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是如何扶持智慧农业的
2022-06-04
美国:信息化支撑农业发展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政府每年拨款10多亿美元建设农业信息网络,进行技术推广和在线应用,农村高速上网日益普及。以政府为主体,美国在农业数据资源采集和储存方面,建立了农业信息收集发布系统,农业教育科研推广系统,融科技、生产、推广于一体的公司系统,以及以农场为主的民间服务组织系统,农业信息化体系日益完善,大量涉农信息化企业应运而生。这些企业利用政府公开发布的农业大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并提供给农业生产者用于农场生产管理及精细化耕作,提高生产效率。
美国经历了机械化、杂交种化、化学化、生物技术化后,正走向智慧农业。现有大量的结合物联网、AI的高精尖技术,包括智能机器人、温度和湿度传感器、航拍和GPS技术等,大幅度提升了美国农场的运营效率。美国已应用“5S技术”、智能化农机技术等形成了农业精细化、规模化发展的智慧农业生产线系统,美国69.6%的农场采用传感器采集数据,农业机器人应用到播种、喷药、收割等农业生产中。
法国:打造大农业数据体系
法国是欧盟内部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也是世界第二大农业食品出口国。经过多年发展,法国农业信息数据库已十分完备,涵盖种植、渔业、畜牧、农产品加工等领域。法国政府主导农业数据库建设,一个集高新技术研发、商业市场咨询、法律政策保障以及互联网应用等为一体的“大农业”数据体系正在打造中。法国政府、农业合作组织以及私人企业共同承担农业信息化建设。政府定期公布农业生产信息、管控农产品流通秩序,根据市场价格提供最新生产建议;农业合作组织为生产者提供法律、农业科技、农场管理等领域的信息支持;私人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德国:高科技与数字农业
2017年,欧洲农业机械协会提出,未来欧洲农业的发展方向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农机装备应用为特征的农业4.0。德国是率先实施工业4.0的国家,而智慧农业的基本理念与工业4.0基本相似。二者都需要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技术的应用,将数据由传感器从种植对象或养殖对象处收集,上传至数字技术综合应用平台,处理后再分发到对应农机上,进一步提高农業效率。
德国农业科技含量较高,农业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环保技术等在德国应用广泛,如把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等应用到大型农业机械上,在计算机系统的控制下,实施耕地、播种、施肥、打农药等田间作业;在饲养的牲畜身上安装电子识别牌,通过电子识别牌获得动物饮食状况、产奶量等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良和改进;由大型企业牵头研发数字农业技术,为农业生产者提供一系列的技术解决方案。
英国: 大数据整合精准农业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全球农业竞争加剧等问题,英国政府启动了“农业技术战略”,利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建立了英国国家精准农业研究中心,在欧盟FP7计划的支持下,实施未来农场智慧农业项目,研发除草机器人替代化学农药进行除草作业,实现从播种到收获全过程的机器人化农业;建立了“农业信息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指标中心”,搭建和完善数据科学和建模平台,搜集处理产业链上行业数据。英国的农业技术体系较为全面,涵盖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技术与数据库、遥感系统、作物生产管理专家决策系统等,是各种信息技术和系统的集成应用。
日本: 互联网振兴农业
日本政府十分重视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注重对农村信息化市场规划和发展政策制定,以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了完善的农业市场信息服务系统,比如农产品中央批发市场管理委员会建立的市场销售信息服务体系,以及日本农协自主建立的统计发布各种农产品生产数量和价格行情预测的系统;不断完善农业科技生产信息支持系统,并将信息技术作为载体在农业科技中推广应用。
此外,日本还通过制定《生鲜食品电子交易标准》,建立了生产资料共同订货、发送、结算标准。日本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物联网发展,2004年把农业物联网建设列入政府计划,2014年启动实施“战略性创新/创造计划”,并于2015年启动了基于“智能机械+现代信息技术”的“下一代农林水产业创造技术”。他们还用数字技术、传感技术和远程控制等技术建立个性化“网上农场”,使消费者可实时自主远程精准控制自有农产品生产,并获得理想的农产品。
编后语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智慧农业发展并不完全是技术问题,政府从宏观角度进行调控和管理,在政策、法律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都起到了引导和推动作用。同时,国外还比较重视智慧农业核心技术的研发及集成推广,形成了政府和市场共同推进的智慧农业建设体系:
