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骏教授运用毫火针治疗银屑病经验举隅

2022-06-06郭淑琴马骏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22年4期
关键词:阳虚银屑病

郭淑琴 马骏

【摘 要】 银屑病是一种由遗传、免疫、环境等因素引起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属于中医“白疕”范畴。近代医家多从血热、血燥论治,马骏教授认为银屑病的辨证不应拘泥于血热、血燥,更应该注重辨证论治和治病求本,阳虚体质患者亦可发为此病。对于阳虚型银屑病患者,毫火针疗法能温经通络、温阳扶正、驱邪外出,使患者经络畅通、阳气得复、邪气得驱,从而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

【关键词】 银屑病;白疕;阳虚;毫火针

【中图分类号】R27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2)07-0087-0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473788);2020年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湖北研究院咨询研究项目:湖北中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世界针联孙国杰中医传承基地项目(世界针联[2019]26号);校级中医药传承创新项目(中医校[2020]48号)。

作者简介:郭淑琴(1994-),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针刺防治脑病及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E-mail:2926672616@qq.com

通信作者:马骏(1964-),女,汉族,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针刺防治脑病及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 E-mail:mj-1964@163.com

Summary of Professor Ma Jun's Experience in Treating Psoriasis with Milli-Fire Needle

GUO Shuqin1 MA Jun

Department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and Orthopedics-Traumatology,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Wuhan 430061,China

Abstract:Psoriasis is a chronic, recurrent and inflammatory disease caused by heredity,immunity,environment and other factors. It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BaiBi” of Chinese Medicine. Most modern doctors treat psoriasis from the viewpoint of blood heat and dryness. Professor Ma Jun believes that the differentiation of psoriasis should not be limited to blood heat and dryness, but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iation of symptoms and treatment of root cause of disease. Patients with Yang deficiency constitution can also suffer from this disease. For patients with psoriasis of Yang deficiency type, the treatment of milli-fire needle acupuncture can warm meridians and dredge collaterals, warm Yang and strengthen body resistance,drive away exogenous pathogen, so as to smooth the meridians and collaterals of patients, recover Yang and drive drive away exogenous pathogen, so as to achieve clinical cure effect.

Key words:Psoriasis Vulgaris; BaiBi; Yang Deficiency; Milli-fire Needle

馬骏教授是湖北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师从湖北中医大师、湖北中医楷模孙国杰教授,是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孙国杰中医针灸传承基地主任。马骏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已三十余年,擅长于运用针灸治疗各科疾病,临床上常运用毫火针或针药结合治疗皮肤性疾病如银屑病、荨麻疹、湿疹等。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发现毫火针治疗皮肤病具有其独特优势,故将马骏教授运用毫火针治疗银屑病临床经验结合验案一则介绍如下。

1 现代医学对银屑病的认识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局部或广泛分布。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探究清楚,目前多认为本病与遗传背景、免疫缺陷、环境影响等因素有关。临床分为四种类型:寻常型银屑病、脓疱型银屑病、关节病型银屑病、红皮病型银屑病,其中寻常型银屑病最为常见。银屑病患者不仅有鳞屑、红斑等皮损表现,还常伴发代谢性疾病(肥胖、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动脉粥样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肝脏疾病、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乳糜泻等)、泌尿系统疾病(慢性肾脏病、终末期肾脏病)、神经系统及心理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银屑病共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难治愈、易复发的特点,往往给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带来严重困扰。目前银屑病的治疗目的主要是控制及延缓病情发展、减轻症状,治疗采用口服甲氨蝶呤、环孢素、维A酸类药物、硫唑嘌呤、来氟米特、吗替麦考酚酯、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生物制剂及外用润肤剂、维A酸类药、糖皮质激素、维生素D3衍生物、角质促成剂、角质松解剂等方法,但治疗效果具有个体差异性且易复发,口服药物对肝肾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外用药物可能会引起皮炎、光敏感、皮肤萎缩、多毛、白内障、青光眼等不良反应。

