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吉航运枢纽大坝消力池损毁成因和抢修方案分析

2022-06-06黄宁吴信陆远文

西部交通科技 2022年3期

黄宁 吴信 陆远文

摘要:文章分析了那吉航运枢纽消力池淘蚀、海漫损毁的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抢修加固方案。方案应用结果表明,抢修工程效果良好,具有一定代表性,经过一个汛期的运行,没有发现异常。该抢修方案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消力池;海漫;水跃;闸门开启

中图分类号:U617.9+1

0 引言

那吉水电站为低水头径流式电站,溢流坝坝基为E2n2-3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夹粉砂质泥岩、泥岩的弱风化岩层,抗冲刷性较差。本文从河床下切水位下降、地形地质条件、超标洪水等方面分析了那吉航运枢纽拦河坝消力池被淘空、海漫损毁的原因,提出了修复设计方案,以期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有益的借鉴。

1 概述

那吉航运枢纽位于广西右江百色市境内,是百色水库的反调节水库,是以航运为主、结合发电、兼顾其他效益的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为115.0 m,总库容为1.83亿 m3,电站装机容量为66 MW,船闸通航标准为2×1 000 吨级顶推船队。工程等别为三等工程,主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次要建筑物等级为4级。拦河坝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500年一遇。枢纽由拦河闸坝、电站、船闸、枢纽对外交通桥等建筑物组成。工程于2008年建成投入使用。

溢流坝段最大坝高为27.5 m,采用WES低堰,堰顶高程为104.0 m,共布置10孔溢流坝,孔口尺寸为16 m×11.6 m。溢流坝工作门为弧形门,由液压启闭机启闭。在坝下游右岸3个溢流孔和左岸7个溢流孔之间布置有一道纵向导墙(施工期纵向围堰)。溢流坝采用底流消能,在坝下布置消力池,消能设计洪水标准为30年一遇(Q=3 680 m3/s)。根据模型试验优化成果,消力池采用无尾坎式,底板顶高程为99.00 m,池长29 m,宽184 m。消力池设有两排消力墩,按品字型布置,排距为2.0 m,墩高为1.5 m。消力池后布置护坦,右岸3个溢流孔作为二期施工导流使用,采用混凝土护坦,长度为114 m,在其下游再设长度为140 m的C25混凝土护底;左岸7个溢流孔采用混凝土护坦,长度为56 m,在其末端设置防冲槽,槽内抛填块石[1]。

溢流坝段建基面高程为94.00 m。坝基主要为E2n2-3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夹粉砂质泥岩、泥岩的弱风化岩层,下部除存在煤薄层、煤线或炭质条纹层外,无其他软弱层分布。地基岩土体强度高,能满足基础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但抗冲刷性较差[2]。

2 大坝消力池损毁情况

那吉水电站为径流式电站,只有日调节性能。自工程投入使用以来,几乎每年均开闸泄洪,2015年曾经出现超过50年一遇的超标洪水(最大出库流量达Q=4 177 m3/s)。由于受下游鱼梁水库回水影响,消力池、海漫常年被淹,致使未能及时掌握消力池和海漫的变化情况。直到2019年对大坝下游进行了水下检查和水下测量,才发现溢流坝左岸7孔泄洪闸消力池被淘空、海漫严重损毁:消力池尾部被淘空,最大淘空深度为2~4 m;海漫混凝土块大部分脱落、移位,出现多处面积为100~200 m2、深为4~5 m的冲刷坑;靠近下游纵向导墙侧的3孔泄洪闸混凝土海漫大部分被洪水冲走,沿纵向导墙形成宽20~30 m、深3~5.8 m的冲刷槽;下游纵向导墙基础大部分被淘空,混凝土浇筑分层处错位开裂,有一道明显裂缝。根据水下检查和水下测量成果判断,那吉航运枢纽下游左7孔溢流闸的消力池被淘空,海漫大部分已经损毁,严重威胁到大坝的安全,迫切需要抢修。

3 原因分析

根据对工程现状运行条件和设计资料进行分析,那吉航运枢纽下游消力池被淘空、海漫严重损毁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河床下切水位下降,形成远驱式水跃。那吉枢纽大坝区下游河道近年受过度采砂等影响,河床下切较多,在小流量工况时,下游水位下降明显。坝下水位流量关系设计值与电站实测记录值对比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到,在溢流坝下泄≤1 000 m3/s流量时,坝下水位比原设计下降了0.33~1.67 m,致使消力池水头差增加,下游水深变浅,消力池的运行条件发生不利变化。

另外,根据设计的运行方案,大坝下泄流量≤1 300 m3/s时,要求大坝左7孔溢流闸门均匀开启,逐步提升。但在大坝实际运行时,通常先开启中间6#、7#闸孔,起始提升高度为0.5 m,来水量约>200 m3/s,再对称开启5#、8#溢流闸,并按0.5~1.0 m一档,逐级提升闸门,由此造成溢流坝下泄的单宽流量明显大于设计值,能量集中,加剧河床冲刷。

