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小学生口腔卫生状况和行为的效果
2022-06-06谢志芬
谢志芬
【关键词】口腔健康教育;小学生;口腔卫生状况;行为
【中图分类号】R473.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2)03--01
提高国民健康水平要从娃娃抓起。研究发现,口腔问题是威胁儿童早期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原因在于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口腔健康习惯,再加上家长缺少重视和指导,容易引发龋病、牙周病等口腔疾病。通过对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教育,能够提高他们对口腔卫生常识的认识,逐渐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的习惯,改善存在的不良行为[1]。对此,本文选择474名小学生进行研究,分析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小学生口腔卫生状况和行为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校474名小学生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的237名小学生中,男125名,女112名;平均年龄(6.02±2.14)岁。实验组的237名小学生中,男119名,女118名;平均年龄(6.17±2.23)岁。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不采取干预措施。
实验组进行口腔健康教育:首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制作口腔教育宣传动画或宣传海报,生动形象地展示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得了牙痛怎么办?预防龋齿的方法、口腔健康知识普及等,以此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认真观看动画视频,不断提升对口腔疾病预防的认知水平[2];其次,口腔方面的专家或专科医生要做好教師的指导工作,实现口腔健康教育进课堂,叮嘱教师按照提供的口腔健康教育资料在班会或其他固定时间对小学生进行教育,潜移默化的增强小学生的认知,使其认识到口腔健康的重要性;最后,社区联合学校举办以“口腔健康教育”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手抄报、绘画等方面的活动,一方面继续强化认知,使口腔教育内容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强化口腔健康教育效果,对于活动过程中表现良好的小学生,应给予相应的奖励,起到激励作用。
1.3观察指标
(1)口腔卫生状况:简化软垢指数(DI-S)、简化牙石指数(CI-S)以及牙龈指数(GI)。
(2)口腔卫生行为:每日刷牙不少于2次、使用含氟牙膏、正确刷牙。
1.4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口腔卫生状况用计量资料(x±s)表示,t行组间检验;口腔卫生行为用计数资料(%)表示,x2行组间检验;若P<0.05,证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口腔卫生状况
口腔健康教育前,两组的口腔卫生状况无差异(P>0.05);口腔健康教育实施3个月后,实验组的口腔卫生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对比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口腔健康教育前,两组的口腔卫生行为无差异(P>0.05)。经过为期3个月的口腔健康教育,实验组的每日刷牙不少于2次92.83%(220/237),使用含氟牙膏94.51%(224/237),正确刷牙88.61%(210/237),对照组的每日刷牙不少于2次75.95%(180/237),使用含氟牙膏67.93%(162/237),正确刷牙63.29%(150/237)。经比较,P<0.05。
3.讨论
据了解,小学生群体的口腔卫生状态普遍较差,除了没有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外,还与经常吃甜食有关,如果没有采取有效手段进行干预,将引发口腔疾病,影响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为了提高小学生对口腔疾病的认识,同时引起家长及老师的关注,可通过口腔健康教育实现。
对小学生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可以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口腔健康观念,改善存在的不良行为,如不按时刷牙、喜欢吃甜食等,有效降低口腔疾病的发生率。另外,有了口腔健康教育的积极促进,可以在短期内减少菌斑数量,避免发生牙龈炎,更好地改善小学生口腔卫生状况和行为[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过3个月的口腔健康教育,实验组的口腔卫生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口腔行为改善情况,包括每日刷牙不少于2次、使用含氟牙膏、正确刷牙等,同样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生口腔卫生状况和行为的改善,口腔健康教育的实施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高薇,刘洪,严俊,乘红. 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小学生口腔卫生状况、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的效果研究[J]. 护理研究,2015,000(002):220-221,222.
[2]杨梅,吕健,辛秉昌,何晓旦. 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小学生口腔卫生状况、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的作用分析[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6,003(004):4-5.
[3]王旭. 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小学生口腔卫生状况、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的效果研究[J]. 医学信息,2017,030(004):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