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注重”推动青马工程更“活”更“新”更“实”
2022-06-06春渝黄彦
春渝 黄彦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共青团“必须时刻把为党和人民培养人的工作摆在首位、贯穿始终”“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近年来,团重庆市委抓实青马工程各项工作,坚守政治属性、厚植家国情怀,带领青马学员坚决拥护党的领导,不断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认同、实践认同和情感认同,推动青马工程在重庆走深走实。
注重顶层设计,培养制度更“活”。将“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写入《重庆市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8-2025年)》,自团中央印发《关于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意见》后,严格按照文件精神,探索建立覆盖高校、国企、农村、社会组织等各领域优秀青年的分级分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体系,在各行业各领域切实为党培养和输送一批具有忠诚的政治品格,浓厚的家国情怀,扎实的理论功底,突出的能力素质,忠恕任事、人品服众的青年政治骨干。市级层面每年培养260名优秀团干、教师和大学生骨干,分层培养不少于2万人。分类推进,持续示范举办“红岩菁英学校”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带动各高校累计培训大学生骨干19.7万余名。连续4年选拔150名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或已取得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参加培训,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常态化抓好团干部培养,依托市团校推进“1中心+X基层教学基地+N现场教学基地”阵地建设,每年培训团干部不少于1.5万人次。联合市民政局、市农业农村委举办2021年重庆市青马工程农村、“两新”班,覆盖青年80名并进行跟踪培养。全市76个区县、高校团组织开展青马工程工作,覆盖青年5.5万人次。开展重庆市“青马工程·红岩菁英学校”第15期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学员培训工作,组织100名学生参与为期1个月的政务实习或企业见习;组织开展青马工程青年教师骨干学员“大足感知行”活动。
注重全面系统,培养手段更“新”。完善课程体系,优化完善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史国史等5个理论学习单元构成的课程体系。优化培养模式,引导各区县、高校参照“红岩菁英学校”运行模式,规范化、系统化开展人才培养。深入开展理论研究,联合市社科联开展专项社科项目研究,每年确定7个省部级项目,吸引凝聚一大批致力于青马工程研究的专家学者。打好政治“底色”,充分利用渣滓洞、白公馆、红岩村等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开展重温党史、现场教学活动。补齐能力“短板”,广泛開展社会调查和挂职锻炼,引导大学生骨干在乡村振兴基层一线磨炼意志,组织青年教师、青年团干部到区县团组织和市级机关顶岗学习。
注重链条打通,培养效果更“实”。严格选拔程序,通过持续开展为期1年的培养,造就一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细化选拔流程,形成“推荐初审、组织考察、市级审定”选拔模式。坚持动态管理,建立成长档案,实现培养“全程可追溯”,并定期回访。配备成长导师,潜移默化地开展思想引导和行为示范。建立输送渠道,推动将青马工程纳入各级党组织人才培养规划。对接市属国企和在渝央企用工需求,定向推荐就业。目前,已推动形成将青马工程学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的青年政治人才培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