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的均衡性对个体体育运动的影响
2022-06-05范孝猛
范孝猛
1 引言
随着现代体育运动不断地发展,运动员竞技水平不断地提高,教练员、运动员越来越重视运动训练的科学性。对于绝大部分运动项目来讲,力量是运动的基础。力量在田径项目以及大部分球类项目中对运动员的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成绩起到关键性作用,均衡的力量在多种运动项目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然而很多人在锻炼力量时,却忽视了均衡发展,这样很容易造成运动成绩不理想,更有可能造成运动损伤。本次论文就运动力量不均衡的成因、影响个体力量不均衡发展的因素、运动中力量不均衡对个体的影响以及如何培养力量的均衡性展开论述。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认为力量是通过肌紧张,克服阻碍行动的机械力和生物机械力并对抗它们,进而保障运动效果的能力。均衡的力量在运动当中需要被人们所重视。力量的发展及均衡性不仅可以提高运动技术的的协调性,又能减少运动损伤的几率,多种运动项目,如篮球,排球,足球,跳远,跳高,对肢体的协调性以及力量的要求很高,很多篮球、足球运动员,在职业生涯的中期、后期,由于伤病的的影响,不得不提前结束了自己的运动项目。在足球运动中左右脚射门的能力对比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很多球员左右脚不均衡,在关键的比赛瞬间,把握不好踢球的力度、角度,错失赢球机会。国内已经有一些人开始重视力量的均衡性发展,在国外,一些运动生物学家,运动生物力学科学家等,已经通过先进的设备来测试和锻炼运动员的力量,我们国家也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诸如足球、排球、篮球等运动项目的研究,旨在发现和培养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以及如何帮助人们更安全的从事体育运动,降低运动损伤的概率。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在对体育锻炼过程中个体的运动习惯的观察后进行总结,把个体运动的习惯作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中国期刊网、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复印报刊资料、网上搜集关于力量素质训练的文章分析。
2.2.2 观察法
通过比赛,如篮球、足球,分析其中某个或一些人的个人技术细节,分析其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
2.2.3 访谈法
通过和班级同学以及一起锻炼的朋友进行口头交谈,得到一些关于力量不均衡方面的信息。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力量不均衡的成因(学龄前)以及如何改善
3.1.1 先天因素
个体在出生前受到父母的基因遗传,在细胞分化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同,这是导致身体力量的不均衡的因素之一,但在后天的培养中是可以改善或纠正的。
3.1.2 家庭原因
由于个体在年幼的时候,个体习惯受父母的影响很大,如用餐、写字等,受父母所影响的程度很大,经过父母长时间的影响,个体的肢体动作逐渐有了差异,在形成差异的过程中,由于一侧肢体运用过多,逐渐的熟练,形成优势侧,这一侧的肌肉量、肢体灵活程度也较另一侧发达和灵活。
3.1.3 个体活动原因
在入学前,个体认知水平较低,个体的锻炼一般来说都是由于个体的本能的所决定,个体在活动中经常的运用某一动作,会造成力量的不平衡发展。
3.1.4 群体活动的影响
个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会与他人接触,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同伴的行为也是影响个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参与的活动内容、运动方式、运动方法等都会影响个体的身体力量均衡发展,
3.1.5 应对身体力量发展不平衡的方法
个体在学龄前主要的影响来自父母的教导,父母应当加强对孩子的培养意识,加强对孩子的活动指导,促进孩子身体均衡的发展,为以后体育学习及其他爱好的学习做好准备。在学习其他技能的时候,尽量可以选择一些能锻炼协调性、灵敏性的活动,如舞蹈,健美操等,还可以学习一些如钢琴等乐器,能够激发儿童的手脑协调能力,肢体控制能力,使儿童全面发展。家长也要重视外在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3.2 影响个体力量均衡发展的因素(学习阶段)及发展对策
3.2.1 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练习运动内容的过程中,总是存在认识阶段,泛化阶段,技能形成阶段和动作自动化阶段,层层过渡,在这一形成过程中就需要教师的指导,如果教师没有及时纠正错误,学生就会因为错误的动作形成不良习惯和错误发力过程,从而影响力量均衡的发展。体育教师
