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敦煌文化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播

2022-06-04黄鹤婷

商业文化 2022年11期
关键词:敦煌传统艺术

黄鹤婷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其中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播发展,讲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也是“讲好中国故事”中的重要环节,对内增强民族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对外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本文以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敦煌文化为例,研究其传播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刻指出:敦煌文化是各种文明长期交流融汇的结晶。我国自汉代以来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敦煌始终以中华传统文明为根基,不断吸纳着来自其他地域和民族的文明成果。多元一体的敦煌文化始终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又闪耀着古代印度文明、波斯文明、希腊文明的璀璨光芒,成为举世瞩目、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

目前除中国之外,国际敦煌学的研究也在20世纪初就已经开始,其中欧美国家以法国为先锋,在敦煌文化的民族研究中做出突出贡献,同时还有英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也在对于敦煌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日本NHK曾和中国合拍过一部纪录片《丝绸之路》,这也成为当时日本受民众关注的节目之一。可见敦煌文化本身在国际视野下都是具有传播力和竞争力的。

但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在其他国家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时是具有相当难度的。首先,对于国外观众而言,因为生活方式、习惯、信仰、历史等多维度的差异,受众很难认同完全具有中国传统底蕴的文化输出。但我们不妨可以尝试找到其平衡点,将我国文化内涵和他国受众喜好相结合,找到其共性点、共鸣点,再进行创造传播。

现 状

对于电视、节目来说,人文历史题材向来都是重点题材。而敦煌艺术作为我国艺术瑰宝之一自然也是重要题材。有关敦煌艺术的电视最早在1954年就出现了,是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制作的《敦煌壁画》,以及上文中提到的在1980和日本NHK合拍的《丝绸之路》等都可以看出敦煌艺术一直都是电视从业者重视的题材。包括近几年也有关于敦煌艺术的纪录片或者节目开始陆续在国内“出圈”,比如2019年的春晚节目《敦煌·飞天》、2020年在抖音和今日头条播出的《敦煌藏画》、2020年由爱奇艺出品的《登场了!敦煌》、2021年冯章顺导演的纪录片《我在敦煌》、以及2021年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中水下敦煌飞天舞、以及2022年才播出不久的《壁上华彩》等都通过展现敦煌之美实现小小破圈。

国内通过电视、新媒体等媒介关于敦煌文化以及其他传统文化的传播已经小有成效。虽然整体是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但这也并不表示只要维持现状即可,对于目前敦煌文化传播存在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也需要加以关注。

問 题

1.传播内容难以推陈出新

从形式上来看,现有节目形式是比较丰富的,有如《壁上华彩》的“主持人+讲述者”形式还有纯文艺节目形式比如河南卫视的“水下飞天舞”包括动画等形式的融入使敦煌文化的传播形式更加多样。但从敦煌文化的主题表现来看,现有的纪录片、节目依旧难以突破这两个维度。首先是从历史角度横向纪录敦煌文化的起源、发展等来表现其历史变革以及自然环境;其次,是纵向挖掘和敦煌文化相关的人或事件再将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对于敦煌文化的主题还可以挖掘地更深。

2.缺少文化产业资金的管理与使用的规范化

目前,国家对于敦煌文化研究鼎力支持,也有相关资金补助。但同时,也有部分地区“钻空子”,领取了资金补助却缺斤少两、粗制滥造糊弄过关。这样的现象是完全无益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的,甚至会造成负面影响。所以对于文化产业资金的管理与使用包括最后成果的审查都亟须规范化。

3.缺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表达

在国内,通过各方努力,目前对于敦煌文化的传播广度已经有所提高。但这是在国民拥有传统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对于国际传播,还缺少国际表达。正如习近平所说的“讲好中国故事”,要如何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是需要探索的。为了响应和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国家政策和战略构想,“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对于敦煌文化的对外传播是一个良机,但只有实现内容上的融合与创新才有可能抓住这个机会。

艺术融合技术创新实现跨时空“跨次元”呼应

目前,随着VR、AR包括元宇宙等技术的发展,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成为必然趋势。现有的数字敦煌其实是使敦煌艺术实现数字化,能够打破时间空间限制,让更多人能更加方便高效地领略和参观敦煌艺术,但对于文化本身传播来说,其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更重要的是,如何结合当下文化语境打造出具有吸引力的文化产品。首先,挖掘开拓敦煌艺术中的美学精神,美是共通的,敦煌文化之美也是备受认可的,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传递美,传播美。在内容和内涵不变的情况下,不妨尝试将将敦煌文化传播“类型化”传播,在题材不变的情况下换类型,更换讲故事的方法。

