work, further consolidate and expand the achievement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Key words Rural vitalization;“Five in one”;Achievements in poverty alleviation;Mechanism

基金項目 广州市党建学会2020年度重点调研课题(XH2022LX143)。

作者简介 钟剑龙(1985—),男,广东梅州人,讲师,硕士,从事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团体心理辅导、脱贫攻坚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7-06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讲话:“在党和政府的指导下,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协同努力下,现行标准下9 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1-4]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一百周年庆典上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5]。当前党和国家正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广东省深入部署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方案,向着第二个百年目标奋战。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对口帮扶梅州市五华县岐岭镇黄塔村以来,党委高度重视,充分发挥高校资源和教育优势,助推黄塔村的思想教育和经济发展,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根据上级要求,结合自身特色优势,科学构建“五位一体”乡村振兴机制,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实现镇村同建同治同美。

1 深入了解帮扶村脱贫攻坚成效,精准分析脱贫户“易返贫、易致贫”原因

梅州人用“八山一水一分田”形容梅州市山多地少的困局,而黄塔村位于梅州市五华县西北位置,土地面积6.26 km2,四面环山,土地很少,村里有7个村民小组,450户,2 246人,耕地面积只有69.6 hm2,人均不足0.033 hm2。经村民申请、村委评审公示、上级党委批准,黄塔村共有60户贫困户,225名贫困人口,根据分析系统数据,走访入户,当前脱贫户主要“易返贫、易致贫”原因为因学致贫、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因缺技术致贫和因缺劳力致贫[6](图1)。

1.1 脱贫户低龄子女占比大,面临较多的生活与教育成本,成为家庭经济重担

统计数据显示,脱贫户中原主要致贫原因为因学致贫的有19户,占比31.67%,根据调研了解,脱贫户中有低龄子女和在读子女的有41户,占比68.33%,其中在读子女有53人,非在读子女有11人,他(她)们均无劳动力,不能为家庭产生经济收益,并且需要家庭经济支持,增加家庭经济负担。村民文化平均水平较低,重男轻女等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依然存在生育多个小孩的情况,脱贫户家庭儿童人数为3个以上的有21户,最多的生育了7个小孩。大部分脱贫户在读子女较多,家庭收入较少,支出项目更多,收支不平衡。如脱贫户巫某祥家庭11口人,7个小孩,占比63.64%,其中5个小孩读书,只有1人外出务工;李某娣家庭8口人,5个小孩读书,只有2人外出务工;此外还有巫某辉、巫某泉、巫某洲、巫某军户,均有3个小孩读书。虽然现在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不用承担学费,但还是会产生课本费、校服费等相关费用。而且还有23名学生分别就读高中、中职和大学等,这些家庭需要额外支付学费、住宿费、生活费等高额费用,承担的经济压力更高。分析得知,这些家庭只有1或2個劳动力务工赚钱,却需要承担多名儿童吃、穿、用、学的费用,收入少,支出高,导致家庭入不敷出,存在返贫风险。

1.2 脱贫户残疾人员较多,给家庭造成多重、沉重而又持续的精神压力和经济重担

统计数据显示,原主要致贫原是因残的脱贫户有18户,占比30%。这18户中共有23名残疾人,残疾类别主要是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肢体残疾主要因事故造成身体受伤,肢体受损,一定程度上影响劳动力。智力残疾与精神残疾主要是先天原因,大脑发育不足或损伤,导致智力低下,不能自理,甚至存在伤人、自残等破坏行为。多重残疾个体存在多种残疾类别,对个体伤害更大,治疗难度更高,家庭负担更重。有些家庭的残疾人是成年人,但因为残疾几乎没有劳动力,有5户家庭是2个残疾人,有3户残疾人为适龄儿童。脱贫户黎某灼家中有2个残疾人,占比40%,分别是其妻子与儿子,生活无法自理,给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其妻子为精神残疾,不仅需要家庭照顾起居饮食,更需要专人看护,曾发生过伤人事故,给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其14岁的儿子智力残疾,又无专人看管。脱贫户李某平家4口人,2个残疾,占比50%,分别是其2个儿子,且是多重残疾,属于听力残疾和言语残疾。由于家庭贫困,未在聋哑学校学习,兄弟2人不会手语,文化水平低,非常自卑,不愿与人沟通,性格孤僻,是父母长期的“心病”。大部分残疾成员没有劳动力,不仅不能给家庭产生收益,还需要家庭长期支付高昂的治疗费用、康复费用、生活费用,腾出专职人员给予照顾,为家庭产生多重支出,返贫致贫风险非常高。

