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专业课大班课教学模式研究
2022-06-04毛江李立成张玉林
毛江 李立成 张玉林
摘 要 采用“互联网+专业课”大班课教学模式,结合互联网线上线下教学方式,从教学形式、课堂安排和教学评价形式等方面,对传统大班课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具体针对大班形式的专业课进行改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有趣、公平的学习氛围,使其获得更多参与机会,提高互相学习的能力,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 互联网+教学;互联网+专业课;大班课教学;微课;慕课;思维导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2)12-0127-03
Abstract Adopting the teaching mode of “Internet + professional class” in large class, combined with Internet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methods, the traditional large class teaching mode is reformed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form, classroom arrangement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form. Specifically,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the form of large class are improved to create an autonomous, interesting and fair learning atmosphere for students, so that students can obtain more opportu-nities to participate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learn from each other, thereb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Key words Internet + teaching; Internet+professional class; large class teaching; micro lecture; MOOC; mind mapping
0 引言
近年来,教育资源相对短缺与学生数量不断增多之间存在矛盾,采用大班课堂教学形式成为我国高校解决这一矛盾普遍采用的手段。大班课教学在提高学校办学效率和教师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产生一系列问题,甚至会对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发展产生深远影响[1]。为保证教学质量,国外普遍采用缩小生师比,控制班级规模的方法,因此,大班课教学模式受到国内许多人质疑。但就基本国情而言,我國与西方发达国家在教育投资和人口基数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距。这样一来,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班课教学模式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国内高校发展过程中必然的选择。与此同时,我国高校也必将采用相应的措施来适应不断增长的教学规模。针对该问题,各大高校也进行了积极探索,比较典型的方案策略是部分高校实行“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模式,助教参与学生课后问题研讨,但由于助教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和学生课后反馈不及时等原因,效果也不太显著。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愈发与互联网时代发展情形相脱节,传统高校课堂教学愈发难以满足学生学习发展需要,进而产生极大矛盾。“互联网+”这一概念自2021年提出以来,目前已成为创新2.0下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2]。“互联网+教学”模式借助互联网技术与思维,将互联网与传统教育实现融合,重建教学模式,更新教育观念,重塑教学环境,进而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育创新目的[3]。因此,“互联网+教学”模式正好为这一矛盾提供了解决思路。大班授课是目前的客观现实,在目前教学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利用“互联网+教学”模式来提升大班课教学的质量,在实践和理论上都意义重大。
1 互联网+专业课大班课教学模式探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教学”模式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变得更加有必要,将形成一个万维的蕴藏巨大潜能的教育世界[4]。随着高等学校学生数量快速增长与教育资源匮乏的矛盾的扩大,为解决大班授课诸多问题,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迫切需要构建“互联网+专业课”大班课教学新模式。
1.1 建立专用课程资源库,丰富大班课教学资源
高等院校的大班课教学特点是学生多,教室大,专业繁杂。大班课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但也存在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5],而专业课程学习起来更加困难,造成很多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网上资源过于泛滥,许多视频资源内容过长且缺乏针对性,导致我国高等教育仍处在一种以传统教育为主,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并存的状态[6],使得问题未能真正解决。通过挑选微课、剪辑精选慕课、优选媒体,建立有针对性的专业课程资源库。在教学时,教师针对教学内容提前发布资源,让学生结合教案提前预习上课内容,针对课程的重难点或涉及的知识点,采用互联网形式利用整理的课程资源库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复习途径。同时,学生能够根据专业基础水平不同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教师再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简单的摸底测试,结合测试结果提示学生在资源库中查找对应视频进行知识点复习,也可对难点进行重新学习。
1.2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活跃大班课教学氛围
在学生的主体地位被过于强调的情况下,教师的调控产生诸多不便,无法体现出好的教学效果,其根源在于学生参与度不够,不能真正地积极而主动参与教学,而学生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受教学方式的影响。互联网的发展能够加强师生互动,但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大家都能够通过网络获得想要的信息资源,对教师的角色定位提出新的挑战,教学活动更要从教向学转变[7]。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教学”,形成良好的互动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引导者、监督者、合作者,促进学生进行探究,搭建知识体系;学生作为反馈者和接受者,辅助教师教学,从而避免出现多说少练、只说不实践的事情发生。因此,师生之间应当建立平等对话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互联网+”技术的辅助下,教师甚至能够以第三者视角来教学,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兴趣点和改善学生学习的痛点;也能够重视教学,发现教学的问题点和思考教学的改进点,与学生共同互动,增进师生平等关系,活跃教学氛围。