同时,扩大敦煌文化产品的创作作者团队,使创作团队年轻化,合理利用现有资源,针对性地产出优秀文化产品。比如利用现有的新媒体平台如抖音、B站等,与创作者进行合作产出优秀作品。但同时只打造文化产品是不够的,需要合理搭配营销策略进行宣传。除此之外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审查机制,制定一定的标准,避免出现低俗化。

结合当下文化语境重新阐释挖掘开拓敦煌艺术中的美学精神

敦煌文化之美美不仅仅只有壁画雕塑此类文化艺术之美、人文自然之美还有最重要的文化精神之美。包括人的生存状态以及其精神境界,还有从敦煌文化之美背后我们能看见的是中国国家文化内涵以及中国人民的精神意志以及对于美的精神追求。

敦煌艺术最大精神特点便是包容性、融合性。敦煌艺术是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兼收并蓄各国优秀艺术形式、风格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敦煌文化起源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朝代更迭,形成了巨大的规模,也被称为东方世界的艺术博物馆。敦煌艺术追求“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悖。”敦煌文化的兼收并蓄不仅有对国外文化的吸收与再创作,也包括我国自身文化的融合,反映了我国历朝历代的美学发展和思想水平的发展。

其中,儒、道、佛三家的哲学思想对我国古代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而敦煌艺术对于这三家的思想的融合也有着丰富的体现。敦煌壁画和雕塑中的思想内涵和伦理观念很大一部分都是按照儒家的真善美的标准进行创作的,比如第159窟的《普贤变》。而道在敦煌艺术中的体现则更偏重于从气韵方面,比如最经典的“敦煌飞天”造型,其成功之处便在其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而这正与老庄思想的自由、灵动相契合。而佛正是敦煌文化中数量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部分,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宋、西夏、元各朝建设和保护,保存至今的有735窟。除了佛教中对于“东方圣母”菩萨的塑造,还有很多通过侧面表现佛文化的作品,比如《都督夫人礼佛图》等。

增强对于营销宣传方式的重视程度

在快餐时代,很多东西都是昙花一现,如何让花期延长是需要思考的问题。首先,大数据对于传播者来说是有利的,利用大数据,将制作出来的文化产品个性化推送。也要抓住相关热点进行正向引导和宣传。前文中提到的中日合拍的《丝绸之路》在中国和日本取得完全不一样的宣传效果和影响力度,其中宣传营销策略就是其中很大一个因素。日本在全方位营销策略下,使整个日本都沉浸在“丝绸之路”文化之中。由此可见,营销与宣传对正向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近年来我国开始逐渐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以电视节目、晚会为代表的形式开始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手段融合,使其开始焕发新的生机。新生代年轻人也开始将目光投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上,这无疑是一件好事。文化传承,首先是传,再才是承。作为传媒人,首先必须具备强烈民族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将传统文化、非遗文化带上荧幕,让更多人知道、了解。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傳播正是着眼于传,首先我们通过媒介传播吸引大众,才会使更多人加入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之中。先看见,再触动。相信在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内容形式的创新,越来越多的电视台或者自媒体将会为受众带来全新的触动。

(南京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建疆.全球化背景下的敦煌文化、艺术和美学[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6): 26-31. DOI:10.16783/j.cnki.nwnus. 2004.06.006.

[2]徐伟民. 敦煌艺术的审美趣味以及传承之我见[J]. 今古文创, 2022(02): 89-91.

[3]张语洋,周星. “一带一路”语境下“丝绸之路”电视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J]. 中国电视, 2015(11): 65-69.

[4]吴绍珍.敦煌艺术的哲学精神[J].甘肃社会科学, 2015(02): 55-58. DOI:10. 15891/j.cnki.cn62-1093/c. 2015.02.012.

猜你喜欢

敦煌传统艺术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千年邮驿敦煌悬泉置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纸的艺术
少年力斗传统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敦煌飞天
爆笑街头艺术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