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终身体育视域下中学体育项目式学习模式研究

2022-06-05何艳琴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终身体育中学体育

摘 要:教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广泛应用项目式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其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动态、可持续化学习。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文章指出,研究终身体育视域下有效的初中体育项目式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终身体育;项目式教学;中学体育;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0-0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2)15-0016-03

引  言

教师应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兴趣与爱好,使其不断进行体育锻炼与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体育锻炼意识、习惯和能力,从而受益终身。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树立并渗透终身体育理念,充分实施项目式教学模式,通过科学化、信息化、精细化的管理帮助学生增强体育运动意识,使其在快乐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体育相关知识、技能和方法,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一、初中体育项目式教学模式对形成终身体育理念的作用与现实意义

体育运动是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人们社会文化活动、满足精神需求、锻炼身体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体育运动的学习与运用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活动及技能教学,还应向学生不断灌输与渗透终身体育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学习观念,通过对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建立合理教学目标与多元化评价系统,为学生打造活泼、健康、快乐的学习发展平台[1]。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体育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学思维发展与教学模式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体育项目式教学是初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体育教学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自我学习能力,通过让学生自主处理项目、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活动与完成评价,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教学引导者与参与者,通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给学生提供科学的学习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课堂主人翁意识,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与责任意识,引导学生全方位发展,并满足社会对素质型人才的需求[2]。

二、基于终身体育视角实施初中体育项目式教学的教学理念与策略研究

要想进行有效教学,教师就要确定科学、正确、合理、可行的教学理念,通过教学思维的转变与教学策略的创新,推动初中体育项目式教学的开展。笔者以初中体育教学中的立定跳远教学为例,深入探索一线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思维与理念,通过对教学过程的探索,优化教学策略与方案。

(一)形成角色转换意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项目式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及时转变传统教学的角色概念,改变作为主导者、支配者、传授者的角色认知,扮演好参与者、引导者、辅助者的角色,成为课堂的导航员、学生的合作伙伴、见多识广的指导教练,为学生的学习与进步提供帮助与引导。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体育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增强学习体验,进而身临其境地学习体育技巧,锻炼运动能力。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思维和想法不成熟,无法独立完成体育活动,教师可以通过趣味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构建日常运动的理念,掌握正确的运动方式。在有效的引导下,学生能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增强体育学习体验,获得全方位发展,这对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趣味引导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提升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体育课程标准进行相关项目的设计,设计重点在于项目内容的针对性、项目的可行性与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性。例如,在立定跳远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几分钟时间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大家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跳跃式的动物?它们的跳跃有什么特点?哪种动物跳得更远呢?为什么它们能够跳得很远呢?”等问题,学生能够在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中踊跃发言、积极思考,并进行自主探索。接着,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自由组建项目组、安排项目实施方案、按照项目计划执行方案、小组内探究讨论分析等环节,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与问题探究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对学生进行指导与观察,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跳跃能力、力量素质、身体协调能力等。

(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教学活动实现良性互动

体育教学是师生互动、合作、创新与进步的过程,也是培养师生间自由、民主、信任与尊重的过程[3]。

当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时,学生会自发地探索其中的运动技巧和方法,从而积极地参与体育课堂,提高学习质量。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感。对此,教师可以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展开教学,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学习,让学生之間相互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人的想法和运动方式,从中选取一些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法,拓展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运动技巧,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质量。此外,在体育项目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鼓励、指导学生,并以共同发展作为基础,不断提升自身教学素养,优化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实现与学生的良性互动,进而推动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立定跳远项目中,教师可以在小组学习模式中扮演安全员与指导员的角色,在学生进行小组游戏、学习探究、运动练习的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力量协调、摆臂幅度、着地起跳、屈膝缓冲等关键性学习环节。当学生遇到学习瓶颈时,教师要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对动作要领的讲解或动作示范等,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核心技巧,进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健康、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使其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在立定跳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谋求目标层次化、组织场景游戏化、学生个性化,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尽情享受运动的乐趣。此外,教师可将游戏和体育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中融入“快乐运动”的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现自己,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三)建立优质学习项目,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提升技能

