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件事”助推“现代化”
2022-06-06秦汉
秦汉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基层治理的现代化。由于处在治理体系末梢,基层治理有着较为独特的属性。具体来说,基层以上的各级治理主要是根据大数定律和平均法则,对普遍性问题实施治理,运转的核心在于制度设计,更加注重规范性。而基层治理一头连接上级组织,一头应对具体事务,工作对象主要是碎片化场景和差异化个体,运转的核心在于工作实效,更加注重灵活性。通过这样的比较可以看出,基层治理不应是国家治理向基层的简单延伸,否则就会因机制僵化而削弱治理能力。一个典型的反例是,过去群众到政府办事经常会“多头跑、跑多次”,根源就在于政府是以内部科层组织直面群众,导致群众的需求被分解到众多行政职能中,这些职能又散落于各个部门甚至不同层级,于是群众只能被动地与这套陌生体系打交道,增加了沟通成本,降低了办事效率。因此,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要遵循基层治理客观规律,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从服务管理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路径,以更好解决问题为标尺,最终落脚于全面提升基层应对复杂性需求的能力上。从上述分析视角看,江北“一件事”集成改革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很有价值的范本。
“一件事”集成改革聚焦于“事”,体现了以解决问题为本位的理念。该项改革围绕单个事项的运行逻辑展开,这个出发点意味着事项办理具有最高的优先等级,政府各层级各部门的运转都要让位于事项的运转。通过梳理分析事项如何运行,审视政府自身在权责配置、体制机制、方式流程等方面的不足,再进行相应的调整完善,这就是服务型政府的主动治理。聚焦于“事”,最直接的效果是保持对问题和需求的回应,促使基层治理从封闭、单项行为向开放、互动行为转变,治理工作更具弹性,更加符合现实需求。
“一件事”集成改革发力于“集”,找准了提升治理能力的路径。集成就是要解决基层治理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等问题,系统重塑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的协同工作机制。要把各方面力量集成起来,首先要规范主体和边界。基层治理包含着复杂多变的人、事、活动、关系,其中的权责利往往比较混乱。通过集成,不仅能把“谁干”“干啥”的问题搞清楚,而且可以有效排查清理治理盲区,实现“凡事必有主体”。在这个基础上去优化原有流程中的重叠、烦琐、模糊等问题,能够很好地形成权责明确、流程清晰、环环相扣的工作机制。
“一件事”集成改革作用于“改”,将为基层治理现代化带来深远影响。改革是实践与认知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一件事”集成改革在这个过程中释放了更深层次的效应。从时间维度上看,该项改革能够实现自我迭代的良性循环。因为基层的治理事务、治理需求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只有从需求出发,才能确保治理工作与时俱进、有力有效。从组织维度上看,该项改革潜移默化地增强了政府的自我约束能力。在改革场景下,事项办理成为多方合作互动的过程,对于参与其中的部门而言,部门间的配合协调让工作任务变得更具“公共性”,无形之中强化了相互监督,有助于提升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从技术维度上看,该项改革将持续促进新技术在基层的深度应用。目前,数字技术是办好“一件事”的重要工具,随着“一件事”扩面,基层应用数字技术以及其他新技术的内驱力将会越来越强,“技术下基层”形成的积累沉淀也将为基层治理的变革重塑提供强大动力。
责任编辑: 張逸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