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分析

2022-06-05汤志理

速读·中旬 2022年3期
关键词:阅读积累整本书阅读教学

汤志理

◆摘要: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题,呈现出越来越多的“文学性”与“哲理性”,考生们纷纷表示,仅靠平时语文课本上所学的知识显然不够,要想写好这些作文,平时的阅读积累是绝对少不了的。阅读必须从小抓起,从“整本书阅读”抓起。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教学;阅读积累

整本书阅读”已经纳入了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课程体系,但是目前在阅读与指导上存在着教师重任务布置、轻策略指导,学生只关注情节、多选择性阅读等问题。因此,在指导策略上,教师要把教授阅读策略作为首要任务,学生要把整本书阅读的过程变成“阅见文本”和“遇见自己”的过程,对整本书阅读评价应立足于阅读和表达能力的综合运用。

一、整本书阅读的现状

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情况怎样呢?应该说,小学整本书阅读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学校和家庭都营造出了良好的读书氛围,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指导方面进行了大量实践,家长在孩子的阅读时间上作了周密的安排。但是,整本书阅读的实效仍不容乐观。

1. 对整本书阅读的意义认知不足

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接触了大量经典、规范的语言,从而得以发展自己的语言;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猜测故事情节、揣摩人物命运、咀嚼语言文字,阅读让他们的思维更加广阔和深入。学生发展语言、锻炼思维的过程,也是获得文化滋养,强健精神世界,获得生命意义的过程。对整本书阅读意义的认知不足,将导致整本书阅读的边缘化。于是只重视课本中的篇章,忽视了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阅读量不足、阅读面不广成为了常态。

2. 对整本书阅读的实践定位不清

对整本书阅读的认知不到位,导致整本书阅读的实施出现了“泛化”“窄化”和“形式化”现象。所谓“泛化”,就是不加选择地把每本书都当成是可以指导小学生阅读的“整本书”,认为只要学生喜欢读就可以了。所谓“窄化”,就是指定书目搞所谓的学校特色、表演特色、经典诵读特色等,给学生造成“读整本书就只能读这个”的错觉,忽视了学生阅读兴趣的多样性,以及阅读内容选择的自主性。所谓“形式化”,就是没有充分认识到整本书阅读对学生成长的意义,只注重搞活动,不扎扎实实让学生读书;学生只知道活动的主题,却不明白活动的目的。

二、基于现状的原因分析

1. 教师只布置任务,无策略指导

阅读是周期性较长的过程,从布置任务到看见阅读成效,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当下教师大多是按“快乐读书吧”的要求把阅读任务布置下去,放羊式让学生自由阅读;然后分阶段指导一节课,基本形式是:“导读激趣—学生自读—交流感受”,这样所谓的整本书阅读指导任务就完成了。教师对学生没有明确的内容要求和阅读策略指导,简单、草率的做法,带给学生的是阅读的盲目、随意和浅尝辄止。教材中阅读课文的教学效果为什么会那么好?因为平时教师在上面花的时间多,钻研得深,研究得透。整本书阅读仅仅靠教师布置一两次任务,指导两三节课,很难获得良好的收益。

2. 学生只关注情节,多选择性阅读

小学生阅读动机的差异化、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以及兴趣爱好的多样化,决定了他们选择课外读物内容的多元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为了落实统编版教材“快乐读书吧”中的阅读要求,只简单引读教材中推荐的书目,就连图书的出版社都要统一规定,这样做的结果可能只有一个,就是保证版本一致,在将来的考试中答案好统一,教师好批改。书目推荐的单向化,导致学生阅读兴趣大大降低。一般来说,学生对感兴趣的书会多看,不感兴趣的书就象征性地翻几下,所以有些必读书读得并不深入,有的学生仅把书的内容当作故事来读,只关注故事情节是否好玩有趣,至于书中内隐的知识,外显的章法,字里行间渗透的言语、表达的智慧,学生则无意关注,或者熟视无睹。这样,书中丰厚的营养没有很好地被学生吸收和转化。

三、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策略

1. 教师要把教授阅读策略作为首要任务

阅读策略指导要结合具体的书目进行。现代人特别注重仪式感,阅读也不例外。每本书阅读前,要尽量安排一个与书籍内容相契合的开读仪式,以此给学生带来积极的阅读期待。阅读指导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封面,说说作者,看看出版社,读读目录,翻翻插图,猜猜内容。但仅仅做到这些是不行的,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阅读。如果学生没有阅读或者没有读完,之后教师进行重点章节的指导,学生很可能听不懂,或者不感兴趣,那阅读指导就是无效的。其实,对整本书阅读来说,学生读好是关键,教师先读是前提。唯有教师先读了,才能准确获取该书的阅读策略,阅读指导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平时教学任务重,阅读不可能像研读教材那么深入,但“快乐读书吧”里要求学生读的书,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阅读之前先行阅读,这是底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都不读,为何让学生读?教师没读过,如何引导学生读?

2. 学生要把整本书阅读的过程变成“阅见文本”和“遇见自己”的过程

“阅见文本”,就是对整本书内容的感知、故事情节的梳理、谋篇布局的认识、写作意图的领悟、文体知识的回顾等。“遇见自己”,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展开比较,看看哪些是自己之前已经知道的,哪些是自己所不知道的,从而进一步了解自己,弄清自己的优缺点,认清自己的兴趣点,找到理想与现实的最佳结合点。教师可能遇过这样的情况:当你向学生推荐一本书时,学生常扯着嗓门喊早读过了。但问及读书的收获时,他们只能说出书中有哪些人物,哪个人好哪个人坏,发生了什么重要事情,书里哪个地方写得好玩,哪個场面惊心动魄……然而,书读到这种程度还不行,充其量是满足自己的猎奇心理而已,不能算作完整意义上的“读完”。整本书阅读不能停留在简单的阅读故事的层面上,需要从头至尾潜心阅读,有时候读一遍还不行,还要读两遍、三遍,才能读出其中蕴含的文化和思想,这才是“阅见文本”。

四、结束语

诚然,整本书阅读不一定能很快地提高学生的成绩,但一定能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整本书是负载着文化的,文化的因子必然会悄悄渗入学生的血脉之中。整本书阅读带来的是知识与精神的双重成长,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遇见的是最好的自己。

参考文献

[1]徐树忠.“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探微[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2016(07):52-54.

[2]马光华.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J].文理导航(上旬),2019(11):11.

[3]路廷俊.基于整本书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2):243.

猜你喜欢

阅读积累整本书阅读教学
《论语》整本书阅读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精挑细选出华章
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