2 中医学对银屑病的认识

根据银屑病的临床症状,其属于中医“白疕”范畴。中医对本病的认识由来已久,“白疕”最早见于明代王肯堂的《证治准绳》:“遍身起如風疹疥丹之状,其色白不痛,但搔痒,抓之起白疕。”古代医家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论述颇多,但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早期医家认为风湿、寒湿、虫邪等外因为银屑病的病因,至明清时期,医家认识到银屑病是基于患者血分燥热等内因,在外因作用下而发病,而对外因多提及热邪,而并非寒湿。近代医家对银屑病的认识更为深入,多以血分辨证。赵炳南认为血热是银屑病的主要病机,朱仁康认为银屑病证候多为血热风燥、血虚风燥,金起凤等则提出“血热毒盛”为银屑病的病机核心,此外还有血虚论、血瘀论。也有医家从脏腑、卫气营血、皮损局部等角度进行辨证。据文献分析发现,银屑病的临床治疗也多从血分入手,以清热凉血解毒为常法。

3 毫火针疗法的诊疗思路

3.1 银屑病新认识 马骏教授认为血热、血燥并不能完全概括银屑病的病机,清热凉血解毒法的疗效有时也差强人意。因此,不应程序化地套用前人的辨证,拘泥于某病某方,而应该注重辨证论治和治病求本。“治病必求于本,本于阴阳”,辨证应以阴阳为总纲。医家多认为银屑病为实热,但阳虚体质患者也可发为此病,在临床中不可忽视对此类患者的辨证而一味地清热凉血解毒。现代人多“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逆于生乐,起居无节”,过度消耗掉身体的阳气,因此阳气本就虚弱,又或因喜食冷饮,或因使用激素,或因过用苦寒之药,阳气则更难以恢复。《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患者阳气亏虚,则推动气血津液运行的作用减弱而致气血瘀滞,营血不能入于脉中而变为病理产物,发为红斑红疹,肌肤失于濡养则发为鳞屑、瘙痒;温煦作用减弱而阴寒内生,则大便溏薄、形寒怯冷、手足不温;“卫外而为固”的作用减弱,则易外感寒邪,寒邪束表,腠理闭塞,日久可产生肌表郁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因秋冬季节人体阳气潜藏于里,故秋冬时节体表处阳虚更甚,因而病情具有在秋冬加重、春夏减轻的特点。此类银屑病患者虽可因情志抑郁、嗜食辛辣或外感风寒郁久而化热而有标热的表象,其本质仍为阳虚。以此病机为基础,可选择运用毫火针治疗。

3.2 毫火针疗法

3.2.1 火针疗法起源及功效 火针疗法的记载首见于《黄帝内经》:“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火针疗法借助火的温热效应以激发人体阳气,达到温阳扶正的效果;又因“盖火针大开其孔,不塞其门,风邪从此而出”,火针疗法可强开门户,使邪气顺孔隙而出,此邪气不独指风寒之邪,热邪、湿邪也可从针孔外出;同时火针具有针和灸的双重刺激,能够温经通络、疏散外寒。火针疗法借火助阳及开门驱邪的特点使其具有温清的功效。火针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随着火针针具的不断改进,其适应症从《黄帝内经》中的“痹症、寒症、经筋病、骨病”扩展为临床各科,如痛症、皮肤病及各类慢性病等。

3.2.2 火针疗法的作用机制 根据现代研究可发现,火针治疗皮肤病的作用机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可明显提高病变部位的温度,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与新陈代谢。②在火针的热力刺激下,皮肤受到损害,引起附近的血管扩张,血管壁的渗透性增强,血浆由血管壁内渗出,从而使机体的应激性增强。③火针烧红后刺入病变组织,可使针体周围病理组织灼伤坏死。坏死组织引起白细胞及巨噬细胞侵入,将变性的破坏物质吸收,再进行修复。④减少炎症性白细胞总数,促进白细胞的渗出和提高其吞噬机能,进而帮助炎症的消退,使炎症局限化。⑤调节体液免疫,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3.2.3 毫火针与留针法 现代使用的毫火针是刘恩明老师在火针的基础上改良而来的。毫火针同时具备火针的火力与毫针微痛的两大优势。与传统火针相比,毫火针针体较细,可减轻患者疼痛,针孔小且为一次性使用,可降低感染的风险,更加安全可靠,因此比传统火针更适用于皮肤病的治疗。

由于针具的限制,古代医家认为火针不可留针。关于火针留针法的叙述,可追溯到唐朝《千金翼方》中的记载:“大癥块,当停针,转动须臾为佳”,即火针留针可治疗癥积。现今医家使用的毫火针针体纤细,其主要刺法为闪刺与留针。随着针具的改进及对火针治疗作用认识的深化,现代医家已扩展了火针留针的适应症,实证、虚证、寒证、痛证等皆可以留针。