1.3 脱贫户患病情况严峻,治疗费用高,康复时间长,给家庭产生长期的经济压力

统计数据显示,脱贫户有11户原主要致贫原因是因病,有13户原第二致贫原因也是因病,还有16户中有患病成员。在这些脱贫户中,有9名贫困户中成员患有大病,手术、药物等治疗费用非常高,除去国家社保报销部分,依然需要承担高额费用。此外还有58人(包括非因病致贫脱贫户)患有长期慢性病,其中有10户脱贫户家中有2~3名患病家人,需要长期吃药,费用高昂,家庭经济压力大。44岁的贫困户张某辉经诊断患有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经过住院化疗等暂时情况好转,但还需要定期服药复查;60岁的贫困户刘某容经诊断患有右上肺腺癌,经过多次住院手术,切割了右上肺,但还需要每天服药抑制癌细胞。患病人员主要是老人,无劳动力,无收入来源,文化水平低,不了解医保政策,或是购买了一些不能报销的药物,或是自行购买草药等,无法享受医疗政策,增加家庭经济负担。部分患大病的青壮年经过手术治疗,疾病得到控制,但身体健康严重受损,劳动力减弱,无法外出务工,只能在家务农,不仅收入降低,还要支出一定的费用进行持续康复治疗,预防疾病复发。调研发现,该村属于煤矿地质,由于过度采挖,导致地下水部分金属元素超标,影响村民饮用水和种养农作物的安全性,村民患病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存在一定的返贫、致贫风险。

1.4 脱贫户文化水平低,技术技能低,务工质量低,外出务工动力低,收入难保障

60户脱贫户共225人,高中及以上学历者仅11人,其中中年2人,其余9人均是在读学生或者刚高中毕业的年轻人,总体文化水平偏低。9户脱贫户原致贫原因为缺技术致贫,劳动力只有1个,无一技之长,主要从事零工普工等工作,务工收入非常低,难以维持家庭多人生活学习等开支。脱贫户学习技术的意识不高,主动性不强,导致大部分劳动力技术技能低,无法从事技术工作,只能从事零工普工,收入较低,工作不稳定。脱贫户张某雄家中4口人,2个孩子在校读书,妻子在家务农,其在镇里打散工,一整年务工收入只有18 000元。大部分脱贫户与张某雄一样,文化水平低,只能打零工散工,务工不稳定,收入低。

黄塔村蕴含的煤矿量在五华县首屈一指,20世纪80~90年代,五华县将煤矿局设立在黄塔村,煤矿开采热火朝天,黄塔村经济发展蓬勃,外来人口超过1 000人,村民依靠煤矿赚钱,安稳度日。2005年,国家考虑到小煤矿的安全性,要求全国各地关闭小煤矿,黄塔村瞬间从“小香港”变为“贫困村”。然而有一些习惯了采挖煤矿的村民,依然沉浸在以前安逸的生活状态中,不愿走出黄塔、不愿走进城市务工,消耗以前的积蓄,成为了贫困户。这些村民本来有劳动力,但是缺乏文化、缺乏技术、缺乏信心、缺乏动力,外出务工意愿低,难以挑起家庭经济重担,甚至给家庭增加负担。

