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羽毛球选项课评价体系研究
2022-06-06杨旭东
【关键词】高校;羽毛球;选项课;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8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2)03--02
1研究背景与综述
羽毛球选项课是我国高校体育课普遍开设的课程之一,作为隔网对抗项目,羽毛球以运动强度大、击球频率快、锻炼范围广、竞技趣味强、身体接触少等特点,广受全国高校师生的欢迎。[1]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羽毛球课是最早设置的本科生、研究生体育选项课之一,教学对象覆盖全校,受众群体较大,课程开设后取得了一系列良好的效果,近年来选课人数高居体育选项课首位。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现共开设羽毛球I、羽毛球II、羽毛球俱乐部I、羽毛球(研究生公共选修课)共四种类型的课程。并由此衍生出的羽毛球高水平运动队(教育部指定招生项目)、羽毛球校队、学生羽毛球协会、教职工羽毛球协会等多个群体组织。其中,本科生分阶段学习羽毛球I、羽毛球II、羽毛球俱乐部I,可以让学生逐级掌握羽毛球运动技能,培养锻炼兴趣,养成羽毛球爱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2]
现今许多高校实施的期末羽毛球技术考核方法十分粗糙,很多标准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的老旧指标,严重脱离教学实际,严重有悖于当代羽毛球运动的发展趋势。重竞技,轻体验,许多高校把针对竞技或专项羽毛球运动的考核标准应用到选项课中,严重影响了学生兴趣,特别是初学者学习的积极性,得出的成绩结论不够公平、不够合理、不够科学。[3-5]因此,新形势下建立科学评价学生运动技能水平和身体素质提升的考核评价体系是高校羽毛球选项课发展的必然要求。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实验法、实证研究等方法,通过学期前后的各项羽毛球专项素质测试,对比通过教学训练前后各项运动机能水平的变化,从而得出结论。被试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1年春季学期羽毛球体育选项课选课学生共78人(女生18人,男生60人)。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国民体质测定标准》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羽毛球教学大纲》等相关材料文献,制定并试行新版《高校羽毛球专项身体素质指标测评》。除了传统大纲规定的羽毛球技术测评项目正手发后场高远球与正手击后场高远球之外,专项身体素质评价项目包括了立定跳远(下肢爆发力)、羽毛球掷远(上肢爆发力)、12分钟跑(速度耐力)、1分钟仰卧起坐(核心柔韧)、男1分钟俯卧撑(整体力量)、女1分钟跪式俯卧撑(整体力量)共计5个指标。具体操作为:学期前对样本整体进行摸底前测,经过一个学期的羽毛球专项训练,再在学期末对样本进行后测。通过前后数据的对比分析,判定新的评价体系是否科学可行。通过一学期的羽毛球学习和锻炼,是否能够提升学生整体的身体素质水平。测试中为减小实验误差,男女生都以相同的训练方式和教学手段,测试标准完全统一。
3结果与分析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目前施行的羽毛球专项训练对学生的上肢力量、爆发力、速度耐力都具有显著的提升效果。这说明在教学训练中,全身性训练的波比跳、壶铃摆、卧推等练习、手法教学中的高远球挥拍以及其他技术动作的重复练习、体能训练中的中长距变速跑和有氧耐力跑等练习都具有良好的训练效果。这些训练的成绩直接体现在期末考试的身体素质评价体系指标内,能够较好地反映学生羽毛球技术学习掌情况和身体机能的提升情况。
而实验结果说明一方面学生下肢力量的训练还有待加强,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改进教学中的步法训练手段。女生立定跳远的成绩显示与训练不存在相互关联,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女生下肢力量弱的事实,训练前后对其下肢的影响效果不显著,也表明了评价指标可能存在问题。因此,针对下肢力量的评价指标还需要根据羽毛球项目运动的特点来设计。
1分钟仰卧起坐能够反映学生的核心力量水平和身体柔韧程度,而上述实验表明羽毛球专项训练对学生仰卧起坐并不产生显著性影响,这说明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对学生核心稳定能力的训练,也可能运用的核心训练手段不足,直接导致前后测试差异性不大。同时,作为学生而言,身体稳定性差可能会导致击球质量不高,打完球后身体难以回到预期位置,从而影响下一拍的击球效果,这对学生期末考试最终的成绩评价会产生不良影响。
4.2建议
高校羽毛球选项课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并掌握基本的羽毛球技术动作,能够自行进行课外锻炼。因此,在设立评价指标的时候不能片面地强调竞技性,应该更多地考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如俯卧撑(跪式俯卧撑)、羽毛球掷远、12分钟跑都应纳入期末考核的范畴。而立定跳远和仰卧起坐作为测试手段可以剔除,下肢力量与爆发可以采用1分钟单摇跳绳测试来反映,核心力量测试可以采用手肘固定平板支撑来反映。[6]改进后的测试方法同样在后期的教学训练过程中可以通过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来进行讨论。
[7]效果较好的训练可以保留,并改进一些技术动作,如在羽毛球专项步法训练中,增加一些收腹跳、单脚跳、跳箱、跳台阶等弹跳爆发力练习,在体能训练中增加平板支撑、侧桥、仰卧举腿、跳绳双摇等核心力量练习。通过抗阻训练和高强度间歇训练使得学生下肢与核心力量逐渐增强,有助于提高击球过程中整体运动的稳定性,有助于保持身体重心平衡和迅速回位。[8]
对于不同技术水平的学生可以建立分级的评价标准,同样一个测试在选项I和选项II的评分标准不同,选项I没有基础的同学赋分线适当降低一点,选项II有基础的同学赋分线设置高一点,只有区别对待不同等级学生群体,才能够激发全体学生的锻炼兴趣。改革后的评价体系可以用金字塔来表示,身体素质是基础,占比50%,其中包括上肢力量10分、下肢力量10分、核心力量10分、爆发力10分、速度耐力10分;技评競赛放中间,占比30%,其中羽毛球技术评价20分,教学比赛10分;理论表现是塔尖,占比20%,其中平时表现10分,竞赛规则裁判法10分。这样的评价分布兼顾了全体学生的实际水平,尤其呼应了高校学生体质测试的本质要求,即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通过以上手段,保证课程评价的公正客观性,逐渐完善协同育人的机制,有利于高校羽毛球运动的长远发展,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减少学训矛盾,更具有一定意义上的推广和普及价值。
参考文献:
[1]樊林华,李丹.近十年国内外羽毛球教学研究最新进展及启示——基于2011-2021年29篇文献的系统性文献综述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2,56(02):85-92.
[2]曾五一,顾俊杰,王晓春.南京市高校羽毛球运动开展现状与对策[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5):109-110.
[3]戴劲.高校羽毛球课考核评分标准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10):101-103.
[4]徐杰,樊林华.OBE理念在高校羽毛球新型混合教学模式中的应用与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37(04):113-116.
[5]邓燕程.新课改背景下的高校羽毛球教学改革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0):123-124.
[6]王建民.高校羽毛球教学的价值分析与创新教学途径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22):45-46.
[7]芦冠辰.湖北省“双一流”高校高水平男子羽毛球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影响因素探究[D].武汉体育学院,2021.
[8]阙宁.青少年男子羽毛球专项体能训练测量指标体系构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41(04):91-96.
作者简介:杨旭东(1991-),男,汉族,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基金项目:2020安徽省质量工程校级教学研究项目(2020xjyxm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