马骏教授认为,对于阳虚证型银屑病,可采用毫火针治疗。因毫火针可以通过温经通络、温阳扶正、祛邪外出,达到消炎、止痒,促进皮损处气血运行,使局部皮肤组织再生的作用。火针留针可延长刺激时间、集中热量、强化刺激量,在留针过程中可出现“得气感”及经络感传效应,使温阳扶正、祛寒除湿、温经通络的作用更为显著,临床可根据患者病情轻重选择点刺或是留针,抑或二者结合。

4 典型案例

患者刘某,男,35岁,初诊日期:2019年8月2日。患者1年前出现嘴唇四周红疹,后逐渐蔓延至前额部、头顶部、项部、双上肢伸侧,瘙痒明显,夜间较甚,皮损基底部呈淡红色浸润,上覆银色鳞屑。曾于外院皮肤科就诊,门诊医师诊断为银屑病,行糖皮质激素涂抹外用及院内中药制剂(养血消痹合剂,具体成分不详)治疗,瘙痒稍有缓解,期间间断服用清热解毒中药方。3个月前患者因惧怕糖皮质激素副作用而自行停药,后出现双下肢及背部大面积散在红疹,瘙痒剧烈。于西医院治疗后症状未有明显缓解,遂来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国医堂外治中心就诊。刻下:前额部、头顶部、四肢伸侧及背部可见散在且大小不一的淡红色斑块状皮疹,皮损表面干燥,上覆鳞屑,脱屑、瘙痒明显。头皮皮损鳞屑较厚,超出发际,无脓疱。形寒怯冷,手足不温,诉平素易外感。此时虽为盛夏时节,患者身着秋装外套,仍觉后背部畏风,无汗。小便可,大便溏薄,纳可,寐差,舌淡,苔白腻,脉沉弱。西医诊断: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诊断:白疕(阳虚外寒证)。治法:温阳散寒。

毫火针治疗:(1)皮损局部毫火针点刺法:①消毒:令患者以合适的体位充分暴露皮损部位后,操作者用止血钳夹取75%的酒精棉球在进针部位进行消毒,操作者的双手用洗手液洗净后再用酒精棉球擦拭。②烧针:选取1.5寸的一次性毫针,左手持酒精灯,点燃后靠近进针点,右手以执笔式持毫针,使针体前部在酒精灯的外焰上燃烧,令针尖至针体中部呈通红。《针灸大成·火针》曰:“灯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不能去病,反损于人。”针体烧透,才有相应的刺激量,从而达到疗效。故烧针是火针治疗达到疗效的关键步骤,务必使针体烧至通红。③進针:针体烧红之后,以垂直角度进针,用腕力及指力使毫针迅速垂直刺入皮损部位,进针深度视皮损部位而定,以达到皮损基底部为度。采用散刺法,平均间隔1~2 cm进一针,针刺范围大小视皮损面积而定。④出针:出针宜迅速。出针后迅速用无菌棉球按压针孔,以减轻患者针刺的痛苦。若针刺后有出血,则可用无菌棉球擦拭,使血液滋润皮损部位。(2)毫火针点刺配合留针法。选取督脉及膀胱经第一条侧线的穴位(大椎、身柱、至阳、命门、腰阳关、肾俞、关元俞)进行点刺,进针深度为0.5~1.0 cm;选取任脉的穴位(气海、关元、中极)进针达到相应深度(可刺入1.5 ~2.0 cm)后留针,不采用行针手法,10 min后迅速出针。