1.5 脱贫户中的孤寡老人,国家按照政策供养,保障其基本生活

因缺劳力致贫的脱贫户主要是五保户和无劳力低保户,早年因为家庭原因和个人原因,分户出来独自生活,有些没有成家,有些没有后代,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五保户和低保户政策,保障其基本生活,同时列入贫困户。五保户和无劳力低保户在国家和帮扶单位的帮助下,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但他们都是老年人,如果出现疾病、事故等意外,必将打破现有生活平衡,导致返贫。

2 加强党建引领作用,科学构建“五位一体”乡村振兴机制,全面深入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脱贫户致贫并非受单一原因影响,多数脱贫户家庭均存在多种致贫原因,只是其中一种为主要的致贫原因。脱贫户陈某惠家中,致贫原因有在读学生、残疾人、慢性病人,务工收入低,返贫风险较高。五保户张某雄精神残疾,缺乏劳动力,依靠国家的补贴维持生活。因此,扶贫干部制定帮扶措施过程中,一定要细心走访,认真调研,精准识别,有力施措,根据黄塔村的发展现状、每户的致贫原因和家庭情况科学构建“五位一体”乡村振兴机制,实施“一户一档”和“一户多策”,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2.1 持续践行扶贫先扶志,发挥高校党建引领,深入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经验,提升脱贫户内生动力

60户脱贫户中有48户为有劳力户,本可以通过劳动务工增加家庭收入,但却安于现状,消极务工。帮扶措施不能单靠“输血”方式,还要激发脱贫户内生动力,打造自身的“造血”机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扶贫工作会议上提出扶贫先扶志,要求扶贫干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帮助脱贫户持续提升脱贫之志,树立脱贫之志。当前实现现行标准下消灭贫困的总攻目标,依然要继续提升脱贫户脱贫之志,巩固脱贫成果。

首先,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持续加强巩固脱贫户脱贫之志,提升脱贫户实干创收的意识和决心。虽然已经消灭贫困,全面脱贫,但依然有不少脱贫户存在“三低”:文化水平低、思想觉悟低、领悟水平低,主动性不高,存在一定程度的“等靠要”思想,不利于巩固脱贫成果。帮扶单位要加强落实党建引领作用,积极与镇村党组织协同联动,继续组织各级党支部对口帮扶脱贫户,党支部书记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了解村情民意,主动与脱贫户细心交谈,解读最新政策,分析当前乡村振兴趋势,汇集多方资源和措施帮助脱贫户“拔懒筋,生动力”。

其次,要加强脱贫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脱贫户解疑释惑,从而树立正确的致富观念。帮扶单位主要帮扶任务为:一方面帮扶村巩固脱贫成效,完善村集体基础设施,建设美丽村庄;另一方面帮扶脱贫户提升技能,发展生产,保障民生,可持续地提升家庭收入,巩固脱贫成果。不少脱贫户对帮扶单位把帮扶重心和大部分资金投入村集体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措施产生不理解情绪,认为帮扶工作就是“输血”工程,只要给脱贫户“钱、财、物”就好了,但现实情况是脱贫户将帮扶给予的“钱、财、物”浪费掉,转手就把钱财花掉,把物卖掉,無法巩固“以钱生钱,以物生钱”的帮扶成效,反而强化了脱贫户的懒惰心理。帮扶单位各级党组织深入脱贫户家中通过

“谈谈心、喝喝茶、抽抽烟”等通俗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事实,讲道理,引导脱贫户理解政策,转变观念,既支持集体发展项目,也积极开发自家产业。

最后,要党建带动多方资源,遏制返贫风险,树立脱贫户巩固脱贫成果信心。脱贫户长期习惯运用消极的思维方式,在乡村振兴新的政策下,对帮扶措施缺乏斗志和勇气,对巩固帮扶成果缺乏信心。帮扶单位党委组织专家团队对帮扶村进行调研与监测,要继续加强产业发展,振兴乡村产业,带动村民务工,提升村民收入。要积极组织专家团队为脱贫户开展专业种养技术和务工技能培训,指导脱贫户结合自身实际选择一项或两项技能进行学习考证,提高脱贫户技能水平,增强就业质量。要加强教育帮扶力度,汇集帮扶单位优势和社会力量大力提高村级小学教学质量,为脱贫户巩固长久脱贫成果奠定坚实基础。