1.3 建立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增强大班课教学效果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互联网常常处于一种被禁止使用状态。虽然这种做法对阻止学生通过网络从事与教学无关的活动有利,但也阻碍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8]。“线上分组讨论”使任课教师参与学习小组成为可能,以便于教师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同时让学生成为别人的老师,在教别人的过程中重新梳理知识。“教绘制思维导图”活动让学生建立起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关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线上测试”能够让教师随时随地掌握学生预习和课堂学习的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另外,“互联网+教学”模式通过网络课程进行教学,更加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自由选择,避免传统学习方式枯燥和时空的束缚,从而实现个性化学习。以网络课程为载体,能够凸显学校的专业学科优势,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增加校外学习对象,通过线上互动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
目前结合网络的课程组织过于形式化,简单拼凑并不能有效利用资源,且资源本身并不充足,更多的资源是重复的堆积,课堂录像和PPT都显得过于简单,内容枯燥,未能进行有效梳理。为了真正达到互联网教学效果,就需要对传统课程内容和资源进行有效整改,适应互联网教学的要求。互联网技术发展已深入各领域,对教学带来革新。教师通过有目的地引导,增加相关链接,让学生通过网络随时随地查阅学习内容,甚至教材和工具书都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学生接触到的知识不再局限于书本文字和图像,而以更加生动的声音、动画形式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和学习效果。同时,结合慕课、微课,线上线下相互补充,以此来丰富课堂教学。通过慕课,学生能学到全球范围内优秀院校教师的公开课,教师可以减少重复授课,将有更多精力用在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上面。网上课程一般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微课视频短而精炼,对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把握较好,加上线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情进行针对性扩展和补充,也能反复播放、暂停学习视频进行专门讲解,更精准地控制学习内容和进度,从而充分保证大班课教学效果。
1.4 建立多元考核形式,达成教学目标
传统的教学效果主要是通过试卷测试等考核方式来呈现,形式较单一。“互联网+教学”使得考核形式也相应地丰富起来。对于学生,不再仅仅依据书面试卷成绩来评价,通过添加网上测评方式融入总成绩,线上交流频率、线上作业完成率、线上课堂出勤率、线下作业和线下考试得分等因素综合考虑,最终形成多元化评价体系。通过对每个学生建立学习卡,把学生对课程每个章节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记录下来,让学生自主对知识点进行针对性查漏补缺,突出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互联网+教学”能够真正将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体现出来,而不是传统模式孤立片面地关注最终作答情况,其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学好每一堂课,让教师掌握学生整体学习效果,制订特定的知识回顾教学方案来增强教学效果。另外,自评和互评具有传帮带的作用,在传统模式下实施十分费时。借助“互联网+”技术能快速统计评价情况,将各个评价环节十分直观地呈现在教师和学生面前,带来更客观的评价效果。
2 “互联网+专业课”大班课教学模式应用
2.1 课前
教师制作预习材料,包括挑选微课、剪辑慕课、优选媒体、布置习题以及相关先修课程;将制作完成的教学资源借助教学信息平台推送给学生;学生预习中产生的问题,通过平台进行反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修改教学策略。学生在完成预习后,可在平台上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2.2 课中
教师针对学生课前预习存在的问题,整理后,在课堂上重点解答具有代表性的问题;通过线上平台签到,解决大班点名耗时的问题;在解决课前确定的问题后,借助手中移动设备布置新的任务,并组织大家开展探究学习,以小组讨论、合作任务等形式进行(通过线上平台,一个教师也能把控、参与和引导全班学生的讨论);课堂测试时,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发送随堂习题,让学生限时完成,提交后再借助测评系统对学生的作答进行评价,多维度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测评系统的反馈情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促进学生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2.3 课后
学生与教师借助互联网进行沟通,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其中由于课时问题删减但又比较重要的问题,可以要求学生课后完成,教师通过平台了解学生自习情况。一部分内容结束后,让学生养成整理、归纳知识的习惯,学会利用软件绘制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点之间联系,从整体上掌握课堂內容。此外,教师也可利用平台的辅助功能,分析每个学生的真实学习效果,满足学生的需求,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
3 “互联网+专业课”大班课教学模式效果
在2021年上半年的疫情防控期间,重庆城市科技学院理论课大班课教学使用明华在线、腾讯直播、钉钉直播以及慕课进行了为期七周的线上教学活动:采用“线上分组讨论”,增添学习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通过“教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将课程各个章节知识点衔接得更好;通过“线上测试”,学生学习情况时时得到反馈,教师的教学内容显得更加灵活。并进行四周的线下教学。
实践表明,通过采用“互联网+专业课”大班课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情况有了较大改善,教学效果明显增强。以2017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班级为例,网络大班课教学课程数控机床、机械动力学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其应用的及格率分别达到88.7%、92.3%、85.5%,且学生反馈的学习效果也更佳。
4 结束语
在专业课大班课教学过程中借用网络资源和技术,落实专业课大班课教学的积极教育策略,需要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专业课大班课教学的信息化水平。采用“互联网+教学”模式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借助网络媒体工具,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线上资源,重塑课堂新生态,促进教学变革,实现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流程再造,构建起更加灵活的专业课大班课教学模式,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从而使“互联网+专业课”大班课教学模式真正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张威威,许锋,廖咏玲.高校大班教学之多维互动教学模式[J].科技视界,2017(34):27-28.
[2] 杨洋.互联网+背景下教学模式的优化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6):110-111,114.
[3] 黄楚新,王丹.“互联网+”意味着什么:对“互联网+”的深层认识[J].新闻与写作,2015(5):5-9.
[4] 张忠华,周萍.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变革[J].教育学术月刊,2015(12):39-43.
[5] 吴艳.大班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与思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28(9):111-114.
[6] 陈一明.互联网+时代课程教学环境与教学模式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6,41(3):228-232.
[7] 余胜泉,王阿习.“互联网+教育”的变革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1-9.
[8] 王竹立,李小玉,林津.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课堂: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新路径[J].远程教育杂志,2015,29(4):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