在完成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先做好前期教学情况调查分析。将教学方式与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有效结合,不仅可以设计和确定教学目标,还可以在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有效确定课堂上的教学任务。这既不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压力,也不会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出现动力不足的情况,从而有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动下,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相同的情况下,学生学习的最终成果有很明显的差距。所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意识到具体化教学指导的重要性。要想完成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教师就要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即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中学体育教育的发展。项目式学习模式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使其能够通过学习将知识有效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并学以致用。教师应通过进行有效的教学创新,设计优质教学项目,并借助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做到目的明确、过程灵活,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4]。

例如,在立定跳远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习过程中需要有针对性训练的内容,如“摆臂与呼吸的配合”“身体重心前倾角度把握”“蹬摆方式与力度掌握”等进行单独分解剖析,针对每个运动与练习方向设计合理科学的小游戏或锻炼方式,建立有针对性的方向型学习项目,并让学生加以探究,在相关的训练项目中获得成长。此外,这种教学模式还能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与负担,使其在有趣的游戏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在与同学间的互动与运动中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与体育技能,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这种教学模式既符合实际学情,又能满足学生不同程度的学习需求,帮助教师科学化构建体育课堂,实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体育教学,并通过激发学生的潜力、创造力与爆发力,释放学生的内在潜能,让学生不断获得成长与发展。

(四)融合生活环境,进行田径教学设计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设计中需要对教材中的终身体育理念进行研读与拓展,将终身体育理念有效渗透到教学设计中,让学生在终身体育理念的熏陶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才,从而满足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在终身体育视域下,体育运动还应融入生活,而开发和利用生活地形环境就是体育教学生活化的一种体现。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体育运动与生活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将学生带入熟悉的环境,让学生无论在校园还是在课余时间都能感受到运动的快乐。例如,在田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农村周边的实际自然地理环境来设计教学场地和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较好的运动氛围。田径运动作为一项富有魅力的体育项目,参与门槛较低,对环境及教学设施的要求不高,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放松身心,调整学习状态。在田径教学活动中融入生活资源,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使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运动。

此外,教师应充分发挥分层教学的优势,为体能较好的同学设计大圈跑步路线,如依照生活环境资源给学生规划外围跑步路线,如山地跑、越野跑等;为体能较差的学生设计小圈路线,如围绕小区里的池塘、小河等进行距离相对较短的跑步锻炼。这样学生在自然地理环境中,会对田径训练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模式,从而充分融入体育运动。需要注意的是,在生活地理环境中进行田径训练的授课方式和传统教学方式有所不同,它对体育教师的教学策划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学生管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训练之前的调查准备工作,到授课过程中的训练节奏把控,再到训练结束之后的总结,教师都要进行充分的安排和布置。特别是训练过程中的节奏把控,如果训练量过度,就可能导致学生受伤或者身体过于疲劳,违背了田径训练的教学初衷;而如果训练量过小的话,中学生容易出现不专注,或借机把精力放在其他事情上的现象,致使田径训练的教学质量下降。另外,体育教师需要时刻注意观察学生在户外自然环境中的训练情况,在合理利用生活地理环境的基础上,既要保证训练过程的顺利进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也要保证学生在田径训练过程中的安全,防止学生因错误的训练方式或身体状态不佳而受伤。由此可见,加强训练规划的科学性和节奏把控是有效利用生活环境的前提条件。

结  语

中学体育课程除了帮助学生拓展体育知识、提升相关技能,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优化学生的学习思维,树立终身体育理念,并提升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对此,教师应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在优化课程设计的同时,帮助学生提升身体素质与实践能力,进而有效推动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刘牧.PBL视域下体育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J].田径,2020(10):80-81.

钱一锋.PBL教学理念与初中体育高效课堂构建的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8(04):188.

唐国瑞,邱伟.项目化学习在体育健康教育中的实践研究[J].体育教学,2019,39(08):13-14.

张楠,孙占峰.基于项目化运作的体育理论课程建设改革实践研究[J].体育科技,2019,40(02):144-145.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终身体育视域下中学体育项目式学习模式的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XB20-134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何艳琴(1981.2-),女,福建南平人,任教于福建省武夷山市第二中學,体育教研组组长,中学一级教师,曾荣获武夷山市“学科带头人”称号。

猜你喜欢

项目式教学终身体育中学体育
民办本科高校新闻专业项目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论项目教学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生物项目式学习活动的探索
篮球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耐力素质
略论中学体育教学
高职《液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