脱贫户在帮扶单位、镇、村党组织的坚强引领下,通过政策、数据和事实,“输血”与“造血”帮扶措施相搭配,激发内生动力,思想觉悟不断提高,树立了新时代脱贫观念,增强了脱贫信心,巩固了脱贫成果。脱贫户更加坚定实干创收信心,主动发展生产,积极务工,从而享受扶贫政策支持,积极投入务工就业和发展生产等工作中。在党建引领和政策指导下,脱贫户发展家庭农业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家庭生产收入不断提高(图2)。

2.2 大力推行扶贫必扶智,充分运用高校办学优势和教学资源,提升教育帮扶精准度,提高教育帮扶质量

文化水平低是脱贫户的一大重要特征,他们身无长物,不主动学习,不提升技能,难以适应当前新智能时代的职业要求。由于文化水平低,不重视子女教育,不少脱贫户子女的受教育水平基本终止在高中或中职,极少数能够继续考取大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扶智的重要性,要求加大扶智力度,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确保脱贫成果的持续性。他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7-8]。帮扶单位党委高度重视“扶贫必扶智”的理念,充分发挥办学资源,根据脱贫户的实际情况,加大教育帮扶,实施精准的分类、分级、分批教育帮扶,提升脱贫户文化水平和学历水平,坚定致富理想信念。

首先,优化当地办学资源,提升办学质量。村小学是村里人才发展的摇篮,但是由于经费不足,师资紧张,办学规模变小,教学质量下降,从原来的完整小学建制,变成3个年级的建制。不少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都被送到其他教学质量更好的小学就读,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特别是脱贫户,只能留在本村就读教学质量较差的小学。帮扶单位党委积极调研,精准施策,全力帮扶。一方面,根据村小学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要,赠送儿童图书3 000余册,建立小学图书馆,培养学生“阅读经典,点亮人生”的行为习惯,扩宽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树立远大理想目标。另一方面,加强小学师资培训,捐助设立小学专项教育基金,支持师资、奖励优秀等,匹配充足的师资力量,提升教师教学水平,调动教师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确保教学质量。同时帮助小学完善教学设备,修缮教学环境,捐助教学仪器、办公设备和课桌椅等,配套多媒体设施,提升智能化办公和教学水平,更好地衔接标准化教学标准。经过帮扶单位精准教育帮扶,村小学就读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并增加为4个年级建制,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成绩逐年提升,教学综合成绩全镇第4。

其次,推动中高等职业教育,提升青年一代就业力。为了优化脱贫户学子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升学水平,扶贫干部逐一入户宣传高等教育重要性,鼓励他们认真学习,考读大学,提高就业质量,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帮扶单位结合办学特色,优先录用2名学生入读学校中专部,1名学生录进学校大专部,给予政策倾斜、学费减免、生活补贴和勤工助学等优惠,让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同时减轻家庭因学的负担。帮扶单位高度重视本土职业教育发展,积极探索帮扶五华县中职教育提升的途径,多次与五华县教育局、五华县职业技术学校交流、调研联合办学等合作事宜,组织骨干教师赴五华县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升贫困地区的职业学校教学质量,提高贫困学子专业技能学习的普及率。

