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科”背景下的医学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2022-06-06曾祥尹辉
曾祥 尹辉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呈现的问题为主要论述,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方法设计等方面采取一些改进措施,实现教学过程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主动性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计算思维和信息技术与专业相融合的能力,从而获取计算机技术在自身医学专业领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医科;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
新医科是科学、人文、工程的交叉融合,是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新医科培养的人才要适应和服务于信息时代的医学研究和医疗实践。
在医学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必修的通识课程,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培养计算思维,加强网络思维方式训练,满足医学专业发展需求和网络学习。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医学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效果。但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1)教学目标上需解决两个大的问题:一是计算思维的培养,二是课程思政教学的应用。(2)教学内容基本相似,与专业融合度不高;(3)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教学欠缺活力,学生兴趣不大;(4)学生成绩考核方式不完善,过程性考核缺失。
一、教学目标改革
从近年来我校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过级率只有35%左右,学生参加全国等级考试的占全校学生10%。因此我们改革了教学目标,首先我们以培养学生计算机思维为主,在学习具体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思维能力的引领,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与创新思维意识。其次我们加强课堂思政元素的应用。教学中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课上、课下整个教学过程中,使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融合,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专业和思想上有了更多的成就感。把医德教育融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严谨求实的态度及创新的精神。
二、课程内容具有经典性和创新性,结合医学专业特性设计实践项目
在医学院校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学时一再压缩的背景下,作为面向所有专业必修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何使课程教学内容既具有经典性又有创新性,还能与医学各专业有机融合,达到一定的高阶性和挑战度,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2019年,我们在准备申报学校一流课程时,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修订。
1.理论内容改革
(1)计算机基础知识中计算机硬件、软件等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利用线上微课视频,完成线上课后章节测试即可,如有疑问在线上留言与老师探讨;提高对计算机基础中的二进制、计算机原理、计算方法等涉及到计算思维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要能用计算机算法解决生活中的一般问题;(2)针对不同的专业,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如护士专业加强办公文书录入速度,办公软件使用的熟练程度。临床专业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图像处理在医学方面的应用的了解,并与专业相结合设计医学病例数据分析。影像技术专业加强图像处理、图形模式识别方面的知识。
2.实践项目改革
为了实现教学内容与专业很好融合,实践教学中融入专业知识。如文档编辑中加入电子病例,医院收费单等项目;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含学生成绩处理及采购药品单数据的分析等项目及大数据基本概念;演示文稿制作软件中有制作医学论文答辩、病历汇报、手术方案汇报等PPT项目;计算机网络内容中含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医学中的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医学中的应用等。这样让刚进校新生提前接触专业知识,营造专业学习氛围。
三、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激发课堂活力
大学计算机基础内容多,知识点比较分散,不能采用传统的“满堂灌”方式,可以采用微课及章节小测验预习理论实践知识,线下以小组合作完成难度较大的专题实践项目,老师带领学生围绕该专题展开探索,开展有效地协作学习,通过小组共同努力完成专题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能充分的锻炼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也包括了对问题的建构,问题的分析,问题解决思路,最后如何使用计算机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计算思维能力的重要培养过程。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课前学生通过在线平台观看教学视频、完成相应的习题、作业等;课堂上,授课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分析重点难点,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通过任务驱动,个性化指导等形式加强巩固所学知识;课后,教师收集反馈信息,做好教学反思与总结,学生则根据学习状况进一步自主学习。
四、个性化、过程化考核方法
过程性评价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个性化、动态的评价体系。线上评价包括:课程视频(10%),章节学习次数(5%),章节测验、习题、作业(10%),在线讨论(5%)。线下评价包括:任务完成情况(30%),专题讨论、成果展示、测试(10%),课堂表现情况(5%),课外项目(20%)、课外竞赛(5%)。过程性评价为期末的无纸化考试,占比为30%。这种评价体系更加注重学生平时的过程性学习。
五、结语
在“新医科”理念下,医学院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要以培养信息化与专业化融合能力为主,教学内容丰富,知识含量大,学生学习难度、深度要有所提升。同时要增强医学院校学生信息化素养,满足医院对学生的计算机能力需求,提高学生综合竞争力。创新教学方法,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方法,从个性,特色,优势等方面创新实践典型案例整合。同时,医学院校应基于专业化、互动性和持续性等学习指导原则,根据医药学科自身的特点、强势、优势、劣势等问题,不断的深入探讨最科学、最正確的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模式和路径。
参考文献
[1]林树青.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新思路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8)84-85.
[2]刘谦,申林灵.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与实践价值[J].重庆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6(4):216-224.CEB9AD88-15EF-47F9-B6F5-C3A15E20C0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