一是智慧农业扶持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国外完善的推动智慧农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引导了智慧农业的发展方向。比如,美国率先提出“精确农业”构想,在信息、科研、教育、基础设施、投资等方面,形成了一套从信息资源采集到发布的立法管理体系,并且十分注重监管和知识产权保护,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虽然,智慧农业已在北欧一些国家得到了发展,但欧盟其他国家智慧农业发展则相对滞后,2020年之后,支持农业革新和数字化成为欧盟共同农业政策(CAP)调整的重要方向,甚至会依据智慧农业发展,定制欧盟农机行业的政策。
二是构建智慧农业科技研发体系。目前,很多发达国家构建了自有农业科技研发系统,以适应本国的智慧农业发展。虽然农业科技研发系统组成主体多样化,但都基本以政府、高校、农业科技研发机构为主体,政府是主要研发推动者,企业及其他农业相关者紧密配合主要研发机构。比如,荷兰政府高度重视农业领域的实用技术研究和创新成果应用。
政府在制定科研规划时,要求企业直接参与,一般由企业提出研究方向和思路,政府和企业共同投入,科研机构服务于企业需求。欧盟制定的“地平线2020”科研与创新框架计划(H2020计划),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官方综合性科技研发的计划之一,主要研究国际前沿和竞争性科技难点问题。在农业发展方面,欧盟委员会提出“农业生产力与可持续的欧洲创新伙伴关系计划”,建立了“地平线2020”计划与农村发展支持计划之间的联系。在此计划中,各方参与者致力于建立一个“运营组织团体”,寻求创新方法解决区域发展难题。
延伸阅读
建设数字乡村,让乡村居民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
期盼已久的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终于来了,今年发布的时间比往年晚了一些,文件名为《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點工作的意见》。
文件的一个亮点是首次对数字乡村进行了统筹部署。具体内容上,包括了智慧农业、农民数字素养、数字技术赋能公共服务和乡村治理等多方面内容。几年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蓬勃兴起,我国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居于全球前列。而今,数字技术在乡村领域的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多元,已成为拉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引擎。
数字技术嵌入乡村发展的内在逻辑。
数字技术在发育智慧农业、辅助公共服务、便利信息传播和推动数字治理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为农业发展、公共服务和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在“三农”领域中,最早与数字技术发生融合的是农业产业。传感器、物联网技术很早就已经应用于农业领域,后来又逐步出现了精准农业、无人驾驶、智慧农场等复杂应用,可以说农业现代化过程很大程度上就是数字技术与农业的融合发育过程。
数字技术的普及为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传统公共服务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手段,有效促进了传统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比如说,很多地方发展的智慧医疗,可以利用AI技术远程辅助诊疗,农民可以就近解决一些医疗难题。
公共信息服务是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数字技术各类信息的传播带来了巨大便利,更好满足了为人民群众对公共信息的需求。比如,有的地方开通了“智慧司法云”,通过云平台让城乡居民能够与律师、公证员、人民调解员实现“全天候沟通”。
此外还有县域城乡的数字治理。随着各地积极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数字治理的作用越发凸显。当然,如今各地能够运用的数字技术其实都差不多,想让数字治理显成效,关键是看数字技术怎么能与社会治理衔接好。
乡村数字治理的理想图景。乡村治理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高级阶段,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处于独特位置。从数字乡村角度看,推进数字治理也比其他领域要面临更多困难。一些声音认为,一旦接入了数字技术,乡村治理很快就会变得便捷高效,似乎乡村善治在数字技术加持下一夜之间就实现了。
这种想法不免天真,数字只是技术支援,不可能代替治理本身。更何况,现在的互联网技术,或许对远程手术等这些高精准度需求的领域而言还不够,但对一般社会治理而言,技术层面的需求早就能满足。
所以说,实现乡村数字治理的智慧高效,关键还是要对传统治理活动开展流程再造。有的地方办业务,手机上要预约,然后操作半天填一堆东西,但真正到了现场之后,还要重新手工填写。如果类似这样的流程不改善,数字技术再强大也没有用武之地。
更加注重数字技术的适配性。数字技术必须找到适合的土壤。技术只有顺利导入一个地方社会,带动增长与发展,才真正具有社会价值;如果不具备这种适配性,再先进的技术也只具有实验室价值。因此,技术赋能一定要避免盲目追求“高大上”,最好的技术一定是与特定人群的生产能力、知识水平相适配的技术。
这几年,面对如火如荼的乡村建设大潮,我们一直在呼吁要避免在村庄层面的过度投入。刚刚发布的一号文件也提出来,不超越发展阶段搞大融资、大开发、大建设,避免无效投入造成浪费,防范村级债务风险。数字乡村建设也要注意这个问题。数字基础设施的布局和铺设,同样面临乡村人口外流和部分村庄空心化的问题,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必须注重差异化和层次性,避免在数字领域出现超越发展阶段的盲目投入。
(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陈明)