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组织病理学》课程教学模式及方法的探讨与实践
2022-06-05丑玲
◆摘 要:口腔组织病理学课程是口腔医学专业基础核心课程。该课程内容繁杂,部分知识内容抽象,传统讲授法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本文针对本校高职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特点,分析该课程教学现状,不断优化教学模式,通过使用PBL教学法、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口腔组织病理学课程学习的参与度和认可度、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
◆关键词: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
口腔组织病理学课程属于口腔医学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之一,是口腔基础医学与口腔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该课程内容包含了口腔执业助理医师临床执业所必须具备的理论基础与基本知识,是口腔医学生未来在临床工作中对口腔疾病诊断临床思辨能力的理论基础与保障。
1 课程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1.1知识繁杂,内容抽象
该课程分为口腔组织学、口腔颌面部胚胎学、口腔病理学三大版块,整体课程知识范围跨度广,内容繁杂。在教学中由于微观的口腔组织结构内容抽象,理论课堂传统讲授法学生难以理解,学习积极性不高。如在牙齿发育章节教学中,不同时期的牙胚发育形态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学习难度增加。同时,该课程教学需要以大一所学的人体解剖与胚胎学课程内容作为基础,部分学生对医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没有做到融会贯通,当学习到口腔专业基础知识时,会觉得学习难度大,兴趣不高。
1.2专业临床课程比重大,对专业基础课程有所忽视
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两年,第三年临床实习,总体学习时间短。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大一主要学习医学基础知识,大二以口腔内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颌面部外科学等口腔临床专业课程为主。口腔组织病理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本校当前依据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定理论课及实验课共54学时,存在知识内容多,学时少的情况。课堂中教学任务繁重,传统讲授模式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吸收。如何在有限的学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1.3学生对口腔组织病理学课程重要性认知不够
高职院校口腔医学生毕业后大多在基层医院或民营医疗单位从事口腔临床工作,如龋病的充填治疗;牙髓炎、根尖周炎的根管治疗;牙龈炎的洁牙;残根、阻生齿拔牙;牙体缺损、牙体缺失的修复治疗等口腔疾病基础诊断、治疗工作。学生普遍认为口腔组织病理学课程知识在日后临床工作中使用率不高,对课程内容的重要性了解不够深入。然而,口腔有许多疾病恰恰是需要依靠切取局部组织作病理学检查来确定病变的性质、类型及分化程度,对诊断和治疗起决定性意义。同时,口腔组织病理学属于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中专业基础知识范围,由于课程知识点范围广,学生对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经常成为了综合考试中的丢分原因。所以,在课堂上老师教好口腔组织病理学这门课程,以及提高学生学习自主能动性非常必要。
2 口腔组织病理学课程优化教学模式内容
2.1优化教学方法,采用PBL教学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方法是指以问题导向学习,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中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参与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
课前教师收集常见口腔临床案例,课堂中以常见临床口腔问题引入对应知识内容的学习。如牙齿为什么会进食冷热酸甜食物后敏感?其原因之一可以运用口腔组织病理学课程中牙体组织章节牙本质的基本结构来解释,牙本质的基本结构有牙本质小管,由于牙釉质磨耗或牙齿自身发育等原因导致牙本质暴露,冷热液体等刺激可通过牙本质小管进入牙体组织刺激牙髓的末梢神经而引起敏感或疼痛不适,其中牙本质痛觉传递的流体动力学说被较多人所接受。利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从牙齿的组织结构本身来了解口腔疾病,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参与意识,了解该课程学习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培养学生临床思辨能力,做到对口腔疾病的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2.2 优化授课计划,采用模块教学