3.2.2 运动项目
不同的运动项目对身体的要求可能不太一样,如田赛中的三级跳與铅球,隔网对抗项目与同场竞技项目的不同。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培养目标以及不同的训练内容,训练方法与手段。但在体育学习水平一至水平三,应注重学生的身体全面发展,培养运动兴趣爱好。
3.2.3 学生课外体育运动
在学校体育与健康课之外的体育运动中,学生缺乏指导,会对身体的力量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科学实验证明身体的灵敏性与肢体的力量平衡成正相关。力量发展不平衡也会导致灵敏性的下降。
3.2.4 认知水平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运动知识与技能是缓慢发展的,学生的认知水平会随着年龄,学校的教育方式以及课外生活的变化而提高,但学生个体本身的认知在某一个阶段并不能意识到如何发展自身,更不会意识到力量均衡发展对自己以后从事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3.2.5 学习阶段力量平衡发展对策
(1)全面发展原则: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全面的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柔韧性,灵敏性,速度素质,力量素质,协调性等。
(2)肌肉平衡发展训练原则:肌肉平衡发展训练原则就是必须发影响运动环节的所有肌群,做不到这一点,某一侧肌肉将过渡发展,使肌肉发展不平衡,不但造成潜在的关节不稳定,而且运动过程中薄弱一侧会受伤。肌肉平衡发展通常表现为对侧肌群的力量比例以及对抗肌群的比例关系。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关节周围的肌肉要得到全面发展。
(3)提高教师理论知识水平及训练技能水平:在学龄阶段,学生的体育学习主要依靠教师的教学与指导,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水平及效果。加强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理论水平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促进学生力量平衡发展。
(4)传授身体练习的基本方法:以往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学习体育技能的过程中往往不能理解如何学,为什么这样学。新形势的体育要求教师指导起指导作用,让学生明白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学,让学生懂得学会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从分体现了身体练习方法对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3.3 力量不平衡对运动的影响
3.3.1 运动中力量不平衡的直接表现
通过在体育课上的观察,不同的运动项目对力量的要求不同,力量的平衡性也不同。如在篮球运动中,力量不平衡的表现有单脚弹跳高度差,左右侧突破的速度等。足球项目中左右脚踢球的力度与角度的把握与处理等。田径项目中三级跳每一步的长短变化。这些都很明显的表现出力量不均衡对运动的直接影响,力量不平衡直接影响运动成绩,影响比赛过程个人的发挥水平以及团队配合的流畅性。
3.3.2 力量不平衡在运动中的间接反映
在很多运动中,如学习篮球动作技能时会表现出动作脱节,不连贯,学生经常表现出肢体不协调,灵敏性差,篮球运球时左右手的差别,一般人右手都会比左手运球好,其实质性的问题是左上肢力量不如右上肢好,从而导致左侧灵敏性不如右侧,间接反应出力量的不均衡。很多运动项目学习都有这个特点,如足球、排球,羽毛球等项目的学习,经常表现出动作做不到位,脚步跟不上等问题。
3.3.3 力量平衡与运动损伤
有运动的存在,就会有运动损伤的发生,如何控制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减小运动损伤对身体的影响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在田径运动中,膝踝关节运动损伤的几率很高,肌肉及韧带的拉伤或断裂时有发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着运动员的健康,甚至缩短运动员的职业生涯长短。同时运动损伤影响着人们从事体育锻炼。运动表明加强下肢力量对下肢运动损伤有预防和恢复有一定的帮助。加强关节周围的肌肉的力量有助于提高关节的稳定性,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这种理论给了人们建议,如何去预防运动损伤,但还有待进一步考究。有些情况下运动员受伤是由于训练过度或训练不当。但通过我自身及周围同学的情况观察,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有:训练不当,热身不充分,究其影响原因大都是由左右肢力量的不均衡所引起的,经常引起弱侧肢体受伤。
3.3.4 力量平衡发展与运动成绩
