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在心肺运动试验指导下的心脏康复价值分析
2022-06-04刘蕾唐颖吴语婷
文/刘蕾,唐颖,吴语婷
冠心病(CHD)是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其高发群体为老年人,会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冠心病是现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最近几年来,人口老龄化严重,该病的发病患者也随之而不断增多,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危害极大,因此要及时找到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对症治疗,改善预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为PCI 治疗,效果较好,有研究显示,PCI 术后有效的康复训练可以增强疗效,减少再住院率及复发率。为此本次研究选择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 月治疗的患者80 名,对其进行康复运动指导治疗,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资料与病例选择
选择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 月治疗的患者80 名,每组40 例。观察组年龄40~80 岁,对照组41~70 岁。两组一般情况比较,P>0.05。纳入所有符合2013 年冠心病学会指定的诊断指南标准者,出现了心律失常、血流动力学异常,心衰、运动功能障碍等症状者。排除有心肌梗死的,排除有传导阻滞的患者,排除资料不全的。此研究已得到伦理委员会批准和家属同意。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治疗,首先在患者PCI 术后对其进行常规药物治疗,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增加了解,采取措施控制危险因素。观察组评估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心肺运动试验评定,根据患者无氧阈对应的心率及功率确定运动方案,每次训练时需先热身5~10 分钟,常用的康复措施主要有有氧训练,抗阻训练及柔韧性训练,有氧训练使用康复踏车进行训练,每次20~30 分钟;抗阻训练为8~10 个锻炼全身大肌肉群的不同动作,每个1~3 组;柔韧性训练以静态拉伸保持15s,每个动作重复3 次,以上训练一周三次,一共训练十二周。告知患者锻炼的时候注意配合呼吸进行,确保运动安全,且要注意运动的时候动作标准,器械使用正确。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心肺功能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心肺功能指标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最大摄氧量、无氧阈值、最大代谢当量、最大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最大摄氧量、无氧阈值、最大代谢当量、最大功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肺功能指标的比较(±s)
3 讨论
冠心病是现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要及时治疗,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有国外学者研究显示,心脏康复可以促进患者的心脏功能康复,尤其是对于心肌梗死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心脏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促进心肺功能的恢复,缓解不良情绪,帮助患者减少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提高满意度。PCI术后进行运动锻炼,可以提高患者的最大摄氧量,改善冠脉狭窄症状,获得较好的远期疗效。心脏康复训练贯穿于整个心脏康复治疗过程中,因此必须要根据患者的情况为其制订个性化的运动计划,心肺运动试验是评价运动效果的重要措施,可以了解患者的心肺储备功能情况,为后续的康复训练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心肺功能锻炼不但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还可以预判预后康复情况。心肺运动试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测手段,具有相对无创、客观定量等优点。本次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心肺功能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心肺运动试验指导治疗效果更好,该方法治疗可以增加有氧代谢能力,促进机体线粒体的增多,增强酶的浓度,提高有氧代谢能力。另外还可以提高患者关节肌群的有氧代谢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增强运动耐力,从而帮助患者重返正常生活,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现在很多患者对冠心病缺乏正确的认知,不愿意接受康复训练减少并发症出现,而心肺运动试验指导治疗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为其制订精确的运动计划,确保运动安全,增强治疗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PCI 术后患者进行心肺运动试验指导治疗,效果较好,可以增强患者的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促进预后康复,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