经验算,在上述两种因素作用下,下泄流量Q<1 000 m3/s时,消力池下游形成远驱式水跃,坝下存在急流段,河床受到高速水流冲刷,是致使消力池被淘空、海漫损毁的主要原因之一。

(2)软岩地基,抗冲刷能力差。消力池、海漫下伏基岩为第三系始新統那读组的泥岩、粉砂质泥岩,强度低,抗冲刷能力弱,且由于覆盖层较厚,部分海漫体放置在砂卵石层上,土石层容易发生变形,使得海漫分块间形成错位,溢流坝下泄的高速水流从缝隙穿过,将砂卵石带走,使海漫变形加大。在翻滚水流作用下,海漫变位、脱落、失效,失去保护的地基直接受到高速水流冲刷,很快形成冲刷坑(槽),海漫损毁范围逐步扩大,从而淘空消力池。

(3)受下游河道地形影响。在距离消力池下游约200 m的那吉大桥的左岸桥墩上下游约20 m范围地形较高(高程约为101.5 m),为交通桥施工时硬化的场地,占据了左岸小半个河床,对水流形成明显阻碍,导致水流往河道中间汇集,全部从下游纵向导墙与硬化场地之间的狭窄通道下泄,致使流速增大,加剧河床冲刷。在水流长期作用下,下游纵向导墙附近海漫体全部被冲走,最终沿纵向导墙形成了一道深达5~10 m、宽约20 m的冲刷槽。

(4)超标洪水影响。那吉航道枢纽大坝消力池的设计洪水标准为 30年一遇(Q=3 680 m3/s)。2015-09-12那吉航运枢纽出现超标洪水(入库Qmax=3 957 m3/s,出库Qmax=4 177 m3/s。上下游水位差达1.83 m),出库流量大于50年一遇洪水(Q=3 750 m3/s)。在超标洪水作用下,河道受到严重冲刷,导致消力池淘空,海漫损毁。

4 抢修方案

本工程在大流量工况时大坝上、下游水位基本持平,不是消力池的控制工况,故在修复设计时主要根据实测的水位流量关系,对50年一遇以下的各级洪水进行消能防冲复核。同时结合电站实际运行情况优化闸门开启方案,按“先中间后两侧,对称开启,逐渐提升”的原则,先开启中间两孔闸门,闸门起始开启高度取0.25 m,在下游水位逐渐抬高后再增加每级开启高度。电站发电按较不利组合考虑,发电流量分别取Q=600 m3/s、400 m3/s、200 m3/s。闸门开度及相应消能计算成果如表2~4所示[3]。

从表2看,在电站基本满发(发电流量Q=600 m3/s)工况下,按优化后的闸门开启方式,消力池均为淹没式水跃,计算要求的消力池长为25 m,原消力池长度能满足要求。但当遇到电站检修等工况(电站发电流量Q=400 m3/s、Q=200 m3/s,如表3、表4所示),下泄较小流量时,大坝下游出现远驱式水跃,坝下存在急流段,需增加消力池及海漫的长度。

由于消力池被淘空,海漫几乎全损毁,已不能保证安全度汛,急需在汛期前完成加固。在缺乏模型试验资料,难以估算远驱式水跃出现位置的情况下,为确保大坝枢纽安全,经研究后将消力池再延长15 m,并在消力池后修建55 m长的混凝土海漫。结合现有消力池下游河床的冲刷情况,同时为使消力池出口段获得较大的水深,減少急流段长度,新建消力池和海漫纵向均设置缓坡。具体加固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3]。

根据工程区的施工条件,拟定了两个技改方案进行比选,即:围堰施工方案和水下施工方案。考虑到围堰施工方案可有效消除工程安全隐患,施工质量有保障,施工进度可控,且工程投资相差不大,推荐采用。加固工程于2019年12月开始进场施工,2020年4月初基本施工完成,目前经过一个汛期的运行,没有发现异常。

5 结语

近年由于受河道采砂等因素影响,较多河流的梯级水库下游出现河道下切、水位下降现象,大坝消力池的运行条件发生了改变。当消力池、海漫出现不良流态,特别是出现远驱式水跃时,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以免危害到建筑物安全。低水头闸坝水头较小,下泄能量不大,消能设施一般比较简单,对河道的防护范围较小,但由于河道水流边界条件多,流态复杂,难以准确计算分析洪水对河床的影响。因此,在软基岩上设计低水头闸坝消能设施时,应留有适当的富余,以确保工程能安全运行。另外,大坝消能功能的设计应结合闸门的操作规程,选取合理、可行的开启方案,计算时按最不利组合考虑。

参考文献

[1]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广西右江航运建设那吉航运枢纽工程初步设计[R].南宁:2003.

[2]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广西右江航运建设那吉航运枢纽工程施工图设计[R].南宁:2005.

[3]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那吉枢纽下游水下结构技改(抢修)[R].南宁:2020.

作者简介:

黄 宁(1988—),工程师,主要从事港口工程设计工作;

吴 信(1967—),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港口工程设计工作;

陆远文(1978—),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和港口工程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