最后,发挥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资源,以“朋辈互助”促进贫困学子提升学习动力。帮扶单位帮扶黄塔村以来,每年寒暑假组织大学生“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累计组织大学生150多人次,开展教育下乡、宣传下乡、文化下乡等志愿服务活动。学校组织优秀的大学生到黄塔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展示大学生新时代精神面貌和优秀品质,成为黄塔村的精神旗帜。大学生志愿者进村入户开展留守儿童学习辅导,与农村学子亲切交流,以朋辈榜样带动他们认真学习;全面宣传大学政策,解读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确保农村家长深入了解助学贷款政策,避免因贫穷、因学费而失学辍学;开展文体活动,带动留守儿童锻炼身体,组织文艺表演,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特别是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学校根据就近原则组织黄塔村附近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开展疫情心理辅导,派发疫情防控物资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大学生志愿者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以朋辈的身份展现大学生的优越性,不断激励本土学子的读书动力和学习积极性,大力提高教育帮扶力度。

2.3 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脱贫户技术水平,保障脱贫户务工收入稳定增长

经过调研发现,因为大部分脱贫户劳动力文化水平低,学历低,无一技之长,无法胜任城市高薪工作,只能在家务农,或留守本地打零工散工。扶贫初期,黄塔村225名贫困户中有123名有劳力者,但只有43人务工,而且只有3人在县外务工,县内务工的大部分都是不稳定务工,收入低而且不稳定。同时脱贫户种养殖技术水平较低,启动资金不足,导致发展家庭产业动力不足,家庭产业单一,48户贫困户只有养鸡产业,一年产值仅900~1 000元。帮扶单位党委结合自身优势,联合县镇村党委和社会企业等相关资源,根据脱贫户实际需要,精准开展农业科技“生化干扰聚合反应”技术应用、蛋鸭养殖防疫防病相关技术、香菇种植相关技术等农业种养专业培训和“粤菜师傅”、电子商务、家政业务等就业能力提升培训15场,组织500余人次脱贫户参

与培训。技能培训不能一次到位,一培就会,需要精准定制一系列的培训计划。脱贫人员在自身再学习、再提高方面存在较大的滞后性和短板,因此,职业技能培训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而必须不断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和模式的变化,及时、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贫困人口脱贫技能的再培训和再提高,帮助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技能的持续提升,进而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劳动力资源[9]。帮扶工作队根据政策推行奖补措施,对发展家庭产业和务工就业给予奖补;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提升脱贫户技能水平;提供小额免息贷款,助力脱贫户发展家庭产业;组织农业种养专业专家进村培训指导,检测地质水质,建议适宜种养项目。多种有效措施的推动,大大激励了脱贫户种养动力和外出务工积极性,外出务工人数逐年增加,就业质量不断提升,务工收入稳定增加(图3~4)。

2.4 夯实产业帮扶成果,推动消费帮扶,带动脱贫户振兴产业,提升“造血式”帮扶成效

从我国多年开展的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扶贫开发实战来看,产业带动是摆脱贫困的重要手段[10]。帮扶单位充分认识到发展产业是“造血扶贫”,良性发展的扶贫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加油站”,深度巩固脱贫成果的有力保障。帮扶单位继续深挖当地产业发展潜力,组织农业专家团队进行论证,引进或投资符合本土优势的产业项目,同时对村里原有产业进行专业评估改革,激发新的发展活力、发展潜力、发展动力。当前黄塔村百香果种植项目占地13.33 hm2,根据合同,在合作期内,每年为黄塔村产生田租、分红、务工等收益30万元左右;香菇种植项目占地0.67 hm2,根据合同,在合作期内,每年为黄塔村产生田租、分红、务工等收益3万元左右;蛋鸭养殖项目占地2.00 hm2,根据合同,在合作期内,每年为黄塔村产生田租、分红、务工等收益5万元左右。乡村产业的振兴发展,全面提高村集体收入、村民收入和脱贫户收入。为了激发脱贫户参与乡村产业的动力和积极性,减低产业成本和压力,经过多方调研,总结经验,创新构建“扶贫单位+公司+基地+合作社+致富带头人+贫困户”的乡村产业振兴路径(图5),打造有帮扶单位(帮扶工作队)监管,有公司指導,有基地实施,有合作社管理,有致富带头人领导,有脱贫户参与的扶贫产业模式,产业发展有活力,产业振兴有潜力,吸引了大量脱贫户参加与投资,解决产业用工问题。贫困户在产业振兴中看得见发展,看得到希望,看得到收益,提高参与产业振兴积极性,激发内生动力,从而获得产业收益。在帮扶工作队与镇村党委“牵桥搭线”下,梅州市生长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脱贫户张某辉与巫某鑫签订合作协议,为他们提供苗、肥等物资,并照价回收,保障脱贫户的收益。帮扶单位组织优秀创新创业团队,与三大乡村振兴产业共同研究扶贫产品升级途径,扩宽产品销售渠道,提升产业产品市场竞争力。