注意事项:火针治疗后针孔处可有少许渗出物或有红色丘疹,可自行消失,无需特殊处理。嘱患者保持针刺部位干燥清洁,以避免感染。

每周治疗1次,4次为一个疗程。坚持火针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前额部、头顶部皮损面积减小,表面鳞屑减少,皮损变薄,瘙痒缓解,大便渐成形。坚持火针治疗3个疗程后,前额部、头顶部、四肢伸侧及背部的皮损鳞屑明显减少,皮损面积明显减小,瘙痒明显缓解,畏寒减轻,活动后可微微汗出,舌苔变薄。坚持火针治疗4个疗程后,皮肤趋于齐平,皮损基本消失,仅遗留浅色斑,无瘙痒,畏寒肢冷缓解明显,大便正常,汗出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沉。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按语:本案患者素有阳虚,又因于外院治疗时长期口服清热解毒中药方及外用糖皮质激素,阳气被伐,因而阳虚更甚,温煦及卫外作用减弱,又复遇风寒,故除鳞屑、红斑、瘙痒等银屑病常见症状之外,还表现出手足不温、大便稀薄、畏寒肢冷、无汗等阳虚外寒之症。辨证为阳虚外寒,以毫火针治疗。本案使用毫火针点刺局部皮损,促进皮损处气血运行,使局部皮肤组织再生。此外还采用毫火针点刺配合留针法作用于督脉、任脉及膀胱经的穴位。大椎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及督脉的阳气汇合于此;身柱穴为全身支柱之一,可吸收体内之热传送至督脉;至阳穴位于背脊之中,为背部阴阳相交之处,也为阳气至盛之处;命门穴为五脏六腑之本、生命之原;腰阳关为下焦元阳藏匿之宅;肾俞穴为肾的背俞穴,为肾脏精气汇聚之处;关元俞为关元穴所藏之气输注于后背的部位,善治虚损。上述穴位用毫火针点刺可通调脏腑,激发人体一身的阳气,祛除寒邪。任脉的穴位则采用留针法。气海主人身的元气,关元为下焦元阴元阳关藏之处,中极是足三阴经与任脉之交会穴。三穴采用毫火针留针法,可强力补益元阴元阳、益气扶正。患者阳气得复,则诸症缓解。

5 结语

银屑病虽非重症,但其难治愈、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确切病因与发病机制尚待探究,临床医师对其认识尚存在不足。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疗效具有个体差异性,引起的副反应较甚。而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个体进行辨证论治,并避免药物性肝肾损伤。马骏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对银屑病进行辨证论治,采用毫火针治疗阳虚型银屑病并取得良好疗效,为银屑病的治疗开拓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业委员会.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18完整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9,52(10):667-710.

[2]晋红中,吴超.银屑病的共病:研究现状与前景[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20,13(4):193-197.

[3] STICHERLING M. Dermatology Part 2: Ichthyoses and Psoriasis [J]. Handb Exp Pharmacol,2020,2(1): 7-9

[4]王肯堂.证治准绳(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472,1511.

[5]姚丹霓,卢传坚.银屑病中医古代病名及病因病机探析[J].中医杂志,2013,54(24):2152-2154.

[6]北京中医医院.赵炳南临床经验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211-229.

[7]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朱仁康临床经验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153-158

[8]金起凤,周德英.中华皮肤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228-233.

[9]曹艳红,朱珂,潘富强,等.中医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证候分布及用药规律的文献分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7(6):1198-1201.

[10]张婧怡,陈卫东,刘玉蕊,等.火针疗法的源流及现代应用[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3):42-44.

[11]张晓霞,吴之煌,董明霞.火针疗法治病机理初探[J].北京中医,2007(9):576-578.[12]蒋国庆,楚兰英.火针治疗输卵管积水41例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4(4):9.

[13]钱洁,徐文琦.火针温通法治疗面肌痉挛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15,35(12):1221-1224.

[14]赵明华,钱虹,庄礼兴.火针八邪、上八邪穴治疗中风后手指拘挛的临床疗效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0(2):175-178.[15]林继业,赖梅生.火针疗法的机制与其治疗痤疮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8):3181-3182.

[16]吴峻,沈蓉蓉.火针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J].中国针灸,2002(1):32-34.

[17]张晓霞,董明霞,陶云.火针疗法对外周血象影响的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2003(4):47-48.

[18]吴珮玮,黄蜀.火针治疗痤疮的机理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0):13-15.

[19]于雯,房繄恭,杨慎峭,等.火针对哮喘患者肺功能、IgE的影响及机制探讨[J].四川中医,2004(12):9-11.

[20]刘恩明,周凌云.无痛针灸—毫火针[J].中国针灸,2006,26(S1):87-89.

[21]潘杰灵,万红棉.毫火针留针法临床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3(5):189-192.

(收稿日期:2021-08-02 编辑:黄丽君)

猜你喜欢

阳虚银屑病
心衰协定方联合西药治疗心阳虚衰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链球菌感染与银屑病相关性探究
阳虚了会有这些表现
寻常型银屑病治验1则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阳虚血淤型冠心病的有效性分析
寻常型银屑病合并手指Bowen病一例
中医辨证论治联合308nm准分子光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效果观察
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