目前,在传统口腔组织病理学课程教学中,主要依据教材先学习口腔组织的组织结构特点及功能,再学习颌面部组织及牙体组织的发育和发育异常,最后学习口腔疾病病因、临床表现、病理变化等内容。知识相对分散,逻辑连贯性不强。本次优化教学模式,通过本校口腔教研室的集体备课讨论,尝试打破授课计划,选用模块式教学。先从口腔颌面部的发育、牙的发育教学入手,学生了解熟悉了颌面部及牙齿等组织发育的时间、来源之后,再学习口腔组织学内容,最后在掌握了正常的组织结构特征后学习组织的病理变化。加强了教学与学习的连贯性与逻辑性。以牙体组织为例,首先学习牙胚的来源、牙胚的组成及形成的组织结构、牙齿的发育,然后了解牙体组织中牙釉质、牙本牙髓、牙骨质的结构特征,最后对应组织结构学习掌握常见的牙体组织疾病如龋病,牙髓病,牙体硬组织其他疾病等。
2.3优化教学媒介,加强信息化教学
教育部等六部门于2021年7月印發《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教育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信息化为主导,面向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聚焦信息网络等方面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3]。口腔组织病理学课程不断优化教学媒介,加强信息化教学的应用,选择适合本课程的信息化线上学习平台。运用超星学习通教学平台线上学习,有效补充因课程学时少,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建立课程,并组建学生学习团队,教师在课前发布作业,课后上传课件,上传口腔病理切片图库等。学生可依据自身学习情况制定学习计划,梳理学习内容,同时运用教学平台复习病理切片图库,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信息化教学的运用,增加了学习的媒介,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进行学生学习状况的监测,有利于了解学生学习次数,上交作业情况,对每次发布的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自主学习情况进行学情分析,因材施教。
2.4优化实训课堂,引入临床案例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除开理论课以外,离不开实训教学,否则像纸上谈兵。该课程传统实训课程常以显微镜观察切片为主,课程内容单一,学生缺乏学习主观能动性。通过对传统实训课堂进行优化,强调观察病理切片的严谨性、重要性。在临床工作中绝大部分颌面部的肿瘤以及不典型的口腔黏膜病的诊断除开临床检查以外常常需要结合局部活组织行病理检查来确诊,局部活组织病理检查属于目前比较准确可靠的,结论性诊断方法。诊断的正确与否严重关系到后续治疗以及治疗效果。以牙龈肿物为例,如病理诊断为牙龈瘤,则根据病因在去除病因刺激后可行牙周基础治疗,去除病因肿瘤甚至可自行消退,必要时才行牙龈肿物切除;如诊断为牙龈癌则会根据口腔癌分类分期行手术治疗甚至颈部淋巴结清扫或放化疗,治疗方法千差万别。
实训课堂中,在口腔病理学版块同样以临床案例引入教学,引导学生进入口腔医师职业角色,学习完对应理论知识后,实训课堂中在不告知学生切片名称的情况下,让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自己手中的切片,并翻阅教材对切片进行病理变化的描述,对切片对应疾病进行诊断及病理分型、分类。积极的调动了学生学习自主能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职业角色,树立口腔医师职业素养。
3 考核与评价
改变考核方式,选用客观的、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在考核中进一步强调过程性考核、多元化考核。将学生成绩构成比拆分为日常考核20%,实训考核30%,期末理论考核50%三部分。日常考核包括平时课堂表现,同时通过线上平台监督了解学習参与情况并进行统计评分。实训考核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切片考核,通过对切片的组织结构进行描述或对口腔疾病病理变化进行分析,然后写出对应诊断;第二部分为组织学结构图片考核,利用多媒体播放切片图片,学生描述其组织特征。最后,期末进行理论考核。通过优化考核方式后,对于以上考核形式,本校2020级口腔医学班有部分学生抱怨考核过程繁琐,学习压力大。但绝大部分学生在认识了本课程重要性之后将考核压力积极的转变为了自我提升内驱力,为后续口腔临床课程的学习夯实了专业基础。
4 结语
优化教学模式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依据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要求,不断优化口腔组织病理学理论及实训教学,合理运用信息化平台教学。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夯实专业基础知识,为培养具备正确临床思维能力,能用基本原理解决口腔临床问题的口腔医学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宋晓陵,杨丽芳等.口腔组织病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
[2]张嘉.PBL教学法在三年制专科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中的探索[J].科技视界,2020(23):120-121.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20.23.047.
[3]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意见部署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J].现代教育技术,2021,31(08):1.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21.08.001.
作者简介
丑玲,长沙卫生职业学院,助教,医师,研究方向:口腔医学临床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