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升小学品德与法治课教育实效

2022-06-06徐建琼

速读·中旬 2022年4期
关键词:实效性小学教学策略

徐建琼

◆摘 要:品德与法治课指导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法治意识为根本教学目标,为提升教学实效性需要教师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让教学指导过程契合教学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成长需求。小学品德与法治课指导策略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思维特征,本研究具体结合课程教学实例,对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对策展开分析,希望观点可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法治;实效性;教学策略

1引言

品德与法治课是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载体,小学生正处于道德发展、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并且需要逐步养成法治意识,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成长和社会工作奠定良好基础,推进我国法治社会建设。品德与法治课程内容设计心理、道德、人格、规范、公德、法律等多个领域,在引导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发展,促进学生人格健全以及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传统小学品德与法治课程指导方法不够科学,整体教学效果不理想,我们要基于新课程标准要求,构建更具实效性的教学模式。

2小学品德与法治课教学问题分析

第一,教学方法单一。由于课程推出时间相对较短,在课程建设与组织实践方法上还处于探索阶段,教学方法缺乏多样化特征,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依然占据主导,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方面作用不足。

第二,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小学品德与法治课指导中理论层面的内容主导,课程缺乏实践性,课程指导的实践性目标不够明确,落实不到位,此外,法治教育部分重视对法律名称、条文规定等内容的教学指导,没有以引导学生“知法”、“懂法”为核心目标去培养学生的用法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

3提升小学品德与法治课教育实效的策略分析

3.1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指引教学活动有序开展,避免盲目、无序的教学规划降低教学效率。在确立教学目标过程中建议教师能够参考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确立三维教学目标,为后续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方法创新提供方向指引,让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够体现其作用和价值。小学品德与法治课程指导的总体目标就是“立德树人”,以此大目标为基础,我们要细化小的教学目标,逐步推进素质教育工作,全面体现课程的育人价值。比如在指导《生活离不开规则》一课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具体细化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把握规则的内涵以及生活规则的基本内容;树立遵纪守法、遵守规则的基本意识,自觉维护规则和改进规则;体验规则存在的价值,激发学生的规则意识;利用生活案例帮助学生积累相关经验,比如班级紀律、校园规则、社会规则、法律法规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和体现,提高学生适应班级环境、校园生活和社会环境的能力。

3.2创设直观教学情景

品德与法制课教学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说教方式,而是要求教师能够立足小学生的思维特征和认知规律,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对于形象思维占据主导的小学生来说,直观教学方法更容易对学生产生吸引力,也更能够化解抽象的知识点,让品德与法治课程知识更便于理解。让教学回归生活、合理利用信息技术都是我们打造直观教学情景的重要方式,一方面我们应该选择贴合学生生活经验的教学案例,另一方面在创设教学情景的过程中要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打造视听结合的直观教学环境,带给学生视觉和心理上的冲击。比如在教学《团团圆圆过中秋》一课时,我们就可以制作微视频,展示中秋节的节日习俗和文化,并鼓励学生用桂花、灯笼装饰教室,大家一起参与品尝月饼的活动,开展中秋古诗朗诵活动,营造浓厚的传统节日氛围,最后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体会中秋节思念故乡、盼望亲人团圆的感情。

3.3打造开放式课堂

开放式课堂体现了开放性的教学视角,教学者要综合考虑教学需求,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打造民主、开放、合作、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心态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此外,关注跨学科教学,整合学科资源,在教学地点上也不局限于课堂,而要贯穿教室、社区、家庭,扩大教学领域。例如,《花儿草儿真美丽》的课时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尝试联合美术、体育学科领域,开展综合性户外学习活动,让学生参与现场观察、绘画以及访问园丁等实践活动,全方位培养学生爱护花草、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公共道德感。

3.4开展实践性活动

实践学习和探究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学以致用的契机,只有依托实践性活动才能够给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机会,这也是品德与法治课程指导的终极目标。教师在设计和组织实践性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比如在《安全记心上》的课时教学活动中,针对“不让溺水悲剧发生”的教育主题,我们可以开展模拟场景活动,视频示范游泳过程中常见的痉挛、卷入旋涡等危险情况,让学生演示自救和救人的方法,渗透游泳安全技巧,提高学生防范溺水事故的实践能力。

3.5建立家校共育机制

以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根本目标,品德与法治课教学仅仅是校方在这方面做出的努力,除了学校,学生家长也要积极承担教育责任,与学校老师建立合作教育关系,比如对于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要从学校到家庭,再由家庭回到学校,整个过程中家长和老师要互助、协作。例如,《家中的安全与健康》的知识教学活动中,关于文明用餐、居家安全、良好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教育内容,应该采用家校共育的方式,教师进行方法指导,家长负责在家监督以及反馈成果,全面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发展学生的道德素养。

4结语

品德与法治课缺乏教学实效性的原因是复杂的,但其中教学方法不科学是主要因素,因此学科教师要重点改进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引入生活化案例,开展实践性学习活动,科学组织教学评价,建立家校合作共育机制……基于传统小学品德与法治课程指导模式的缺陷,本研究尝试简述几点可行的教学对策,以期完善课程教学模式,为发展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提供良好环境,体现品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叶尔江·吐尔松拜.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数码设计(上),2021,10(04):27

[2]李万鹏.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名师在线,2020(16):37-38.

[3]孟凡正.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情景化教学的策略思考[J].天津教育,2020(30):29-30.

猜你喜欢

实效性小学教学策略
篮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的实效性探究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