受疫情影响,产业发展受到严重打击,产品大量积压,资金流传不畅,不利于乡村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持续振兴。国务院扶贫办要求全国各地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积极创新扶贫方式,以消费扶贫行动为抓手,以拓展贫困户增收渠道、稳定脱贫成果为目的[11]。帮扶单位高度领会文件精神,主动作为,迅速反应,为脱贫户和产业拨付疫情防控专项补贴共计228 620元,解决了脱贫户生活和产业生存的燃眉之急。单位根据政策采购扶贫产品百香果、鲜鸭蛋、番薯作为职工福利,合计85 920元。单位职工大力支持消费扶贫,积极回购脱贫户个人的扶贫产品百香果、番薯、蜂蜜等,合计10 040元。帮扶单位消费扶贫的助力,为扶贫产业注入强心剂,产业资金得以流转,有信心重振旗鼓向前发展。帮扶单位职工消费潜力巨大,消费市场有很大的挖掘空间,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拓宽产业合作力度,加强产业产品宣传,健全产业产品销售途径和售后服务,增强职工购买扶贫产品的信心。

2.5 加强镇、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民生工程质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根据中央和省、市、县、镇党委关于村建工作要求,帮扶单位党委高度重视镇、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民生工程,关系全镇、全村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出行安全。在帮扶之前,村里道路主要是泥路,“晴天尘土满天飞,雨天泥泞路又滑”,村民难于出行,苦不堪言。“要想富,先修路”,帮扶单位经过走访调研,聘请专家机构进行考察测量,设计村级道路网络建设规划,经“四议两公开”,报帮扶单位和当地县镇党委批复,铺设近10 km的村级道路网络和排水系统。开展“亮化”工程、“美化”工程,根据村民夜间出行需要安装近200盏路灯,同时搭配党建宣传牌,既亮又美。加强集中供水系统建设,确保村民喝上健康水、喝上放心水、喝上幸福水。村里长期以来都是村民自行挖井取水,水质无法保障,水源难以持久,村民饱受缺水痛苦,不少村民只能喝高价水,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帮扶单位高度重视村民安全饮用水问题,多次与县镇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最终落实集中供水建设项目,为村民解决困扰近百年的安全饮用水问题。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不仅脱贫户受益,也使村民出行更便利,耕种劳作更加便捷,与外界来往更频繁,带动了村产业销售和发展,提升了经济发展动力。村民夜间文化生活更丰富,在帮扶单位筹建的文化广场上运动娱乐,老有所乐,少有所为,聚众赌博、无所事事等现象大大减少,村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3 总结脱贫攻坚经验,助力乡村振兴工程,实现镇村同建同治同美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但是,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1]。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应结合脱贫攻坚工作经验,精准有效地衔接乡村振兴工作,进一步实现镇村同建同治同美。