左右肢体的平衡性,在许多体育项目中对体育运动表现有促进作用,如田径类的短跑项目,起跑脚与非起跑脚之间力量是有一定差距的,如果得以改善非起跑脚的力量,使得两侧下肢平衡,那么运动员的成绩也会随着总体力量的增加而提高。三级跳等运动项目也是如此。
3.4 力量均衡性培养的途径
3.4.1 家庭教育意识培养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父母的行为影响孩子的成长以及孩子的思想观念,体育锻炼的意识也受到父母的影响。孩子力量均衡性的培养要从父母意识的培养入手,首先让家长意识到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在体育运动方面,力量的均衡发展对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其次要教会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均衡力量,在孩子从事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能有意识的选择喜欢的体育项目。
3.4.2 学校体育课程的实施
在实施学校体育的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制定符合要求的课堂教学计划,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养成规范的运动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主体地位,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如何均衡的发展身体,形成学生自己的内化的知识,能够在锻炼中有意识的发展自己。在科目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多设置一些集体合作项目以及能运用到全身的体育活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力量是体育锻炼的基础,平衡发展力量是体育锻炼的必要补充,坚持力量发展原则,尤其是肌肉平衡发展原则,为终身体育创造条件。
3.4.3 课余体育运动的指导
普及体育运动知识,发展个人对体育运动的理解,激发个体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宣传体育卫生保健知识,让人们懂得如何健康的从事身体锻炼以及如何预防身体的运动损伤,重视身体发展的均衡性练习,减小运动损伤发生的几率。加大对课余体育运动的指导。
3.4.4 个人运动习惯及意识的培养
个体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具有个人主观能动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当有意识的加强理论知识的储备,体育运动不仅仅是运动,它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个体应当在体育锻炼中学会如何锻炼身体,体育理论知识与体育技能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体育的健康促进作用,才能更有利于个体身体的全面均衡发展。注重身体力量的均衡练习及练习形式,对个体的终身体育学习提供必要的保障。
4 结论
力量的均衡性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它不仅能夠促进人的灵敏性、协调性发展,又能够减小运动时身体肌肉及关节的损伤几率,给个体的的身体运动提供了较为安全的保障,也为个体终身体育发展提供了可能。也为我国的体育目的的实现奠定了基础。但发展力量的均衡性不可能会一蹴而就的,目前很少的人会关心或者说注意到力量的均衡发展,即使体育力量训练原则提出了均衡发展的重要性。但在个体与集体之间的体育文化交流或者体育学习及锻炼的过程中,几乎很少有人能意识到力量的均衡性发展,在个别的项目中运用的比较多,如健美运动,健美是讲究身体线条的匀称、肌肉维度较好并富有力度及左右肢体对称等的结合,这对运动员的要求苛刻,所以身体力量均匀发展才会在健美运动中认识开来。
5 建议
力量均衡发展需要被人们所重视,但需要一步一步进行普及与发展,体育工作计划应当有所侧重,在中小学工作计划中,体育应注重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注重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许并不能够有效的实施。所以,加强体育教师的管理及提升体育知识技能,对体育教学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体育课程的实施,要根据全面发展的的原则,设置能够促进学生力量素质及其他身体素质的均衡发展的体育课程。在学校教育之外,普及身体练习的知识与技能,在大众体育方面引起人们对身体全面发展的重视,从而影响家长对儿童参与体育锻炼的指导意识。力量的均衡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协调与实施,才能充分被重视起来,才能更好地体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及取得良好结果。
(作者单位:安徽省颍上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