3.1 加强帮扶单位党委推动村委党史学习教育,引导村委干部汲取红色力量,提升村党组织干部服务素质与创新能力,精准有效衔接乡村组织振兴

“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振兴不振兴,关键靠组织”,村级组织是我党最基层党组织,村两委干部是直接面对农民群众的干部队伍,国家相关政策,特别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政策,落实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村级党组织和村两委干部的素质与能力。帮扶单位充分发挥各级党(总)支部力量,与镇党委协同开展“强队伍、提力量、促宣传”等方式对口支持村级党组织建设,加强村级党组织党史学习教育质量,提升“四史”宣传教育力度,确保党史学习教育进村入戶,入脑入心,引导村两委干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红色力量,促进村委干部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转变角色,主动担当作为,更好地为村民服务,为精准有效衔接乡村组织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3.2 引导乡村产业的转型与升级,发挥产业“造血”优势,大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返贫不返贫,关键看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要严防返贫致贫风险,而产业振兴则是防返贫致贫的有力保障。帮扶单位主动发挥先进科研手段,优化机关、企业、研究机构等相关单位,结合当前智能化趋势,着力引导产业的转型与升级,推动产业振兴,确保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从而发挥产业振兴的“造血”功能,实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收入稳定,未来可期。

3.3 持续推动保障政策落地,加大“扶志”和“扶智”力度,精准有效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和文化振兴

无劳力脱贫户继续享受国家兜底政策,落实其“两不愁三保障”,安享幸福晚年。还有很多脱贫户家庭孩子还在读小学,经济负担依然比较重,可通过教育帮扶等政策的延续,做到“扶上马,送一程”,进一步巩固推展脱贫成果。帮扶单位充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对干部和群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村委干部素质和能力,强化群众“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意识。组织专家人才下乡,委派职业教育专家开展农业、技能等培训,提升脱贫户专业技能水平。组织多种形式的文化下乡活动,充实农村文化载体,提升农村文化水平,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文化与农村特色与实际相融合,从而提高村民思想觉悟和文化水平,主动加强自身学习,掌握一技之长,成为有技能志人才。高度重视子女教育质量,大力培养子女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3.4 推动镇村同建同治同美一体化工程,建设现代化美丽乡村,加快推动乡村生态振兴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讲话精神,推动镇村同建同治同美一体化工程,开展乡村生态振兴教育与宣传,引导村民爱护环境,保持人居环境,做好森林防火、复耕复种等工作,展现农村特色,为“生态宜居”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4 结语

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脱贫攻坚已圆满落下帷幕,乡村振兴又扬帆起航,该研究通过总结脱贫攻坚的成效和经验,弄懂探明脱贫户致贫原因,科学构建“五位一体”乡村振兴机制,提高脱贫户思想觉悟,创新乡村产业振兴,夯实各项保障制度,打通脱贫户增加家庭经济收入的多种渠道,以期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向现代化农村建设砥砺奋斗。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R/OL].(2021-02-26)[2021-03-17].http://www.gdfp.gov.cn/fpyw/jdxw/202102/t20210 226_1068662.htm.

[2] 庄严宣告,全面胜利!江西54人40个集体获脱贫攻坚“军功章”![J].老区建设,2021(3):18-21.

[3] 张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庆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侧记[J].重庆行政,2021,22(1):28-29.

[4] 新华.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J].人民周刊,2021(4):10-11.

[5]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R/OL].(2021-07-01)[2021-07-02].https://www.12371.cn/2021/07/01/ARTI1625122624003841.shtml.

[6] 董永波,祝聪,罗瑶,等.少数民族区域精准扶贫路径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4):198-200,232.

[7] 习近平扶贫新论断: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和精准扶贫[EB/OL].(2016-01-03)[2021-03-17].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103/c1001-28006150.html.

[8] 韩梅,王琪鹏.乘势而上 再接再厉 接续奋斗:北京市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代表热议总书记重要讲话[N].北京日报,2021-02-26(005).

[9] 王回力.职业教育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的透视与反思[J].科技资讯,2020,18(23):217-219.

[10] 王家祥,杨邦龙,徐鑫.安徽省“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1,42(1):58-63.

[11] 国务院扶贫办 中央网信办 教育部 农业农村部 商务部 国务院国资委 全国工商联 关于开展消费扶贫行动的通知[EB/OL].(2021-02-14)[2021-07-02].http://www.cpad.gov.cn/art/2020/2/14/art_624_111602.html.

猜你喜欢

五位一体乡村振兴机制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